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范筑先(1):馆陶贫农家出世,叹岳飞不敌秦桧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凡物久了都会变淡,包括爱情在内。唯独“回忆”,不但不必变淡,反而越浓越久。

对于聊城人民来说,范筑先将军就是一种“回忆”。

尽管这种“回忆”有些许痛苦,但是人们却不愿意忘记。

因为无论多么痛苦,“回忆”中始终有一种精神存在,这种精神支撑着我们的民族,即使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仍然在不屈地反抗。

这种反抗的精神,从范筑先小时候便开始显现了。

范筑先(1):馆陶贫农家出世,叹岳飞不敌秦桧

(座落在聊城古城区的范筑先将军纪念馆,来源聊城新闻网)

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范筑先出生在馆陶县康庄,如今更名为南彦寺村。

范筑先的父亲叫做范廷云,是一名老实巴交,也贫困潦倒的农民。农民是靠土地生活的,但范廷云没有土地,只能在村中大财主武家重地扛活。在扛活的时候,他遇到了同在武家纺线织布的武氏。两人情投意合,遂定下了白首之约。

婚后的范廷云,干活更加努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日日夜夜在地里劳作,一年下来,能挣几石粮食,这样的生活让他很满足。

更让他高兴的是,不久,武氏怀孕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出了一个宁馨儿,范廷云为其取名金标。

范金标,是范筑先的第一个名字。

转眼间,范金标长到九岁,范廷云将他送进了本村的义学。

所谓的义学,也称“义塾”,是指中国旧时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义学的招生对象多为贫寒子弟,不收取学费,所教授的内容类似于近代的“扫盲班”,止于断文识字,至于《四书五经》,是不涉及的。

尽管如此,范金标也是非常高兴。出勤一天不缺,从不迟到早退。他在学校里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到家里认真温习功课。晚上,母亲纺线到深夜,他偎依在母亲身旁,凑到那盏忽明忽暗的小油灯下读书、写字。母亲时常催促他早睡,可他就是不动。

勤于学习,让范金标进步很快,他虽然是中间入学,却很快就把拉下的课文都补上了,而且学得快,背得熟。他背诵课文有个特点,那就是倒背。后来老师发现,他不光习惯这样倒背书,还能把他所念过的几本书串起来通背。在命题作文时,他写得又快又好,每次正式考试,他都名列前三名。

老师看范金标学习成绩突出,认为他今后必有大出息,便给他起了个学名叫夺魁。

范筑先(1):馆陶贫农家出世,叹岳飞不敌秦桧

(范筑先将军像,来源于网络)

从这时起,范金标正式更名为范夺魁。

随着年龄的渐长,范夺魁渐渐不满足于书中获得的知识,他把目光投向了“闲书”,诸如《说岳全传》、《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等书籍,成为他书桌上的珍宝。

范夺魁不光在课余时间看小说,还特别喜欢听大人们讲故事,听说书艺人说评书。为了听《响马传》、《英烈传》、《杨家将》、《水浒传》、《三国演义》、《呼延庆打擂》等评书,一到假期,他就挎上草篮子到集市或庙会上听说书。

范夺魁的变化,引起了义学老师的注意。

那是夏天的一个过午,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地烤得像焦炭一样。老师看着学生们写完大仿,又听他们朗读了一阵课文后,觉得天气实在太闷热了,就让学生放假了。大家陆陆续续地散去后,范夺魁仍伏在书桌上,头也不抬地继续看书。老师看到后便走过去,想劝范筑先出去凉快凉快。近前一看,原来他正在看一部已被揉搓得很烂的《说岳全传》。

老师火了,一把将书夺过来,顺手往范夺魁后脑勺上打了一巴掌:“看闲书野史有什么出息,以后再不准往学塾里带这种书。”

范夺魁呆愣愣地望着老师,沉默了好一阵,才憋着气说:“自古忠良被害,奸臣误国。岳飞有大本事,咋就斗不过秦桧那些坏人呢?”

说罢,范夺魁收起了书,大踏步地走出了义学,背后留下了老师一张惊愕的脸孔。

参考资料

《范筑先与聊城保卫战》 刘如峰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范筑先与鲁西北抗战资料选》 谢玉林、刘如峰、赵泽鹏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范筑先将军传》 高志超著 明天出版社

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朱文龙

片/来源于网络

(壹点号 鲁西野语)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278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