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巢湖吟:父亲与他的兄弟们

免费算命 宝宝起名 2022-04-09 3 0

作者:李康满

我的父辈共有四人,他们是五服之内的堂兄弟,早先,父辈们同居一村,成年以后为生计所迫,不得已才分居两处,大伯和我的父亲(行三)居于原地,即今天的夏阁镇里岗行政村小李自然村,二伯和幺叔是一母同胞,他们随父母早年迁居六甲王村,现在隶属于柘皋镇汪桥行政村,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两村相距不到十里,虽然不在一起,但血脉所系,亲情不断,往来密切。

巢湖吟:父亲与他的兄弟们

大伯远礼公生于1917年,在四兄弟中是最有经济头脑的,也是整个家族中少有的理财高手,因此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也最好,大伯虽然没有广置田产,但家里吃喝不愁,用度有余,据说还置办了一些金银细软,总之属于小康人家吧,但正如乡谚所说的“世上没有称心人”,大伯结婚后几年,大妈的肚子却不见动静,这在那个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事是很严重的,大伯见人低三尺,感觉始终抬不起头,于是,在家族长辈的建议下,按照家乡习惯的做法,须抱个孩子来“压子”,1940年秋天,通过人找人,亲托亲,在十八里外的大塘赵村一户赵姓人家抱养了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婴,同时改为李姓,并按李氏家谱取名康秀,她是我们家族“康”字辈十多个兄弟姐妹中的“大姐大”,比最小的妹妹大了整整四十岁,果不其然,在康秀姐来大伯家的第三年,大妈终于怀上了,1944年,产下一女,虽然与大伯的期望值男孩有点差距,但大伯总算有了自己的亲骨肉,他内心还是蛮高兴的。在家族中,大伯身为四兄弟中的长兄,但他没有为富不仁,总是尽力帮助比自己困难的族人们,特别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给予无私地接济,颇有长兄为父的风范。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大伯的家财还是被贼人盯上了,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来自离家十多里的尉桥、姚庙一带的几个悍匪,翻墙入院,撬门入室,将大伯家所有值钱的东西席卷一空,他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劳半生的积蓄落入贼手,大伯奋起反抗,土匪恼羞成怒,开枪击中大伯的要害,几年后,大伯枪伤复发,加上家财散尽,于1953年含恨离世,丢下两个未成年的女儿,是年不到40岁。天有不测风云,七年后,大伯亲生的这个女儿也突然身患怪病,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简陋,虽经抢救,最后还是不治身亡,年仅17岁,当时她已有婚约,准备年内圆房,多年后,我的那位未修成正果的“堂姐夫”,还对我说起此事。现在,我的那位抱养的堂姐,年已80高龄,和儿孙们住在省城颐养天年,每年清明,她都要来到大伯坟前祭拜,也不枉大伯抚养她一场,这也许是冥冥中注定的缘份。

巢湖吟:父亲与他的兄弟们

二伯远孝公,生于1919年,据长辈回忆,二伯略读诗书,粗通文墨,他身材高大,颇有武人之风采,但性格倔强,认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二伯从少年起就当家立事。1938年春日的一天,他在田中耕地,因为久旱不雨,土地板结,不多久,木犁就从中间断成两截,这事本来也不大,但二伯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大爷爷看着断了的木犁有点心疼,不免责备了儿子几句,二伯心想这事只能怨天,不能怨人,倔强的他越想越气,一气之下更想不通了,于是,19岁的他同现在的许多叛逆少年一样,毅然离家出走了,他在荒郊野外盲无目的地走啊走啊,也不知怎么地,二伯就走到了柘皋镇,镇子离家十五里,不远也不近,对于从未出过远门的二伯来说,这无疑就是大码头,此时日军已经占领了巢县城,县国民政府刚刚迁到镇上,恰好在街头现场征兵,二伯想也没想,按了手印当了兵,经过短暂的几天集训,本来就有几分武相又会打猎的二伯就成了一名正式的抗日军人,不久,部门开拔,边打边走,不几日便到了江城芜湖。

话分两头,二伯走后,家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乡邻们帮着漫山遍野地寻找,谁也想不到此时二伯已在军营中,几个月后,寻找无果,家里人才渐渐死了心,就在此时,忽然接到了一封来自芜湖的书信,真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信中,家人知道了一切,也稍稍心安了一些,孰料这封信竟是二伯的绝笔,从此泥牛入海再无音信。人言子弹不长眼,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二伯极有可能是战死沙场了,否则不会几十年都黄鹤一去不复返。

