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皖北阜阳行政学院、阜阳师范、阜阳五中、阜阳一职高等全部隐藏在这条胡同里

在阜阳现代职业教育学校(阜阳市一职高)北门附近,有两条大致平行的南北向胡同,一条长约400米,另一条长约200米,人们分别称之为东冯胡同、西冯胡同。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10月8日,记者走访时,在老阜阳城胡同大家庭里不太起眼的西冯胡同因棚户区改造已不复存在,东冯胡同也再次拓宽改造,并被更名为“五中巷”。

皖北阜阳行政学院、阜阳师范、阜阳五中、阜阳一职高等全部隐藏在这条胡同里

并行胡同

东西冯胡同相距约十米左右,同位于西城墙路东侧、阜阳附小西侧,在阜阳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北门和颍河西路之间。当记者实地到访时,几经周折才找到这两条藏身于闹市的小胡同。

东冯胡同口隐藏在几家商店的招牌下。在阜阳附小西侧路南的胡同口有七八家小商店、小吃店的门面。再往里走,两侧都是高高的围墙,左侧围墙上标注有“五中巷”的指示牌,胡同一直延伸到阜阳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北门,时有学生和行人从此经过。

在胡同口经营一家小吃店的店主表示,“五中巷”就是曾经的东冯胡同。她指着被围墙圈起来的一片拆迁区域说,那里就是西冯胡同。三年前启动征迁,如今变成了一片瓦砾,胡同两旁的人家早已搬离,西冯胡同也就不复存在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西冯胡同南头和阜阳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内的池塘相接,北头是颍州区鼓楼街道办事处鹿祠社区的办公场所。胡同所在区域被一堵围墙圈挡,有几处楼房越过高高的围墙,向行人展示着残垣断壁和胡同变迁。

“其实,东西冯胡同前身是冯家胡同。在解放前后,这里曾是老阜阳城风景最秀美的地方之一,也是阜城为数不多的学校集聚所在地。”坐在胡同南头聊天的胡锡英说。

上世纪70年代初,家住阜城东关的胡锡英跟随丈夫一起来到冯家胡同南头阜阳现代职业教育学校教职工生活区居住,至今已近50年。

“冯家胡同啥时候兴起的,没有确切说法。早些年胡同里居住的三四十户居民中,姓冯的人家不多,大多是牛姓、袁姓的人家。”胡锡英说,居民口口相传,胡同存在的历史和学校应该大体相当,至于为啥起名冯家胡同,她并不清楚。

据《阜阳市地名录》记载,“东冯胡同,百年前姓冯的居民在此巷内建一节孝牌坊,此巷始叫冯胡同。此为东段,故名东冯胡同”。“西冯胡同,百年前姓冯的在此巷内建一节孝牌坊,故名冯胡同。此为西段,故名西冯胡同”。

我市文史爱好者、北城小学退休教师周世忠在市政协编印的《阜阳文史》中撰文说,冯胡同历史悠久。解放前,胡同北头紧靠西关大街(今颍河西路),西靠西城墙,往南一塘之隔与州第二大道观白衣楼隔水相望,东南方毗邻倪将军府。

“听老人们说,这里的风景一直很好。早些年,还有古树、古井、池塘和假山;后来,在上世纪60年代遭到破坏。”胡锡英介绍说。

皖北阜阳行政学院、阜阳师范、阜阳五中、阜阳一职高等全部隐藏在这条胡同里

学校环伺

相关史料记载显示,冯家胡同北头早些年曾紧靠两座祠堂,西边的一座是吴家祠堂,解放初期被拆除,改建成育英幼儿园,这个幼儿园如今成为阜阳较有特色的幼儿园。东边有座袁家祠堂,胡同东南一角就是20世纪20年代倪嗣冲的将府,占地面积大,工程浩大。

相传,倪嗣冲将府的兴建颇为曲折。当时,倪嗣冲相中了芦池沿水塘北岸的这块“风水宝地”,打算在这片土地上建“倪嗣冲将军府”,大批的砖瓦木料、石料和图纸,都已经准备齐全,正打算动工兴建时,忽然政局变动,倪嗣冲集团倒台。

