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毛,我们会想到撒哈拉,会想到《橄榄树》,会想到大胡子荷西,会想到凌晨用丝袜自缢……这样一个传奇的女子的一生向我们铺陈而来。
出生战乱年代 幼年迁居台湾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出生在重庆,是家里的老二,取名陈懋平,三岁时竟自作主张去掉懋字,成为陈平,着实是懋字太难写,这一举动也使父亲为其他的孩子取名时也拿去了懋字。
三毛父亲陈嗣庆,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是个律师;母亲缪进兰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为爱放弃学业,相夫教子,实属是一对举案齐眉的情深伉俪。婚后陈嗣庆不甘生活在沦陷区受辱,且逢后方需要,只身前往重庆,有身孕的缪进兰独自留在上海,待诞下长女陈田心后携女长途跋涉艰难抵达重庆同夫团聚,后来就有了三毛。
随着时局变化,三毛一家从重庆迁居南京,在南京老城宅院里有一间阅览室,这里变成了年幼的三毛最初的精神天地,由于她年纪小,在长兄长姐们上学后,她便在这间小小的图书室里度过,她读了漫画《三毛流浪记》,也是从这时起她和文字结下了缘,也让她记住了漫画家张乐平,让她也成为了三毛。
1948年,国民党战败,陈氏兄弟举家迁徙到台湾,年仅5岁的三毛告别了南京,乘中兴轮,渡往对岸的台湾。
在台北,三毛一家居住在日式木造平房,开始了学生时代,一边上课学习,一边看书,她成为了建国书店的常客,几乎所有的零花钱都被她用来买书租书了,她广泛的阅读国内外的各种故事书、经典名著和中国古典文学,十一二岁时就痴迷的啃读《红楼梦》,甚至是在上课时藏在裙子下面读,广泛的阅读使得她更加痴迷于文字世界,却不知将来的她以文字为生,构筑了专属于她的文字王国。
三毛虽然痴迷于读书,但是她的学业也很优秀,小学毕业后顺利考上了省立女子中学。
初中偏科被羞辱 自杀自闭被迫休学
初中学习的三毛依旧痴迷于看书,导致功课落后,初二时一次月考竟然有四门功课没有及格,在老师和父母的警告劝导之下,才勉强收了心思努力学习,却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一次重创,她最不擅长的数学在她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努力下那个三次满分,被数学老师怀疑抄袭,于是给她出了试卷,得了零分,然后老师采取在三毛脸圈图画在班级羞辱,并让她在教学大楼走廊来回走,遭受了侮辱和嘲笑的三毛开始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害怕上学,甚至看到教室就昏倒,到后来三毛开始逃学,跑到墓地去看书,后来学校将三毛逃学的事告知了父母,父母了解事情原委后并没有责怪三毛,而是鼓励她去上学,但没多久三毛又开始逃课,变得自闭甚至割腕自杀,无奈之下父母只好让三毛休学,这一休学长达三年之久。
休学期间,三毛进过美国学校,学习钢琴、画画、插花;父亲指导她读英文小说;其中画画是三毛很重要的一部分,她先后跟随画家顾福生、韩湘宁和彭万墀学画,不同风格的画家不仅提升了三毛的画技,也使三毛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方式和接触社会。同时三毛也再坚持看书和写作,在老师顾福生的介绍下,三毛的处女作《惑》在白先勇创办的《现代文学》发表,开启了创作之路。
入读文化大学 遇见初恋舒凡
