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份,
头条用户小王@村口大树下的苇哥,
成为一名驻村队员,
来到了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黄兴寨村。
在这个偏远而贫穷的小村庄,
她遇到了杨老师。
杨老师原是云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的办公室副主任,
2017年,
她主动要求前往黄兴寨村扶贫,
一待就是两年。
黄兴寨村偏远且贫穷,
杨老师却把这里,
视为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对人对事都温柔尽责。
黄兴寨村的小孩多是留守儿童,
一到学校不上课的时候,
孩子们便无所事事,
甚至到处搞破坏。
于是杨老师组织了“见字如面”活动:
让村里的孩子们,
和北京的小朋友互通信件,
可以通过文字,
接触到外面的新鲜事。
从那以后,
孩子们最期待的事,
便是收到北京寄来的信。
这些来自远方的信件,
如雪花般飞到偏僻山村,
村里的孩子们倚在门口读信,
着迷地畅想那个,
跟山里截然不同的世界。
与此同时,
杨老师也相信,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
于是请来同济大学教授,
带领孩子们学习诗歌。
当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迹,
写出充满童趣而真挚的诗句时,
杨老师也深深被震撼。
她说,
不求能从孩子们这里得到什么回报,
只是希望:
“无论以后孩子们从事什么工作,
想起这一段时光都会是笑着的。”
两年来,
杨老师把无私的爱,
献给了这片偏僻的土地,
却因此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
离开北京的家时,
她的孩子还在上小学,
正是需要母亲陪伴的年纪。
为了不耽误村里的扶贫工作,
杨老师只能北京和云南两头跑,
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
这2500公里的距离,
不知道来来回回了多少次。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
不仅她的孩子茁壮成长,
顺利步入初中。
她在黄兴寨村的几十个“孩子”,
也告别了过去青涩懵懂的自己,
朝着日渐明朗的未来不断迈进。
“杨老师就像这些大山里孩子们,
真正的母亲一样。
为他们购买读物,
修建学校围墙,
劝导辍学孩子重返课堂,
甚至自掏腰包,
给贫困孩子交学费。”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很多人像杨老师一样,
乐于助人、甘于奉献。
希望看完下面这些,
用户写在#扶贫助农好心人#活动中,
自己被别人帮助,
或帮助他人的经历,
能让你觉得,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社会将变得无比温暖。
1.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杨建红@客家杨叔觉得这句话最适合形容,
他和西镰大哥的关系。
1995年他初中毕业,
父亲请同村的西镰大哥,
带他到东莞打工。
“初到东莞,人生地不熟的,
我在他那里凑合了一段时间。”
后来杨建红就和西镰大哥的侄子,
相约到约10公里外的玩具厂打工了。
进厂后,
知道杨建红囊中羞涩,
西镰大哥主动承担起杨建红的生活开销,
为他置办了不少日用品,
还时不时骑车来到厂里探访,
“他蹬一辆破旧自行车,
风雨无阻。
那么远的路,
真的难为他了。”
最令杨建红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
西镰大哥一大早就在门口等着探访。
聊到快上班时,
西镰大哥的侄子回去了,
杨建红也准备往回走,
手里却被西镰大哥塞了50元:
“拿着买点吃的,别告诉我侄子。”
望着眼前这个非亲非故的老乡,
杨建红禁不住鼻头一酸:
“我何德何能,
让杨西镰待我如亲人一样啊!”
“看到今日头条上的好心人征文活动,
我的脑海中,
不禁浮现出当年,
西镰大哥塞给我五十元钱的面孔。
我忘不了他那时给我的所有帮助,
也不能忘。”
2.
