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岸青和邵华

2007年3月23日4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世人可能对毛岸青有些陌生,他没有像哥哥毛岸英一样有为国捐躯的壮举,也不像母亲杨开慧一样有着英勇就义的光辉事迹。

但随着对毛岸青的了解,我们才在缅怀中细细了解着关于毛岸青的过往,一位默默无闻传承着主席家风的孩子。

次子毛岸青默默无闻继承遗志,传承毛家家风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袖毛泽东与世长辞,整个中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而对于毛岸青来说,父亲的逝世也让他感觉到,当年照片中的一家人,如今也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活在世上了。

但同时,毛岸青想到自己不能这样悲观,哥哥为国捐躯,母亲宁死不屈,父亲一生为祖国操劳,而这些逝去的亲人他们心中都有着共同的理想一样的目标,就是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越来越好。

虽然他们都已经逝世,但他们过往的一切都在告诉着毛岸青,一定要将他们的遗愿继承下去,他是毛家如今唯一在世的儿子,有义务完成毛家的遗愿,将毛家的家风传承下去。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岸英和毛岸青合照

而邵华也常常说道,丈夫毛岸青是一位做得多但说得少的人。

她能够看出,尽管孑然一身,但他依旧默默无闻地继承了母亲杨开慧的遗志,传承着毛家的家风,为革命事业作宣传,为党的事业奋斗。

虽然他并没有像哥哥那样做出为国捐躯的壮举,但他的一举一动总是那么默默无闻,虽然身体不好,但他还是经常和妻子邵华下基层调研,关心群众。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毛岸青带着孩子和妻子来到了大连,当时的大连市公安局警卫处处长葛生蒲担任着毛岸青一家的警卫工作。

这一次来大连,毛岸青主要是来参观和游玩,因为对大连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因此这一次回来他的心情非常好。而在参观的过程中,毛岸青看到大连的改变,感觉到楼变高了,路也宽了。

而在晚年葛生蒲,据他回忆,那一次,毛岸青的话虽然不多,但却非常平易近人,和毛主席一样没有一点架子,也经常和他们说说话,了解大连的情况,关心着他们的生活。

而在后来,毛岸青也会经常带着儿子毛新宇去毛主席纪念馆,带领儿子感受毛家的遗训,毛岸青还对儿子说道:“爷爷走了,你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继续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事。”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岸青与父亲毛主席合照

就在1977年,毛泽东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毛岸青和邵华再次回到了湖南老家。再次回到老家,已是物是人非,随后,他来到了父亲的故居,毛岸青抚摸着家中陈旧的家具,心中很是惆怅。

当时的工作人员邀请他题字作为纪念,于是,毛岸青便坐在父亲曾经坐过的书桌上泪盈盈写下了:“我酷爱韶山”,并在后面加了俄文翻译。

而毛岸青的堂弟毛安平也曾回忆道:“这句话我们没有给他任何提示,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而毛泽东逝世后,每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毛岸青全家定会去“毛主席纪念堂”悼念,风雪无阻。

而每一次他都会坐在大厅里,将精美的花篮摆在老人的坐像下,深深地鞠躬默哀,随后相互搀扶来到水晶棺,瞻仰父亲遗容。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泽东

在毛泽东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日到来之际,毛岸青还为父亲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为了准备这件礼物,毛岸青跑了十多个省份城市,调研收集写书的材料。

为了写好这本书,毛岸青不仅主持了各种座谈会,还去拜访了当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因此,这本书从设计以及选题和书稿全部都是由毛岸青亲力亲为。

从初稿到出版毛岸青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才全部完成,共有27册、六百多万字。这本呕心沥血之作《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才得以问世。

从这本书籍,我们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毛泽东精神,也能看出毛岸青对于父亲平凡而又伟大的爱以及对毛家家风的继承。

继承母亲遗志,岸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毛岸青作为毛泽东的儿子是很幸运的。但是,作为毛主席儿子,毛岸青同样也遭受着命运的捉弄。

毛泽东和妻子杨开慧参加革命,奔波于各地,而这也给孩子们美好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

毛岸青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孩子,192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板仓。

就在毛岸青刚刚满月的时候,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往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那以后,毛泽东便与妻儿聚少离多。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杨开慧 毛岸青 毛岸英

就在毛岸青四岁那年,毛泽东参加完中共中央的紧急会议后,秘密把杨开慧、陈玉英和毛岸英三兄弟送到了岳父家长沙板仓杨宅,之后便奉命发动了秋收起义。

在母亲身边的那些年,他们的生活并不安稳,就在毛岸青七岁的时候,母亲杨开慧和哥哥毛岸英被反动派逮捕。

1930年,被捕入狱的杨开慧,虽然在狱中受到了非人地折磨,但面对死亡,杨开慧依旧意志坚定。而在杨开慧英勇就义的这一年,毛岸青仅仅只有七岁,年幼的他就这样失去了母亲,失去了自己唯一的精神依靠。

