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智真长老因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便修书一封,把花和尚介绍了东京大相国寺。临行之时,智真长老赠送了四句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

这四句偈子“预言”了花和尚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故事,这个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就是按照这四句偈子演绎好汉传奇的。但是,历代读者都没有搞清楚智真长老四句偈子的寓意,续书《征四寇》还塑造了一个假智真,完全不懂原著深意,重新编了一则偈子,把鲁智深写死了。

其实,智真长老这则佛门偈子不是写给“花和是鲁智深”的,而是施耐庵写给大明王朝的。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文不多讲别的,单道“遇林而起”。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遇林而起,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写道,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里拔掉了一颗柳树,林冲随即出现。

书中说,鲁智深之所以拔掉那颗大柳树,是因为这颗树上有一个老鸦窝,一只老鸦在树上聒噪。鲁智深烦躁,便将柳树连根拔掉。这个情节,其实就是“遇林而起”,隐藏了明朝的两段历史。怎么讲?

鲁智深因为在沧州道上救了林冲,反被林冲出卖,高俅因此要奈何于他。多亏泼皮张三、李四得到了消息,鲁智深才逃过一劫,经由大树十字坡上了二龙山。二龙山有宝珠寺,鲁智深做了住持方丈,岂不是“遇山而富”?

花和尚之所以能够占据二龙山,林冲的徒弟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林冲本人没到,但鲁智深致富,也是“遇林而起”。林冲的徒弟是“操刀鬼曹正”,这五个字中,隐藏着曹操。因此,那只聒噪的老鸦就与曹操的《短歌行》有关了。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三国演义》中说,曹丞相横槊赋诗,慷慨激昂,而扬州刺史刘馥却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大不利之言也。”《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是因为“此大不利之言”也。老鸦,就是乌鹊,鲁智深将柳树连根拔掉,老鸦便“无枝可依”了。

柳,出自《史记·天官书》:“柳为鸟注,主木草。”,太史公说的是“柳宿”。柳宿为二十八宿之南方第三宿,居朱雀之嘴,其状如柳叶,五行属土,象形为獐,故又称柳土獐。史家庄有二三百株大柳树,其实就是施耐庵预言明朝二三百年国祚。

在“乌鹊南飞”之前,则是“月明星稀”,隐藏的就是“明”。所以,林冲出场时,施耐庵便把他写成了“燕王”。

林冲的形象,与老鸦一样,也是出自《三国演义》:“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这段描写,读者们便认为林冲是“小张飞”。其实,施耐庵只是借用了燕人张翼德的“燕”字。

林冲是去岳庙烧香的,岳庙,在这里指的是“岳王庙”,明刻本容与堂本《水浒传》影印本为证,原著就是“岳庙”而不是“嶽庙”。施耐庵以灯谜解带格隐去了“王”字,林冲实则隐喻的是“燕王”。

鲁智深遇燕王而“遇林而起”,难道说北宋时期的人物穿越到了明朝?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遇江而止,施耐庵以北宋事隐写明朝秘史《水浒传》“引首”中,施耐庵以神仙开篇,写了一个“霹雳大仙”。书中这样描述这位大仙降世:“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

这段描写,首先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赵匡胤出世的时候,就是这番景象,因而,他小名叫做香孩儿。但是,赵匡胤的谥号是“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不是“太祖武德皇帝”。这其中,就有蹊跷了。

因为《水浒传》是隐写明朝秘史的,我便查阅了施耐庵能够看到的资料《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惊奇地发现,原来施耐庵是以宋太祖隐藏着明太祖。《明实录》中,这样记载朱洪武的出世: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自后,夜数有光,邻里遥见,惊以为火,皆奔救,至则无有,人咸异之。

朱洪武谥号是“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这两个皇帝被混为一体,“太祖武德皇帝”这个虚构的谥号犹如牛头马面,是宋太祖、明太祖的合成。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朱洪武的母亲是在舍南麦场遇到神仙,然后生下了霹雳大仙。所以,“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中,便第一次写到了“打麦场”,还重复了一次。到了“花和尚大闹桃花村”时,又一次写到了“打麦场”。而且,王进、李忠都把马匹拴在了打麦场边的柳树上。

宋江前往江州充军,路过揭阳镇时,到穆弘家投宿,书中再次写到了打麦场。《水浒传》不是写明朝的事,又如何解释这些与朱元璋有关的符码呢?

