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山地属山区。四面高山峻岭,东有龙王山,西有祁山、禄山、密石顶,北有屏坑山,东南有梅子山,西南有耀子嶂,中部山间小盆地。地势东西北三面高,南面低,溪水往东南流。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注释:“(盘固山)在江西会昌县东南百二十里,亦名盘古山”。“(寰宇记)其山盘纡缯峻,因号盘固”。解放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五龙乡,解放初属安远县五龙区仁风乡,1953年划属会昌县靖石区,1954年划归于都县管辖,1957年6月设盘古山镇,1958年9月成立仁风公社,同年11月并入靖石公社,1961年8月恢复仁风公社,1968年10月又并入靖石公社,1972年1月将原仁风公社辖地划归盘古山镇管辖。
盘古山镇是革命老根据地。1929年春,革命斗争形势发展很快,赣南特委派出党的地下工作者到矿区开展工人运动。设在仁风的英属“广巨安”公司和美属“华记公司”,矿商相继撤离矿区。1930年4月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在会昌县陈家祠门口接见了矿工和矿区青年农民300多人,并指示成立以矿工为骨干的“中国工农红军廿二纵队”。1931年毛泽东同志根据盘古山工人运动情况,写了《对流氓和对农民武装的策略》、《仁风山及其附近》两篇光辉著作。1931年夏至红军长征时止,共生产钨砂1300多吨,在赣县江口向白区输出,从白区换回大批药品、布疋和食盐,为支援革命战争和红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盘古山地名及人口变迁(一)
仁风圩 以仁风村得名。据杨氏族谱记:“言其恩泽如风云遍布,称仁风”。农历三、六、九日为圩期。
【横城大队】属丘陵地带。地势平缓,以驻地横城命名。解放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仁风乡,建国初期属安远县五龙区仁风乡。1953年划为会昌县属靖石区仁风乡,1954年划为于都管辖,仍称靖石区仁风乡,1958年属仁风公社,称工农大队。1968年属靖石公社称工农大队,1972年属盘古山镇,称横城大队。
横城 在仁风圩西偏南。相传从前此地出过大官,建有官厅,外筑围墙,故名。清初杨氏从本地上高屋迁入。
廖屋 在横域东偏南田塅中,清初廖氏从安远长河迁入。
【山森大队】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故名山森大队。解放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仁风乡,建国初期属安远县五龙区仁风乡。1953年划归会昌县,属靖石区仁风乡,1954年划归于都管辖仍称靖石区仁风乡,1958年属仁风公社,称山森大队。1968年属靖石公社,1972年属盘古山镇称山森大队。
大湾 座落在山湾排上,故名。清初李氏从仁风垄上迁入。
中心坑 在大湾西北面岭埂上。位于几条山坑的中间,故名。清中李氏从小溪龙口迁入。
荷树 在大湾西北面山腰上。以荷树林得名。1938年李光宝从小溪灯盏坞迁入。
西瓜坪 在大湾西偏北山脚坪上。以原种过西瓜得名。钟氏从小溪黄竹头迁入。
王屋 在大湾西偏北岭脚下。清中王氏从小溪鹅婆迁入。
下山坑 在大湾东偏北山坑里。解放前夕钟新发从灰坑迁入。
枫树湾 在大湾西面山湾里。以枫树林得名。民国初期谢老四从小溪寺背迁入。
犬脑 在大湾南面山排上。后山形似狗脑,故名。1945年杨元辉从枫树岗迁入。
【仁风大队】属丘陵地带。地势平缓,以仁风村命名。解放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仁风乡,建国初期属安远县五龙区仁风乡。1953年划归会昌县,属靖石区仁风乡,1954年划归于都管辖,属靖石区仁风乡。1958年属仁风公社,称仁风大队,1968年合并为靖石公社,称仁风大队,1972年属古山镇仍称仁风大队。
秀煅 在仁风坪东面田塅中。该地水土良好,人寿年丰,故名。清末黄文庭从广东三九寨迁入。
上坎背 在秀塅东北面田墈上。民国初期曾氏从靖石路坑迁入。
丰里背 在秀塅东南面田塅中,因梨树多,原称丰梨背,后改为丰里背。清末黄光彩从广东三九寨迁入。
大坪脑 在秀塅南偏北田塅中。清初刘氏从广东兴宁石圳迁入。
红旗岭 在秀塅南偏东田塅边。该村原称猪牯岭,1961年改名红旗岭。清中曾庚东从广东兴宁石圳圩迁入。
【工农大队】属半山区地带。因与盘古山钨矿相邻,为加强工农联盟,故名工农大队。驻上高屋。解放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仁风乡,建国初期属安远县五龙区仁风乡。1953年划归会昌县管辖,属靖石区仁风乡。1954年划归于都管辖,仍你请石区仁风乡。1958年属仁风公社称工农大队,1968年与靖石公社合并,称工农大队,1972年属盘古山镇仍称工农大队。
上高屋 在仁风圩西面小溪边。以高氏开基为名。高氏迁,杨氏从石角排迁入.
