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鲁
2018年,陈毅之子陈小鲁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于海南三亚301医院离世。46岁从上校转业投身于商海,父亲陈毅去世后迎娶粟裕之女,陈小鲁“不羁”的一生,落下帷幕。
与众不同的陈氏家风革命时期,陈毅与张茜在战火中相识,不久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陈毅与张茜生下了两名男孩,分别是大儿子陈昊苏与二儿子陈丹淮。1946年,张茜再度怀孕,陈毅兴奋不已,盼望着自己能有一个女儿。天不遂人愿,陈小鲁在山东出生,陈毅再得一子。
母亲见到陈小鲁是男孩儿,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日后回忆此事时,陈小鲁经常笑称自己是:“差点被母亲送人的孩子。”
那时没有人想到,这个被父母“百般嫌弃”的人,竟然成为了陈家最受宠的孩子。
陈毅夫妇
陈毅为陈小鲁起名小鲁,因他出生于山东,取自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作为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陈毅充满雄心壮志,也对陈小鲁寄予了极大的期望。
张茜奶水不足,陈小鲁吃羊奶长大的。也正因如此,陈小鲁20多岁时,家里人还亲切地叫他的乳名“小羊”。
8岁那年,陈小鲁跟随父亲从山东迁居北京。到了10岁的时候,陈小鲁已经养成了独立、坚强的性格。
他每天自己乘坐公交车上学,即使是首长的儿子,也从来不搞特殊化。其他的高干子弟相互攀比时,陈小鲁只能穿两个哥哥剩下的衣服,就连拥有一块手表这样简单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或许是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陈小鲁总是十分任性。当时的他十分懒惰,经常睡到中午还不起床。
陈毅中午下班回来,看到熟睡中的陈小鲁,勃然大怒,他大声吼叫着:“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什么用!”
陈毅的警卫员见状急忙上前劝说,陈毅的怒火才稍稍平息下来。
警卫员事后不禁十分后怕:“从未见过陈总发如此大的脾气,可真将我吓坏了。”
这次经历彻底让陈小鲁清醒过来,他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且终身执行。
陈毅虽然发起火来十分可怕,日常却对陈小鲁十分宽容。经常与陈小鲁争吵的,恰恰是母亲张茜。少年的陈小鲁贪玩,在学习上也十分松懈,母亲十分着急,经常冲陈小鲁发火。
寒假时,陈小鲁跟随父母到广东潮汕考察,母亲希望陈小鲁写一篇观后感,陈小鲁不愿意,两个人便争吵起来。陈毅听到声音赶来劝架,对妻子说:“慢慢讲,不要着急,他还是个孩子。”陈毅的加入,却让“战场”更加复杂了。
张茜一下将火力转移到丈夫的身上,“都是因为你,就是你平时那么宠,他现在才不听话!”陈毅莫名遭受无妄之灾,也露出了不悦的神色:“好了好了,我不管了,简直莫名其妙!”
此次批判突然由对陈小鲁的单方面指责变成父母的争吵,陈小鲁却陷入了沉思。为了缓和父母之前的不悦,当天晚上,陈小鲁连夜将观后感写出来。陈毅和张茜相视一笑,一家人又回归了其乐融融的氛围。
陈毅为官公正清廉,对陈小鲁的教育也是如此。他曾经说:“比起同学来,你的生活条件好得多,学习上要求上进,生活上要自足。”
也正因如此,陈小鲁从不向家里提出过分的要求。陈小鲁唯一恳求父亲的一次,是替学校向陈毅要运动会的题词。
事实上,因为陈毅工作繁忙,陈小鲁与他待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以1964年为例,陈毅出国访问一百天,陪同外宾95天,即使在北京,也很少有闲暇的时候。
纵使如此,陈毅还是挤出时间辅导陈小鲁的作业,向他灌输先进的思想。陈小鲁说:“这一星半点的交流,是我对父亲的全部回忆。”
1963年,陈毅得到了四天假期,他带着陈小鲁兄妹前往北戴河,同他们讲述了自己的革命经历。
那时陈毅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在实际斗争中取得经验,善于分析形势,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关键时刻迷失方向。”
陈毅忙里偷闲,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与陈小鲁下棋。两个人平起平坐,杀得难分难解,陈毅收起了自己作为长辈的尊严,经常悔棋。
两个人对弈,陈小鲁总是赢多输少,陈毅笑着调侃:“老了老了,下不过儿子了。”母亲在一旁附和,一家人其乐融融,那是陈小鲁最喜欢的团聚时刻。