而当毛主席在中央苏区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在伤痛之际,毛泽东提笔写下了“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这几个字,足以表达其内心的伤痛。

杨开慧牺牲之后,毛家三兄弟跟着外婆向振熙生活。

不久之后,外婆收到了毛泽民的来信,便叫她将三个孩子送到上海。就这样,在党组织周密的安排下,像老太太和儿媳带着三个孩子乘火车去往武汉,再乘坐轮船到达了上海。

一到上海,毛泽民便把毛岸青三兄弟送到了中共地下党创办的上海大同幼稚园读书,然而就在三个孩子刚来到幼稚园不久之后,三弟毛岸龙就早逝了。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岸青

1931年,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不得已之下,幼稚园也被迫解散。

随后,为了保护两兄弟的安全,党组织便将孩子寄养在了红色特工董健吾的家中。然而,这样安稳的生活没过多久,两个孩子再一次面临着生活的考验。

董健吾离开上海之后,兄弟俩的生活没有了着落,便流浪在上海的街头。

而当他回忆那段凄惨的生活时,毛岸英也哽咽着说道:

“我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睡马路,给人拖地板,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全都干过。

上海有个外白渡桥,黄包车拉上去很费力,我和弟弟岸青就在后面帮着推,推上去人家就会给几个小钱……”

那段时间对于兄弟俩来说,简直是地狱般的生活。兄弟两人受尽欺负,而毛岸青被人殴打之后,脑部受到严重的伤害,给他的一生留下了阴影。

1936年,已经流浪许久的兄弟俩终于被上海地下党找到,在地下党人的帮助下,兄弟两人被送到了莫斯科。

1937年初,兄弟两人抵达莫斯科之后,终于开始了新生活,先后在莫斯科郊区的莫尼诺国际第二儿童医院和伊万诺夫城的国际第一儿童医院学习。

而此时的毛泽东已经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岸青和毛岸英在苏联

此时的形势稍稍缓和了些,毛泽东时常眺望着远方,思念着身在异乡的两个孩子。

1938年,一位友人从苏联带来了岸英两兄弟的照片,毛主席喜出望外,看着照片轻轻地抚摸着照片上两个孩子的脸庞,眼眶顿时模糊了起来。

不久之后,毛泽东得知有同志要去苏联,便写了一封信要他带给自己的两个儿子。

在信中,毛主席是这么写的:

亲爱的岸英、岸青:

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爸爸十分关心。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况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

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远在苏联的贺子珍也联系上了毛岸青兄弟两人,悉心照顾着他们,而两兄弟也从贺子珍那里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在苏联期间,毛主席也经常给孩子们写信,关心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主席与毛岸英

杨开慧去世之后,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俩相依为命,成为了彼此生活中的依靠,因此,回国之后,毛岸英也始终将弟弟带在身边,以便随时照顾他。

然而,就在哥哥和刘思齐新婚不久之后,为了保家卫国哥哥便奔赴朝鲜,没想到,毛岸英刚刚入朝一个多月就不幸牺牲。

而当毛岸青得知哥哥逝世的消息后,受到沉重打击,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而深陷悲伤中的他也引起脑病复发,多次治疗都不见好转。

在那段时期,是毛岸青最为伤心失落的时期,哥哥一直都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两人各自为伴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但没想到,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哥哥却命丧朝鲜,永远地离开了他,今后只能在梦里相见。

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毛岸青意志消沉,终日郁郁寡欢,哥哥去世之后,毛岸青开心的时候更少了,也鲜少能够看到他的笑容。

在苏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毛岸青的情况渐渐有了好转。他知道,母亲和哥哥的牺牲都是为了祖国,为了他们共同的理想。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岸青

不过,曾任毛岸青一家秘书长达四年的章庭杰都回忆道:“岸英的去世,对他的几次很大。”而毛岸青也多次说道:“我梦到哥哥了,我和他在散步。”

与邵华结婚之后,毛岸青和邵华生下一子,取名为毛新宇,意思就是“要如昆仑山崩绝壁,又恰似台风环扫宇”。

在这之后,毛岸青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虽然经常会想起母亲和哥哥,但却也深藏在心中,从不表现出来。

然而,父亲的逝世,再一次冲垮了毛岸青多年以来的防线,此时的他更加怀念自己的母亲了。

幼年时候,毛岸青始终跟随在母亲身边,曾用名叫“杨永寿”。父亲逝世之后,1990年,毛岸青怀着对父母亲的深切怀念再一次来到了板仓旧居,便在签名簿上写下了“杨岸青”三个字。

