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探索家族的发展与变迁——遂宁市安居区中兴镇邹德全之祖源初探

2014年6月19日,遂宁安居区中兴镇邹德全宗亲与我在网上谈及寻找祖源一事。我要德全宗亲将祖上所传族谱复印发给我探讨,德全宗亲手上的谱是正道公于光绪癸巳修的,此谱虽残破不全,但上面记载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从谱上就能大体认定出德全宗亲祖源源头。

但谱中记载着的"邹阳,邹衍,润甫,讚梁,邹智,应龙,仲发,大猷,万才"等一大批族内外名人将我搞得满头雾水。邹阳,邹衍,润甫,讚梁等是德全的先祖无疑,但邹智,应龙,仲发,大猷等名人都不是德全支系的嫡祖,为什么也记载在谱中呢?当时我以为德全宗亲的光绪癸巳谱也许是东抄西袭拼凑出来的。

今年,我与遂宁才子恩军宗亲聊及此事,他慷慨的将他的研究成果及遂宁白马邹氏老谱发给了我,这对寻找和理顺中兴镇德全宗亲支系祖源起了巨大作用。

从德全宗亲提供的正道公于光绪十九年(1893)编的残缺族谱上看,上面非常清晰的记载有先祖"讚梁系江西吉安府太和县圳上,自宋哲宗七年迁湖南省宝庆府新化县,先基七里冲,后居洋溪,安葬横阳山七里冲。配刘氏,葬永州府祁阳县凌角塘,生三子:张图,二图分居湖北,三图无传"。这些记载与湖南讚公谱载完全一致,单凭这一点就完全可以认定德全宗亲属讚公子孙。

正道公的光绪十九年残谱上还记有"世诚公自洋溪迁白溪"一语,有些外迁宗亲不了解历史上新化的行政区划,他们误认为是世诚公从洋溪迁白溪,其孙甲三,辅仁再从白溪迁圳上神仙坪贺家坊庙前,其实当时新化的石马乡还沒有"圳上"之名。

当时新化县共划分为三个乡:太阳乡,永宁乡和石马乡。石马乡包括现在的白溪镇,吉庆镇和圳上镇<即下图大红圈周边地域>,因当时石马乡的治所在白溪<下图小红圈内>,故凡说去石马乡境內各地都统称为去白溪。但在此要纠正个别宗亲的误解,世诚

探索家族的发展与变迁——遂宁市安居区中兴镇邹德全之祖源初探

明朝时的圳上地图

公并没有迁白溪,更不存在世诚公死于白溪后返回洋溪与兄同葬之说,而是世诚公长子代福的二个儿子<甲三,辅仁>从洋溪<大阳四都株木山>迁白溪神仙坪贺家坊庙前的。正道公光绪十九年谱上"世诚公自洋溪迁白溪"虽为谬误,但从中却可以找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亮点---"世诚公"。世诚公为文绣公笫三子,这就说明德全宗亲属新化邹氏八户之一的文绣户。

正道公的光绪癸巳谱上还清楚地记载了世诚公的长子代福的二个儿子"甲三,辅仁"的名字。考世诚长子代福:代福字弥寿,生于明宣德四年巳酉十月二十一日,殁于正德三年戊辰,葬洋溪大坪头鸟树下。配王氏,生二子:永甲,永辅。谱载永甲,永辅"兄弟自太阳四都株木山徙居白溪神仙坪贺家坊庙前"。

甲三辅仁徙贺家坊的依据

永甲名甲三字安楚,生于明景泰四年癸酉<1453>。永辅名辅仁字平楚,生于明天顺元年丁丑<1457>。在正道公篇幅有限的谱序中不记其它无关的人员<如叔祖代和,永礼父子>而独记甲三和辅仁之名,从这点可断定,甲三,辅仁二人中必有一个是福玖的嫡祖,此不就十分清楚地说明德全宗亲支系是新化圳上镇神仙坪贺家坊庙前的代福公子孙吗。