经好友陈若曦介绍,三毛以选读生的身份入读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三毛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开展创作,生活也是过的充实安稳。
后来她读到了他的文字,他有一个诗意的笔名舒凡,渐渐的被他的文字吸引,也就对他的人产生了兴趣,他本名梁光明,是戏剧系二年级的学生,当过兵,也当过小学老师,出版过两部作品,她开始在他深情的文字中沦陷了。
他和她正式相见是在三毛拿到稿酬请客的饭局上,他受朋友之邀来的晚些,他喝了三毛倒的酒,却没有等她和她说话就去了别的桌敬酒,就在这样的短暂交集之后留给她的是无尽的煎熬,后来她终于在操场看到他后鼓足勇气把电话号码写在了他的掌心,下午她逃课回家等他的电话,傍晚五点她终于在等到了他的电话,21岁的她等来了她的初恋。
初恋时甜蜜美好的,但是很多时候非一腔热忱即能长久的,她和他的爱情也没能有结果,她一往情深,需要他给她一个承诺,许她一个未来,即便她以出国相挟,他却给不了她,于是她出走,去了西班牙。
远赴西班牙 结识少年荷西
1967年24岁的三毛告别父母远赴西班牙求学,进入马德里大学文哲学院攻读文学和艺术,在克服了语言障碍和初期室友相处困难后,三毛的大学生活开始变得顺利,宿舍生活也是相处愉快了。第二年她还在学校停课期间自助旅行了八日,去了巴黎、慕尼黑、罗马和阿姆斯特丹等地方;也学会了抽烟。
在圣诞节的晚上,她去中国朋友家遇见了十七岁的他,后来她给他取名荷西,那是他读高三,她读大三;以后的时光里她去朋友家经常会遇到他,也会一起打棒球、打雪仗、逛市场,然后他就经常来学校在校外的那颗树下等她;再后来他就经常旷课来找她,攒钱带她去看电影;再后来他们在寒风凛冽的街上的板凳上他对她说:“等我六年,六年后我们结婚,我一生的向往就是有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有一位像你这样的太太,然后我去赚钱养活你”,三毛感动的要流泪了,但是她知道不能答应他,因为六年的时间太长,谁也不能承诺,她拒绝了他,目送着他走进飘雪的夜色。
求学德国
第二年,三毛漫游欧洲。1969年进入西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学习德语和哲学,新的环境和语言障碍让三毛的生活过的很沉闷枯燥,这期间她交往了一个德国男朋友约根,但他是一个沉闷执着于外交官的人,他们在一起出了学习没有其他有趣的事,后来他如愿以偿,向三毛求婚,三毛没有接受因为他们的灵魂相差太大了无法共鸣。在这期间三毛去东柏林时遇到了一位温暖的军官帮助她度过了边界又接她回西柏林,就那短短的时光她却被他的温暖感动,成为她在德国那段时期最美好记忆。
远赴美国
后来三毛得到一个在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主修陶瓷的机会,便离开德国去了美国。三毛有两位堂兄在美国,堂兄便拜托在伊利诺丽大学攻读化学博士的好友照顾三毛,他对三毛的照顾是无微不至,衣食住行都很关心,日久生情,他便向三毛表达了想共度余生的想法,但是三毛清楚他是一个极好的男子,但是她并不爱他。于是她决定回家了。
返回台北 感情屡受挫
1971年,三毛从美国返回台北,在阳明山任教,教授德语,生活渐入正轨,在工作之余她常去明星咖啡馆,在那里她遇见了一位画家,她被他的T恤图案吸引,又想起了她的毕加索情结,所以他们聊了起来,彼此吸引他们开始了交往,后来他向她求了婚,她第一次下定决心接受婚姻,纵然父母反对她也未妥协,结果却以难堪收场--原来那人早已有妻室。
