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半月,Sir终于等来剧终。
像是和一个老家的朋友散了一场很久、很远的步,到点,我们都要“回家”了。
这一路的兜兜转转……其实也挺好。
你看,Sir感性了。
上一次,是因为它开播。
这次,是给第二季的收官:
《俗女养成记2》
第一季9.2。
第二季9.3。
一百句“好家在”(庆幸),没烂尾。
评分上升。
但第二季的非议反而比第一季更多了,最多的不满指向了结局“烂尾”:
陈嘉玲,你怎么能生孩子?!
究竟烂尾了没?
这就是今天Sir要说的。
01
陈嘉玲为什么生
要解释争议,就要先回到第一季。
一部女性治愈剧。
难得有这样一部剧,聚焦大龄女性的焦虑与困境。
陈嘉玲,六个字形容她现在的人生状态:高不成,低不就。
马上40了。
感情上不咸不淡,男朋友变舍友;
工作上半死不活,钱少事多老板龟毛,还没啥晋升前途;
在台北“北漂”,没车没房,身边没有家人亲戚,这日子过下去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在第一季的结尾。
陈嘉玲回到了台南老家,重新回到家庭的温暖,与自我达成和解。
还用全部的积蓄买了一栋荒废的大house,岁月静好,舒适躺平。
婚姻的琐屑,催生的压力,一线大城市的内卷全都去无踪,谁看了不说一句神清气爽呢。
一时间。
陈嘉玲成了不婚不育现代都市女性的典范——瞧,不按世俗的标准生活,女人也可以过得很爽。
于是。
当第二季,陈嘉玲选择生下小孩,不少人有种被背叛了的感觉。
比如有人说:
“陈嘉玲分手、辞职回到台南,我以为我终于能在屏幕上看到不婚不育、追求自身事业,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的女主形象了。结果第二季希望落空了。”
还有人说——“当初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恶心。”
这些声音代表了一种看法,即对陈嘉玲恨铁不成钢:
你辜负了我们的期待。
甚至,你背叛了女性主义。
但,陈嘉玲真的立过“不生孩子”的人设吗?
在Sir看来,认为陈嘉玲必须坚定不移不生孩子,恰恰是对她的误解。
因为俗女的一大特征是——她不坚定。
不坚定的原因在于,她不确定自己要什么,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获得。
所以我们从第一季起,看到的就是一个左右摇摆、患得患失的陈嘉玲。
看到前男友结婚,新娘比她年轻漂亮,也会嫉妒眼红。
在婚礼上为了捧花大打出手——老娘也要嫁出去!
回家就跟男朋友求婚。
她真的做好准备了吗?不。
她心里明白这段感情全靠惯性在撑,走进婚姻不过是自欺欺人,于是在男友向她求婚时,陈嘉玲提出了分手。
男朋友为结婚买了房子,她激动得狂吻、奔跑,雀跃不已。
这是她在台北向往已久的家。
但她最后又不愿意让这个家成为笼子,关住自己往后的人生。
陈嘉玲在公司被心动的高富帅客户追求,险些吻到一起。
悬崖勒马后,她不知该怎么面对男友,独自在卫生间纠结。
思绪飘着飘着,一个暗爽突然浮上脸,又立马被她一棍子打死:
还笑
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
你要结婚了
看到了没。
婚姻她想要,但爱情与激情她也想要。
房子她想要,但自由与梦想她也想要。
这样想要那也想要。
你说她太贪心。
但我等俗人,不就是在欲望的走马灯面前,东张西望,顾此失彼。
陈嘉玲便是这样一个举棋不定的人。
如果从一开始就想得透彻,打定主意,就是要单身一辈子。
那反而很多焦虑也就不存在了。
还记得第一季最后一集吗,陈嘉玲决定离开老家,继续回到台北打拼。
她坐在面试官对面,突然,她明白了。
说着“对不起,我得要先走了,谢谢”。
在Sir看来这是一个典型的选择困难症患者。
但她也并不糊涂。
只是需要到最后关头,她才能听清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所以千万不要过早断言陈嘉玲不会生孩子。
对于她做出的决定,Sir不会感到意外。
因为只有她,才最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
02
陈嘉玲为什么害怕生孩子
如果真想要找到陈嘉玲不该生孩子的“证据”,也不是没有。
回到老家,面对安排,她没好气地说:
“我讨厌小孩。”
第二季一开场,和已经成为前男友的江显荣见面。
对方非常有效率,此时已经结了婚生了女儿,他让陈嘉玲帮忙照看一会。
可就在这几分钟里,陈嘉玲如坐针毡,似乎手里碰的不是婴儿,而是一颗定时炸弹。
江显荣随口一劝,“你不赶快去生一个”。
陈嘉玲一秒拒绝,但她关心的是——我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开始
立好的flag,最后还是打脸。
陈嘉玲背叛了自己,毁了自己人生的下半场?
