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大槐树下一个奇怪习俗,各个家族纷纷效仿!

摘要:大槐树下迁出无数家族,亦有无数习俗和传说被带至全国,比如连手、背手、解手、铁锅牛、小拇指分两半等等。其中以“打锅牛”最为有名,后来又接连出现了“打锅张”、“打锅李”、“打锅游”、“打锅申”等各种说法,打锅被全国各大家族纷纷效仿。笔者将为大家展示7种说法,看看你家家谱记载哪一说法?

大槐树下一个奇怪习俗,各个家族纷纷效仿!

元末起义

元末起义。一日,元顺帝梦见一头猛牛两肋插双刀直冲其身,元顺帝被惊醒。二日,他召人圆梦,此人为奸臣。他说,“牛”双肋插刀是个“朱”字,表示朱元璋妄图夺江山。顺帝将信将疑。当时牛洪、牛裨、牛超兄弟三人都为朝廷大员。三人得知皇帝起疑心,恐遭不测,当即送书信给他们的18个儿子让其逃亡他乡。18兄弟结伴逃亡,走到河南汜水十里堡牛占村,遇红巾军作乱,大战三天三夜,感觉无法结伴逃亡,决定各求去向。为日后子孙相认,把一只大锅打作十八片,各拿一片。这支牛姓家族,当时逃至五省十八县,后来被称为“十八打锅牛”。

大槐树下一个奇怪习俗,各个家族纷纷效仿!

洪洞大槐树

明朝皇帝做梦,梦到九头猛牛从殿外向自己扑来,宦官慌忙关殿门,九头牛撞在金銮殿门上。大殿被撞得直晃。皇帝吓得跌在座位下,才知是梦。于是四出寻因。一天,官员来报,说清明节看到一大户家上坟祭祖,戴顶子、穿蓝衫场面很大。一户有九子,九子又生九子,形成百牛雄据之势。皇帝生疑,欲除后患,下令分迁。牛氏一族无奈,在洪洞大槐树下分家,老人把铁锅打九块,每户一块,叮嘱:后世认亲,以锅片为证,以“打锅牛”为血亲。

大槐树下一个奇怪习俗,各个家族纷纷效仿!

铁锅

打锅牛的始祖是牛川,世居河南尉县南门外锦被岗村。三子牛洪、牛裨、牛超均为元朝大臣,三子牛超为镇殿大将军,封平西侯。朱元璋起事,元帝派牛超剿,牛超三次将朱元璋打落马下。但朱元璋有帝王命死里逃生,灭元称帝。牛家为避报复,从河南锦被岗迁居山西壶关沙阔村居住。没想到朱元璋不依不饶,为避免后人团聚互不相识,将一口锅打成十八片,故称“十八打锅牛家”。当时还有嫁与张姓闺女住娘家,也拿锅片,故称“打锅张家”。

大槐树下一个奇怪习俗,各个家族纷纷效仿!

大槐树寻根

元末河南府教谕牛川,官居洪洞知县,三个儿子,十八个孙子,都是元朝官员,历史称作“牛氏元半朝”。某年天旱,陈友谅起义,元帝令牛超出征平乱,陈友谅在十里亭礼迎牛超,牛超挥泪释兵权,解甲归田。皇帝闻后大怒,发兵洪洞,牛氏十八兄弟率领全家老小,抵达陈友谅住处穆家沟,恰碰红匪抢劫陈家,牛氏十八兄弟奋战而寡不敌众,只得保护陈友谅家小逃离,为避免匪追击,牛氏将锅打成十八块,各执其一逃离。

大槐树下一个奇怪习俗,各个家族纷纷效仿!

李氏族谱之打锅李

牛川为元太定年甲子科举人,乙丑科进士,任河南总教谕,升任山西平阳府洪洞知县,辞官后落户于城南刘家庄大椿树胡同,三子皆元大员,三人各有六子,称“山西十八支”,后改称“破锅牛十八支”。明初洪武大迁民,吾十八祖奉命于洪武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东迁,十八支同路行程,同锅分食,行至河南汜水县十里亭,不忍分离,时因匪乱,十八支祖只能将一口锅打破,每支各拿一片,余一片让李门牛氏姑姑存留,先祖至此分离,恐其后失之证明,固以打锅为纪念。

据家谱记载,吾祖牛谦,因匿宝不献,得罪朝廷,于明初从山西辽阳被迁至沙邑前马峪,我祖兄弟十七人并一女打锅而迁,女嫁李氏,故有“打锅李”一说。

大槐树下一个奇怪习俗,各个家族纷纷效仿!

牛氏家谱

山西省壶关县有一村叫“沙窟村”,古时黄山村曾名白草坡,油坊河叫清水河,沙窟村称牛豆槽,三村鼎立相望,均以牛起名。牛姓在朝官拜宰相,传说牛丞相居官清正,当时家乡大旱,他本想把皇帝引到家乡体会民间疾苦以轻徭薄赋,于是编了些故事,比如“壶关有个栲栳山,举手能摸着天,如果要是够不着,脚底垫块半头砖”,“瓜掌村有个小偏桥,桥上安着二十四个金驭条”皇帝信以为真起驾壶关,走到长治南垂村时,皇帝问,“到什么地方了?”牛丞相答“已经南垂”。皇帝不明方言,一位平日与牛丞相不合奸臣进谗“皇上,他说难回,看来他要陷害您啊。”皇帝大怒,摆驾回宫。下令灭牛丞相九族,牛家闻讯逃亡,为日后相认,打锅带锅片而走。据说,朝廷为报复牛家,将牛豆槽村更名为沙窟村,把白草坡改名为黄山村,把清水河村更名为油坊河村,使老牛既没有草吃,又没有槽用,也没有清水喝。

参考文献:《牛氏族谱·六修谱序》、《洪洞大槐树迁民》、《牛氏文化》、《牛氏与游氏联宗考》、《申氏墓碑》、《打锅张氏家谱》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259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