2003年,
王先生@泰安传媒石头的老家——
宁阳县蒋集镇遭遇严重旱灾,
水库里滴水不剩、
水井也都见了底。
乡亲们被迫找师傅打井取水。
师傅们远道而来打井,
在村里并没有住处,
且那时正值深秋,
天气寒冷。
“长期在村里打井,
总不能让人家流落街头吧。”
于是王家腾出了一间房子,
供师傅们吃住,
这一住就是小半年。
王先生一家对师傅们能帮则帮,
其中最热心的是王先生的奶奶。
她体谅师傅们的辛苦,
每次都赶在师傅们干活回来前,
把热水烧好、把水壶灌满,
只为了他们回来时,
能喝上一杯热腾腾的水。
家里做了好吃的,
奶奶也不忘给打井师傅送去。
谁也没想到,
奶奶这份微不足道的好意,
却让打井师傅们记了近20年:
这些年来,
每当几位大爷路过王先生家,
都会捎点东西,
去看望88岁的奶奶。
“每次听到家里人说起,
几位师傅又来做客,
我能听出来,
他们对当时奶奶的行为,
有多么地感恩、感动。
奶奶辛苦了一辈子,
总是为子女和别人着想,
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什么。
她的故事让我明白,
人活着要多做好事。”
3.
因侄子刚满月,
刘康@纸条实时资讯从河南回家赴宴。
那天他满心欢喜来到车站,
却一直等不到开往老家阜阳的大巴。
大巴晚点,
刘康匆匆登上大巴。
上车后,
他注意到一位同行的大爷,
十分热情主动地帮乘客搬行李,
司机亲切称呼他为“老陶”。
换乘的最后一班车是七点,
因为晚点,
眼看着赶不上了,
刘康心急如焚:
“我出门走得急,
身份证也没带,
错过了车就没地方住了。”
一筹莫展之际,
那位名叫“老陶”的大爷开了口:
“到了阜阳我给你做担保,
下车你跟着我。”
到站以后,
陶大爷带着刘康去了一处招待所,
“他还说,没钱买车票他给我出。
当时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第二天一早,
陶大爷为刘康找了辆车,
怕刘康错过汽车,
他还特地过去敲门提醒起床。
这事刘康一直记在脑中、
暖在心里。
后来,为了表示感谢,
刘康回到车站寻找陶大爷,
可惜当天大爷不在岗,
他只能从其他人口中,
打探大爷的消息,
才得知:
老陶是个农民,
阜阳到固始这条线,
他已经来来回回,
跑了20多年了。
即便患有高血压,
每年还要回家收粮食,
辛辛苦苦一年到头,
也挣不了几个钱。
但他为人正直,
骨子里透露着善良,
总是很乐意帮助他人。
“我也没想到过,
自己一个常年住在城市的人,
会被来自农村的老大爷帮助。
其实在固始县,
还有很多像陶大爷这样,
朴实无华的农民朋友,
很多也都是贫困户,
但都跟陶大爷一样善良。
感谢你们,
好心人!”
4.
今年中秋节,
戴女士@王子书童回到了,
位于四川宜宾的老家九里村,
那里的变化让她惊讶不已,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那个老村长。
戴女士印象中,
家乡九里村本就地处偏远,
村里的路崎岖而泥泞,
外头的人进不来,
里面的人出不去,
闭塞的交通,
只会让经济“雪上加霜”。
“要想富,先修路,”
老村长常常这样说。
但不是所有村民都能理解,
老村长的良苦用心。
老一辈意识不到修路的好。
每个人都有千奇百怪的理由拒绝。
“一次不行就再劝一次,”
老村长无暇顾及自家的事情,
不分昼夜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甚至大年三十那天,
村长都还挨家挨户地在劝导村民,
这才终于把村民们说服了。
好事多磨,
村长四处筹备资金和建材、
寻求国家扶持的修路补助时,
却引起了不少村民的猜疑。
但老村长拍着胸脯对大家表示:
我不做亏心事,
尽管派人来查!
如今路修好了,
村长为九里村忙活了大半辈子,
终于能够享受晚年生活了。
空闲时他喜欢到新铺的公路转转,
执拗地迈着步子,
一脸的骄傲和满足。
“那些曾经极力反对修路的人家,
早已买起了小车在路上跑,
许多回乡务工人员,
也开始守着老婆孩子在家创业,
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中,
总有人给予过你真诚的帮助,
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也许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但无论大小,
都值得我们由衷感谢。
如果你也在遇到困难时,
被他人帮助,
或帮助过其他人,
就将你的故事,
带话题#扶贫助农好心人#,
分享在今日头条中,
将这份正能量,
传递给更多人吧。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0671.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