竹仔窝 在上高屋西北面山腰上。以盛产竹子得名,清末王得炳从靖石下营迁入。
zhai脑 在上高屋西北面山腰上。明末杨氏从兴国山寮迁入。
鸬鸪石脑 在上高屋北面黄泥岗板上。从前此地鹧鹉多,故名。1967年刘氏从禾丰迁入。
石窝 在上高屋北面山窝里。相传此地有口井,井内蛇多,原称蛇窝,后改名石窝。清初杨氏从上高屋迁入。
岗上 在上高屋西北面山岗上。1963年刘氏从老棚场迁入。
龙井丘 在上高屋北面田塅中,两溪之间。村前一丘田形似龙须,故名龙颈丘。谐音改称龙井丘。清中杨氏从枫树下迁入。
店下 在上高屋西偏北田塅边。清初杨氏从上里高屋迁入。
井塘 在上高屋西偏北田塅井塘边。清初杨氏从下高屋迁入。
下高屋 在上高屋东面田塅边。高氏开基,位上高屋下方,故名。高氏迁,明末杨氏从石角排迁入。
小龙坑 在上高屋西偏南山坑口。后山形似龙,故名。清末彭有连从赣县梅陂迁入。
塘背 在上高屋西南面井塘背面的田边。清末谢佑镰从fen岭迁入。
枫树下 在上高屋西南面山脚下田塅边,以枫树林得名。清初杨氏从上高屋迁入。
发塘 在上高屋东偏西田塅边。原称福塘,后改名发塘。明末杨氏从下高屋迁入。
【塅子大队】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地势平缓,以驻地子命名。解放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仁风乡,建国初期属安远县五龙区子乡。1953年划归会昌县,属靖石区搬子乡。1954年划归于都县管辖,仍称靖石区子乡。1958年属仁风公社,称人和大队。1968年与靖石公社合并仍称人和大队。1972年属盘古山镇,改称设塅子大队。
塅子 在仁风圩南偏东塅中。清初欧阳氏从安远迁入。
湖边 在塅子西面田塅中。清初杨氏从竹园下迁入。
园菜坑 在塅子东面山坑口,以经营蔬菜得名。清初杨氏从安远迁入。
车对脑 在塅子西偏南田塅中。在和尚寺的水圳下装过水车碓,故称车碓脑,后改车对脑。清中杨氏从边迁入。
电上 在塅子西偏南田塅中。原名田上,后改称电上。清初黄先秀从红旗岭迁入。
企石口 在塅子东南面小溪汇合口,因有一竖立巨石,故名。清初杨堂胜从安远迁入。
【和平大队】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合作化时,以美好愿望取名和平高级社,公社化时,称和平大队。驻湾上。解放前ク属安远县第七区人和乡。建国初期属安远县五龙区人和乡,1953年划归会昌县,属靖石区人和乡,1954年划归于都县管辖,仍称靖石区人和乡。1958年属仁风公社称和平大队,1968年并入靖石公社,亦称和平大队。1972年属盘古山镇人和大队,1979年分为和平大队。
湾上 在仁风圩南面田湾子里。明末杨氏从湖边迁入。
铁路下 在湾上西北面山脚下黄泥岗上。屋后原有条石阶路,坚固如铁,故名,清中杨特秀从枫树岗迁入。
片塘 在湾上西北面田塅边岗板上。以原有一片池塘得名。清末杨正筠从枫树岗入。
社公下 在湾上北偏东田塅中。以原有社公庙得名。清末杨锦龙从枫树岗迁入。
石角 在湾上东偏北石壁岭脚下湾角里。清末杨氏从赖屋面迁入。
枫树岗 在湾上西北面岗板上。以枫树林得名,清中杨氏从湾上迁入。
