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深州高古庄镇各村及来历

深州高古庄镇各村及来历

高古庄:原名王家疃,自宋起即为王姓世居之地,后因靖难之乱,村庄被毁。明永乐二年(1404),高姓迁此筑堡复村,改称高堡庄,后演化为高古庄。有严、王、刘、代、郑等姓。

太古庄:建村于唐代,据《深州风土记》载,该村为五代晋太子太保(古官职,负责保护太子安全)李鏻故第,故名太保庄,后演化为太古庄。有戴、张、高、严、王、刘等姓。戴姓于明洪武年间自山东青州府安丘县枣林庄迁来,始居马家庄,后又迁此。

赵王庄:包括南赵家庄和王家场两个自然村,2003年共有189户、663人。以农为主。有范、王、赵、刘、代、魏、张等姓。南赵家庄,原名赵家庄,村以姓氏而得名。明永乐二年(1404)赵氏祖均焦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因北邻北赵家庄(今属东魏家桥镇),又称南赵家庄。1956年南赵家庄与王家场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统称赵王庄;王家场,以姓氏而得名,该地原为衡水县王姓地主的一个庄园,明崇祯年间王氏祖奎元、奎立兄弟迁此定居,名村王家场。

谢家沙洼、刘家沙洼:该地为滹沱河故道,淤沙甚多,明洪武年间,谢氏祖老仲自山东迁此定居,名村谢家沙洼。明永乐年间,刘氏祖洪道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名村刘家沙洼。谢家沙洼有谢、刘、常、林、张等姓;刘家沙洼有刘、王、程等姓。王氏祖王刚、王强兄弟由武邑王家庄迁来。程氏祖洛彬,明朝末年由河辛庄迁来。

马家庄:原名于家庄,自元至明为于姓世居之地,村因姓氏而得名。明弘治四年(1491),马氏祖殿邦迁此定居,后成为该村大户,遂改村名为马家庄。有马、陈、郭、赵、李、刘等。马姓为多。

崔家村:旧属衡水县,民国34年(1945)划归深县。明永乐年间,崔氏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得名崔家村,有崔、孙、代、刘、王、秦等姓。

道口村:该行政村包括道口村、四支村、东支村三个自然村,有支、张、韩、侯、田、楚、芦等姓。道口村,原名卢家道口,明朝永乐年间,卢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时深州通磨头的官道经过此处,故名。张姓居多,始祖张壁,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自山东即墨县刘家张村迁来。西支村与东支村原为一村,统称支家村。明永乐年间,支氏祖增山,明君兄弟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名村支家村。分东、西两疃。明君所居之处为西疃,名西支村,支姓为大户;东疃为增山所居之处,称东支村,支姓为大户。

支李庄:明永乐二年(1404),李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得名李家庄。逮至明朝中叶,赵家马头支胡迁居此地,指姓名村为支家庄。民国36年(1947)两村合二为一,称支李庄。有支、李、张等姓。

秦家庄:明朝中叶,秦氏祖士望自衡水县杨家村迁来定居,后渐成为村落,遂以姓氏名村秦家庄。有秦、郭、支、宋、李等姓。

西马庄、东马庄:原为一村,原名马庄子,又名拴马庄。相传,汉光武帝刘秀曾在该地拴马歇息,故名拴马庄,简称马庄。分东、西两疃,清初两疃独立为村,分别叫东马庄、西马庄。西马庄,土著马姓已绝,张姓始祖宏洼于明初自山东省平度州潍县(今濰坊市)柳疃村迁来,还有尤、支、刘、代等姓;东马庄,张姓始祖普臣,明初自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小柳疃迁来。还有王、陈、代、于、任、郭、舒、温、苏、李、蒋等姓。

北梨园、南梨园:古为一村,原名梨园村,以村南有梨树园而得名。明朝末年部分村民南迁立村后,冠以方位名村:北梨园村、南梨园村。北梨园有李、刘、张等姓。李姓始祖有才,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张姓始祖子立,清初由张家马头迁来。南梨园有李、张、刘、朱、周、霍等姓。李姓与北梨园李姓同宗同祖。

凤凰池:旧时俗称九河口,又因该村形如凤凰展翅而名凤凰池。俗传,刘秀走国至此,惊慌之中马失前蹄,将幞头(古代男子的头巾)摔掉,故更村名为窝幞头村。民国20年(1931),村民捐款唱戏,宴请邻村,恢复原名凤凰池。关姓为土著,还有刘、张、谈、赵、吕、马、王、傅等姓。

程家村:原名赵家村,为赵姓世居之地。明朝年间赵姓绝,其甥程忠义由东景萌迁此继承外祖家业,后发展为大户,遂改村名为程家村。有程、耿、王、张等姓。该村为八卦掌著名拳师、“神腿”程廷华的故里。

南辛庄:宋朝时为漕运重地,原名新砦镇,俗称辛庄镇。据《宋史·河渠志》记载,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自深州新砦镇开渠,导胡卢河,凡二百里,抵常山,以通漕运(漕运指过去用水道运输粮食的方式)。明初,该村修建玉皇阁,又称大阁辛庄。今以其在深县城南得名南辛庄。有张、魏、刘、谢、任、马、王、耿等姓。

东郑家:明时,南邵庄郑天佑于龙治河岸边购置庄田两区,东西相距五里许。后其子孙分居两地各建一村,该村居东,故名东郑家庄。有郑、张、武、马、刘等姓。

张骞寺:明永乐二年(1404),马氏祖林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村南有古庙张骞寺而名村。有袁、马、黄、张、支、周等姓。

卢家庄:明朝中叶,卢姓由后马头村迁此定居,以姓氏得名卢家庄。卢姓为大户,还有高、武、支、位、王等姓。

刘庄:明永乐年间,刘氏祖天府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以姓氏名村刘家庄,因南邻卢家庄,俗称卢北刘家庄。1982年地名普查后定名为刘庄。有刘、祖、代等姓。

高赵圈:明永乐年间,高氏祖祥增、赵氏祖平风、张氏祖泰、刘氏祖二先后迁来,相邻各建一村以姓氏取名高家圈、赵家圈、张家圈、刘家圈。因衡水县有南四圈,故又称为北四圈。民国34年(1945)深县解放后,四村并为一村,称高赵圈村。有赵、张、刘等姓。

郭庄:明洪武年间,郭、李、孙姓由山东历城县迁此立庄,名为三姓各一庄。因郭姓人多户大,又称为郭庄。今郭姓已绝。有李、孙、韩、刘、潘、谈等姓。

前孙家村:明洪武年间,孙氏祖孙仁、孙义兄弟由山东禹城县迁此定居。一居南头,一居北头,分别称前孙家村、后孙家村。后合为一村,称孙家村。1982年地名普查后更名为前孙家村。有孙、李等姓。

来源于《深县地名资料汇编》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360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