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新乐地名由来】(五)协神乡辖区

南协神:原名协臣村,明朝万历年间,有几户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居住,种地时在村北挖出一石佛,称神佛,大家协力抬回,因此改名为协神,后分南北协神,北协神归行唐县,此村在南,故名南协神。

西田:在唐代曾建大佛寺,南惠寺。两寺各有封田,又因惠民渠穿过两村,故以渠沟为界,此村在西,故名西田。

北青同:据传,唐朝道人名青同,在此修建天齐庙,故取名青同。这里土地肥沃,生产发晨很快,在历史上是当地经济、文化活动的要地之一。在明朝青同为一社,是十三社之一,到清初该村分成两个青同,因处北侧而名北青同。

南青同:该村原与北青同同村,沿历相同。但因该村地势东高西低,远年村东有一水坑,并邻土岗,好象一条张口的龙,人们向望青龙吉祥,在清朝道光年间,更青同为青龙村,兴盛一时,不为流传,又复名南青同沿用至今。

太平庄:明末,由晋州搬来郭氏户,养牛一头,因回老家牛留棚内,几个月后,牛虽死,但无人偷,认为这里太平,故命名太平庄。

贾庄:元朝有贾姓在此定居,以姓取名,至明朝13社时叫贾庄村(现已无贾姓),到清二十八年时名西贾庄,后去西字,名贾庄。

靳家庄:原名北小屯,属正定县辖,清代划归新乐,因姓靳的户多,即取名靳家庄。

刘家庄:该村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大旱民困,由逃临木刀沟北岸的刘姓于此地安家,故名刘家庄。县志古迹有饮马池,但不知朝代,现已灭迹。

周家庄:据传,唐代此地遭水灾,后由山西移民到此建庄,周姓户大人多,故取名周家庄,沿用至今。

牛家庄: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牛姓迁来建庄,故得名牛家庄。

西杨家庄:明朝万历年间,从外地迁来杨氏,在此安家建庄,故名杨家庄。为与当时堽头公社杨家庄区别,于清朝光绪年间改为西杨家庄。

朱家庄:清朝时,木刀沟塌方严重,光绪9年,西杨家庄一部分群众搬到这里安家,曾名小杨家庄,1958年联村社分开时,因朱姓户多,故取名朱家庄,成为独立村。

安太庄:清乾隆年间,由束鹿县迁来一家姓安的落户于此,感到这里很太平,故取名安太庄,沿用至今。

笔头:据传孔子周游列国时,遗笔于此,故称遗笔乡,也名笔头村。县志记载,该村曾建“鸡鸣寺”、“观音堂”、“壁里书塾”,是新乐八景之一,故址已废。

褚邱:原名蒲丘,是因“蒲草水中茂,丘高寺院宏”之意而得名,该村地处木刀沟北岸,曾有大岗坡,唐建和云寺,庙宇宏伟,院中一香柏,杆粗六围,树高入云,枝盖满院。此处又是上曲阳下曲阳的通道渡口,有褚、邱二姓合伙开店而得名褚邱店。于清末与店上分开,简称褚邱。

店上:原名褚邱店,后两村分建,人口兴旺,起名店上,沿用至今。

陆桥:原名路桥,相传唐末在木刀沟上建木桥六孔(又说是六座),居民以桥为村名,因陆路不分,建国后改为陆桥,沿用至今。

王村:明朝永乐年间,有王姓迁此居住,故名王村。

闵镇:原村名闵泉镇。相传古有清泉一处,孔子、闵子周游列国于此,闵子饮泉而甘故曰闵泉,上有闵子祠,村内古有闵宅,原村名闵泉镇简称闵镇,

(参考资料《2019新乐年鉴》)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258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