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者,虽然她的女权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给历史发展留下的震撼却是深远的。是非功过,众说纷纭,有人说她因残酷冷血镇压政敌、个人生活放荡不羁而臭名昭著,但也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有开创精神的一代女皇。
武则天一生之中,曾自创20个字,却几乎全在她死后废除,不能不说是她的被后世讽的所谓“新文化运动”的失败。而人们对此更感兴趣的是,有一个字没有被废除,但是,又从来没人“敢”用这个字,更不用说以之为自己的名字了。这个字,就是“曌”。
这是她造的第一个字,而且是为她自己的新名字所造:武曌(zhao)。 当然,武则天是没有语言文字天赋来创造这个奇特汉字的,这是她的老乡,时任中书侍郎的宗秦客为拍马奉承而创造出来,并献之于武则天的。
他以武则天本名“武照”为基础,将“照”字改为“曌”。 这个字,看似复杂,但意思却又非常简单明了,武则天一看就明白,“曌”字日月合一,阴阳一体,无非就是日月同辉,当空普照大地。也就是说,她武则天既是天空的太阳,又是天空的月亮,无论白天黑夜,无时无刻,都在照耀大地,其实,也就是每日每时,都在统治着国家,赤裸裸暴露出称皇作帝的野心。而且,她集女人男人智慧能量于一身,当然也就能统治天下男男女女,当女皇,是天经地义的。
那么,“曌”字得以流传后世,而且现在电脑也可以打出这个字,但为什么后世的人却从不使用这个字,更没有以此为名呢?
首先这个字,是专为武则天创造的,也就是说,这个字只能作为她的名而存在,别无他途。于是人们也只能在提到她时用到这个字,而在其他语言环境中,这个字什么意义也没有。
既然没有任何实际的语言表达功能,人们不使用这个字用于文字表达也就很正常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敢与不敢的说法。 既然“曌”字就是武则天的同义语,那么人们就更不可能用这个字来作自己的名字。因为很多人认为武则天在历史上名声不好,残忍致极,用这个字作自己的名字,等于自讨其辱。特别是传统说法,武则天当女皇就像“母鸡报晓”,很不吉利,是不祥之兆,更让人取名时避之三舍,无人敢问其津。
其实,不敢“曌”字为名,也非不敢,应该说也缘自中国人的某种对帝王名字的避讳。如当代就没人叫“刘邦”“李隆基”“赵匡胤”“朱元璋”。甚至连王邦、赵隆基、张匡胤、宋元璋也没人敢叫。为什么?名字太大了,叫了不吉利。特别是小孩子,叫了大太的名字,不容易养得活。
从这个角度说,人们还真是不敢以“曌”等帝王专用或者用过的字为名。有趣的是,武则天创字改名倒形成了一种帝王取名文化,后来还有效仿者,如南汉的刘龑(刘䶮、刘陟、刘岩、刘纻)、北宋的赵炅(赵匡义、赵光义),都学习她而改名。
当然,武则天造字,也是她政治斗争的一部分,是为她实行专制统治服务的,也是她个人独断专横品性的体现。她一生迷信文字,认为改变人或物的名称就能影响其走向。于是在宫廷斗争中,将王皇后的“王”改为“蟒”,将萧淑妃的“萧”改“枭”,显然出自侮辱仇恨心理。 但是,历史文化传统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不会因某个人的喜恶而随心所欲加以改变。
武则天的改字,只是历史的一场闹剧,而这唯一留传下来的“曌”字,与其说是她创字杰作,不如是她破坏文化的证据。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1687.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