那段难熬的日子是父亲陪她走过的,鼓励她去运动,甚至为了让她去打网球买了一部自行车供她往返,在和父亲去打网球时认识了一位德国男子,是位四十五岁的教师,为人儒雅,彬彬有礼,对三毛呵护备至,在工作中帮助三毛解决遇到的问题,两人相处的很和谐,一年以后他向三毛求婚了,这一次三毛答应了,他们开心的去印刷请柬,晚上他却心脏病发作离世了,那盒请柬再也无人去领了。德国教师去世后三毛抑郁成疾,吞药自杀,幸而被抢救回来了。后来她再一次选择了离开。
重返西班牙 再续少年情
1972年,29岁的三毛重回西班牙马德里,找了英语家教的工作,同时开始给《实业世界》杂志撰稿;以前的朋友也来看她,生活似乎开始好起来了。她在义父家见到了荷西的妹妹,知道荷西在服兵役,在妹妹的要求下她给他写了一封信:“荷西,我回来了”。
后来有一天女友给她打电话说有事让她来家里,她去以后女友让她闭上眼睛,忽然她被抱起来,她睁眼一下竟然是荷西,他已经长的高大成熟了,她兴奋激动的叫起来了,他抱着她转圈,她的裙角飞扬。
荷西带她去了他的家,家人们对她都很温和,她在荷西的房间墙上看到了一墙泛黄的她的照片,荷西说都是从她的义父家里偷出来影印的,她被这个深情的男孩感动了,问他“你还想结婚吗?我现在要嫁给你,会晚吗?”“不晚,一点都不晚”他泪流满面。
撒哈拉沙漠的婚礼
荷西喜欢海,梦想着驾帆船航海旅行;三毛去执迷于沙漠,她想她撒哈拉沙漠,她曾探寻过荷西并未回应,她便想去航海也不错。后来她收到一封来自沙漠的信,原来荷西早已经在为去沙漠准备了,他申请了一份在撒哈拉磷矿公司的工作,他说有了工作三毛就来沙漠“夏天在沙漠结婚好吗?我在沙漠等你”原来他早已为她的梦想再努力。
荷西工作落定,三毛带着期望奔向他,在阿雍机场见到阔别三个月的荷西,他衣服很脏,须发上都是黄沙,脸晒得黑红,嘴唇干裂,他扛起她的行李,牵着她奔向他们的新生活。
沙漠里生活无疑是艰苦的,他们租住的房子很小没有家具,水泥地高低不平,墙角漏风,没有马桶,用水很困难,时常没有电,但是他们的内心是欢喜的,荷西抱着三毛进入房间“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太太了”,从此开始了荷西工作三毛操持家的日子,在经过了繁琐的流程后,他们终于在一个傍晚盛装打扮下走着去结婚了,荷西送给了三毛结婚礼物--一个完整的骆驼头骨。
结婚后他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自驾蜜月旅行,然后他们装饰了自己的家,荷西回归工作,三毛开始做家务,闲暇时在沙漠旅行,然后等荷西回家给他做饭,三毛的厨艺挺好的,荷西常带朋友来吃饭,三毛便热心的为他们准备食物,这也是荷西成为朋友中很受欢迎的人,甚至荷西公司的领导也慕名而来,夸赞三毛的好厨艺。三毛还因此写出了《中国饭店》并发表在台湾《联合报》,成为停笔十年后的第一幅作品,也是正式开始使用“三毛”这个笔名。
在沙漠生活的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趣事,比如花钱去看撒哈拉威女子洗澡、和荷西开车去海湾看帐篷洗澡、邻居常来“借”东西,是有借无还的那种、参加年幼少女的婚礼等,以此为素材撰写了《沙漠观浴记》《娃娃新娘》等作品,记录了沙漠生活民族的习俗习惯,有些习俗却让人震惊、恐惧,但作为旁观者只能记录和感叹。当然生活不只是平淡的幸福和偶尔的乐趣,还有生死考验,又一次荷西起意要去寻找乌龟化石和贝壳,三毛欣然随从,他们开车冲进沙漠,却在天黑之时冲进了沙漠低地,周围雾气缭绕,荷西下车查看却不慎掉进沼泽,湿泥很快便淹到腰部,荷西无法动弹,三毛却束手无策无法施救,正在这时有一辆吉普车开来,三毛拼命跑去求救,下来三位男子并没有施救,却对三毛起了不轨之心,三毛奋力逃脱后开车在沙漠逃跑,他们却紧追不舍,最终三毛在沙山后熄掉车灯隐藏,最终逃过一劫,等他们走远后立即开车回去找荷西,等找到时已是奄奄一息,三毛卸下车轮浮在沼泽上又用衣服撕成的布条在荷西的努力下终于拉出了沼泽,最后荷西化险为夷,后来三毛写了《荒山之夜》记录当夜的惊险。