考代福公子孙迁徙资料,代福长子甲三,甲三长子楚源,谱载楚源长子如聪于明嘉靖<1522-1566>时从神坪徙永州府,其子时泰,安明于隆庆<1567-1572>时从永州府迁往四川。从这些谱载来看,很有可能如聪公就是福玖公之嫡祖,寻找祖源不可忽视蛛丝马迹的线索,对于结论的认定必须要有严瑾可靠和科学的论据与证据,因此,对于如聪公是否是福玖公之嫡祖,在此我暂不敢贸然肯定。

德全之祖从圳上神仙坪贺家坊迁出后,因其裔福玖公兄弟曾在东安县清化下乡居住过,而世诚公裔生宗鲁煥章氏在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五月十六日<旃蒙大荒落皋月既望>的谱序中有"希侯子孙远迁东安清下乡陡山铺"之句,个别宗亲就凭此简单的做出结论:"德全宗亲属希侯子孙无疑"。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细微之处,虽然同是东安县,但乡名就有差别,福玖兄弟是清化下乡,希侯子孙是清下乡。住址地名就更是牛头不对马嘴了,福玖公自称是"福玖原在笫三十二都小福坪天门庙王居住,后移居铁坑冲,福兴住苏家冲,福宜住长栗山,福顺则远居东安县外"。而宗鲁煥章氏谱序中讲希侯后裔住址却是"陡山铺",地名根本对不上号,怎能贸然下此经不起推敲的结论呢。再说,迁徙虽有单个迁徙的,但大部分都

探索家族的发展与变迁——遂宁市安居区中兴镇邹德全之祖源初探

探索家族的发展与变迁——遂宁市安居区中兴镇邹德全之祖源初探

探索家族的发展与变迁——遂宁市安居区中兴镇邹德全之祖源初探

以上三页乃代福之裔序志,今就居东安清下乡陡山铺之谱载

是族兄叔侄结队而行,例如当年万才公迁遂宁,就有万敖,万玺及圳上方姓,贺姓等一大批人一块迁遂宁。有人目光短浅,认为东安清化下乡陡山铺只有希侯的后裔在那里居住,殊不知希安公子孙就有新雅三子序志居清化下乡徙山铺唐述坑,序来次子今就居清化下乡徙山铺老二村<见上三表>。

在寻根觅源中,粗心人常有张冠李戴之举。例我族远叔祖学孔公客死他乡,其妻向氏于1764携子应狼兄弟流落广西平乐府富川县柳家源木王冲落业,2010年我族修谱时,我在网上发出了<<寻找广西富川县"才户"邹姓宗亲的博文>>,一月后有广西富川县柳家乡的邹盛华宗亲与我在网上联系,他说他就是我要找的"才户"宗亲,当时我喜出望外,我族外派寻找学孔公后裔的人花了几天时间和车费是空手而回,而我却在网上发一篇博文就轻易的找到了,叫我怎不高兴呢。

我与盛华宗亲在网上聊了起来,我问"柳家乡"是不是"柳家源",盛华宗亲文化较高,他很有把握地回答说是,我问柳家乡现在住着几支邹姓,他果断地告诉我就他们这一支,这还有什么怀疑的吗,盛华宗亲这一支不就是我要找的广西省富川县柳家源木王冲学孔公后裔吗,但后来反复与他网聊我却认定盛华宗亲不是我要找的学孔公后裔。

2014年5月,我旅游广西桂林、北海等地途经贺州时,遂产生了去富川县寻找学孔公后裔的想法,13日,在贺州朋友的帮助和陪同下,我在富川县朝东镇<油沐乡>梅尾洞、油草塘找到了学孔公后裔。他们告诉我,当年先祖三代确实在柳家源<乡>居住了将近百年,后为避当地恶邻欺侮,于1850年举族迁往了油沫乡。我举上面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寻宗觅源要讲究严谨,决不能想当然,更不能主观臆断。

