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春雷乍响 | 惊蛰节气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饮食养生、农事知识...

春雷乍响 | 惊蛰节气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饮食养生、农事知识...

惊蛰,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交节时间在3 月5 日或6 日。《夏小正》上说:“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古人认为是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春雷乍响 | 惊蛰节气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饮食养生、农事知识...

气候变化气温上升快。“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 ~ 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 ~ 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较雨水节气可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春雷。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南方大部分地区亦可闻春雷初鸣。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 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 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此时气温回升较快,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此时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

春雷乍响 | 惊蛰节气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饮食养生、农事知识...

农事活动“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我国劳动人民自古视它为春耕的重要日子。唐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等。此时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春播。3 月中旬以后,要做好春季作物和蔬菜的定植与定植准备工作。早稻播种要结合当地常年播期,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抓“冷尾暖头”抢晴播种。播后加强田间管理,在冷空气来临前,及时盖好薄膜或灌水,遇晴热天气要及时揭膜通风,提高秧苗成活率,避免烂种烂秧。

春玉米一般在惊蛰至清明播种比较适宜,播种前应进行晒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并结合浸种催芽。

3 月份是春大豆最佳播种期。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就可播种春大豆。过早播种发芽慢,易感染病害,出苗不齐;过迟播种则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

南瓜、菜瓜、早毛豆、菜豆、豇豆等春播蔬菜,可分别在3 月份内播种育苗;3 月底结束菠菜、草头菜的播种;荠菜、香菜可继续播种。分株繁殖的韭菜,下旬可开始定植。

防旱施肥。惊蛰时,华北冬小麦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

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芽,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乍响 | 惊蛰节气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饮食养生、农事知识...

传统习俗吃梨。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山西祁县民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关于“惊蛰吃梨”还有其他几种说法:此时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吃梨可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

打小人。惊蛰日还有“打小人”的习俗。惊蛰时节往往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通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并祈求新一年事事如意。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多在惊蛰节气期间。民间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俗语。“二月二”是从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来的,在南、北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节俗文化:北方为“龙抬头”节,南方为“社日”。

按照北方地区的旧俗,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给小孩理发叫“剃龙头”;妇女不许动针线,恐伤“龙睛”;人们也不能从水井里挑水,要在头一天就将自家的水瓮挑得满满当当,否则就触动了“龙头”。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南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土地神古称“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浙江畲族地区有俗语谓:“二月二,杀鸡请土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备祭品祭祀土地爷等神,以保佑乡人平安。客家人居住的村边一般都修建有土地庙,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他们备下煮熟的三牲祭品,带上香火蜡烛、纸钱等到村边土地庙祭供,场面肃穆,以求土地神庇护,得以安居乐业。

祭白虎。中国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日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蒙鼓皮。古人认为惊蛰是雷声引起的。神话传说中雷神是位长了翅膀鸟嘴人身的大神,一手持棰,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多面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敲天鼓,鼓声与雷声相似,人间也把握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冬官考工记》的“韗人”篇中就记载有“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的习俗。

咒雀。惊蛰咒雀,目的是在这一天咒过鸟雀,谷物成熟时鸟雀都不敢来啄食谷物。云南宣威,惊蛰时儿童咒雀,一定要把自己家所有的田埂走遍,才可以回家。有咒雀词道:“金嘴雀,银嘴雀,我今朝,来咒过,吃着我的谷子烂嘴壳。”

驱虫。时值惊蛰,气候温暖,雨量较多,“春雷惊百虫”,最宜于各种寄生虫的繁殖。其中最足以称为祸患的,如疟蚊、虱子、跳蚤、血丝虫等。尤其是南方蚊虫更容易滋生,所以防除害虫,华南比华北更为重要紧迫。福建有谚语道:“惊蛰不杀虫,寒到五月穷。”因此民间此日多有驱虫之举。《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湖北恩施等地用石灰撒地,画出弓箭形状,称之为“射虫”。

除了用石灰驱虫外,湖北天门一带,儿童敲打征鼓木梆,歌唱游行,称为赶虾蟆;江苏睢宁这一天炒栗子,称为爆虫;江苏镇江等地用守岁剩下的蜡烛照虫;上海松江则有烧蛇王香的做法。山东民间会在惊蛰日生火烙煎饼,取“烟熏火燎灭害虫”之意。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与之相类似,广西的瑶家炒玉米,江苏瓜洲人炒糯米,福建的客家人不但要炒豆子、麦子,还要煮连毛芋子、做芋子饺。不论东西南北,或熏或炒,取的皆是“炒虫”“驱虫”之意,提醒人们要及时灭虫除害。

春雷乍响 | 惊蛰节气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饮食养生、农事知识...

饮食养生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如辣椒、葱蒜、胡椒等。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保阴潜阳,适当进补。饮食上以具有保阴潜阳、清肝降火的食物为主。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般应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清补菜鸭、枸杞子银耳羹、荸荠萝卜汁、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非常适合此时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惊蛰与雨水郑玄《礼记·月令》注:“《夏小正》‘正月启蛰’……汉始亦以启蛰为正月中。”王应麟《困学纪闻》说:“改启为惊,盖避景帝讳。”赵翼《陔馀丛考》:“是汉初惊蛰犹在雨水前。”

惊蛰、雨水及清明、谷雨之倒置,北宋经学家邢昺认为始于汉代刘歆整理的《三统历》,顾宁人则认为始于东汉天文学者编訢、李梵编纂的《四分历》。《淮南子》与《逸周书》已经是先雨水而后惊蛰,但是到了《新唐书》《旧唐书》,则又先惊蛰后雨水。从《宋史》开始,雨水在前,惊蛰在后,沿用至今。

END

文:邱丙军

图:《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插图

延伸阅读:

春雷乍响 | 惊蛰节气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饮食养生、农事知识...

《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了解更多,点接阅读《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119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