1975年夏,西属撒哈拉政局突变,西班牙、摩洛哥和撒哈拉威民族各种矛盾不断升级,冲突不断,三毛亲眼目睹了冲突中美丽的“沙伊达”遇难的场景,让她痛苦绝望,写下了《哭泣的骆驼》。后来三毛离开了撒哈拉来到了大那利岛,但是荷西需要留下来协助公司办理撤离的适宜,三毛日不能食夜不能寐的等待着荷西;好在荷西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困难之后回来了,他们在大那利岛安了家,荷西开始工作,周末才能回家陪三毛,独自在家的三毛在傍晚散步时遭遇车祸,使她原有的妇疾更加严重,于是她决定回台北治疗,1976年三毛回到台北。一边治疗疾病,一边参加余光中发起的民歌运动,创作出了知名的《橄榄树》,病愈后返回大那利岛。
大那利群岛生活并不轻松,荷西的工作也不顺利,创业失败,被老板欠薪,生活过的比较艰难,直到第二年荷西找到了一份修建海滩的工作,收入良好,生活要有所改善。不知不觉他们在一起已经六年了,荷西用加班赚的钱给三毛买了一块老式手表作为结婚纪念日礼物。
后来三毛父母来欧洲旅行,绕道来看了三毛夫妇,荷西第一次见岳父母很是紧张,但是父母还是对他很满意的,他还承诺去台北看望岳父母,可是这承诺终究成了空。
痛失至爱 荷西溺水而亡
后来三毛陪同父母去伦敦旅行,荷西在飞机下面奔跑和他们告别,未曾想这竟是他们的最后一面,1979年9月30日夜晚伦敦的她被告知荷西潜水时意外溺水而亡,一瞬间她的世界崩塌了。在父母的陪伴下她为荷西操办了身后事,送他入土为安,把她的心和他一起埋葬了。
她的少年,等了六年;她的爱人,相伴六年,却要眼睁睁的送走他,仿佛大梦一场,梦里花落知多少。
荷西走后三毛独自生活了三年,1981年离开大那利岛,回台北。
旅行看世界 创作记录人生
回台北后的三毛沉迷于工作,她接受《联合报》赞助和摄影师米夏前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之久,游走了十余国家,创作了《万水千山走遍》,并开始接受采访和演讲,让忙碌充实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1989年踏上了大陆之行,拜访了“漫画三毛之父”张乐平,并认作义父;和堂兄回乡祭祖,并携带了祖父坟上土和老宅的井水回台北。
1990年,三毛创作了剧本《滚滚红尘》,并随剧组再次到大陆旅行,去了东北,然后随旅行团沿丝绸之路西行去了新疆,去见了音乐家王洛宾。
9月,她来到成都,过了一段远离喧嚣、素朴寂静的日子,好好的享受了一段人间烟火。
猝然离世 告别世界
回到台北的三毛,在年末因子宫内膜肥厚入院治疗,1991.1.2手术成功,开始疗养,母亲陪伴照顾她,但三毛的精神状态并不是很好,和母亲的说话态度也是时好时坏的,她还提早位母亲准备的生日礼物,原来她早就做了离开的决定。
1991年1月4日凌晨,她用肉色丝袜在病房卫生间自缢身亡,她就这样决绝地离开了,没有遗书,没有告别,悄无声息的走了,只有四十八岁。
水月之空,不过人世。
愿三毛:
在那边,和她的荷西,一切安好。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388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