【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第131站:陈曹
赫赫有名的许昌陈曹啥来历?到底哪个说法准?‖老家许昌
文·图‖梁耀国
陈曹原先是个村名,后来变成了建安区一个乡的乡名,以及这个乡的乡政府所在地。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射鹿台就在陈曹北面。(想看看上一站老梁逛了哪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他们说,这样的大孝子,在整个长葛也难找出第二个)
陈曹距离射鹿台一拃一虎口远,那里肯定藏着不少三国故事。抱着这个单纯又幼稚的想法,我不顾天气阴冷,毅然决然骑上车子出发了。
路上雾气蛮大的,顶风亲在脸上,已经感受到丝丝的寒意。 骑骑,歇歇,看看,不慌不忙,十点整准时赶到了陈曹。在村委会前小广场的背风处,坐着七八位老汉,有下棋的,有带孩子的,还有聚首扯闲篇的。
我凑至跟前,先是套近乎,再切入正题。当问起陈曹名字的由来、这里有啥古迹、有啥典故时,他们一个个把头摇成了拨浪鼓,表示说不上来。有老乡说以前广场西边的山墙上,曾经挂有关于陈曹的宣传版面,不知因为啥拆了,要不你去大队部问问吧。
我看实在问不出个所以然,只好进了修葺一新的村委会大院。见办公楼一楼西头的屋门开着,我敲门进去,里面有两位同志正在埋头办公。
为了不耽误人家的工作,我开门见山说明来意。挨门口坐的同志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很客气也很委婉地说,我怕说的有偏差,你不妨进村找几个上年纪的人问问,他们知道的多。一听这话,我知趣地离开了。
下图:陈曹社区。
听老乡们说,大队部这一片属于陈曹新村,老村在路南沿,里边的老东西扒完毁完了,进去也没啥看的。就在我推车准备走时,他们告诉我,路南的郭家坑可是有说辞的。
我一听有戏,赶紧停下来问详情。据他们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姓郭的大官,因为犯事得罪了朝廷,朝廷一怒之下,不仅将其满门抄斩,而且挖了郭家祖坟。那个大坑,就是朝廷下令挖地三尺,挖了郭家祖坟后留下的。
你们说的是曹操身边的大谋士郭嘉,还是姓郭的人家?我怕弄错,专门问了一句。
你还真问住了我们,应该是姓郭的人家吧。老乡说了句含糊语,显然他也吃不准。
其实,郭嘉墓在襄城县范湖乡练兵台附近,大前年我去,听当地老乡说以前不仅见过他的冢子,而且还见过他的石碑。据此推断,这是郭姓人家的祖坟,至于什么时候的人,当了多大的官,最后又因为啥被挖了祖坟——这恐将永远成为历史之谜。
我在干涸的大坑边拍照的时候,一开电动三轮车的老汉停在我身边,问我拍这干啥哩。我说听说郭家坑是个古迹,拍张照片做个纪念。
一句看似稀松平常的话,竟然打开了老汉的话匣子。
他告诉我,现在大坑周边住户盖房子填平了不少,过去面积可比现在大得多。他应小孩儿的时候,坑里一年四季有水,每到夏天就跳进去洗澡。大人害怕出事,吓唬他这是个无底坑,水底下还有青面獠牙的淹死鬼,一旦被淹死鬼拽住腿,必死无疑。尽管大人说的很严重,小孩儿们照洗不误。
下图:挖地三尺留下的郭家坑。
听老汉说得这么吓人,我目测了一下目前坑的深度仍然将近三米。假设水灌满,这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不就是个无底坑嘛。大人编出这样那样的故事吓唬孩子,主要是担心孩子溺水,仅此而已。
看老汉比较健谈,我想多问几句,谁知一问不当紧,竟把他吓跑了。我推起车,继续往村子中间走,很快又碰到一群在街边喷闲诓的老头老太太。
我正要开口,一背着小包,像是收水电费的小老弟首先开口问我,你是梁老师吧,我经常在“老家许昌”上读你的文章。
(此处,小编情不自禁写下感言:谢谢大家对致力于传播许昌文化的“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的信任和支持,您的关注和喜欢就是我们四年如一日不懈坚持的动力。同时特别感谢“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的专栏作者梁耀国老师,几年来,为更新内容,工作之余,无论风霜雪雨,不计报酬的梁老师几乎从不间断穿行在老家许昌的热土上,甚至带病出行,为宣传许昌文化、留住许昌记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小编诚挚道一声:梁老师辛苦了!)
