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名字的由来:我国现今共有夏代以前的古地名34个,零陵是其中一个。“零陵”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地名之一。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把舜陵称为零陵,源于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的动人故事。舜帝南巡死于九疑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九疑,想要找到舜帝的陵墓。她们一路寻找,一路伤心落泪,直到泣血。泪血洒到竹子上,留下泪斑,使竹子成为泪竹,又称为斑竹。毛泽东的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用的就是这一典故。
古零陵县治设在何处?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在湘桂走廊一带设置零陵县(归长沙国辖),既有纪念舜帝之意,也是秦朝为了控制桂南及南越国的军事需要而建立的。秦初的零陵县县治设在什么地方?今全州人说县治设在今全州县咸水乡;原零陵地区志(1995年版)载县治设今全州西南39公里处;而最新的信息是广西《兴安县志》(2002年版)载,零陵县治设兴安县界首镇。笔者通过分析,古零陵县县治设兴安界首的可能性最大。因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置零陵县主要目的是军事上的需要,这一点从《兴安县志》记载的大事记可以看出: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置零陵县,治今兴安县界首城子山。令秦军在县治筑秦城。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进军岭南,令监御史禄在兴安地区开凿灵渠。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史禄在兴安凿成灵渠,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同年,秦始皇令在兴安溶江镇内筑秦城,现存遗址4处。
综上史料证明,秦始皇在湘桂走廊设置零陵县的军事目的大于祭舜需要。古零陵县治治所地由于时间久远,无法详细考证,以至存在多种说法,而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但真相只有一个。而笔者相信《兴安县志》,且兴安官方在界首还立了一块古零陵县治地文物保护碑。
古代全州地域(秦始皇时期)状况:在古代,今全州南部地域归零陵县,北部地域归洮阳县管辖。据史记载,洮阳县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4年,与零陵县晚一点但基本上同时代置县。隋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洮阳县与零陵、观阳县(灌阳)并为湘源县,即现在的全州县前身。洮阳县作为县级行政单位共存在700多年。在洮阳县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刻,所辖的地域范围为今全州西北部(大西江镇在洮阳县核心地带)和东安南部以及资源县一部分。从古洮阳县县治所在地看,有两种意见,一是说古洮阳县县治在今全州的宜湘河村(位于黄沙河镇的北附近);一说永岁乡梅潭(这是官方界定的意见);不管何种意见,都在今天全州境内。明代嘉靖首辅、全州邑人蒋冕有《洮水考》一文,考证《史记·高祖本纪》所载“汉将别击(英)布军洮水南北”就在此地。并写有一首《洮水名县最先》诗:“零陵置郡初,洮阳始为。”证明洮阳县就是今天全州县境。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蒋廷瑜曾撰文《 广西地区最早的县——洮阳》(原载《学术论坛》1981年第6期),明确指出洮阳县即今日广西全州。“洮阳”在历史上只存在700多年,隋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并零陵、观阳和洮阳三个县为一个县,取名叫“湘源县”这是全州历史上第二个名称。“洮阳”作为县级名称,全州、东安、资源县改名时,都没有使用“洮阳”之名。“洮阳”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全州人去“零陵”名改“湘源”名时为什么不用“洮阳”名呢?这个问题我在前几个星期专门有文章介绍,有兴趣的网友可以链接搜索我的文章了解,这里不占用篇幅了。
