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开国少将贺东生,揽下牺牲战友的妻儿,临终前让孩子知道真相

1998年8月,87岁的开国少将贺东生将军病重,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这一天,他把孩子们叫到自己的床前,拉着他们的手,饱含泪水,娓娓道来:

孩子们,你们两个都特别听话懂事,能做你们的父亲,也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我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其实啊,我和你们母亲,一直有一个秘密没告诉你们俩。那就是其实我不是你们的亲生父亲,你们的亲生父亲叫杜光华,他是我的好战友,是当年叱咤一时的师长。

我去世后,你们就改回原来的姓吧。

开国少将贺东生,揽下牺牲战友的妻儿,临终前让孩子知道真相

贺东生

孩子们听到这个真相,十分诧异,不知道是悲还是喜。他们只知道,这位即将去世的父亲,对他们特别关心爱护,总是给他们吃最好的东西,穿最暖的衣服。

为何贺东生少将娶了战友的新婚妻子?又为何替战友抚养孩子?

这就得从1947年说起……

1947年,解放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军乘胜对国民党部队发起了战略反攻。在战争中,10师师长杜光华不幸中弹牺牲。

杜光华,原名杜云生,又名杜永海,四川阆中市天林乡杜家崖人。1932年,他参加红军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一团班长、排长、连长。抗日战争中,他随115师开赴抗日前线,立下显赫的战功,荣获“模范连长”称号。

开国少将贺东生,揽下牺牲战友的妻儿,临终前让孩子知道真相

杜光华

抗战胜利后,杜光华率领军队进军东北,这时候他担任十师师长,1947年,三保临江战役开始了。敌人出动大规模的部队,十师腹背受敌,杜光华不畏艰险,亲临前线阵地,指挥部队打退敌军的几次猛扑,是日黄昏,杜光华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敌军的一发六零炮弹击中,壮烈殉难,鲜血洒在铺满白雪的571高地。

为了战事的需要,杜光华牺牲的事情,暂时没有对外公布。

开国少将贺东生,揽下牺牲战友的妻儿,临终前让孩子知道真相

杜光华之墓

杜光华去世之后,留下的是身怀六甲的新婚妻子陈玲,当然,还有两个孩子,一个1岁,另一个还未出生。

陈玲难以接受杜光华牺牲的事实,极度悲伤,几次昏倒。此时,她的女儿才只有一岁多,而且腹中正怀着杜光华的第二个孩子。

辽东军区首长肖华、第四纵队政委彭嘉庆等领导都非常担忧陈玲的状况。他们商量,能不能帮助陈玲重新组织一个家庭,共同抚养杜光华烈士的孩子,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此事后来就落实在彭嘉庆身上。

彭嘉庆深知这个人选不好找,他左思右想,反复推敲,最后把目光落在了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师长贺东生身上,一纵二师就是现在的38军113师,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之所以选择贺东生,除了贺东生未婚、有责任、敢担当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与杜光华原来就是亲密战友,在原胶东老六团时,贺东生任团长,杜光华任团参谋长。

开国少将贺东生,揽下牺牲战友的妻儿,临终前让孩子知道真相

贺东生与杜光华

那贺东生又是何许人物?

贺东生,可是我国著名的少将,雅号“毛猴子”。他身经百战,未中一弹。

“毛猴子”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1943年,抗日战争正是相持阶段,日伪敌军出动一万多人,实施大扫荡,企图打击我军士气。

为掩护政府机关和群众突围,贺东生率领部队坚守高地,以81人和数百名日伪军相抗衡,浴血奋战一日,敌人未进一步。第二天上午,两个排分散撤离出来,但是唯独不见指挥官贺东生。

当地老百姓传言,贺东生已经身亡,并摆灵堂祭祀。到了晚上,贺东生竟然回来了,这可吓坏了老百姓。只见贺东生竟然与一名警卫押着一个日军俘虏一起回来,这一战之后,他便有“打不死的毛猴子”这样一个称号。

每次战斗后,林彪总是询问:“查一查,毛猴子在哪里?”罗荣桓见了他,也总是开玩笑:“你这个毛猴子,怎么还活着啊。”

开国少将贺东生,揽下牺牲战友的妻儿,临终前让孩子知道真相

毛主席与林彪

当彭嘉庆把这个想法告诉贺东生后,他沉思片刻,最终点头,坚定地答应了这门婚事。

结婚的那天晚上,陈玲抱着已出世两个月大的儿子,歉意地对同样抱着两岁大女儿的贺东生表示:“拖累你了。”贺东生毫不犹豫地说:“他奶奶的,杜光华的骨肉,就是我贺东生的骨肉。你放心吧!”

开国少将贺东生,揽下牺牲战友的妻儿,临终前让孩子知道真相

贺东生与陈玲

贺东生说到做到,为了抚养方便,他将两个孩子改为贺姓,女儿取名贺茑,儿子取名贺军,视同己出,并告诫周围的战友,将来必须对两个孩子保守秘密。

就这样,这个秘密被人保守了半个世纪。

贺东生一生光明磊落,他有情有义。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了自己的前半生;为了战友、为了革命友情,他又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了出来。可以说,他这一生都在不是在奉献,就是在去奉献的路上。

那么,他得到了什么?他得到了战友杜光华的安息,得到了陈玲的感恩和关爱,也到了孩子们的尊重……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3961.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