他这一说,把我说愣怔了。我看了半天,也没把他认出来。 小老弟坦然一笑,说你是写乡村历史文化的,我是下来搞文物收藏的,咱俩虽然分工不同,其实干的是一样活儿。我经常在乡下跑,咱俩加个好友,以后有啥好素材,我及时提供给你。
我一听他说的有道理,随之我们加了好友。小老弟网名“研古山房”,很雅致,有古味,非常契合他时下的工作。
我是来玩,人家是来做生意,不能因为我的玩而耽误人家的正事。想到这儿,我以到村子其他地方转转看看为借口,率先离开了。
经过几十年的大拆大建,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传统的青砖小瓦房渐渐被火柴盒似的平房、楼房所取代。偶尔看到一所瓦房,也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匆忙盖起来的,无论是式样,还是质量,与古建相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换言之,这些小瓦房的存世价值不大。我围着村子转悠了一圈,也没看上一所中意的。
下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门楼式样。
既然找不到历史实物的遗存,这一趟要想不空着手回去,还得继续寻访老人,寻访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我时常胡思乱想,一旦村里这一茬儿知道村庄历史的“故事篓”走了,这个村庄还指望啥延续?
有努力就会有回报。抱着这个信念,我继续在村子里找我想要找的人。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打听到了今年82岁,曾经当过老师的李保松老人。据他讲,陈曹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官方的,一个是民间的。
【官方说法】
东汉的时候,汉献帝、曹操带着刘备、关羽、张飞等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来射鹿台打猎游玩。汉献帝先上,用他的金弓、金箭射鹿,一连几下都没射中。轮到曹操,他借用汉献帝的金弓金箭,箭发鹿倒,准头神得很。一边看热闹的文武大臣误以为是汉献帝射中的,山呼万岁。曹操趁机一提缰绳,冲到前面,迎接百官的喝彩。狩猎结束回张潘,刘关张哥仨行进于此,陈述痛批曹操一手遮天的种种恶行,故得名陈曹。
【民间说法】
曹操落难于这里的陈姓人家,主人打算杀鸡子款待他。女的说:别让他跑了呀。男的答:我堵着门呢,跑不了。人家俩口子本来在那儿商量逮鸡子的事,曹操疑心重,听岔了,误当成这是要谋害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一刀杀了恩人后,继续颠沛流离,亡命天涯。
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没人说得清。现如今,陈曹街只有几户姓陈的,住在村西头,而姓曹的一户都没有。
李保松老人还告诉我,七几年八几年前后,老信村的信怀玉当时在乡里当干部,经常下村跑,征集这方面的民间故事。你要是能找着他,他能说个有鼻子有眼,其他人都说不囫囵。
下图:李保松老人和老伴。
说来也巧,我刚从李保松老人家所在的胡同出来,迎面又碰上悠到这里的“研古山房”。他告诉我,南边林子里有棵古槐,看样子得有个几百年树龄,是个古物,值得过去看看。
这棵古槐比添庄那棵,外观更叫人揪心。添庄那棵尽管中间空了,起码还有坚硬的木质在支撑,再看这一棵,树干只剩下一拃厚,树皮只剩下二尺宽。尽管其容颜惨不忍睹,却依然傲视岁月、顽强坚韧地活着,这或许正是古人喜欢栽槐树的原因所在吧。