1965年,陈小鲁在围棋比赛中获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陈毅看着陈小鲁的奖状,骄傲地说:“不错,不错,这类比赛花钱不多,又不耽误学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1968年4月,在周总理的建议下,陈小鲁前往沈阳军区的部队农场锻炼。周总理会见了陈小鲁,对他说:“干得好,可以入伍。不然的话,就要采取严厉的措施喽。”
刚刚来到农场的陈小鲁十分不适应,这里自然条件极差,炒鸡蛋已经是昂贵的菜。陈小鲁和战友们一同吃饭、睡觉、下地干活,一起训练,工作十分卖力。
战士们回忆道:“陈小鲁比老战士还要努力。”起初陈小鲁经常浑身疼痛,晚上翻身都十分困难。
陈小鲁来到部队的两年,每年都获得了五好战士的称号,然而他依旧不在编制内。陈小鲁不能从部队获得津贴和口粮,全身上下只有1套刚刚来部队的军装,早已经穿破。
离家时,陈小鲁带了100元,两年过去,陈小鲁只花了16元。后来,上级知道了陈小鲁的基本情况,便决定补助他200元,陈小鲁也有了一套新衣服,生活这才宽松了一些。
1970年,因为表现良好,陈小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五月,他被批准正式入伍,有了编制。在外多年,陈小鲁十分思念家人,却只能从报纸上得到一点消息。
事实上,1970年末,陈毅已经被诊断出患有直肠癌,然而远在部队的陈小鲁对此一无所知。
1971年,带病出席会议的陈毅遇到了陈锡联,陈小鲁的部队领导。陈毅犹豫地对陈锡联说:“陈司令员,我三儿子,还在你那里呢。”
陈毅虽未明说,陈锡联却知道,这是陈毅思念儿子了。陈锡联告诉陈毅,陈小鲁在部队的表现很好,已经提干指导员了。与此同时,陈锡联还承诺,尽快安排陈小鲁与陈毅相见。
一个月后,陈小鲁被批准了探亲假,来到中南海,此时陈小鲁已经三年未与家人见面。陈小鲁走进院子里,母亲搀扶着父亲走出门迎接。陈毅的身体十分虚弱,陈小鲁这才知道,父亲做了一个手术。
陈小鲁眼中流露出一抹悲伤,随后强行挤出笑容。让父母亲为自己担心,已经是陈小鲁最大的遗憾。尽管张茜极力忍耐着,见到儿子的那一刻,她还是放声大哭起来。陈毅也躲在旁边,悄悄擦干了眼泪。
听闻陈小鲁回来,周总理和邓颖超专门将他请到家中。周总理赞扬道:“你很守纪律,讲信用,不容易啊。”
听到周总理的话,陈小鲁的眼光也湿润起来。探亲假结束后,陈小鲁匆匆回到部队,再次与家人相见时,已经是陈毅的弥留时刻。
1972年,陈毅直肠癌晚期,已经无力回天。陈小鲁赶回北京,张茜伏在陈毅的耳边说道:“看见了吧,这是你的小儿子。”
奄奄一息的陈毅睁开眼,嘴唇动了动,却不能发生任何声音了。1月6日,陈毅辞世,陈小鲁悲痛欲绝。
然而身为军人,陈小鲁时刻提醒着自己,一定要坚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替父亲完成未竟之业。
永结秦晋之好1975年,陈小鲁与粟裕的女儿粟惠宁结为夫妻,两个人的结合,也延续了陈、粟两个家族的深厚情谊。在很多人看来,粟惠宁与陈小鲁的结合,是水到渠成之事。
在很小的时候,陈小鲁就曾经听过粟裕将军的传奇故事。16岁的那一年,陈小鲁在学校结识了粟寒生,也就是“粟司令”的儿子。或许是陈毅与粟裕之前战友情的牵动,陈小鲁迅速与粟寒生打成一片,两个人一起上下学,感情极好。
那时陈小鲁跟随父亲一同住在中南海,中南海进出管理严格,陈小鲁很难将粟寒生带回家。
而粟寒生跟着粟裕居住在距离中南海一墙之隔的胡同里,氛围相对宽松,陈小鲁就成为了粟裕家的常客。陈小鲁的每一步成长,粟裕都亲眼见证着。
在陈小鲁的记忆中,粟裕将军真是个神人。粟裕家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地图和工具,仿佛一个百宝箱。粟裕最喜欢栽种果树,每逢秋季的丰收时刻,陈小鲁都会跑到粟裕的家里饱餐一顿。
时隔多年,陈小鲁回忆起当年在粟裕家玩耍的经历,依旧有着满满的幸福感。
陈小鲁小时候十分调皮,经常和粟寒生等人一起前往郊外游玩。因为郊外距离城区太远,几个孩子来不及赶回来,就留在山里过夜。家长们并不知道孩子们的下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粟寒生
粟裕给陈小鲁的母亲打电话,询问孩子们的状况,张茜这才知道,作为寄宿生的陈小鲁已经胆大到夜不归宿了。
第二天清晨,孩子们回到城区,张茜狠狠地把陈小鲁训斥一顿。陈小鲁记住了教训,以后每次去郊外游玩,都会先到粟裕家中集合,确保大人们知道他们的下落。
正是因为与粟家的频繁接触,陈小鲁才与粟裕的女儿粟惠宁相遇。少年时期,粟惠宁经常见到陈小鲁与自己的哥哥走在一起,粟寒生十分疼爱妹妹,经常带着陈小鲁与她一起玩耍。
陈小鲁与粟惠宁
每次陈小鲁与粟寒生下棋时,粟惠宁都会搬来一个小板凳,安安静静地观战。寒冷的冬天,粟惠宁与陈小鲁相约骑行一百多里,来到天津,只是为了亲眼看一看别人口中并不存在的“妖怪”。
那时候粟惠宁与陈小鲁以弟弟妹妹的身份相处,双方都没有想到,未来的他们会产生特殊的情感交集。
22岁的那一年,陈小鲁和粟寒生参军入伍,粟惠宁也就此与陈小鲁失去了联系。部队的多年历练,将陈小鲁塑造成了一个真正的男人,再次相见时,粟惠宁心中产生了不同于儿时的感觉。