古零陵县及零陵郡势力范围:秦初,秦始皇在今湘南一带只设置了零陵县、郴县两个县(注意,这时候洮阳县还没有成立,湘南桂北更没有设置其他县)。零陵县域大致为阳明山以西、海阳山以东、衡山以南、九疑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县治在今广西兴安县界首镇附近,全州地域基本上处于零陵县的中心部分,零陵县境内所有地域是包括比如兴安,灌阳、桂林、东安、祁阳、道县、宁远都属零陵县,也就是说都属“零陵界中”。因此,全州在“零陵界中”,零陵县其他地方都在“零陵界”中。“零陵界中”不是全州一家的。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到了今天全州人那里就变得复杂起来了,总认为“零陵”是他全州一家的。这是不对的!广义的“零陵界中”还应包括零陵郡治下的其他地方。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设置零陵郡了,辖7县4侯国。7县为:零陵(县治今广西兴安县界首)、营浦(治今道县)、始安(治今广西桂林、泠道(治今宁远冷水镇)、营道(治今宁远天堂镇大阳洞)、洮阳(县治今全州黄沙河)、钟武(治今衡阳市);4侯国为:泉陵(治今永州市零陵区)、舂陵(治今宁远县柏家坪镇)、夫夷(治今邵阳县西)、都梁(治今邵阳武冈市)。司马迁于元丰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着手撰写《史记》(《太史公书》)。司马迁写《史记》时,零陵郡已经设立3年了,而且司马迁到过宁远九疑山,《史记·五帝本纪》中的“零陵”当然是指零陵郡,长沙是长沙国(相当省),长沙国之下是零陵郡。“长沙零陵界中”的意思就是“长沙国零陵郡中”。而零陵郡包括零陵县,也包括其他6县4侯国,绝不仅仅是指零陵县。如果认为这里的“零陵”只能是零陵县,并以此作为舜帝葬地九疑山在全州的依据,显然是对《史记》“是为零陵”的恶意曲解。
全州之名是如何来的?古代全州为什么舍弃“零陵”之名不用而改名为“全州”呢?那么“全州”之名是如何来的?从全州的历史来看,“全州”之名最早出现在后晋,是从楚王马希范奏置朝廷而改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据全州地方史书《湘山志》记载,这与一个名叫全真的和尚有关。全真和尚,就是号称“楚南第一名刹”———全州湘山寺佛刹的始祖。中国民间有许多传说,如民间不打燕子、八月十五插柚香的民俗,相传就与他有关。全真和尚姓周,别号宗慧,湖南郴州资兴县程水乡周源山人,生于唐开元十六年夏历十二月(728年元月)。据记载,全真16岁时拜别父母出家受戒学佛,唐至德元年(756年)全真来到全州湘山脚下定居,宣讲佛经,由于他的影响日益扩大,僧俗万众感恩于全真,纷纷捐资修净土院,净土院便是湘山寺最早的名称。唐咸通八年(867年),全真似乎有先见之明,他没有生病,却预料到自己的死,在弟子面前安然坐化而去,享年139岁。全州人为了纪念这位高僧,取全真的“全”字做县名。《名胜志》:“全州之名本于湘山寺僧全真也。”秦置零陵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零陵郡,治零陵县;又置洮阳县,属零陵郡。东汉并为零陵郡属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洮阳两县改置湘源县,属永州。五代晋天福四年(939年)改湘源县为清湘县,并于县置全州,故治在今县西。周显德五行算命分三年(956年)州县治移今址。两宋因之。元为全州路治。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全州路为全州府;九年降全州府为全州,废清湘县入全州,属永州府;明洪武二十七年属桂林府。清因之。1912年改全州为全县。1913年属漓江道,1914年属桂林道。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1949年属桂林专区。1959年改全县为全州县。1971年属桂林地区。1999年属桂林市。
全州为什么从湖南划给广西?自古以来,广西全州县和湖南永州零陵区同俗同宗同祖,古代历史上这两个地方至少有近千年都是属于长沙国零陵郡或湖南永州府管的。据文史记载,大约五千年前,全州和现零陵区统称零陵,属炎帝势力范围。原始社会末期,属三苗国的江南地。秦始皇(前221)设立零陵县,公元589年,隋文帝改原零陵县(全州、资源、灌阳)为湘源县,改原泉陵县(今零陵区)为零陵县。明朝为了解决瑶民造反问题,将全州、资源、灌阳三个县从湖广永州府划归广西桂林府。这是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征南将军韩观以全州、灌阳、资源境内瑶民经常滋事、全州等三县远湖广、近广西、易平瑶乱为由,具奏朝庭改隶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管辖。据《明史》记载:洪武元年(1368)设置全州府,洪武九年降为散州(辖灌阳、清湘2县),仍属永州府。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州才连同灌阳县(清湘县撤并入灌阳)划归广西布政使司管辖。所以说,1394年之前,广西全州以及灌阳、资源都是归湖南永州管辖的,如果包括秦朝设零陵县起,大约有1500年是属于湖南的地域。1394年之后,明朝洪武年间,全州、资源和灌阳才从湖南改隶广西,至今也不过620年的时间。
