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大家好我是品牌哥,最近又忍不住刷了一遍《大江大河》,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处在变革时代一代化工人的际遇使命和我国化学工业走过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让我也更加珍惜如今这来之不易的盛世。

刚好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某乎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一个国家能不能没有化工产业?另外,我们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把这些工厂建到外国去吗?”

底下一个高赞回答是:能,但大国不能!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从提出这个话题就可以看出,还有很多人对化工的意义不是很了解,于是就有了做本期视频的初衷。

究其原因,一直以来化工被妖魔化得太厉害了,以致于一提到化工或化学,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污染。

历史总是踏着尖刀前进,发展必然产生代价。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其实,化工是个历史悠久的基础行业,自从人类学会用火后,便没有离开过化工:没有钢筋水泥混凝土,我们盖房子便无从谈起;没有化肥和农药,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就会吃不饱饭;甚至除了呼吸空气,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跟化工有关。

可以说,没有化工,人类得一竿子打回到猿人的生活方式。

本期视频品牌哥将用近万字长文来解析和我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化工企业--中国化工集团和改开40多年以来中国化工行业波澜壮阔的恢弘版图,当我们读懂了中国化工集团以及一代化工人背后的故事,也就多少能了解一些经常被诟病的国企央企,在今天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有着怎样的地位。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01

中国化工在世界500强列164位(2020年数据),拥有14.5万名员工,8.7万名员工在境外。2019年财报显示,公司总资产8439.62亿元,营收4543.46亿元。

其实,总资产和年营收双双超千亿元的中国化工成立至今仅有十余年,但中国化工的历史要追溯至1984年成立的一家只有“七个半人”的小公司——蓝星。

1984年,人们习惯称之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比如万科、联想、TCL等很多大型公司都在这一年诞生。

那个时候的中国,改革春风吹满地,也吹进了兰州的化工部化学机械研究院。作为传统科研单位,恢复高考后,一批知识分子扎堆,为这里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就包括了当时担任化机院团委书记的任建新--这个日后我们提及化工行业,始终都无法绕开的一个名字。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一次偶然的机会,任建新发现了一组奇怪的数据:中国每年因锅炉结垢多消耗850万吨原煤,而当时一年的煤炭增产量才1750万吨。

他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清洗技术落后。

当时,任建新注意到院里有一项名为“Lan-5”--硝酸酸洗缓蚀剂的技术,理论上可以解决锅炉结垢的问题。

这项技术是化机院科研人员耗费5年时间研制出来的,成果一问世便受到业界瞩目,一举拿下了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但转身就被送到档案室睡了5年大觉。即便是对外标价250块,也无人问津,因为当时在中国,这种清洗技术的市场完全空白。

在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后,任建新认准了工业锅炉清洗的市场方向。当年全国共有42万台工业锅炉,总体每增加一毫米需要消耗当时全国两年的煤炭产能。

于是,26岁的任建新抵押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向院里借来1万元,拿着一纸批文和一项标价250元的化学清洗专利去创业,并立下军令状:

“如果失败了,将家产变卖作为补偿,另外自愿将职务降一级,工资降一级。”

1984年9月,像硅谷创业家早期在车库里创业一样,任建新带着苦口婆心“劝”来的6个共青团员和“半个”会计(兼职),在防空洞里成立了一家名叫“蓝星”的公司。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七个半人”团队

公司的全称原本是:化学工业部化工机械研究院清洗公司,由于16个字在印章上一圈放不下,喜欢五角星的任建新索性就给公司起名“蓝星”。

像许多初创企业一样,蓝星有技术没销路,怕在自家门口招揽不到生意砸了招牌,特地舍近求远,跑到西宁郊外的一个煤矿做起了“免费地推”活动。

当时任建新带着几个伙伴们学雷锋、做好事,帮人免费清洗茶壶,洗得光洁如新,一个老太太十分满意,给了他们2毛钱的劳务费,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2毛钱刚好够两个人理一次发。

虽然只有2毛钱,却让任建新终生难忘,因为这正是日后跻身世界500强的万亿国企的第一笔收入。那个年代雷锋精神很流行,任建新免费帮人清洗茶壶的事迹很快在周围传开。

没过多久,附近矿上的领导找到任建新说:“矿上有台锅炉,差不多快报废了,你们清洗下,成了就有报酬,失败了就当报废。”

