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阁东街、白衣阁西街、白衣阁南街、白衣阁北街
白衣阁村位于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此地洪水泛滥,村民溺亡了很多人,村北堆起了数十个坟墓,因而得名青塚村。清朝康熙年间,为避忌讳,以村中有白衣阁亭为依据,改村名为白衣阁村,又因为地理位置分为白衣阁东街、白衣阁西街、白衣阁南街、白衣阁北街四个街村。
闵子墓村
闵子墓村位于濮阳市范县张庄乡,村名由来与闵子有关。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一说今濮阳县渠村乡大闵城人),比孔子小15岁,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闵子骞以孝名天下,相传闵子骞随孔子列国游学时病死范县,葬于今范县闵子墓村。闵子骞一生洁身自重,不参于无义之行,乃潜遁于范县孟村,死后葬于村西。后有百姓迁居墓旁,渐成村落,村人仰慕其德行,遂取村名为闵子墓村。
王楼村
王楼村位于濮阳市范县王楼镇,历史非常悠久。明朝初年,山西洪洞县人王傲携家人迁居此地,因这里的土地大多是盐碱地,故名王碱场。到了清朝中期,王家在村子里修建了一栋楼阁,遂改村名为王楼村,沿用至今。
东街、西街、南街、北街
濮城村位于濮阳市范县濮城镇,原名王村,明景泰三年(1452年)因水患,濮州治所由鄄城迁于此地而得名濮城。因地理位置分为濮城东街村、濮城西街村、濮城南街村、濮城北街村四个村。
赵海村
赵海村位于濮阳市范县王楼镇,明朝洪武年间,赵氏先祖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到此地,当时此地是一片水洼,长满荒草,形似大海,赵氏先祖到这后就将此地起名为赵海村。
辛庄村
辛庄村位于濮阳市范县辛庄乡,清朝初年,葛姓先祖由山东迁居此地建村,因艰辛度日,故取名辛庄村。
唐梁庄村
唐梁庄村位于濮阳市范县杨集乡,据传说,明朝初年,梁姓与唐姓分别从山东省郓城县和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居住,故取名唐梁庄村。
丹徐庄村
丹徐庄村位于濮阳市范县辛庄乡,是一个千年古村落,原名丹朱村,丹朱墓就在此地。丹朱系尧的儿子,尧年老禅让帝位时,因丹朱性情刚烈,脾气暴躁、尧帝未能把帝位传给儿子丹朱,而传给了舜,舜在范水一带封赐给丹朱一块疆土,让其治理。丹朱虽然性情刚烈暴躁,但治理田地还有一定的本领,他带领范水一带的部落人们耕耘播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烧陶制器,建偃朱城池(黄河南旧城)使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通过治理使这里的人们,人无袖手,田无荒蒿,路人互让,长幼有序,与尧舜的治国本领不分上下,很受百姓的爱戴,丹朱死后,部落的人们对其有怀念之情,在濮城东八里聚以巨家葬之,其墓望之如山,名曰丹朱墓。传说自濮城往东八里外的丹朱墓,能看得清清楚楚。丹朱的故事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
颜村铺村
颜村铺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颜村铺乡,明朝初年,颜姓先祖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此地,并开设店铺,故而得名颜村铺村。
七里河村
七里河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高码头镇,据村中年长人说,村庄刚开始成立时因距离莘县古城镇南金堤河七里远,因此取名叫七里河村。
龙王庄村
龙王庄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龙王庄镇,因境内原有一座龙王庙,村因龙王庙而得名龙王庄村。
陆集村
陆集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陆集镇,明朝初年,陆姓先祖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此地,安家落户,开店设铺,渐成集市,故而得名陆家集村,后来简称为陆集村。
刘绍武村
刘绍武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陆集镇,原名榆园村。明末清初的时候,该村住着一个外乡人,名叫刘绍武。绍武生来秉性刚烈,从小受穷,受尽地主富人的剥削,从心里把富人恨透了。据说,这年地主把他家的土地抢走,又把他爹爹逼死,绍武一怒之下把地主全家人杀绝,逃到榆园村住下,因榆园树多林密,随时可以躲避官府的追捕。后来刘绍武又联络了一些穷哥们成了一个兵马队,专门劫富济贫,为穷人办事,人称榆园军。
后来,皇帝又派了个姓姬的老奸巨猾的“平反将”来到此处,一看榆林茂密,园那么大,硬拚硬打不行。心生一计,把梅豆籽包上泥丸,用弹弓或箭射进榆园。园内长满了梅豆秧,秋后干枯放火把榆园林烧掉。榆园军在没处藏身的情况下,被他们击溃,刘绍武在榆园村井旁自刎而死,宝剑扔到了井里。以此典故,村故由榆园村改名为刘绍武村。
丁大寺