首先。
你要搞明白的是,陈嘉玲为什么说自己不想生孩子。
她在害怕什么?
简单说,是她还生不起小孩。
全部的积蓄都用在买房上了,现在老家的事业刚起步,手头没多少钱。
蔡永森当学校棒球教练,一个月薪水三万台币(人民币约7000),两个人根本还没到要孩子的生活水平。
这是浅层原因。
那么往深了说,她害怕的是什么?
她害怕堕入平庸。
陈嘉玲是个有“小目标”的人,这是她和家人,和身边的环境关系难以松弛的一重原因。
即使回到台南老家,她仍不甘心放下台北的“架子”。
好比碰到小学同学许建佑这一幕。
陈嘉玲其实早已忘记他是谁,却忍不住本能地装模作样了起来。
直到许建佑故意拆穿,提起上次挥手不认识的事。
陈嘉玲才被一秒打回原形,尴尬地承认,“对啦,我真的忘了”。
这个40岁的陈嘉玲,其实和小时候没多大差别。
爱幻想,永远在憧憬着生活的理想型。
小时候叔叔回家,提到宠物美容院的生意。
陈嘉玲二话不说,拿出“小猪”,扬言要投资叔叔的宠物美容院。
长大了对生活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龟毛。
中岛厨房、玻璃屋、衣帽间......现代的风格,与保守的台南乡下格格不入。
老爸老妈请先生给她新家看风水。
赶走赶走。
多土啊,一点不fashion。
买个白色沙发,老妈帮她换成深色耐脏款,实用。
退货退货。
多土啊,一点不fashion。
看到了没,陈嘉玲有自己的生活标准和原则。
不愿妥协,也不容干涉。
可你又忘了吗,陈嘉玲毕竟是俗女啊
我等俗人,哪有那么大本事,轻轻松松够得着理想。
你看看陈嘉玲吧。
装修一个理想小家,状况不断,三五天就出意外进医院,医生都以为她被家暴了。
看多了偶像剧,认为爱情就应该充满粉红泡泡,亲嘴要帅,要浪漫。
脑子:我会了。
鼻子:哎呦喂。
第二回,再亲。
鼻子是没碰到,但是噗……陈嘉玲放了个屁。
当场大崩溃:
“为什么我的人生要那么写实!”
人生的底色,哪来这么多的梦幻和理想,多的是不尴不尬,一地鸡毛。
你以为这些桥段只是搞笑?
何尝又不是代表着陈嘉玲的生活状态:所谓俗女,大概是心向着美好彼岸,又不得不在世俗里泥菩萨过河。
正因为对现有的生活力有不逮,才不禁担忧未来:
我连自己都还没照顾好,能照顾好我的小孩吗?
我现在都活得这么慌乱,有了小孩后情况不是雪上加霜吗?
再加上黑眼圈、盗汗、骨质疏松、性欲下降......一堆“中老年”症状商量好了一般携手前来,杀她个措手不及。
所以,过去陈嘉玲嘴上说不想生小孩,是问题的表象。
真正的问题在于:
你对人生够有底气吗?
03
《俗女2》值得9分+吗?
“烂尾”的《俗女2》,还是有9.3。
为什么?
在Sir看来,抛开生不生孩子这种网络必吵题,《俗女2》的品质和关怀从一而终。
豆瓣有这样一条评论:
这剧太神奇了,明明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却能看到成长过程的相似性,并且对当下的焦虑和困境产生共鸣。@一口大井子
如果说,陈嘉玲的性格魅力是“俗”。
那么,《俗女2》的魅力就是“人生的未知性”。
好比这一幕。
洪育萱掀起裙摆,想借由家暴的事,逃过罚单。
你以为,这里会有什么类似人生导航的出路探索。
结果,交警只是一把抱住她,眼眶含泪,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
什么话都没说,却比说一百句金句更加回味悠长。
就拿内地这几年的生活剧集来说。
女主角要么如《谁说我结不了婚》的田蕾意气风发,然后通过高薪的工作、名牌的穿搭、一句句标榜价值的格言,告诉观众她活得很潇洒。
要么就是《我在他乡挺好的》的胡晶晶。
没颜,没钱,没事业。
在衰到底的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她手臂忽然卸力,想擦擦衣服上的污渍,手机却掉下天桥。
索性......一跃而下,结束生命。
她死于“成年人崩溃的一瞬间”。
这些故事,在Sir看来都没有问题。
但拍多了,就容易陷入一种误区:热衷于下定义,给答案。
成功就是人上人,光鲜亮丽。
平凡一点、社畜一点,就是被踩到底,就是失败落魄。
以致于最终的效果,刺激和话题,盖过了人生更内在的回味。
如同这些年的社会语境,大多徘徊在两个极端:
一边是极致的成功学,苏芒的“内卷本质即欲望与惰性的差距”。
一边是过于简单和廉价的鸡汤,告诉你如何如何,就消除一切焦虑。
《俗女2》呢?