接到任务后,任建新和伙伴们连夜开工,将专门配制的清洗液注入锅炉内,让“废锅炉”起死回生,这一单后,任建新拿到了1900元的报酬,也让蓝星在西北地区一炮走红,3个月内清洗了锅炉60多台,创造32万元产值。

算下来,第一年他们就盈利了24万元,按照利润分配,每个人都能成为万元户,而此时,任建新却提出一部分要向国家上交利润,剩余的钱要留下来作为发展基金。

1987年,山西化肥厂30万吨合成氨生产装置需要系统清洗,请了一家德国公司洗了半个月也没达到要求,此时,任建新带着他的团队“救火”来了,他们仅用十分之一的价格和短短10天的时间便完成了清洗工作。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1987年,蓝星临危受命承接山西化肥厂的清洗项目

在德方专家汉克的严格检验后,他发现蓝星清洗过的管道除锈率达到100%,腐蚀率仅为一克/平方米小时,还亲手在管道接连写下了三个OK。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在这之前,中国的工业清洗一直被国外垄断,直到任建新的出现才打破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可以说,他是国内工业清洗的奠基人,并且相较于外国的清洗技术来说,蓝星的价格更低、效果更好。

此后,蓝星迅速扩张,几乎包揽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从国外引进的所有石油、石化、化工、有色冶金、电力的大型成套装置开车前清洗业务,一举占领了国内工业清洗市场90%的份额,硬是把日、德等对手扫出国门,把蓝星“洗”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工业清洗公司。

据时任蓝星副总经理、原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刘宪秋回忆那时的辉煌说:“只要听到有蓝星在,其他的公司就主动退出竞标,一改以往中国清洗市场被外资公司垄断的局面。”

为此,《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还刊登文章——《他,创造了361行》,详细介绍了任建新和蓝星。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当时,蓝星前景一片大好,但任建新头脑很清醒,深知蓝星的优势除了技术之外,可能更多地在于低廉的成本,于是他引入日本专家顾问,并组织员工去日本学习,所以在很多化工项目里,可以看到日本东丽、旭化成公司的技术痕迹。

1988年,他还提出二次创业,以化学清洗为龙头,兴办生产企业,围绕化学清洗产业链建立集团。在他看来,中国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国家急需一个成熟的工业清洗行业,国家工业体系是否完善远比一家企业效益高低更加重要。

因此,蓝星成立了化学清洗技术推广中心,面向全国推广清洗技术,将技术和市场一起转让。这在上世纪的西部城市兰州,是需要大视野、大格局的,从现在来看,那时的人分明也纯粹得很多。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当时,蓝星讲究“一魂两翼”。一魂是爱国主义,这是强烈的民族意识;两翼是科技意识和人才意识,这是开阔的世界意识。“做到了两个意识的结合,才能对得起国家,闯得了世界。”

到1994年,蓝星已在全国设立近388家分公司,发展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业界“航母”,而彼时国内掌握清洗技术的企业达上千家,从事清洗行业的人员近3万人,为国家创造近百亿元的效益。从清洗一只茶壶开始练摊,然后到工业锅炉、输油管道,再到中国第一艘实验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号”的发射设施,甚至 清洗美国北加州某大型空军基地地下输油管道。

蓝星洗出了一个行业,也将外国同行洗出了中国。

02

上世纪90年代,蓝星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数亿元,当时正是国企改制的时候,一大批企业都走上了私有化的道路,很多第一批中国富豪由此诞生。

有人也在劝任建新,在市场最好的时候做MBO(Management Buy-Outs),让大家赚一笔快钱,但他不为所动:

”创始资本是国家的,公司理应100%国有,蓝星的目标是‘兴业报国’,国有还是私有,对这个目标的影响不大。”