茅坪 在湾上西偏北田塅边。以原是茅草坪得名。清中杨氏从枫树岗迁入。
崩岗下 在湾上东偏南山脚下。以后山有个大崩岗得名。解放前夕杨氏从赖屋面迁入。
石屋 在湾上南面田塅中。明中石宗盛从广东兴字龙归洞王陂村迁入。
赖屋面 在湾上东南面岭脚下。以赖氏开基得名。赖氏迁,杨氏于清初从蛤蟆塘迁入。
【下增大队】属山区。盘古山小河流经境内。以下增片村命名。解放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仁风乡,建国初期属安远县五龙区仁风乡。1953年划归会昌县,属靖石区仁风乡,1954年划归于都管辖,仍称靖石区仁风乡。1958年属仁风公社称下增大队。1968年属靖石公社称长龙大队,1972年属盘古山領又称下增大队。
老屋 在仁风圩东偏南。明末刘瑞荣从广东江背迁入。
大弯坝 在老屋西北面小河大弯坝上。明末唐氏从安远濂江迁入。
上塆 在老屋西偏北山上。清末杨正洪从庄屋迁入。
长坝 在老屋西偏北小河边长坝上。唐新德于清中从安远龙布老唐屋迁入。
石咀头 在老屋西北面石壁岭咀上,杨正祥于民国初期从老屋迁入。
下塆 在老屋西面山塆里,位上塆下方,故名。清末杨氏从老屋迁入。
杉树排 在老屋西偏南山排上。以杉树林得名。杨茂富于清光绪从下山口迁入。
老松头 在老屋南偏东岭脚下。以松树林得名。黄国谷于清乾隆从长龙马坝迁入。
黄龙圩 在老屋南偏东小河边,地形似龙,黄氏在此开过圩,故名。清中黄家均从尧丰坝迁入。
黄坝口 在老屋南偏东岭脚下。黄氏开居,门口小河有条长坝,故名。明末古仁烟从安远县车头古屋迁入。
胜路塆 在老屋南偏东山塆上,原有一庵称神渡庵,建村后谐音改今名。清中黄禄忠从马屎发迁入。
古坑 在老屋南偏东坑口,以古氏居得名。古氏迁,黄氏于清中从马屎发迁入。
赤山 在老屋南偏西山坑小溪边。清中黄家仁从长龙老屋迁入。
【人和大队】属半山区半丘陵地带。以人和村命名。解放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人和乡,建国初期属安远县五龙区人和乡。1953年划归会昌县,属靖石区人和乡。1954年划归于都管辖仍称靖石区人和乡。1958年属仁风公社,1968年与靖石公社合并,1972年属盘古山镇均称人和大队。
新屋下 在仁风圩南偏西。明中蒙金风从老屋下迁入,故名新屋下。
老屋下 在新屋下北面田塅中。元未蒙言常从安远龙华西山迁入。
鸭子店 在新屋下西偏南山脚下小溪边。相传原是一个卖鸭子的店,故名,元初邱世节从广东长林上江迁入。
何屋 在新屋下西南面田塅中。宋末何神山从广东兴宁罗英陂迁入。
圩坪 在新屋下东偏南山脚下大坪上。因靠近均下圩,故名。明中蒙氏从老屋下迁入。
均下圩 在新屋下东南面山坳下。曾设过圩场,故名。清末蒙氏从新屋下迁入。
枫树排 在新屋西南面山排上。以枫树林得名。清初黄氏从秀塅迁入。
旱排 在新屋下西南面山排上。因干旱得名。清初石氏从石屋迁入。
迳上 在新屋下西偏南长迳里。1932年蒙良苏从老屋下迁入。
中塅 在新屋下西偏南山坑塅中。明末李业明从安远县城迁入。
白竹塘 在新屋下西南面山坑小溪边。因竹多,门口有塘得名。清末石氏从中心迁入。