所以,在描写伏魔之殿大门,以及宋江江州装疯等等情节中,都出现了“朱重八”的明确隐写。而且,一些好汉的名字、长相,也暗藏了“重八”。李逵杀四虎故事中,出现了“泗州大圣祠”,写的就是泗州出来的“大明太祖圣神”朱洪武。

施耐庵写的就是明朝的事,而且,隐藏的是靖难之役,这是确信无疑的。然而,很多朋友向我提出疑问,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难道能够穿越到靖难之役之后?但凡这样的跟帖评论,我都不厌其烦地予以解答:死于洪武三年的施耐庵是民国时期袁吉人伪造的,造假者水平拙劣,竟然把“施耐庵”弄成了清朝人。其实,《水浒传》的作者肯定活到了朱棣迁都之后。假如还有朋友在本文评论区提出有关施耐庵的质疑,我同样予以详细的回复。

《水浒传》不仅隐藏了明朝秘史,还预言明朝将亡于“水”。梁山大聚义时,霹雳大仙化作一只大金盘出现在西北乾方(黄冠道人来的方向),然后化作一团火块(北宋火德王运),钻进了正南地下。

这只大金盘出自赵匡胤的《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施耐庵预言,明朝将如北宋那样为“金”所灭。这就是“水浒”、“水泊梁山”的深刻寓意,火为水所熄灭,也就是“遇江而止”。清,原本是后金,从西北而来,“明月”就此被赶散。

既然《水浒传》写的是明朝的事,鲁智深“遇林而起”又是怎么回事呢?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朱洪武“遇林而起”,建立大明王朝《明实录》中说,朱元璋小时候经常得病,其父朱世珍(仁宗)便将他抱到佛门寺庙中解灾。但是,寺庙里早就没了和尚,只得又把小重八抱了回来。刚到家门口,便看见东檐下有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僧见了朱世珍父子,说了一个字“来”,朱世珍便走近前去。老和尚以手摸了摸朱重八的头,第二天,果然病好了。

后来,朱重八又得病,朱世珍想起此前的奇遇,便想把老四“俾从释氏”,也就是让朱元璋出家为僧。但是,寺庙里已经没有和尚,这件事就没有办成。为此,“徙居钟离之西乡,后迁太平乡之孤庄村”。

《水浒传》中以“天下太平”开篇,“三打祝家庄”故事中,又有一位钟离老人,都是说的朱元璋“濠之钟离东乡人也”。三打祝家庄实则“三打朱家庄”,隐喻的就是靖难之役的最后一战。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朱元璋一家迁居太平乡,其长子朱标则是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的家中。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寓意,假如朱标不死,恐怕就没有靖难之役,那就是“天下太平无事日”了。

从《明实录》的记载看,朱元璋与佛门极有渊源,后来,还去了皇觉寺。他的父亲认为他有佛缘,要让他出家,出家未果,便迁到了太平乡孤庄村,这不就是“天孤星”吗?智真,朱世珍,原来,施耐庵竟然如此之高明。

朱元璋在皇觉寺中做了五十天和尚,时兵荒马乱,皇觉寺犹如《水浒传》中的瓦罐寺那样,“寺僧以食不给”,便遣散了僧众。朱元璋四处游历,在合肥时患了寒热病。幸亏遇到了两个紫衣人,夹着他西行。三人走了几天,来到一座佛塔下。两个紫衣人便要告辞,说请朱元璋在这里等他们三天。

三天后,两个紫衣人没来,朱元璋的病却好了。朱元璋心中感到十分诧异,便不再等紫衣人,独自西行。来到六安,朱元璋遇到了一个背着书箱的老儒生。朱元璋怜惜老者,便要帮他背书箱,老者婉拒。两人同行至朱砂镇,在一棵槐树下休息。老者说,我会星历,给你算个命吧。朱元璋报了生辰八字,老者默算了一番,说你是大贵之命,利往西北,不宜东南。

于是,朱元璋按照老者的指引,遇到了郭子兴。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这段神话,也是洗稿于《宋史·太祖本纪》,说赵匡胤曾经遇到一个会先天神数的老和尚,指引他往北方去。赵匡胤按照老僧的指引,带着老僧馈赠的盘缠,来到北方,遇见了后周太祖郭威,于是发迹。

