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今年3月份,新冠病毒在美国纽约爆发。

纽约州州长宣布:将位于市中心的,雅各布贾维茨会议中心,改建成阵地医院收治确诊患者。

雅各布贾维茨会议中心,受到世界瞩目。

不为人知的是,这个会议中心的建筑和设计,来自--贝聿铭事务所。

贝聿铭,是世界著名的华裔建筑设计师,他一生的仰视之作遍布世界各地。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肯尼迪图书馆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日本美秀美术馆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中银大厦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苏州博物馆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有人问贝聿铭:“一生中,你所有作品里,哪个作品最令你骄傲?”

贝聿铭不加思索地笑道:“我一生中,最骄傲的就是-娶了卢爱玲。”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选择去美国求学

贝聿铭生长在一个望族世家。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贝聿铭全家贝聿铭(左一)爷爷贝理泰(中间)

明清时,贝家因祖上经商,就已名列“苏州四大家族”之一。

爷爷贝理泰是有名的金融家,父亲贝祖诒是银行家。

苏州著名景点-“狮子林”就是贝家祖宅之一。每年假期,贝聿铭都会在这里住上一阵儿。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良好的家境,赋予贝聿铭极好的教育--他功课出类拔萃,说话镇定自若,并且自信爱交际……

他还热心参加课外活动,他特别喜欢美国电影,并崇拜电影里,美国人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业余时间,贝聿铭总喜欢和伙伴去看电影,打台球等。

13岁那年,美好的日子,因母亲患癌去世,戛然而止。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父亲的再婚,让本就少得可怜的父爱,几乎殆尽。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父亲与继母蒋士云(蒋家四小姐)

18岁那年,父亲建议贝聿铭去英国求学。他顺从父亲,参加了英国学校的考试。

然而,贝聿铭的心中,总是对美国有种特别的情愫。

最后,他违抗父亲意愿,选择了美国。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求学路上,终遇佳偶

一切冥冥中自有天定。

贝聿铭在美国求学期间,遇到了一生挚爱。

1938年暑期,贝聿铭去纽约度假。

在一次华人举行的联谊会中,他帮忙去火车站,接一位迟到的成员。

在接站口,贝聿铭环顾四周,当人群如潮水涌来的时候,他的目光“倏”地被吸引到了一个地方。

他看到朋友身边,一位女子同行。

女子优雅高贵,惊为天人。看得贝聿铭不由心向往之!

经朋友引荐,贝聿铭得知,女子芳名卢爱玲。

卢爱玲可谓典型的名门淑媛。

卢家祖上是官宦世家,曾出入金銮殿保护皇上;外祖张荫棠是晚清最后一任驻美公使;民国总理唐绍仪是她舅母的父亲。

经过寒暄,卢爱玲了解到,贝聿铭学建筑专业时,立即直言她父亲也曾学建筑,不过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现在已是著名工程师了。

贝聿铭了得知:卢爱玲此行赴美,正是为了求学,现在正要赶去卫斯理学院报到(宋美龄宋庆龄冰心曾经毕业的学院)

贝聿铭看着举手投足间,散发典雅气质的卢爱玲,如沐春风、心跳加速,他的心里,好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于是,贝聿铭主动请缨:“我可以开车,送你到学校报到!”

卢爱玲却防备地报以微笑:“谢谢你!我已经买好了火车票。”

看着卢爱玲渐行渐远的背影,贝聿铭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把这个女孩追到手!

天随人愿,因为飓风,卢爱玲的那趟火车延迟。

贝聿铭听到消息,喜出望外。

他跳到卢爱玲所在的火车上,一个个车厢找。当找到卢爱玲时,对方也发现了他。

顿时四目相对。

异国他乡,碰到一人如此紧张自己,关心自己,卢爱玲卸下了些许防备。

不久以后,他们恋爱了。

贝聿铭发觉,自己并不喜欢宾夕法尼亚学院,教条老套的教学模式。他把自己的苦恼倾诉给了卢爱玲。

为了更好的学习,也为了离女朋友再近一点。

在卢爱玲的建议下,两周后,贝聿铭转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工程。

从此,校园的林荫大道上、操场上,留下了无数两人亲密的瞬间。

相同的观念和追求,让彼此认定终身。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的贝聿铭,特别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家。

可卢爱玲却坚持学业结束,才会考虑结婚。

1940年,贝聿铭从麻省理工毕业时,因才华出众,被院长艾默生留校任教。

贝聿铭本打算学成回国,从没想过要留在美国。

可此时的国内,抗日战役刚刚打响,上海炮火连天。

父亲来信规劝他:“不要回国!”

卢爱玲也晓之以理:“此时战争连连,山河破碎,你现在回去没有任何意义,等到重建之日,才是你的用武之地啊!”

