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泉州传承艺术的年轻一代也在逐步成长。今年元宵节期间,市区新门街“古韵鲤城”展览中,有一个专门陈列古琴的展厅吸引了不少游客。而这些古琴的主人竟然是个90后。那么他是谁,又究竟是为什么与古琴有如此奇妙的缘分呢?

他叫黄宝辉,来自漳州漳浦。91年出生的他,有着与年龄不相匹配的沉稳个性,这大概与他从小练习书法有关。黄宝辉说在他年少时,第一次见到老师弹奏古琴,心中便对这一门古老艺术充满敬意。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古琴制作人 黄宝辉

我大概是从高中的时候开始接触到古琴,那时候是因为听到一些古琴曲,08年奥运会的时候,开幕式是古琴开场,那时候就深深地被这声音吸引,高考完我就开始找老师学弹古琴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黄宝辉的父亲是个老木匠,做了一辈子木工活,黄宝辉从小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地学习制作传统木质家具的技艺。后来考取泉州师范学院,黄宝辉又选择了美术专业,学习了漆艺的制作方法。木匠活的先天优势,加上华丽精美的漆艺制作,黄宝辉学做古琴有着异于常人的优势。与古琴接触久了,他对这门古老艺术又有了新的感悟。在他看来,古琴可以长久地保留下去,甚至它的主人不在了,古琴的韵味却依然留存人间。这正是传统文化隽永而又生机勃勃的原因所在。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古琴制作人 黄宝辉

古琴现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几十年前也濒临断代的尴尬境地。现在学琴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做琴这一块还是比较缺失,所以我很想把这样的技艺好好学习起来,好好地传承。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为了古琴艺术,几年前黄宝辉辞去了在高校教书法的工作,专心制琴。另外他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子弦”,希望将自己这份与古琴的情缘长久延续。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那么这样一把古琴究竟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其中又有什么制作奥秘,我们接着来看。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一把古琴的构造,外形吻合“天圆地方”的思想。传统古琴的选材,从木料到琴弦都十分讲究。父亲是个木匠,和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积攒下来的经验,充分保证了黄宝辉在选材方面的知识储备,这让他从入行开始就没有走弯路。黄宝辉说做古琴最好的材料是杉木。福建的老杉木就是市场上做古琴的尚好材料,全国各地许多做琴的人都会特地来福建选材。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古琴制作人 黄宝辉

老的杉木主要是选自拆房子的老料,像寺庙的或者是老房子,祠堂这种房子拆下来的木料,一个是它年代够久,水分已经脱干了,基本上不会再次开裂变形,福建本来就产杉木,福建的房子,特别是老房子,像泉州开元寺承天寺,房梁基本都是杉木,够粗,一般人家的房子直径都只有20公分,寺庙的30、40都有,这样子的木头开出来的料,做琴就刚刚好。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在黄宝辉的工作空间,制作古琴的几十种工具排列齐整,刨刀、木锉刀、锯子等等一应俱全。他说光是会做木匠活是远远不够的,做古琴最关键的还是对音色的调控。

古琴制作人 黄宝辉

放下来试音的时候,觉得这个地方声音高了或是低了,这时候是处理这里还是那里,这时候就不是木工的问题了,是看他对这个琴的理解,还有对声音的把控。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黄宝辉把木工活安排在小院里半开放的工作间,而到了上大漆的环节,为了控制温度和湿度,就必须移到室内。一把古琴上完一遍大漆,要等阴干后,才能再次上漆,如此往复一百多次。因此制作一把古琴,历时数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黄宝辉这几年的作品,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古琴的配件,除了琴弦购置于苏州之外,其他部分均来自福建本土。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如今黄宝辉有了自己的古琴工作室,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古琴制作在泉州扎下根来,也让泉州这片文化热土,有了古琴的融入,而显出另一种风度。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本台记者:庄泽农,翁希典

【无线泉州】编辑:张伟玲

“90后”制琴师与古琴的不解情缘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155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