全州能要回“零陵”之名吗?今年9月,全州县司法局退休干部孟光成上书全州县政府说:经十余年严谨研究、考证,远古舜帝崩葬地所在的“古零陵”不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而在广西全州县。为此,特建议广西全州县人民政府写出《请示》,上报市、自治区直至国务院,请求改“广西全州县”为“广西零陵市”,改“湖南永州市零陵区”为“湖南永州市泉陵区”。消息一传出,公众一片哗然。
广西全州县改市要改成“零陵市”,作为湖南人别人不支持,我是持欢迎态度的。但是,全州想要回零陵之名难度非常大,希望几乎没有。从文化底蕴来看,零陵作为县级区域名称,全州使用了810年,没有多少文化积淀;今零陵从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泉陵县为零陵县至共和国1984年,已使用了1432年,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总结起来有以下10方面(按历史时间先后顺序):
1、现零陵是《三国志》重要人物张飞的故乡,这里发生了“张飞智取零陵”的历史事件。这个“长坂坡上立壮举,江州大义释严颜”字翼德的三弟张飞,与零陵有不解之缘,并在零陵留下许多美丽神奇的故事和动听的传说。全州没有!
2、自隋朝开始,零陵、永州一地两名,发生在唐朝时期,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写尽了零陵山水风情。特别是柳宗元《捕蛇者说》第一句话“永州之野产异蛇”这个典故。还有柳宗元的著名五言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意境,全州没有!
3、现零陵人民为了纪念柳宗元,早在唐朝元和九年十二月(公元814年)柳宗元将要离开零陵时,就建起的柳子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有一块名传千古的《荔子碑》(韩愈作文、苏轼书写、颂扬柳宗元事迹,史称“三绝碑”),这些都是千古“真金白银”,全州没有!
4、现零陵地域上有八处美景是湖南省重要名胜古迹:“朝阳旭日”“蘋州春涨”“愚溪眺雪”“山寺晚钟”“回龙夕照”香零烟雨”“绿天蕉影”“潇湘夜雨”等,历史上众多著名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足迹和墨宝,其中最著名的是宋朝欧阳修的《咏零陵》诗:“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城廓洽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余。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全州没有!
5、现零陵朝阳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壁上有各种石刻114处,其中有柳宗元(2处)、黄庭坚、元次山、杨翰、何绍基、吴大澂、林绍年、徐崇立等古代众多政治家、文学家留下的真迹,全州没有!
6、在现今零陵高山寺里有一块唐代杰出书法家怀素icon(以“狂草”闻名于世)写的草书《千字文》石碑,全州没有!
7、现零陵凼底油山岭上现有清代著名湘军将领、去世后被清廷追授为“太子少保”的王德榜墓,墓旁现存有清代书法家、咸丰、光绪两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清末名臣张之桐等人书写的挽联石刻;零陵城内还有东汉太守龙伯高的墓、明御史大夫胡节的墓、明户部尚书周希圣的墓、以及明都察院御史吕霍的墓,这些全州都没有!
8、现零陵城内现存有古建筑14处,其中在全国著名的有柳子庙、高山寺、回龙塔、文庙、武庙、文昌阁、寓贤祠、愚溪桥等,其中零陵文庙大殿前有石狮、石象各1对、石丹墀上有浮雕花龙、石刻的飞禽走兽各具风采造型逼真,在全国堪称艺术珍品,这些历史文物十分厚重,都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算湖南省愿意送给,全州也搬不动!