1926年北伐军光复颍州,成立了国民革命军三十三路军北路宣慰使特派员公署,把倪嗣冲的财产全部充公,倪家的4万亩良田划归中小学,作为办学用田,把建将军府的大批建筑材料,改建成中山学院。1928年,阜阳五女中在这里兴办,1933年在此成立了省立颍州师范;1940年,在此成立了省立第四中学。

彼时,这些学校依托当地园林景观办学,校容校貌整齐划一,布置有序,建造的大礼堂、图书室、食堂、宿舍、运动场在那个年代都是一流的。站在南城墙上一眼看去,学校规模宽敞,树木成荫,环境优雅宁静。

昔日将军府,今日育才地。解放后,学校先后被更名为皖北阜阳行政学院、阜阳师范、阜阳五中、阜阳一职高等。如今学校的名称为阜阳职业教育学校,是省内职教领域的特色学校之一。

“这些学校的校门原来都是在南边,对着南城墙。为了入学方便,让广大学生就近上学,在阜阳师范办学时,便将学校大门改为门朝北,直对着西关大街。”胡锡英说,这一做法得到当时大隅首公社的支持,在西大街居委会的配合下,在学校北门通往颍河西路的区域开辟了一个和冯家胡同长短、宽度一致的并行胡同。

上世纪90年代,芦池水体得到综合整治,两条胡同也分别实施拓宽,南头是环境优雅的校区,北头是繁华的颍河西路,东西冯胡同成为老阜阳城胡同大家族中的一员,向北坐拥繁华,转身乐享静谧,很多老居民都以居住于此而感到自豪。

皖北阜阳行政学院、阜阳师范、阜阳五中、阜阳一职高等全部隐藏在这条胡同里

平淡生活

和阜城许多以姓氏命名的胡同不同,冯家胡同并不是因为这里曾居住过豪绅贵族。甚至,在解放初期,胡同的居民大多数是依靠推磨卖面、靠出卖劳动力、拉板车、做小生意为生的普通居民,他们在辛勤劳作中享受着胡同里的幸福生活。

和很多阜阳城的老胡同类似,进入20世纪80年代,手头有闲钱的东西冯胡同居民,开始翻建原先的瓦房,两层高的住宅楼拔地而起。近些年,还建起了三层、四层楼房。

自从搬到东冯胡同南头以来,胡锡英一直住在学校家属院内。在阜阳职业教育学校北门内左右两侧各有几排瓦房。如今,西侧的居民区已拆迁,还有东侧的几座房子默默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胡锡英就住在最靠近东冯胡同的瓦房里。

“据说,这座老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现在屋里潮湿,经常有小虫子爬出来。”胡锡英的女儿说,尽管这些年多次重新粉刷墙壁,但潮气依然难祛,叫不出名字的小虫子也越来越多。

谈起屋里时常冒出的虫子,92岁的胡锡英很平淡。“看到了,就逮住,扔出去。”胡锡英说,在这座老房子里居住了大半辈子了,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也能接纳老房子的不少缺点了。

耄耋之年的胡锡英耳聪思维清,能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她常常在胡同和学校里散步,只要看到熟人,她都会热情打招呼。

东西冯胡同两侧原本的几十户居民,在三年前全部搬迁了出去,如今出现在这里的人大多是学校师生、学生家长、做生意的小贩和和从此地经过的路人。看着陌生的面孔来来去去,胡锡英愈发想念原来居住在胡同里的老邻居。

偶尔,也会有老住户回来探望聊天,胡锡英会和他们拉着手攀谈很长时间。重新回到老住处的居民最关心的是东西冯胡同拆迁后,这块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将如何重新利用。

不少东西冯胡同的老居民期待,能在这里建起新楼房,他们能就地安置,继续保留东西冯胡同;也有附近居民表示,希望这块区域能建设一个小游园,配建停车场,为学校环伺的区域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

“要不是面没准备够,我还能多卖几个。”华灯初上,“五中巷”也变得安静起来,北部巷口摆摊的小摊贩们一边唠着闲话,一边收拾规整东西。第二天早上,他们会再次出现在这里,迎接育英幼儿园、阜阳附小和阜阳职业教育学校的师生、家长们,在日复一日的经营中,期待着东西冯胡同能再热闹起来。

记者 徐风光/文 穆可亮/摄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259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