巢湖吟:父亲与他的兄弟们

我的父亲远信公在兄弟中行三,子侄们称之为“三爷”,他生于1923年,由于从小家庭赤贫、缺衣少食,儿时的父亲营养不良,骨瘦如柴,但他天资聪明,许多实用知识一学就会,甚至无师自通。因为家中无田无耕,十多岁时父亲便到离家八里外的一个汤姓地主家打长工,该户住在当时的大庙乡政府附近的施汤村,家里有良田四十多亩,长年雇请了七八个帮工,为他耕田种地,父亲去那里的第二年,东家看他头脑活络,便让他担任管家,实际上就是长工头儿,父亲是标准的“庄稼把式”,精通从种到收的一整套庄稼活儿,他把几十亩田、七八个人安排得井井有条,深得东家的信任,因而每年的工钱比其他长工都多个十块八毛,父亲赖此养活一家老小。

巢湖吟:父亲与他的兄弟们

解放战争时,在东黄山一带地下党的引领下,父亲秘密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主要是向贫苦农民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在广大农村播下革命的种子。渡江战役前夕,父亲积极报名参加支前工作,担任了担架队长,他带着和他一样的贫苦农民们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父亲在火线上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父亲在家乡长期从事最基层的革命工作,担任过生产队长、大队技术员、主任以及公社副业主任等职务,为家乡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大兴水利的那些年,父亲几乎年年带队参加牛屯河、滁河、柘皋河的兴修工作,在工地上,他身先士卒,总是率先跳入冰冷彻滑的河水里,带头苦干,为此他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并曾当选过县劳模。父亲一生乐意重情重义、乐善好施,走乡串户的生意人总能在我家里吃到一口热饭,乡亲们有困难,也总是找他帮忙,对于上门相求的乡邻,不论亲疏,他都不会让人失望而归,他的热心肠在方圆几十里的地方都享有盛誉,直到如今,乡亲们谈及这些,仍然称赞不已。2005年,父亲去世时83岁,当时为他送葬的有二百多人,以至于家里在外村借了桌凳来招待唁客。

巢湖吟:父亲与他的兄弟们

父亲生前总是担心儿女们难以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上很好地生存,现在,可以告慰父亲的是,我们生活得不比别人差,你的大儿子落户江苏,在业界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连老家的领导都到那里专程拜访了他;你的木讷、愚钝、迂腐的小儿子,也早已自立,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快乐地工作着,他与深爱着的缪斯仍然不离不弃,不时写些不成熟的文字。你的女儿们也通过打拼,在外置了房产,在城市里有了立足之地。我们九十五岁的老母亲仍然健在人间,在儿女们的精心呵护下,幸福地安享晚年。

巢湖吟:父亲与他的兄弟们

幺叔远弟公1929年出生,按家乡人习惯我们称他为“老爷”,意为最小的叔叔,他是一位俭朴、勤劳的忠实人,自从胞兄出走后,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不到十岁的他身上,因而幺叔很小就尝尽了生活的辛酸,他一生育有五女一子,婶娘是个极传统的女人,她严格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几乎足不出户,连娘家也很少回去看一看,她极少抛头露面,长年在家操持家务,家中来客,她绝不上桌夹菜,外面的大事小情一律由幺叔打理,连亲戚家陪嫁、送月子这样的事,也是老爷亲历亲为,但他绝不是甩手掌柜式的“老爷”,田里的事就够他操持的了,为此,幺叔常常是在外面没日没夜地忙碌着。

巢湖吟:父亲与他的兄弟们

老爷同样也是个热心肠,在家中他是一把手,在村里也是红白喜事的领头人,六甲王村二百多户,七八百口人,人多事杂,只要有大事,总离不开老爷的身影,由于长期劳累,加上小病不治,1990年,他忽然全身不适,儿女们将他送往大医院,经确诊,已是胃癌晚期,由于条件所限,结果没有做外科手术,只是保守治疗了半年,1991年早春,树上的鸟儿还缩在巢里,塘里的冰儿还没有完全融化,老爷没有看到山花烂漫的那一天,就带着无限的不舍去世了,享年73岁,他最终没有逃过“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魔咒。

巢湖吟:父亲与他的兄弟们

如今,父亲和他的兄弟们都已归于尘土,家族的历史又翻过沉重的一页,但他们善良、热心、坚韧的品性已深深地铭刻在子孙的记忆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并传承在我们的身上。愿父辈们在天堂里没有痛苦,一切如你所愿,这世界已是繁华盛世。

最忆是巢州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331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