中庵 在新屋下西南面山坑小溪边。以原建有庵得名。清中石海云从旱排迁入。
【茶梓大队】因该地油茶树多,故名茶梓大队。解放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桂林乡,建国初期属安远县五龙区江乡。1953年划归会昌县属靖石区。1954年划归于都县管辖,1958年属长龙公社称茶梓大队,1968年属靖石公社,1972年属盘古山镇均称茶梓大队。
老屋 在仁风圩南面。明初钟邦信从安远迁入。
大水山 在老屋北偏西岭脚下。因几条坑溪汇集,山洪瀑发大水奔流,故名大水山。清末薛东山从安远牛轱石迁入。
新屋 在老星北面岭脚下。明末钟氏从老屋迁入。
早禾田 在老屋东偏北山脚下,因旱只能莳早熟稻,故名。明初钟邦信从靖石水头迁入。
【长龙大队】以长龙村命名。解放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桂林乡,建国初期属安运县五龙区桂林乡。1953年划归会昌县。1954年划归于都管辖,1958年属长龙公社称长龙大队,1968年属靖石公社,1972年属盘古山镇均称长龙大队。
马坝 在仁风圩东南面小河坝上。以地形似马得名。清中黄氏从老屋下迁入。
雷公坝 在马坝北偏西小河坝上。以村后雷公山得名。明末黄思致从信丰迁入。
老屋下 在马坝北偏西小河边,明末黄氏从信丰迁入。
丰塅 在马坝东北面岭脚下。因田土肥沃,高产丰收,故名。清中黄氏从老屋下迁入。
木梓山下 在马坝东面岭脚下。以本梓林得名。清中刘氏从和平上迁入。
马老塘 在马坝西南面岭脚下小溪边。因塘中蚂蟥多,故称马老塘。清中黄氏从老宾下迁入。
亮丰坝 在马坝南偏东黄泥岗下小溪边。尧氏开居,土地肥沃,高产丰收,故名。清中黄氏从老屋下迁入。
马地脑 在马坝西南面岭脚下。地形似马,位马头部,故名。清中黄氏从老屋下迁入。
合江圩 在马坝西南面两河汇合口。曾做过圩场,故名。清中黄氏从老屋下迁入。
三角塘 在马坝西南面岭脚下。以三角塘地形得名。清中黄氏从老屋下迁入。
欠口 在马坝南面岭脚下。因缺口粮得名。清中黄氏从老屋下迁入。
桐梓排 在马坝西南面山排上。以油桐林得名。清末黄氏从禾丰迁入。
艾坝 在马坝西南面小河坝边。以盛产艾草得名。清中黄氏从老屋下迁入。
辣坑 在马坝西南面山坑里。原名腊坑,戶改称辣抗。清初刘正宝从和平迁入。
盘龙 在马坝西南面小河边。清末黄氏从禾丰迁入。
【大坑大队】以大抗片村得名。解放前夕属安远县龙布区江乡,建国初期属安远县五龙区浮槎乡。1953年划归会昌县.1954年划归于都县管辖,1958年属长龙公社称大坑大队,1968年属石公社茶梓大队,1972年属盘古山镇又称大坑大队。
祠堂 在仁风圩南面路边。建刘氏宗祠。明末刘景孝从安远版石迁入。
枫树排 在祠堂北偏东山排上。以枫树林得名。明末王氏从安远古田迁入。
岗脑 在祠堂西偏北山岗上。清初王万遵从信丰小河牛栏坑迁入。
山背 在祠堂东北面大水山背面。明末陈氏从安远高云山新丰老村迁入。
纸方脑 在祠堂西面山坑。原系造纸棚,故名。清末徐氏从安远古田迁入。
中岗 在祠堂西偏北山岗中部。明末刘氏从安远版石迁入。
竹坝脑 在祠堂西面坝脑。以竹林得名。清中钟氏从安远正光迁入。