转来转去,又转回到村委会前的小广场,见到了先前给我指路的李保田老兄。我把所了解的情况给他大体一说,他立即进行了订正和补充。他听到的版本是:
曹操刺杀董卓未遂后,东躲西藏,一路向东逃到了中牟县,被县丞陈宫抓获。俩人一说话,怪对脾气,出于英雄惜英雄,陈宫决计随曹操行走天下,建功立业。
从中牟县城逃出来后,陈宫领着曹操风餐露宿,朝南一路狂奔,逃到了现在的陈曹。陈宫有个朋友是咱陈曹人。他们逃到这里后,又困又乏,无奈只好投靠朋友,一来填饱肚子,二来睡个好觉。朋友很仁义,见到陈宫后非常高兴,先安顿他们睡下,又准备杀猪、沽酒款待他们。
曹操刚躺下,就听陈宫的朋友对他老婆说,我先去打酒,等我回来了再杀他。说完,离开了家。
曹操一听不对劲,翻身起床,不问青红皂白,掂刀将陈宫朋友的女人杀了。一看这情况,陈宫也蒙圈了,连忙随曹操逃出朋友家。半路上,他们碰见了陈宫打酒回来的朋友。陈宫朋友说,酒已经打回来,回去再把猪杀了,我要好好款待款待你们。
下图:古槐局部。
听了这话,曹操顿时明白自己曲解了陈宫朋友的好意,杀错了人。然而,陈宫的朋友如若回到家里,见老婆被杀,毋庸置疑,肯定报官,到那时,他们的处境就更危险了。想到此,曹操一不做二不休,顺手将陈宫的朋友也杀了。
陈宫见状,质问曹操心狠手辣,曹操还理直气壮地给自己打圆场: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道不同不相为谋。血淋淋的事实,让陈宫悲痛欲绝,下决心与曹操分道扬镳,各奔东西。所以说,陈曹因陈宫与曹操在此分手而得名。
顿了顿,对三国历史颇有研究的李保田老兄补充说,《三国志》里的内容和咱这儿的说法也有出入,书中写的是曹操和陈宫去投靠曹操父亲的朋友吕伯奢,误将吕伯奢一家杀了。如果书中所说是真的,那么发生在咱们陈曹的可能就非常小了。
在随后的闲谈中了解到,陈宫与曹操分手后,投靠了吕布,并很快成为吕布的重要谋士。后来,陈宫被曹操抓获,他们之间曾有段非常精彩的对话。
据《后汉书·吕布传》记:
操谓陈宫曰,“公台平生自谓智有余,今意如何?”宫指布曰,“是子不用宫言,以至于此。若见从,未可量也。”操又曰,“柰卿老母何?”宫曰,“老母在公,不在宫也。夫以孝理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操复曰,“柰卿妻子何?”宫曰,“宫闻霸王之主,不绝人之祀。”固请就刑,遂出不顾,操为之泣涕。布及宫、顺皆缢杀之,传首许市。
这段话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是:曹操对陈宫说,“公台你平时自称才智有余,今天怎么样呢?”陈宫指着吕布说,“这个人不听我的话,才以至于此。若是听,你未必能抓住我。”曹操又说,“你的母亲将来怎么办?”陈宫说,“老母亲的将来在于你,而不在于我。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是不会加害别人亲人的。”曹操进一步威胁说,“你的妻子将来怎么办?”陈宫答,“我听说霸王当政的时候,也没断人子嗣。”随后,陈宫要求行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曹操因此而泪流满面。陈宫、吕布他们都是被缢杀的,传说他们的头都被挂在许都城外的市面上示众天下。
假设没有那次误杀,曹操会一辈子感谢陈宫的救命之恩;假设没有那次误杀,陈宫一定会追随曹操辅佐曹操成就霸业。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容不得假设和虚构。
下图:博学的李保田老兄。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001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