改制方案,从此束之高阁。

这事搁在当时谁也看不懂,包括早年和他一起创业的几个老员工也不懂,都先后离职了。但有一点他们也明白,在蓝星不可能以创始人的身份,得到产权量化的实惠。

1993年,一直处在偏僻西部的蓝星站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终于有机会走上更大的牌桌,梭哈一把玩场大的。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当年,国家领导人到甘肃考察,当问到企业发展有何困难时,别的企业纷纷要钱、要政策,任建新只有一句话:“我们只是希望能够将蓝星的总部搬到北京去。”

时间来到1995年,这一年对蓝星来说,是个幸运的年头,它得到了三大眷顾:公司上市;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计划;总部搬迁北京。

1996年11月8日,北土城西路8号,原化学工业部部长顾秀莲还亲自为蓝星揭牌。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蓝星作为重组第一例,与原化工部旗下的昊华集团为主体,重组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任建新任总经理。

一向爱吃兰州手工拉面的任建新走在北京的街头,灵机一动,倒不如搞点“小副业”--创办一家拉州拉面快餐连锁企业。

于是,一个著名的餐饮品牌——马兰拉面就诞生了。

当时蓝星共有44位领导和中层干部家属响应号召转岗到马兰公司,包括任建新的妻子。多年以后,有媒体问任建新:“中国化工为什么要做马兰拉面这种连锁餐饮企业?”

任建新回答道,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我必须尽我所能为下岗员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马兰拉面是我想出的答案之一。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关于“马兰拉面”名字的来历,这里面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因为任建新念念不忘母亲临终时“吃一碗牛肉面”的遗愿,他结合母亲的姓氏“马”和“兰州”,遂将其命名为“马兰拉面”。

2007年当选“年度经济人物”时,他在颁奖台上侃侃而谈,从容自信,但当现场大屏幕忽然出现了其母亲的照片,毫无准备的任建新怔住了,一时哽咽语塞,泪洒现场。

现如今,马兰拉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成功的连锁餐饮品牌之一,在全球开了近千家店,安置解决了化工企业的1万多名下岗职工就业问题。

虽然这是个“小副业”,但任建新却很在意这个事业,经常将“拉面”挂在嘴边,甚至还曾用马兰拉面招待过摩根士丹利CEO约翰·麦克(John J·Mack)和黑石集团中国区主席梁锦松这类人物。

他打趣地说:“(老外)好多人把面吃完了,把汤全喝完,他们管那叫‘Chinese Viagra soup’,中国伟哥汤,说是‘Very strong’,非常强壮,哈哈!”

在把后方工作安顿好以后,任建新又接手了一个“烂摊子”。当年,江西星火化工厂、南通合成材料厂、晨光化工研究院被称为化工部“三大包袱”。

其中,星火化工厂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万吨有机硅装置,但因为关键技术瓶颈问题迟迟无法达产,5年试车28次,次次都以失败告终,有人形容那里是人民币焚化炉——开一次车就是500万,28次下来就烧光1.4个亿。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原星火化工厂

并且星火化工厂规模要比蓝星大得多,员工和家属加起来有1万人,负债率达到了200%,企业也到了破产边缘。但星火又不能破产,因为它还承担着一个国家级战略使命:实现有机硅的国产化,打破西方国家的垄断。

有机硅在业内被誉为“工业味精”和“科技催化剂”,是我国航空航天、军事尖端技术不可或缺的特种材料。如果一味依赖进口,就会在技术上被西方“卡脖子”。

因此,中国必须实现有机硅国产化,而星火化工厂也就成了中国化工产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1996年11月,任建新正式接下了“救火”的重任。但刚来就吃了闭门羹,迎接他的是这样一句话:只要把5000万元的支票留下就行,其他的都不用掺合。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之后的两个月里,他几乎被隔绝在星火之外,工厂还派了两名保安天天守在他住的招待所,名为保护,实为监视。

当时,为了解星火的真实运营情况,任建新想方设法地跟工人打交道:凡是星火有员工出差,他都派车接送,让司机趁机搭讪;还让司机故意把车搞坏,然后拖进工厂所属的修理厂,借机和工人接触;更有甚者,据他自己回忆说,他当时还和看门的老大爷抽了一夜的旱烟,为的就是知道更多信息。