看似接近逃离“北上广”,回老家躺平,但本质的不同处就在于:它重在故事,而非输出答案。
就拿陈嘉玲新建的“鬼屋”举例。
这栋房子,是陈嘉玲努力在平凡的台南乡下,搭建出不平凡的“台北梦”。
《俗女2》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成功带来的焦虑。(各种意义上的成功:高薪工作、有车有房、婚姻美满、年轻漂亮……)
但它并没有给你灌迷魂汤,一面倒地鼓吹平凡。
平凡的人生就一切顺遂?
接纳平凡就这么简单?
如果是,哪那么多人何必背井离乡,上下求索?
就举一个例子。
陈嘉玲的爸爸陈晋文。
一个傻傻的,爱搞笑的,暖心的老爸。
第一季。
叔叔回家借钱还债时,对阿公说:
我今天回来跟你说
我在大楼当警卫
帮人家顾仓库
你会看得起我吗
我又不是陈晋文
原来从小阿公就更器重自己的小儿子,因为他更聪明,觉得他应该是做大事的人,而大儿子陈晋文资质平平,留在身边继承中药铺,给自己养老送终就够了。
而窗外听到这对话的陈晋文,表情复杂。
但你以为,爸爸一辈子就是这么老老实实,没有出息的人吗?
学生时期,他原本有机会和初恋情人一起出国跳舞、弹吉他。
但他没有胆量,他选择了父亲从小给他铺好的一条路,就是继承家里的中药行。
之后,和绝大多数普通人那样,早早结婚成家。
陈晋文的家庭生活理应是圆满的。
但仍逃不过,中年疲惫无助,怀念青春自由,生活不由自主的“脱轨”。
你以为你已经习惯平凡。
但总有些不甘,深植在心中隐秘的角落。
妈妈吴秀琴自己呢?
有这么一幕:
吴秀琴和老公吵架,住进了陈嘉玲的家。
一大早,就是一阵无聊的“慌乱”。
-不然我去洗衣服好了
-衣服已经洗了
-你把拖把放在哪里,我来拖一下地好了
-拖过了
-拖过了?厕所!昨天那个刷子放在哪
-我处理过了
确认没有一样家事需要帮忙后。
吴秀琴愣住了一秒钟。
像是机器突然断了电,然后陷入了尴尬窘迫的迷茫里。
第一季的时候,阿嬷曾经跟陈嘉玲说,自己很羡慕陈嘉玲的生活。
她“离开”李月英,做了六十年的陈李月英,虽然幸福,但做得很累了。
第二季,借着朋友去大陆省亲。
她好似老年版“逃离北上广”,搭着公车到朋友家一个人居住,炒着自己喜欢的“干版”番茄炒蛋。
没有家庭的吵闹,静静地享受片刻的惬意。
一阵无所事事后,吴秀琴也尝试着走出屋子。
她惊喜地敲打着玻璃窗,告诉女儿今天天空好蓝,快出来看。
但陈嘉玲却一脸不解,“天空一直都是蓝的”。
天空当然一直都是蓝的。
只是每天忙碌于家庭生活的吴秀琴,哪里有似陈嘉玲的浪漫,停下脚步抬头欣赏。
就像《千与千寻》,平凡的代价:
就是坠入琐碎,忘记浪漫,忘记姓名。
台北的生活,很理想。
但是要牺牲自我,取悦婆婆,穿着一堆不适合自己的得体的名牌服装。
台南的生活,很自我。
但是要牺牲理想,开始考虑结婚、生育。
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家,也会被现实轻易打碎。
生活的体面与不体面,在《俗女2》里模糊了界限。
到哪都可能体面。
到哪也都可能不体面。
这是《俗女2》有别于第一季,朝向现实的逆行。
但不变的是,鸡飞狗跳后熟悉的款款深情:
小时候,她保护你;长大后,你有了臂膀,可供她依靠。
名字忘了怎么写,没关系。
可以重新开始,一笔一划学回来。
我们每个人,终究不过是普通人而已。
这,就是《俗女2》的温情:
不管有没有活成自己或者别人期待的样子,你依旧可以被别人深爱着,或者学会自己爱自己。
人生,不会永远都是理想化的模样。
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全程平坦。
每一个决定,后续必然有喜有忧,但不选择,就永远没办法进行下一步。
哪怕终其一生,走入了最平凡的选项。
踩在最“俗”的一片土壤,我们也有抬头做自己的权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罐头盖的日与夜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038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