丁大寺位于濮阳市范县高码头镇,据传说:洪武二年,丁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定居,因为村中当时有个大寺院,故名为丁大寺村。
张庄村
张庄村位于濮阳市范县张庄镇,在清朝初期,此地适逢旱灾,颗粒不收,饥民遍地,一张姓军官路经此地,抽调军粮,救济灾民,村民感激不尽,遂将此地命名为张庄。
前冯堌村
前冯堌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颜村铺乡,在明初嘉庆年间,有一冯氏人家从山西洪桐县乔迁于此,居住在大土堌堆旁边生活,后来人口不断增多,分居堌堆的前、中、后三处,后来就有了前冯堌之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范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冯堌成立。
毛楼
毛楼村位于濮阳市范县辛庄镇,元末明初年间,毛楼村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移黄河岸边,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引得不少姓氏家族在此安家落户,形成了一个小村落,后有毛姓人家在村里建起一座小楼,故有“毛楼”这一村名延续至今。
丁河涯村
丁河涯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高码头镇,辖五里井一个自然村,据传说,明朝洪武二年,丁姓先祖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定居。因该村原来靠近黄河河涯,丁姓人口多,故命名为丁河涯。
杨吴庄村
杨吴庄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陈庄镇,由杨庄和吴庄两个自然村村名合并而来。杨庄自然村因杨姓居多而取名,吴庄自然村因吴姓居多而取名。
高码头村
高码头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高码头镇,据传说,此地古时候是水陆码头,明朝永乐年间,高姓先祖从颜村铺乡卓楼迁至此地码头建村,故名高码头村。
西绦河村
西绦河村位于濮阳市范县辛庄镇,明朝初年,王、李、崔、常四姓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此,当时因村东有一条毛草河,因而取名西绦河村。
于家楼村
于家楼村位于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西约两公里,相传明朝永乐年间,于氏先祖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到清丰县曹场村后,又从曹场村迁到此地,因当时姓于的最多取名于楼,1981年全国进行村名普查时重名,变更为于家楼。
葛庄村
葛庄村位于濮阳市范县王楼镇,明朝万历年间,葛姓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处定居,以姓取名微葛庄村。
冯堤口村
冯堤口村位于濮阳市范县辛庄镇,明朝初年,冯姓先祖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此地定居,取名太平庄,后因黄河决口,村后成了大河,沿堤有条路口,又因姓冯的比较多,故名冯堤口村。
王张枣坡村
王张枣坡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陈庄镇,建村有600多年的历史,王姓系明初自河北霸州王家寨迁来,张姓系明初自山西大槐树迁来,陈姓系清朝初期自河北邯郸曲周迁来,孙姓系明初自山西大槐树迁来,石姓系清末自颜村铺玉皇庙迁来。因地处黄河故道,盐碱飞沙地,先民在此栽培红枣,故此得名王张枣坡村。
葛楼
葛楼村位于濮阳市范县濮城镇,相传清朝乾隆年间,现杨集乡葛庄村葛氏一族的花园就在现在的南葛楼村位置,当时花园中最明显的建筑标志是一栋楼房,葛楼村葛氏祖先自葛庄村搬迁至此,以此楼为象征,加以葛姓,取名葛楼。
付亭
付亭村位于濮阳市范县城关镇,付姓于1953年从山东范县四区付亭迁此地定居,因思念故土,取村名为付亭村。
吴夏庄村
吴夏庄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陆集乡,解放前叫北吴庄村和夏庄村。1983年搬迁后,合并村,改名为吴夏庄村。
石大庙村
石大庙村位于濮阳市范县陆集乡,相传明永乐年间,石氏祖先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仁和庄后,分居至此,因此地有一座奶奶庙,故此得名石大庙村。
北杨铺村
北杨铺村位于濮阳市范县城关镇,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郝姓、刘姓外迁到此,发现此处是黄河故道、南邻黄河、北依金堤、土地肥沃,随在官道一片大杨树旁开一茶馆,方便过往客商休息,起名“北杨堡”后经改名取现名“北杨铺”。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4479.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