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鑫 李百明 王洪智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延珉
“天上万颗星,地上万盏灯。”
弹指60余年已经过去,今年81岁的沟东新村村民高温芝,谈起当年甩开膀子修水库、建家园的改天换地壮举,仍然豪情万丈眼里闪光,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踏入村头,记者看到的是一辆锈迹斑斑的链轨车,它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的推土机,是1958年修建产芝水库(也叫莱西湖)时,唯一的一台机械设备。在当年基建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台链轨车的背后往往是一双双粗犷的手臂在“推动”,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用手书写了历史”……
如今的莱西湖畔崛起了一个个明星村,但是“移民精神”犹如一粒种子扎根在每一代移民后代的心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热血汗水铸就“移民精神”
墙上的大型浮雕、院子里的老式工具、展览馆内的老照片……把人们带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3月9日,记者走进位于莱西日庄镇沟东新村的库区移民文化展览馆,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印记,找到了记忆中的乡愁……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党组织根据当地情况决定根治水患,为人民谋幸福,从万人誓师到万里河滩摆战场,展现了水库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的建设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愚公移山精神。”听着日庄镇工作人员李凯的介绍,记者仿佛感受到了当年热火朝天搞建设的景象。李凯说,如今的莱西市库区移民文化展览馆,已经成为莱西市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带动莱西实现了“党性教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采访中,莱西市日庄镇党委书记王安慧则表示,库区移民文化展览馆再现了库区移民大搬迁、大建设、大发展的光辉历程,让库区移民有了自己的精神归宿和文化家园,同时也打造了日庄专有的特色文化品牌,成为一张靓丽的文化旅游名片。
而作为移民库区的亲历者,村民高温芝也有话说,“当时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全部冲在第一线,哪里艰苦,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么多年过去了,移民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至今让他难以忘怀。怀着感恩的心,如今的高温芝是库区移民文化展览馆的义务讲解员。
从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到如今的明星度假村,他们是如何逆袭的呢?用沟东新村党总支书记高维玉的话就是:“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重建家园”的移民精神。
他告诉记者,“60多年过去了,移民精神仍然支撑着我们。”1958年为修建水库整村搬迁后,因为人多地少的矛盾特别突出,人均才一亩地不说,连个像样的主导产业都没有,这也形成了沟东新村摆脱贫困的最大障碍。后来,村里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攻克了脱贫难关,用移民精神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沟东新村葡萄种植远近闻名,他们靠着种植葡萄从贫困村发展为富裕村。而且,依托葡萄产业,日庄镇打造推出莱西环湖葡萄节,目前已连续举办6届。值得一提的是,到2016年底,11户贫困家庭全部脱贫,4个自然村也于2017年底全部摘帽。
600年古村激活“美丽经济”
同沟东新村一样,已经有600年历史的产芝村也是美丽乡村嬗变的“见证人”。这个坐落在产芝水库旁边的小村庄,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403年,杜姓族人由云南迁此建村,因当地出产一种芝兰草,便将村庄命名为产芝。胶东半岛第一大水库——产芝水库也是因此村而得名。产芝村依托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美丽宜居村庄”“山东省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山东省生态文明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
3月9日记者一进村,一股绿意迎面扑来,仿佛置身画中,让人流连忘返。“到处都是美景,这是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莱阳游客吴先生说。记者看到,“乡村博物馆”吸引了大批游客,除了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还有名人故居两处、家族祠堂一处以及保存完整的大队部旧址一处。此外,村庄内还拥有“老龙槐”“风水谷”“潭神湾”以及“原始文化”“菩萨庙”“龙王庙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
近几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启动,这里独特的优势被深入发掘,“我们立足村庄自身优势,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品牌”,产芝自然村景区负责人王延强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不断探索实践“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旅游发展模式,完成了产芝村美丽乡村整体规划,成立了“青岛产芝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了“产芝老家”旅游品牌,并深入挖掘了产芝村固有的“一村两进士、泥塑柳编文化、风水谷传说、大队部旧址”等十多处历史文化遗迹和风土人情,通过党建等活动,让传统美德扎根村民心灵深处。
人物
女书记“迁坟种瓜”
年增收两千多万
积攒了足够多的甜蜜,马连庄的头茬甜瓜上市了。
在义潭店村致敬过解文卿,记者一行又来到马连庄的崔各庄村,拜访这个村的女书记,带领大伙儿过上好日子的她,有个好听的名字——于乐美。
“实在对不住啊,没时间。”汽车行驶在希望的田野上,两侧大棚里甜瓜、草莓香甜,我们却吃了“闭门羹”。作为周边十几个村的带头人,于乐美实在是太忙了。下午两点多,我们终于“堵住”了于乐美,忙活了一上午的她正在做饭,大家小家,大事小事,里里外外操碎了心。
时光回到2008年以前,彼时的崔格庄是出了名的“乱村”——人心散、兜里空、村风差、百姓穷,有时一年能换仨村书记。眼看着村里越来越落后,于乐美牙一咬、心一横就挑起了这份苦差事,这一挑就是十几年。而当时,压在于乐美肩头的不只是这一副重担,因为丈夫意外去世,她还要照顾一双儿女吃喝拉撒……
两副重担一肩挑,于乐美能行吗?这么个穷乱村,男人都没辙,一个女人顶什么用?村民心里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头上顶着乡亲们的疑虑,心里于乐美却很笃定,“作为党员,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而且女人有女人的优势,工作比较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日子,兜里有了钱,就不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儿了。”
如何才能让村民兜里有钱,成了摆在于乐美面前的头等大事。由于外部资源少,于乐美只能根据村里的自身情况来挖掘财富。很快她就发现村里的水土条件好,村民向来就有种瓜果的传统,尤其是皮薄爽口的小甜瓜,更是以甜、香、脆远近闻名。于是,于乐美下决心动员村民发展甜瓜种植,用大棚撑起农民致富梦,依靠高效农业来治穷。
说干就干!于乐美顶着压力,搬迁了占用良田的坟地,建了150亩示范园,“多少年了,村里一直想动这块地,都没办成,村民担心干部从中搞猫腻捞油水”。而为了让村民打消种瓜的疑虑,于乐美用“有风险,党员担”,发动党员带头干,头一年种瓜就赚了钱,随后村民们纷纷跟进。到如今,全村大棚由最初的几百亩扩大到2000多亩,户均4亩,仅此一项,全村年增收200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004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适合男宝的英文名字,好听又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