陈毅离世后,陈小鲁多次前往粟裕家拜访。粟裕和妻子都将陈小鲁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看待,也正是从那时起,粟惠宁与陈小鲁的联系逐渐多了起来。陈毅病逝后不久,张茜也被查出患上绝症,一时之间,陈小鲁的情绪跌落谷底。
张茜与病魔斗争了两年,粟裕的妻子和女儿经常陪同他说话。陈小鲁心情低落时,粟惠宁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看到两个孩子两情相悦,粟裕提出了让两个人结婚的想法,粟惠宁和陈小鲁自然满口答应。
1974年,粟裕夫妇看望张茜,告诉她两个孩子的婚事,张茜欣慰地笑了起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茜还是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战友。
婚事确定后,粟裕专门将陈小鲁请到了家里,对女婿说:“以后这里也是你的家。”
1975年,组织上批准了陈小鲁的结婚申请,8月粟惠宁与陈小鲁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粟惠宁和陈小鲁相敬如宾,两个人感情很好。粟裕夫妇表示了对陈小鲁的全力支持,家人的鼓励,也让陈小鲁充满动力。
1976年,陈小鲁已经是团政治部主任,而那时的他,也是沈阳军区最年轻的一级团干部,工作、爱情顺风顺水,人们常说:陈小鲁的前途不可限量。
众人充满期待之时,陈小鲁却产生了调任到北京的想法。结婚之后,陈小鲁在沈阳军区工作,妻子则留在北京,夫妻二人一直聚少离多。
陈小鲁希望自己能够多多陪伴家人,便在给粟裕的信中说明了自己的打算。尽管粟裕希望陈小鲁留在野战部队,却选择尊重他的意见,同意了陈小鲁的调职请求。不久后,陈小鲁就从原来的部队调到了总参二部。
回到北京的陈小鲁过起了同少年时期一样的生活,他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偶尔前往粟裕的家中,陪岳父聊天、下棋。
即便离开了军队,陈小鲁还是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按时出操。粟裕对陈小鲁颇为赞赏,连连点头。
刚刚成婚时,陈小鲁曾经承诺带妻子云游各地。然而沈阳军区的工作十分繁忙,夫妻二人一年相聚的时光寥寥无几,旅行计划也被暂时搁置。陈小鲁工作轻松后,便带着妻子到全国各地探访,夫妻二人都十分享受彼此的陪伴。
1981年,陈小鲁被组织上派遣到英国工作,在那里度过了5年的时间。陈小鲁的妻子粟惠宁则一直留在国内,因为表现优异,颇受组织重视,成为二炮研究院主任,是军中赫赫有名的“铁血玫瑰”。
1986年,陈小鲁回到中国,组织上曾经多次对他进行工作邀约,都被他委婉拒绝。
此时的陈小鲁已经在政治界摸爬滚打多年,陈小鲁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有了新的向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陈小鲁便产生了下海经商的念头。
一旦陈小鲁选择下海,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铁饭碗,没有补助,没有部队待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然而陈小鲁似乎没有丝毫的犹豫,他说:“我自认为没有当官的欲望。”
1991年,陈小鲁从上校转业,与朋友合作开了一家公司。朋友的一句“我们下海吧”,陈小鲁就此成为商场摸爬滚打的一员。然而亲身经历商海的惊心动魄,陈小鲁才体会到:经商远不像想象中的那般简单。
商海瞬息万变,陈小鲁也曾经蒙受着巨大的损失。面对困境,他却从未低下头,“当过兵,吃过苦,什么都不怕。大不了从头再来呗。”
1998年,陈小鲁结束了商海浮沉,开启了自己的环球之旅。晚年的陈小鲁跟随自己的本心生活,充实而又满足。
多年来,出现了从未忘记自己革命后代的身份,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传承与发扬红色精神。
到了2004年的时候,陈小鲁与夫人粟惠宁一起,跨越几千里,从北京抵达江西,追寻父辈的革命足迹,前往八一纪念馆参观。
而在2014年,沂蒙革命纪念馆开馆。陈小鲁应邀参加启动仪式,发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讲,“我是沂蒙的子弟,为生在沂蒙而自豪”。陈小鲁成长于沂蒙,对这里一直充满着特别的感情。重走沂蒙的抗战之路,陈小鲁的内心也十分动容。
2018年,陈小鲁离世,一生“反叛”,不舍爱与自由。山河如画,也有陈小鲁留下的浓墨重彩。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214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一眼惊艳的古风女孩名字
下一篇:聪慧伶俐,悦耳动听的女孩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