有族人猜测德全宗亲的光绪十九年(1893)谱有抄袭文户谱之嫌,这便是笑话了,德全支系本身就属文绣户的人,他们有祖传的族史资料,怎能随意主观臆断他们有抄袭之嫌呢?这有可能是猜测者缺乏资料或阅谱时囫囵吞枣所至。细看德全宗亲正道公光绪癸巳谱可知,德全支系入川后从乾隆二十二年开始,前后修了三次谱,第一次修于乾隆二十二年丁丑,是与白马仕珪公支系和国彰,国治<后迁陕西>三房合修的。

探索家族的发展与变迁——遂宁市安居区中兴镇邹德全之祖源初探

福玖裔参与三房合修谱的依据

这次修谱的目的文凤学雅氏在谱序中讲得很透彻:"慮后世之无传,是以鸠匠命工,三房合修,各房人丁户口俱载于祥,使后人之寻流溯源按籍以稽,不至渺茫而无据"。这次修谱是福玖公支系,仕珪公支系和国彰国治兄弟支系<国治支后迁陕西>三房合修的,他们相互借鉴,根本不存在谁抄袭谁之说。德全支系笫二次修谱由福玖八世孙世明攀耀公修于嘉庆十四年已巳季夏,笫三次则由福玖公十一世孙正道炳文公修于光绪十九年癸巳,如此频繁修谱之支系不但遂宁少有,就是湖南新化邹氏各户也不多见。

德全宗亲在网上寻祖溯源时常询外地可否有"福国应时良邦才兴世太"字辈,应该肯定,真正意义上的字辈是寻宗溯源的主要手段和依据。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字辈呢?

字辈是一些简单词汇,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由族內事先拟定,后人按此取名,编字辈常用那些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或纪物记事的词语。

很多家族是事先没有拟定字辈,随便取名,后人修谱时把前人随意取名中的字串起来,便成了所谓的字辈,这些所谓的字辈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字辈,用这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字辈去寻宗溯源往往是徒劳的,从"福国应时良邦才兴世太"字面看,这也许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字辈。

即使是,假设福玖公的另三个兄弟福兴,福宜,福顺没传后人,又能到哪里找到带有"福国应时良邦才兴世太"字辈的宗族呢?再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找到了带有"福国应时良邦才兴世太"字辈的福顺公支系,做为长房的福玖公支系都不知上面祖源名讳,难道做为满房的福宜公支系就一定知道吗?既然横向溯源无望,因此,我建议德全支系寻宗溯源还是纵线寻找现实些。

关于正道公光绪癸巳谱上记载的应龙,仲发,大猷等族外邹姓名人,我原将它视为抄袭别族谱弁之证据。后细读遂宁三房乾隆丁丑谱,原来这些名人都出自方之诰先生之谱序,为什么一个方姓外姓人也为邹氏谱写序呢,原来方之诰是邹翁授山之女婿,也是学雅氏之妹夫,在当地当时可谓一介儒生,三房合修谱,学雅氏之联

探索家族的发展与变迁——遂宁市安居区中兴镇邹德全之祖源初探

上表除讚公外,其余都不是世明攀耀氏之嫡祖

襟贺建国,方之诰等都为谱作序捧场,方之浩在为邹氏作的谱序中极尽捧场之能事,他搜肠刮肚将邹姓许多名人都跃然序中。福玖八世孙世明攀耀公嘉庆十四年已巳修谱时为炫耀邹氏门庭,他将方之诰序中的名人全部考证后排列谱中,这就是正道公光绪癸巳谱上记载应龙,仲发,大猷等族外名人之来历。

综上所述,安居区中兴镇邹德全宗亲之祖源轮廓便清楚了,具体世系如下:

讚--长图--仁顺--继玉--仕箱--允袭--元雅--彦堤--有孔--文麒--志詩--可泰--朝甫--鑑通--顯林--一彦--子秀--汝景--九晖--应华--显孙--添高--友焘--文绣--世诚--代福--永甲--楚源--如聪--时泰<或安明>......福玖--国X--应魁--时章--良智--邦正--才华--世明--XX--XX--正道......维双--上贤--德全--

以上<红字部分>就是德全宗亲的祖源世系 。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396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