9、零陵城内现存有三大书院:蘋州书院、濂溪书院、白萍书院,其中蘋州书院培养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全州没有!
10、在现零陵这块土地上,还有一处远古石器时代的文物古迹,被世人盛称为“巨石文化”的零陵石掤,座落在离县城10公里的黄田铺镇。厚重的文化遗迹比“舜葬九疑,是为零户陵”的历史更早,就凭这个零陵才当之无愧地有幸成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恐怕全州人搬不动!
还有诸如“何仙姑”的传说,国史定义他是现零陵富家桥镇何仙观人,她的历史比“舜葬九疑”还要早。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全州想要回“零陵”的最大难题,所以说,全州县改市想改成“零陵市”比登天还要难。
全州要回“零陵”的机会虽然已经丧失,但也有一种可能:如果说,全州人睡得晚、醒得早的话,改成“零陵市”还是有可能的。这个可能就是在26年前零陵地区改永州市主动放弃“零陵”之名设“芝山区”时,顺势将全州县改为“零陵县”,“零陵”之名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成为抢手货了。全州就没有必要在今天废这么大的力来争夺“零陵”之名,如果全州在26年前零陵地区改为永州市后不要“零陵”之名时改“零陵市",这个时候全州县改市有99%以上的把握会要回“零陵”之名。
1996年撤销零陵地区建立地级永州市,原县级永州市则没有继承“零陵”二字却更名为芝山区,“零陵”这个古老的地名从此在中国版图中消失了。
“零陵”这个名字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底蕴,当时零陵地区改市为什么不直接改“零陵市"?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某位零陵籍当权领导认为本地经济发展不起来,就因为“零陵”之名不吉利:“零"即“0”,“陵”即“墓”,所以更名为永州市。既然地级市不用“零陵”二字,县级区也不能用“零陵”二字,故将原永州市和冷水滩市改为芝山区和冷水滩区。从此,“零陵”之名就人为地消失了。
“零陵”之名消失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原零陵县的人们仍然怀旧“零陵”这个古地名,特别是零陵的老百姓意见很大,他们从感情上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老百姓对“零陵”独有情钟,他们的解释是:“零”,位于数字开头,居于数字首位,其实是表示最大,含万事万物之初的意思;“陵”,帝王安息之寝,是权威荣耀的象征。“零陵”这一名称代表的是一种正统的帝王文化,象征着自豪与骄傲。几千年来,这种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社会心理之中,代表了本土悠久文化的存在,寄托着人们的怀古念想,是一种自豪与骄傲的资本,如果就此消失,岂不等于抽空了本土文化的灵魂,掐断了子孙们的念想,否定了历史的存在。在本土人们的眼里,零陵、永州谁前谁后没有关系,只要存在就行。于是,普通百姓愤愤不平,“小知识分子”秉书直谏,“大知识分子"旁证博引,经过十年的呼吁和抗争,民意终于发挥了作用,得到了实际性的回应。2005年6月15日,民政部《关于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的批复》(民函[2005]138号):经国务院批准,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行政区域不变,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8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的通知》(湘政函[2005]133号)。终于,零陵人民等来了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的喜讯,“零陵”重新回到零陵百姓的生活之中。
当年永州的为官者差点背上“数典忘祖”的恶名,成为历史罪人!
“零陵”之名在全州存在810年,在永州存在1432年。全州人说话与永州零陵人说话是一个口音,语言都是湘语系,同是一个方言区,用本地土话讲,都是共一个祖公老子的。都是“零陵”人!全州想要回“零陵”之名希望也还是有的,那就是脱桂归湘,从广西回归湖南,并入永州,与零陵区合并,恢复秦始皇时期的“零陵县”,且名正言顺,皆大欢喜!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376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