每次厂里开会,星火的负责人都会发表长篇大论,最后留几分钟让任建新“补充两句”,他遇到的是充满“中国传统智慧”的反抗方式。

终于在一次会议上,他发起了反击。

那一次,有人在会上说工人在上班时间打扑克,烧坏了锅炉。听到这里,厂长说:“现在任总拿钱来了,我们有钱了,花点钱雇几个民工把锅炉修好就行了。”

任建新一下子火了,把不锈钢杯子往桌上一摔,说道:“星火厂现在需要的是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我就是洗锅炉出身的,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一分钱都不要!”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老星火厂大门

任建新这次发言,在星火厂彻底站住了脚。随后的几个月里,他就针对有机硅装置存在的缺陷,从技术攻关入手,写信把厂里的技术骨干都召了回来,还从国外带回了7个小推车的技术资料,邀请了国内外100多位专家。

面对厂里的历史遗留问题,星火还实施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员下岗,重新竞聘。很多星火人还记得当年改革中诞生的顺口溜:

一个处室两个人,两个处室一个门,三个处长一个人。

终于,120多天时间,万吨有机硅第29次试车一举成功!中国成为继美、日、法、德等之后,全球第五个能够规模生产有机硅的国家,而有机硅的国际市场价格也从原来的5万元/吨猛降至3万元/吨!

1998年,星火扭亏为盈,销售收入增长了近6倍。2年后,以星火为主体资产的星辰化工上市,也就是后来的蓝星新材。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化工新材料领域中的巨头,是中国最大的有机硅、双酚A、特种环氧树脂生产商。更振奋人心的是,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有机硅单体产能为328万吨(含外资和合资企业产能),占全球有机硅单体产能的比重的59.42%,位居全球第一位,碾压第二名灯塔的11.96%。(请大家把NB打在公屏上)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任建新的这一招“蛇吞象”,成为蓝星大规模并购整合的起点,蓝星也由此成功进入到化工新材料行业。

此后,蓝星迅速进入快速扩张期,用星火模式先后并购了南通合成材料厂、晨光化工研究院、无锡石化厂、北京化机厂、兰州日化厂等一众国企,从95年的40亿突破到03年的200亿,规模翻了5倍,成为行业老大。

03

2001年中国入世以后,任建新就向国家经贸委提出了他谋划已久的“大化工”梦想——“中国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但却没有中国化工,化工企业分散各地,加入WTO之后如何与国外企业竞争?”

2004年,化工部撤销后,成立不到一年的国资委把“实行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作为重大任务。

蓝星作为重组第一例,与原化工部旗下的昊华集团为主体,重组为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任建新任总经理。

中国化工集团的成立,不仅是企业经营任务使然,更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着“国家使命”:即参与国际竞争,掌握前沿技术,打破西方垄断。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中国是世界化工大国,但不是化工强国,世界化工强国是以陶氏化学、巴斯夫、杜邦、拜耳等化工巨头为依托,几乎笼罩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巴斯夫光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高达100多亿美元,比绝大部分化工企业的营收都要多。在这样的规则里,强者愈强,后来者只能分点残羹剩饭,就更别说参与国际竞争了。

2019年的日韩贸易冲突,就是前车之鉴。

当时日本通过限制对韩出口光刻胶、氟聚酰亚胺、高纯度氟化氢这三种化工产品,就把韩国半导体打得溃不成军。

因而,对于中国化工来说,埋头研发与追赶并不现实,最好的机遇就是参与国际合作和并购,通过“买来”的技术和资源,发挥国内的渠道和市场效应,以此为基础展开新的研发,走一条“捷径”,快速赶上国际化工巨头。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此时,在国内练好本领的任建新,开始把中国化工的并购版图从中国扩展到全世界。在海外并购初期,他遇到不少阻力。当时,前有TCL、明基在海外纷纷折戟,国内舆论也几乎一边倒,都不看好海外并购。

但他顶住了压力,仍然选择逆流而上。

2006年,中国化工先行试水耗资4亿收购了法国安迪苏集团100%股权,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安迪苏集团是世界第二大蛋氨酸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29%,而蛋氨酸是我国化工领域多年攻关未果的项目,作为家禽饲料必要添加剂,蛋氨酸关系到中国农业的发展。