一番话,让贝聿铭暂时收起回国之心,可思乡之情却难以割舍。

1942年,卢爱玲正式毕业。

在毕业典礼上,贝聿铭一身正装,出现在卢爱玲面前,拿出一枚戒指:“嫁给我吧!祖国回不去,但我想有个家。”

五天后,卢爱玲嫁给了贝聿铭。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婚礼在纽约水上公寓隆重举行。才子佳人,终成伉俪。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妻子放弃学业,相夫教子

短暂蜜月后,他们返回了坎布里奇。

卢爱玲报名参加,哈佛研究生设计院,园林建筑项目,并鼓励贝聿铭也继续深造。

第二天,贝聿铭向艾默生院长请辞,他选择去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两年后,贝聿铭毕业留校任教。

期间,他们第一个儿子出世,因希望祖国早日安定,得以回国,于是给儿子取名:定中-安定中国。

初为人母,更多的琐碎和生活的沉重,让卢爱玲放弃了学业,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

卢爱玲有很好的品味,对建筑有独到的见解,所以她成了贝聿铭得力的私人顾问。

那个时期,贝聿铭开始创新,在自己的作品里大胆使用光线,此创新受到很多好评。

他被称为“光线建筑魔术师”。只是这样的荣誉,明里暗里让有些同行如芒在背。

接着,各种讽刺和挖苦接踵而来,贝聿铭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每天到家疲惫不堪。

此时家中,卢爱玲早已妥帖家务,为他备好饭菜。

饭后,通常会耐心倾听贝聿铭的心事,且给予适当安慰。

有爱人的陪伴和理解,再多委屈都可消解。

1943年,在纽约建筑学会的年会上,贝聿铭的一座神庙修复稿,被批得体无完肤,其中不乏幸灾乐祸者。

贝聿铭的口才人人皆知,可儒雅的风度,让他不屑于与人争辩。

但心中郁愤难平。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卢爱玲得知后,抱着孩子到教授家里,二人谈了整整一个下午。

最后据理力争的,为丈夫讨回了该有的名誉。

后来教授逢人就说:“贝聿铭所有的成功,都该归功于,卢爱玲到访的那个下午。”

贝聿铭也说:“那个时间里,如果没有夫人,就不会有后来,拿世界奖项的贝聿铭,有了她,我的心才是安稳的,像婴儿躺回了摇篮。”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妻子是最佳助手

1945年,抗战结束,内战开始。

父亲一句:“千金之子,不死于途。”让他们刚燃起的回国希望,又一次破灭。

接着,第二个儿子出生,取名:建中-建设中国。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他们一家搬到了一套面积很小的公寓中,生活虽清贫却幸福。

儿子定中回忆:

“当时父母亲并没有多少钱,晚上他们在市里玩,也不舍得花钱,只是去‘自由音乐广场’,在隔开的小房间免费听唱片。

到了星期六,父母亲就步行一段路,去浏览各家画廊展出的作品。”

搬到纽约两年后,三儿子礼中出生,生活才好转了些。

此时,贝聿铭已经告别,教师纸上谈兵的生活,真正走上了建筑设计之路。

在这次职业生涯中,贝聿铭遇到了生命中的伯乐-齐肯多夫。

齐肯多夫正是贝聿铭心中,最向往的那类美国人--无拘无束。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他在工作上,给了贝聿铭最大的信任,在很多项目上无条件支持。

贝聿铭经常邀请齐肯多夫去家里吃饭,每每卢爱玲都会,用心准备一桌子中国菜。

卢爱玲开朗风趣的性格,让齐肯多夫对她大为赞赏。

时间一长,对彼此的欣赏和志同道合,贝聿铭和齐肯多夫,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卢爱玲看到,丈夫身边得此知己,心中甚是安慰。

卢爱玲说:齐肯多夫对贝聿铭父亲式的关心,大大弥补了他对父爱的渴望。

1960年,小女儿出生,为了纪念去世的母亲庄氏,起名“莲”。

女儿的出生,给家里增添了新的活力。

此时,国内虽然战事平息,但政治斗争不断。

回国已是无望,无奈之下,贝聿铭和卢爱玲,加入了美国国籍。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为了完成他生前遗愿,遗孀杰奎琳女士,立志要把肯尼迪图书馆建成。

在众多候选者名单中,贝聿铭争得一席之地。

接下来,要迎接杰奎琳女士的拜访,可贝聿铭的工作室又小又旧,怎么办呢?

卢爱玲事先差人,把房子重新粉刷了一遍;打听了杰奎琳的喜好后,又派人在办公室,摆放了杰奎琳最喜欢的花。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她也深知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进而说服每个职员,当天务必正装出席。

最后,贝聿铭战胜了其他竞争者,成为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者。

一时,贝聿铭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可难题也随之而来!

