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但就是这样一个豁达的外向朝代,却对于避讳这种保守风俗特别重视,从皇帝到庶民都严格遵守避讳规矩。
为祖先避讳避讳是中国古时的老规矩,要求人们必须回避君主、尊长“名讳”的一种要求,通常要求回避君主、尊长的本名。这一点跟西方不一样,西方很多祖孙几代用同一个名字,靠数字来区分彼此,比如英国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他们家祖孙八代都叫亨利。
中国避讳老规矩要求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主尊长的名讳一律要回避,可以用其他字替代,比如明末有个官员叫宋一鹤,他要去参见上司杨嗣昌,因为这个杨嗣昌的爹叫杨鹤,为避讳,宋一鹤只能在投名帖时署名“宋一鸟”,成为一时笑谈。
避讳的重灾区就是给小孩取名,如果小孩的名字中有祖先或者皇帝的同字,或者同音字,这孩子一辈子就算完了,随时会被人怒斥:这人对祖先大不敬!
比如“诗鬼”李贺就因为避讳而苦不堪言,他父亲的名字叫李晋肃,“晋”与“进”同音,所以很多人反对他参加进士科举考试。
韩愈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讳辩》: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能为人乎!”
要是当爹的名字里有个仁字,儿子还不能成为人类了?
韩愈的这番话非但没有纠正避讳的误区,反而让很多人意识到,名字里确实不能带仁,要不然对后代不好。
在避讳一事上,庶民已经焦头烂额了,而皇家避讳更是闹得天下鸡犬不宁。
为皇帝避讳因为唐高祖名叫李渊,入土快二百年的陶渊明被改了名字——陶泉明、陶深明。
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世、民两字常改为代、人。如三国时的董袭,表字元世,一律改成元代;柳宗元的名篇《捕蛇者说》中有一句“观人风者得焉”,其中的“人风”读起来拗口,实际上是避讳民字,本来是“民风”。
武则天给自己起名叫武曌(音照),她的孙子李重照只好改名李重润。
唐朝避讳最麻烦的要数“虎”字,因为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这一下“虎”字成为天下第一号禁字。
朝廷命令把“虎牢关”改为“武牢关”;成语“管中窥豹”在唐之前一直是“管中窥虎”;
曹操的诗中有一句:神龙藏深泉,猛虎步高冈。自唐代之后,就成了猛兽步高冈;另外,班超的名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唐代改成了“不入兽穴焉得兽子”;
武松要是唐朝人,过景阳冈时候,看到的告示上一定写着:本地有老武出没,请行人结伴而行。
要说唐朝避这个虎字,对现在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虎子”这个词。
不要称女朋友为马子根据宋朝书籍《云麓漫钞》记载:
“马子,溲便之器也,唐人讳虎,始改为马。”
本来夜壶叫虎子,为了避虎字讳,改成了马子。既然夜壶叫马子,那坐便器就改叫马桶了。
在一些方言中,喜欢得意洋洋地称女朋友为“马子”。比如向朋友描述女友说:那是我马子。
马子其实是夜壶的意思,有一种强烈的暗示意味。作为有文化的现代人,还是不要继续称女朋友为马子了。
你觉得唐朝避讳有意思吗?请留言表达你的看法。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188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