当时,在收购安迪苏的签字仪式上,秘书给任建新准备了慷慨激昂的讲话稿,但他并没有照章宣读,而是对安迪苏的管理层和员工恳切地说:“这么大一笔投资,无论是对我的国家还是我的企业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我只是希望管理层可以尽心敬业,尽快把投资收回。”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同年4月份,还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和唯一的聚乙烯生产商凯诺斯公司100%股权。通过这次并购,中国化工以最短的时间、较低的成本获得了国外乙烯相关资源,为发展化工新材料奠定了原料基础。

10月,又一举拿下法国罗地亚公司的有机硅和硫化物业务项目,此次收购也使中国化工成为世界第三大有机硅单体制造商。

此后,又相继收购了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企业、以色列的安道麦(ADAMA)、欧洲最大光能板生产商REC,以及意大利全球第五大轮胎生产商倍耐力。

2016年1月,中国化工还在4天内宣布了两笔投资,一是以9.25亿欧元收购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二是对瑞士摩科瑞能源进行战略投资。

中国化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选择了一条可能是最激进、最凶险的一条路,但这也是其突围国际市场最快捷高效的一条路。

任建新知道并购是个大学问,对此,他也摸索出了自己的套路: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

在15年收购倍耐力新闻发布会上,任建新就谈论起自己对意大利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他对倍耐力高层说:“我是你们的老板,但你们是我的老师。”

但是,当初在收购安迪苏1年后,他也大胆撤换了原来年薪700万欧元的CEO。此举不仅是为了减少薪资成本,更重要的是,他就是想让高傲的法国人让知道:“我能免他!”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西方国家信奉凯撒大帝的“我来,我看见,我征服”(I come, I see, I conquer.),但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仁者爱人”,这是中西方文化二者的差异。任建新就将这两种思想文化结合起来,用中国的“和文化”来征服西方企业。

关于并购,华为就曾认为“并购背后是文化的并购,而文化是有毒的。蛇吞象可能会被噎死,象吞蛇可能会被毒死。”

而事实上,正是因为有这种中国“和文化”利器的加持,被收购后的企业反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比如,06年收购的澳大利亚凯斯诺公司,中国化工每年能收回原投资的40%,只用2年多的时间就收回成本;

再比如,以色列安道麦公司,在全球农化市场低迷的时候,却能逆势增长,与收购之初相比,利润增加2倍,成为全球第六大农药企业。

而法国安迪苏公司,被收购后年增长率超过20%,到2016年,销售收入增长4倍,利润增长22倍,这让法国人都惊呆了,任建新就开玩笑回应说:“Good Luck!”

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国内、国际并购,任建新把中国化工打造成了一家超级巨无霸公司,从2006年开始“走出去”以来,先后收购了法、英、德、意、以色列等国9家企业,中国化工从而也就具备了打破世界现有化工格局的实力,真正能够与国际化工巨头正面硬刚。

为此,英国金融时报还给了任建新一个响亮的名号——“中国并购王”。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然而,就在中国化工大刀阔斧的同时,全球化工产业格局风起云涌也正在酝酿着一场突变。

2015年12月,陶氏化学与杜邦宣布合并,新公司命名为陶氏杜邦公司,双方各执50%的股权,这是全球化工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起并购交易,高达770亿美元,合并完成后,将超越巴斯夫成为全球化工行业的老大;

对此,《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在全球化工行业的发展雄心,以及中国经济放缓导致化工产品产能过剩,给全球化工行业带来了急剧变化,促使大型化工企业抱团取暖或是整合提升。”

这篇报道出炉不久后,中国化工也做出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2016年2月3日,中国化工发表声明,将以430亿美元的全现金报价,收购先正达100%的股份。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三笔超过100亿美元的巨额并购,前两笔分别是中铝140亿美元入股力拓,中海油151亿美元并购尼克森。

限于篇幅,关于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的一些具体细节,在这里就无法给大家展开来详细讲,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扣个1,顺便一键三连支持一下,品牌哥会抽空肝一期先正达,会从这里来讲讲中国化工为什么不顾国内外一切阻力,花费巨额资金收购先正达。

在中国化工宣布收购先正达之后,紧接着这一年的9月份,拜耳也宣布以全现金的方式收购孟山都,交易总额高达660亿美元。(好家伙,一个比一个“豪横”!)

