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女排发展的历史看,国家级别强队的崛起和持续强大,通常有三条途径。
一条是主抓校园体育,尽管职业联赛不发达甚至不一定啥时候都有,年纪大的顶尖选手因为要考虑生计容易流失,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稳定的阵容,但大学、高中有发达完善的女排选拔、训练和比赛体系,有潜质的新人层出不穷,最典型的是美国队,虽然“总是大热门,很少能夺冠”,但从第三届世界杯至今,美国女排始终能晃晃悠悠跻身第一集团行列,谁也不敢小瞧她们的实力。日本其实也是这样的体系,但混杂了其它因素。
另一条是靠举国体制,“全国一盘棋”,利用国家资源维持一个庞大的体校-地方队-国家队体系,同时维持一个较大的“大国家队”阵容,依靠长期封闭训练维持高水平,从前的古巴、苏联和老中国女排都是这样的体系。
第三条则是靠职业联赛了,利用票房和联赛培养球员和市场,让国家队的实力水涨船高,意大利、土耳其、荷兰,都是这样的发展模式。
排球在三大球中职业化程度最低,因此和足球、篮球,尤其男足和男篮相比,三条途径成功率至少在目前看来是差不多的,如果追溯到历史上,甚至不妨说举国体制更成功一些(毕竟古巴、苏联和中国女排都是开创过“王朝”的),问题在于,如今的中国女排也无力延续第一个五连冠时期的“举国体制”——原本遍布全国的体校还有么?动辄打半年的地方队联赛、锦标赛呢——,而只能通过主教练的个人能力和扩大“大国家队”基数,把仅存的一些地方好苗子长期集中在手里苦练,在塔基严重萎缩的情况下,维持塔尖的高度不掉下来。
这种缩水版“举国体制”的弊端十分明显:首先,对主教练的能力、精力和眼光过于依赖,一旦主教练力不从心,整个队伍的竞争力就会明显下滑(东奥期间的女排就是例子);其次,扩大“大国家队”基数、延长“大国家队”集训时间,势必让本就萎缩到极点的联赛体系和敌方队伍更不像样子,长此以往,塔基终究还是要倒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第三,这种模式下地方队的打法甚至建队思路都会迥异于国家队,联赛中的明星到了国家队反倒不一定好使,反之亦然,且越来越萎缩的盘子下,除了国家队,国内女排一年比赛周期不过一个多月,打球的人也就那么小猫三两只,“重回巅峰”不是说一定不行(毕竟全球范围看女排整体水平也不过如此),但真的很难。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2893.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