而《明实录》中,那个老儒生是在槐树下指引朱元璋的,岂不就是《水浒传》中的“遇林而起”?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深得重用,不仅得了朱元璋(字国瑞)这个正式的名字,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其赖以打天下的文臣武将,都是在郭子兴手下积累的本钱。因此,朱元璋早就把自己比作宋太祖,都是在深通先天神数之人指引下,“遇郭而兴”。

然而,郭威不过是小明王韩林儿手下的元帅。朱元璋后来溺死小明王,以“明”字建立了大明王朝。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朱元璋以《宋史·太祖本纪》写《明实录》,岂不是韩林儿的祖宗?这是朱元璋效仿宋太祖火德运,以宋太祖自喻的根源所在,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天命”正统而已。

这才是《水浒传》中真正的“遇林而起”。朱元璋以“明”为国号,岂不就是大明王朝“遇林而起”?因而,《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故事,总离不开“林”。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道衍献投名状,黑衣宰相遇林而起《水浒传》主写的不是朱元璋,而是燕王朱棣,隐藏的是靖难之役的秘史。那么,施耐庵又是如何把朱元璋的“遇林而起”嫁接到了燕王头上呢?

施耐庵之后的《明史·姚广孝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洪武十五年(1382年)时,孝慈高皇后,也就是马皇后去世,朱洪武诏令有道僧人侍奉诸王子念经祈福。僧人中有一个法号道衍的,暗中结交燕王,给他献了投名状。

这份投名状在《水浒传》中是以王伦来暗喻的,所以,林冲上梁山时,王寨主就要林教头献一个投名状。“白衣秀士王伦”,这个人名与绰号也如曹正那样,隐藏了玄机,这个玄机就是“皇”字。当年,道衍和尚就是给朱棣献了一顶白帽,暗示他可以做皇帝。于是,燕王便将道衍带到了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道衍和尚推动了靖难之役,帮助燕王做了皇帝。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林冲隐喻的是燕王,“林”就是朱棣的辈分,是朱元璋确定的皇室辈分“金木水火土”中的“木”。

洪武十五年,是农历壬戌年,属狗,《水浒传》中的“狗”,都是指的这一年。宋徽宗生于1082年,属狗,鲁达拳打镇关西时,骂郑屠是“狗一般的人”,骂的是真正的镇关西童贯。这段故事,隐写的是北宋与金国的海上之盟,郑屠杀猪卖肉,象征宋徽宗、童贯出卖祖业,赵匡胤、赵光义兄弟都属猪。

武松在孔家庄醉打孔亮,然后被一只黄狗狂吠而狼狈不堪。随之,孔明带着几十个人,举着白棍追打武松,又把武松绑在“大柳树”上以藤条抽打。这段故事,写的就是黑衣宰相“遇林而起”,黄狗就是指的壬戌年,孔家庄的人都举着木把白棍,那就是诸皇子(木字辈)手中的哭丧棒。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鲁智深、武松、曹正,这三个二龙山的徒弟组合起来,就是全信息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是朱棣做皇帝后令道衍还俗而起的官名。道衍,字独暗,号独庵老人,因帮助朱棣谋朝篡位而为天下所不容,又作《道余录》诋毁儒教,竟然连他的姐姐都不让他进家门——这又是一个“天孤星”。

道衍曾经拜深通先天神数的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是个亦佛亦道的“花和尚”。五台山长老智真的“真”,当出自席应真之“真”。道衍、席应真是同辈人,所以,智深、智真是师兄弟,续书中的智真一见鲁智深,开口便叫他“徒弟”,简直就是胡言乱语。

智真以四句偈子预言鲁智深的故事,席应真却说道衍“嗜杀如刘秉忠者流”,预言他也是个和尚宰相。

道衍“目三角”、“形如病虎”,就是景阳冈那只白额吊睛虎。而其“嗜杀如刘秉忠者流”,又是武松的个性,武松是“虎面行者”。《水浒传》中就有这样自己打自己的故事,施耐庵对道衍既抨击又有感念之情,对待这个历史人物有着十分复杂的情感。

道衍做了宰相(相当),上朝在龙庭,退朝居寺庙,就是鲁智深、武松、曹正他们占据二龙山,却在宝珠寺聚义的现实版。

武松的原型就是“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童行,也就是从小带发修行的行者,这也是朱元璋与佛门的一段奇缘。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水浒传》就是这样一部深藏着历史,率先向皇权制度开炮,引领明代思想启蒙的伟大著作,称之为世界第一名著毫不为过。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28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