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发布了2019年中国姓名报告。据统计,2019年男孩新生儿使用频率最高的姓名为:“子墨”“宇轩”“浩然”。女孩新生儿使用频率最高的姓名为“一诺”“梓涵”“可馨”等,重名率很高。所以网上有个段子,说再过五十年,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叫“一诺”“梓涵”“可馨”,公园里遛弯下棋的大爷都叫“子墨”“宇轩”“浩然”。
更有甚者,还有给孩子取一些奇葩名字的,比如姓王的给孩子取“王者荣耀”,姓谢的给孩子取“谢主隆恩”,让人不禁感叹给孩子取名太随意。其实在古代,中国人取名是大有“讲究”的,而且都引经据典,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那么古代又是怎么给人取名的,要是你出生在古代,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首先,历朝历代取名“规矩”都不一样。先秦时期不避“俗”,不避“丑”。
先秦时候取名比较随意,不避俗,不避丑。比方说春秋时期的晋成公叫“黑臀”,据说是屁股很黑,才叫的这个名字。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但是他叫“姜小白”,小白在今天是给狗的名字。晋文公出生时耳朵很大,看起来很像多长了一双耳朵,于是得名重耳。还有孔子出生的时候,额头有一个大包,所以取名叫孔丘。
秦汉时期取名越来越文雅,且单名居多。
秦汉时期起名开始正常起来,而且由于人口较少,往往单名就能将人名区分开来,所以单名居多。从汉高祖刘邦,到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除了汉昭帝刘弗陵外都是单名。
但是也有少部分双名,如大将军霍去病,出塞的刘昭君,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等。
但是到王莽乱政的时候,他为了显示权倾朝野,从《春秋公羊传》中找到一句话,“讥二名。二名非礼也。”意思就是两个字的名字不符合礼法。于是王莽下令:中国不得有二名。
所以到三国演义里的文臣武将大都是单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孙权等没有一个是双名。连复姓司马懿、诸葛亮、夏侯渊等也都是单名。
唐代“复名”逐渐增多,且取名爱“引经据典。”
唐朝“复名”逐渐增多,并在以后开始流行起来。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都是复名。唐朝时文化繁荣,四书五经已经出现,而且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诗歌最为发达的朝代,取名开始“引经据典”,立意深有内涵,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但也并非绝对规则)。
如:帮助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的杜如晦,名字出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意思是:“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还有我国著名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名字取自《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源自陆羽小时候是孤儿,三岁时被智积禅师收养,禅师以《周易》演卦,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意思是:“群雁迁飞已经渐渐到达目的地了,漂亮的羽毛可以作为典礼上的装饰品,吉祥”。遂定姓为“陆”,取名为“羽”,字“鸿渐。”
宋朝开始普及“字辈取名”,明清鼎盛。
从宋朝开始名字逐渐变成三个字,并且由“字辈”方式取名。同姓同辈份的人名字中间的字都一样,同姓人互报姓名之后就知道互相长幼辈分关系。而且,现在许多姓氏的家谱大多是从宋朝开始传世的,我国谱系最完整的家族是孔系族谱,从北宋元丰年间一直编撰至今,已历经79世。
明朝时期字辈取名到达鼎盛,上至皇家,下到百姓,都按字辈取名。明太祖朱元璋给自己子侄每一支都规定了辈分,都规划到20辈以后,寓意朱家的万世子孙。朱氏皇族的起名规则为:“名字中间的辈分的字为太祖所取,第三个字必须是以‘火、土、金、水、木五行做偏旁的字”,如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后系派字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只是明朝到明思宗朱由检就灭亡了。
民国时期双名居多,单名又开始出现。
民国时期大部分人还是双名,但是少部分文人为了破除封建的思想,又开始用两个字的名字。有些作者开始用两个字的笔名,如“鲁迅”原名周树人,《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著名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著名文学家“胡适”曾用名“嗣穈”,后改名“适”,于是两个字的人名开始逐渐多了起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局面,人名的流转大致是这么个过程。
到现在人们给孩子起名,单名已经开始变少了,复名占大多数,甚至出现四个字的名字。原因是中国人口太多,名字字数多,就不容易和别人重名。但是小编认为,与别人重名固然不好,但是取太个性化,像“王者荣耀”这样的名字,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会造成诸多困扰,你们认为该怎么给孩子取名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2396.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