当时在场的很多人都以为毛岸青是将自己的名字写错了,但实际上再次回到家乡却打开了他记忆深处感情的闸门。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主席、毛岸青、邵华的合影

其实那天为母亲扫墓的时候,早上已经下起了瓢泼大雨,邵华便建议改天再去。

但对此,毛岸青却拒绝道,还是今天去吧,今年回家乡,我情牵梦绕地盼望着这一天。看到如此惆怅的丈夫,邵华便不再说什么,便陪同来到了杨开慧的墓前。

在毛岸青晚年的时候,尤其思念母亲和哥哥,每当这个时候,邵华便会上前安慰他。

当回忆这一场景时,邵华也曾说道:“岸青晚年有时会突然像个孩子一样一个人坐着落泪,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询问,而每一次,岸青总会泪盈盈地告诉我:我想妈妈,想大哥……”

2007年,毛岸青自知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于是在临终前,便嘱咐着妻子邵华:“待我死后,不要将我送回韶山,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我希望百年之后能够去陪伴妈妈,所以请把我埋在母亲身边。”

对此,邵华当然理解丈夫,因此也就答应了他的决定。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岸青追悼会

2007年3月23日凌晨,毛岸青因病去世,享年84岁。4月2日,党中央决定毛岸青的葬礼参照国家副总理规格举办,随后,便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追悼会。

在那天的追悼会上,群众们自发组织前往八宝山悼念毛岸青。而在去往灵堂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十几米的过道,而在过道的两侧也展出了毛岸青从幼年时期到晚年时期所留下的照片。

在那天的追悼会上,妻子邵华痛哭流涕。一年之后,邵华追随丈夫逝世,而在临终前,她也嘱咐道毛新宇:“把我和丈夫的骨灰安葬在婆婆杨开慧的墓前,永远地陪伴在她的身边。”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从左向右:毛岸青、张少林、毛泽东、刘思齐、邵华、杨茂之

2008年12月,毛新宇带着妻儿将父母毛岸青和邵华的骨灰送回到了湖南老家杨开慧的烈士陵园,安葬在了母亲的身边。生前毛岸青陪伴母亲的时日不多,去世之后的他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永远与母亲长眠于此。

将父母妥善安置后,毛新宇也算是完成了父母的遗愿,他动情地说道:“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和妻子刘滨以及你们的孙子东东,终于把你们送到了开慧奶奶的身边,实现了你们的遗愿。”

毛家后代毛新宇传承毛家精神毛新宇作为毛岸青和邵华唯一的儿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爷爷是一位不平凡的人,在父亲的教育下,他深知自己不能像寻常的孩子一样为所欲为。因此,毛新宇在父亲的教导下也养成了严于律己的好习惯。

在高中时期,毛新宇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随后一路奋进,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为中国党史和军事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岸青、邵华一家人合影

尽管现在的他已经有了相当的文化理论知识,但还是觉得自己应该从基层做起入伍参军。在军队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终于在夜以继日的努力之下,毛新宇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首位70后少将,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拥有这样的身份对于毛主席后代来说是很容易的。但实际上,毛新宇却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被授予的少将军衔。

毛新宇曾与毛主席共同生活了六年,然而在这六年间,却没有一张毛主席和孙子毛新宇的照片。一时间众说纷纭,传言“毛新宇并没有和毛泽东见过面。”

为此,毛新宇也曾在公开场合澄清:“我与爷爷见过面。”

幼年时期,毛新宇经常和毛主席在一起,而在那些时光,毛主席总会教他读书,聊天,给他讲述自己在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并时刻教导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有阶级观念不能搞特殊。

2007年毛岸青在北京逝世,病逝前嘱咐邵华:我要和妈妈葬在一起

毛新宇家人与毛泽民家属合影

而年幼的毛新宇也将爷爷的这些话暗自记在了心里,因为他知道爷爷不是一位普通人,在听到爷爷讲述的故事之后,毛新宇更加敬佩他了,因此,爷爷的那些话也悄悄地种在了毛新宇的心里,慢慢生发开来。

在爷爷和父亲的熏陶和教导下,毛新宇从小便学习了不少诗词歌赋和中国历史。

成年之后的他,怀着对毛主席深切的思念出版了《沿着爷爷的足迹》《我为爷爷唱新歌》等关于毛主席的文章。

除此之外,他还用爷爷的诗词来教育子女,从小接受毛家思想的熏陶,为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毛新宇的子女在父亲的教导下,深刻感受到了毛家的思想和精神火种,并将其延续了下去,代代相传。

原地址:https://chinesefood8.com/2156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