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别称煤城,是黑龙江省地级市。
同黑龙江其他一些城市一样,双鸭山地区为肃慎人栖息地。西汉中叶,肃慎易名挹娄。到了唐代,渤海国怀远府管辖此地。到了清朝初,双鸭山为盛京昂邦章京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十五日,双鸭山地区归富锦县内。
1956年,双鸭山矿区被撤销,设立双鸭山市。
双鸭山市,历史悠久,在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地区,目前发现的汉魏时期遗址有1400多处,而830处都在双鸭山市。其中包括最大的古城遗址:凤林古城、炮台山遗址群,都在双鸭山市中。满族祖先挹娄曾在此繁衍生息。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森林公园静谧的树木,湿地中奇妙的景色,名为“雁窝岛”,实则是沼泽地上八百多年前女真人留下的痕迹。飞禽走兽与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共生共存。
同时,双鸭山的矿产非常丰富,煤炭资源尤甚。在东北沦陷之时,双鸭山也遭到了大肆掠夺。
“双鸭山”的名字最早出现于明朝。当年,明朝在浑双鸭山岸高尔山下建立了一座砖城,取名为“双鸭山城”,取的是“抚绥过疆,顺建设夷民”之意。当然,也有说,它的名字来源于像鸭子的山峰。
如今的双鸭山,历尽了繁荣与挫折,在一张张老照片之后,平安,宁静。
本文作者:顾返予;审核:陈少鹄
卖鱼的人,鱼很大,人民的生活却未必很好。
1933年的富锦港口,轮船很大,河运发达。
1935年,饶河县城的街道,有人穿着西服。两边有布庄等店铺。
1935年,乌苏里江饶河码头。这里与俄罗斯隔江相对,这个码头是双鸭山货运的重要地点。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草房子前,长辈在干活,房子前面放着一些农具。这是东北地区经常看见的场景。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人正催促马匹拉木材,当时的运输工具主要是马匹,木材对于任何产业或生活都很重要。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联战士张凤岐。在双鸭山的七星砬子兵工厂,日军曾对我军施放毒气,导致我军和兵工厂工人全部牺牲。
1952年,煤矿党委召开矿区第一次党委大会,组织矿区人民爱党、学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双鸭山的知青。青年人朝气蓬勃,隔着照片我们还能感受他们的活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双鸭山的知青牵着马匹。在乡下,马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可以拉车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双鸭山矿务局前。黑烟升起,当时的矿业是双鸭山极其重要的产业。
黑龙江省双鸭山矿务局宝山煤矿的青年工人梁金斗(右),1972年入党。当时的煤矿工人勤劳能吃苦,是双鸭山发展的重要力量。
晨曦,带着一种原始的、空旷的美感。那时,这里还只是荒野。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黑龙江八五三农场中,人们在努力干活。这里有很难开垦的地方。
沼泽地十分难走,车子经常陷进去。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双鸭山的女知青在干活。当时的工具有限,大多数还是靠人力挑东西。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孩站在水边拍照。当时照相也是一件比较有趣、新鲜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在乡下的人来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知青在农场休息时,聚在一起看书。当时的知青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真理小学。这是双鸭山较早的学校,它的校舍原本是日本侵略军的兵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骑着自行车来贸易市场买东西,十分热闹。
双鸭山第一百货商店,这是双鸭山最早的百货商店,建于1959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兴大街上有各种车辆,道路开阔。这里曾经只是一条小土路。
(张仁才 摄)矿工俱乐部,门前停着几辆摩托车,这在当时也是时髦的东西。
(张仁才 摄)华丰商店门前,电线杆已经架起,大雪十分厚,人们行走有些苦难。
(张仁才 摄)安邦河人行桥上,老奶奶推着独轮车,这是当时很常见的工具车。
(张仁才 摄)安邦河改造原貌,是一座化工厂,虽然有所生产,但也不可避免带来环境污染
(张仁才 摄)老爷爷们围在一起下棋,是老人喜爱的消遣方式。生活宁静。
(张仁才 摄)小尖山,火车轨道上,有人在行走,安全意识有些不足。
关于双鸭山的过去,记载的资料相比其他城市来说,要少很多,但对于双鸭山的未来,只会越来越繁荣。
本文配图全部来源于网络,部分照片作者及来源不详,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文字严禁洗稿及未经授权转载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439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