至此,这三起轰动世界的并购案重新定义了全球化工产业的格局,中国化工也由此抓住了全球农化行业重组这一历史性机遇,走在了世界前列。很多人说,如果不是中国化工在并购领域的长期积累,不是任建新“兴业报国”的理想长期引领着这个团队,恐怕这样一笔金额高、耗时长、难度大、战略意义重大的收购很难完成。

2017年6月27日,中国化工在瑞士巴塞尔宣布最终完成对先正达的收购,自此,中国化工“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先进制造加基础化工”的“3+1”主业格局业已明晰。

而并购大师任建新也到了要告别的时刻。

2018年中,中组部、国资委相关人士在中国化工总部宣布:宁高宁上任,任建新退休。宁高宁是谁,我们后面再说。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至此,靠着借一万元创业做出世界500强的任建新,告别了奋斗半生的化工舞台,其34年独树一帜的国企创业史成为一段佳话。

他执掌了9家A股上市公司、9家海外企业,以及超过100家子公司,而在这么多上市公司里,他没有一分钱的股份,也就是说当他离开中国化工时,领取的将只有退休金。与其同期创业的王石、柳传志相比,这样的任建新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尊重和敬意。(请大家把致敬打在评论区)

任建新说:我们这一代人,内心总有一种兴业报国的情结,我的原则就是“少说话,多做事。”

现在,他终于可以歇息了,而肩负描绘中国化工业未来版图的重任就交到了后来者宁高宁手里。

宁高宁也是一个狠人,执掌过中粮、华润、中化,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跑马圈地,如同一个多世纪前横扫美国金融与实业界的摩根,被外媒誉为“中国红色摩根”。

当时,宁高宁兼任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董事长和党委书记,不少业内人士就猜测“两化合并”即将开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正式官宣。可能现在还有人分不清“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这两家企业名字,以至于一家的新闻常常影响另外一家的股价,但事实上这是两家实力雄厚的世界500强化工央企。

今年3月31日,传闻已久的“两化合并”终于尘埃落定,经国务院批准,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

中国化工产业的风雨兼程:“七人半”团队如何逆袭世界500强?

如今“两化合并”,又诞生了一个万亿级“巨无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

合并后的中国中化,总资产超1.4万亿元,员工将达22万余人,年营收超1万亿元的超大型央企,业务范围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环境科学、轮胎橡胶、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超越陶氏化学、巴斯夫等巨头成为全球化工老大。

虽然现在和世界第一流的化工企业在核心技术、资产质量、行业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但品牌哥相信,宁高宁时代的中国中化,定会肩负国家使命,登临更为国际化的战场,向巴斯夫、拜耳以及陶氏杜邦发起直接挑战,就像《大江大河》剧末宋运辉独白说道:

“我愿意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

志之所趋,穷山距海,不可阻挡。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

04

几十年前的一个夜晚,一位26岁的青年带领着6名同龄人,坐在中国大西北一座矿山的半山腰,仰望着天空,他们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因为这一天他们第一次享受到了创业的快乐——圆满完成了第一单生意。

看着满山遍野矿工拎着的矿灯,他们觉得就像满天的星星在闪烁。这位青年顿时激情满怀,从此立下一个宏愿:

要让他们的企业像那星斗一样,遍布中国,照耀世界。

他做到了。

后来,任建新的助手找到音乐制作人小柯,把30多年的故事谱写成了一首司歌,名字颇有中国企业的特色,叫《使命》。

如今,随着万亿级别的“两化合并”,一代大师低调谢幕,留下江湖传说,这首歌似乎也成了一代化工人怀里的保温瓶,正如歌词中唱到的那样:

没有人天生会知道,使命有多么重要

仿佛是天上的北斗,黑夜里的路标

我们的一生在路上,全靠自己的双脚

踩出了坦途和方向,手拉手才有希望

因为担当,所以自强

因为责任,而有了梦想

哪怕被笑,哪怕有受伤

决不会因此感到绝望

一起向上,一起倔强

我们的坚定让美好绽放

曾经的痛,曾经的沧桑

融化在我们微笑的脸上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394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