新屋 在祠堂东面小溪边。解放初赖基信从仁风火焰山迁入。
山坳排 在祠堂南偏东山排上。明末刘景坎从安远版石管背迁入。
嶂脚 在祠堂西南面鹞子嶂山脚下。明末叶日运从安远水东头桥头堡迁入。
烂屋仔圩 在祠堂东南面岭脚下小溪边。以折烂屋建新屋得名。1967年刘文海从下村迁入。
茶梓圩 在祠堂东南面小溪边。以油茶林得名,解放初赖氏从禾丰尧塘迁入。
【围屋大队】以辖地围屋命名。解放前夕属安远县第七区桂林乡,解放初期属安远县五龙区槎江乡,1953年划归会昌县。1954年划归于都管辖,1958年属长龙公社称大抗大队,1968年属靖石公社,称茶梓大队,1972年属盘古山镇亦称茶梓大队,1979年划分大队称围屋大
队。
冷水塅 在仁风圩南面。据唐氏族谱记载,原称兰水塅。则青出于兰胜于兰,冰寒于水来于水之意。后改为冷水塅。清初唐氏从安远水背村迁入。
五里排 在冷水塅西北面山坑排上。该地离排屋5华里,故名。清中叶汉北从安远龙布河子背迁入。
岩前 在冷水塅北偏西岭脚下小溪边。位岩石前面,故名。清初唐翠新从安远水背村迁入。
坪岗脑 在冷水塅西北面小溪边岗坪上.清中赖荣乾从安远浮槎村迁入。
七古潭 在冷水塅东北面小河边,从浮至该地有七个河潭,故名。明末陈基光从安远上连村迁入。
排尾 在冷水塅西偏北五里排尾部。清末黄丁贵从长龙村迁入。
嶂下庙 在冷水塅西偏北山脚下小溪边。原系古庙,位于嶂下得名。1981年唐氏从水口坳迁入。
暗杏 在冷水塅东偏北山脚下小河边。因森林茂密光照少,故名。民国初期肖名兆从安远高云山上连村迁入。
【片村】
仁风 含横城、仁风、子、和平、人和、工农等大队的大部分自然村。杨氏于宋末从福建连迁此开居。后黄、曾、李、蒙、刘等姓相继迁入。
山坑 合山森大队的5个生产队,12个自然村。杨氏于宋末从兴国迁此开居。后黄、李、孙、钟、丁、谢、曾、谭、徐相继迁。
下增 含下增大队12生产队,14个自然村。黄氏于明末从安远槎江迁入开居。后杨、古相继迁入。
下角 含早排、枫树排、鸭子店三个自然村。邱氏约在元朝从广东迁此开居。后有石、黄、徐、何、李相继迁入。
尧屋背 含茶梓大队9个生产队,5个自然村。以尧氏首先在此开居得名。另有钟氏。
长龙 含长龙大队16个生产队,17个自然村。黄氏从信丰迁入首先开居,后有刘、李相继迁此,现居黄氏最多。
大坑 含茶样开、山背、枫树排、祠堂、中岗、岗脑、嶂脚7个自然村,徐氏首先开居,后有王、刘相继迁入。
下村 含烂屋仔开、早塘、山坳排3个自然村。刘氏明末从安远迁入。
【农林点】
灰坑 在镇东南面山脚下。系镇耕山队。
下棚 在山森大队西南面岭脚下。系1981年镇政府在此建的造纸棚。
牛尿寨 在山森大队东南面山腰上。因山上泉水小如牛尿,故名。系镇耕山队。
老棚场 在工农大队西偏南山坑。是个纸棚。
青山背 在人和大队西面高山腰上。系大队纸棚。
城功坪 在人和大队西南面山腰坪上。系大队林场。
梅子山 在长龙大队北偏西山坑里。系国营林场。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409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