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驿道乡情-广州增城区中新镇坑贝村

坑贝村,位于增城区中新镇东南,距镇政府约4千米。村域面积8.4平方千米,是西福河、金坑河的流经之地。因此地为西福河、金坑河之背,坊间又传闻有村民在金坑河拾获金银等宝贝,故取名为坑贝村。立村至今有400多年历史。现有广汕公路G324线穿过。

驿道乡情-广州增城区中新镇坑贝村

坑贝村古民居

  村民以毛姓居多,还有崔、汤、林、梁、苏、郭等姓。其中,毛姓为邻村迁移至此定居。崔姓据说为南宋丞相崔与之的后人,南宋绍兴年间由崔与之祖父率家人从河源义合迁居至此(当时为增城云母都义田庄)落居。汤姓始祖明代从今黄埔区九龙镇龙汤村分居至此。梁姓村民祖居增城中新镇福和片区的联安村良田自然村,因1958年修建联安水库改迁至坑贝。据统计,2016年末,该村有户籍人口2762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因邻近镇圩,交通便利,村中除开展传统农业如水稻、蔬菜、荔枝、龙眼种植及“三鸟”养殖外,还出让土地引进企业落村生产,现经营行业涉及五金、塑料、制造业等。

  坑贝村有保存较好的古村落群,2000年被广州市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古村落群占地面积1.83万平方米,村前有月塘、胸墙和晒谷场,村后有后龙山风水林。村屋平面呈长方形棋盘状布局,南北阔152.43米,东西深120.37米,横5排,纵10列,由祠堂、官厅、炮楼和43座民宅组成。民宅建筑形制、结构、规模及室内装饰均一致,屋顶为镬耳山墙、龙船脊。其中,毛志荣民宅始建于清代,多次维修,坐西南朝东北,三间两廊式建筑,总面阔10.49米,总进深10.26米,占地面积107.63平方米。毛椰福民宅始建于清代,多次维修,坐西南朝东北,三间两廊式布局,总面阔10.49米,总进深10.26米,占地面积107.63平方米。

驿道乡情-广州增城区中新镇坑贝村

毛志荣民宅

驿道乡情-广州增城区中新镇坑贝村

坑贝四方井

  现存宗祠有毛先儒祠、式谷毛公祠及崔太师祠。毛先儒祠是邻近4个毛姓村村民共同集资兴建,位于坑贝小学旧址内,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1995年修葺,2010年被公布为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占地面积943.5平方米,坐西朝东,五间三进(左右为衬祠),总面阔22.2米,总进深42.5米。建筑风格为硬山顶,五花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瓦当滴水和青砖石脚,红阶砖铺地。全祠左右衬祠为房,房有阁楼,木横檩上铺木板。每年农历九月初二日,该村毛姓村民都到毛先儒祠拜祭先人。每年正月初四日则有毛氏60岁以上长者到该祠祭“春社”。式谷毛公祠,始建于清代,清代和民国时期都有维修,2010年被公布为增城市文物保护单位。该祠现占地面积330.17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三间三进布局,总面阔10.98米,总进深30.07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脊,垂脊戗戟反翘,碌灰筒瓦,滴水剪边,青砖石脚,红阶砖铺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七日,毛氏村民均到该祠拜祭。崔太师祠,是奉祀南宋名臣崔与之的祠堂,始建年代不详,1996年、2015年均有重建,2002年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驿道乡情-广州增城区中新镇坑贝村

毛先儒祠

驿道乡情-广州增城区中新镇坑贝村

式谷毛公祠

  村内有炮楼,始建于清代,原高五层,约20米。20世纪50年代末期被拆剩两层,现高约9米。平面呈正方形布局,边长16米,占地面积256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脊,碌灰筒瓦,青砖石脚,青砖铺地。该炮楼为砖、木、石混合结构,可用于防范匪贼,亦可储备粮草,危难时可容纳全村村民和牲畜以固守待援。

坑贝门楼,是古代坑贝村村民进出村的主要门关,建于清代。该楼坐西南朝东北,面阔一间4.18米,进深两间2.9米,占地面积12.12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共七檩,前墙内为空廊。门面墙为水磨青砖,花岗岩石墙裙,墙楣施墨绘。又有花岗岩石门夹,门洞上原安装有直棂,现存直棂孔。墀头下部嵌花岗岩石。

  坑贝四方井,位于官厅与书房之间的纵巷内,开挖于清代,用一整块花岗岩石打凿而成。井口边长0.86米,内径0.54米,高0.16米,内壁用青砖砌筑。井台铺长条形花岗岩石,四周有排水沟,无淤积,整齐清洁。井水清澈甘凉,现仍可饮用。

  主要人物有:崔与之(1158—1239),字正之,号菊坡,谥清献。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进士。历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工部侍郎、成都安抚使、淮南东路安抚使、四川制置使等职。他抗金抚民,所至皆有政声。其淡泊功名,谢绝各方赠礼。诗、文、词均有成就,被誉为“粤词之祖”。

来源:《驿道乡情》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331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