场地的变更,社会暴乱,肯尼迪弟弟被杀,杰奎琳再嫁……都成了横亘在贝聿铭面前的难题。

另他最不能接受的是,有心人士,对他设计稿的抹黑和否定,这群人认定他的设计,纯属一个东方人的自说自话。

贝聿铭看到自己的心血,被一次次践踏,他已失了士气,觉得这是个大灾难,他已经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卢爱玲回忆道:

“从他每晚回家开门的样子,我就能知道他有多累。楼梯上缓慢而零乱的脚步中,透出明显的不安和失落,他拖着腿了无生气地回来。对他来说,那么多人反对他的设计,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

这一次,依旧是卢爱玲挺身而出。

为了寻找新的图书馆地址,卢爱玲带人四处查看,并想方设法说服国会议员。

为结识政界人物,给丈夫争取更多支持,她拿起丢掉多年的画笔,为国会设计了新的办公大楼。

为了这个设计,她把孩子丢给保姆,在长达两个月里,从未见孩子一面。

最终,在卢爱玲全力争取下,将图书馆地址,改到了一个垃圾站。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贝聿铭重新设计了图纸,同时对垃圾场的地基进行了改造。

历经15年,肯尼迪图书馆终于落成。

建成之日,贝聿铭有些遗憾的说:

“我本来是想做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东西,来纪念肯尼迪总统的。

它本该是件伟大的作品。但是所幸,它现在还是出现了。

我不想为其落泪,当然也不想为其鼓掌,仅有的掌声,留给我的夫人,没有她,这座图书馆今天就不可能立在这,而倒下去的只能是我。”

从此,贝聿铭被列入-世界顶尖建筑设计师的行列中。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肯尼迪图书馆,让贝聿铭名扬四海。

而接下来的一个项目,却成为贝聿铭,生命中的至暗时刻。

卢爱玲再一次为丈夫冲锋陷阵。

1972年,在汉考克大厦项目中,为了采光效果和整体布局,贝聿铭采用了玻璃幕墙设计。

没想到,施工期间因天气恶劣,使玻璃幕墙大面积脱落。

一夜之间,贝聿铭名誉扫地,许多业主纷纷将他告上法庭。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他每天奔波于家和法院之间,身心俱疲。

卢爱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安置好家里的一切后,走到台前,当起了丈夫的保护伞。

所有相关法律文书,她都亲自处理。

所有找上门的问题,她都一一负责。

记者采访她时,她笑着说:“贝先生是我的,而建筑是他自己的。除了建筑图纸,其余的事找我,请不要打扰他。

语气果敢铿锵。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妻子是艺术生命的来源

此时的卢爱玲已经五十多岁了。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年龄越大,思乡之情就越浓烈。

无法回国,卢爱玲就变着花样,给贝聿铭做家乡菜、亲手缝制长袍、每年春节都会贴窗花、拜灶神……

每个周末和节日,都会召集孩子们回家相聚。

卢爱玲还托人,从国内寄来花草种子,播撒在院子里,每天都细细打理。

她还搭了凉棚,安置了办公桌椅。每次丈夫在荫下工作,她就坐旁边,浇花沏茶。

贝聿铭应夫人的要求,在院子里建造了假山、亭台和瀑布,这样就时刻像是在祖国老家了。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还四处拖国内朋友,帮忙找来线装本的《四书五经》等古典书籍。

并且,千辛万苦弄来,上百张京剧唱片,每天家里满满的中国气息。

有一天,贝聿铭在工作室,看到一条新闻:中国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北京。

他欣喜若狂地告诉妻子:“我们回国的念想,终于看到了希望!”

之后尼克松访华,美国建筑师协会,向中国建筑协会发出访问函,很快便收到了回复。

贝聿铭想着,终于等到了回家的机会。

然而,首批出访中国的,建筑师名单里,根本没有贝聿铭的名字。

建筑大师贝聿铭,令其一生骄傲的不是建筑,是他的老婆

想到不爱与人争辩的贝聿铭,卢爱玲想当然挺身而出。

她四处游说,拿着贝聿铭的作品名单,和获奖证书独闯美国建筑公会。

并对比出,名单上人员与丈夫的建筑业绩,最后为贝聿铭争取到这次回国机会。

1974年,将近60岁的贝聿铭,重新踏上阔别四十年的国土,心中百感交集。

卢爱玲靠着贝聿铭的肩膀,拍拍他:“终于回来了,有生之年回来就好!”

之后,贝聿铭又为祖国建筑设计了香山饭店,中银大厦,还有苏州博物馆。

卢爱玲一直伴随左右。

在苏州博物馆建成之日,贝聿铭说:“要让建筑有生命,在苏州博物馆这里,我真正做到了。而给了我艺术生命,并一直支撑着这个生命的,是我的夫人卢爱玲。”

. END .

【文| 雨飞尘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一个卖假“画”的80后画家,凭啥让京东、阿里抢着找他画插画?

38岁的韩寒,终于活成了所有80后羡慕的样子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244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