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千古才女 乱世美神

来源:新乡日报

堪称千古才女、乱世美神的唯有李清照。

一提起李清照,我们便依稀看到一位清丽端庄,略带伤感的才女形象。文如其人,在她笔下的词,青春少女是如此娇羞、俏皮,“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写夫妻间的相思则是如此浓烈,难以分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特别是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千秋,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她是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它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3000多年的文学史中特立独行、大放光彩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

李清照的诗词是古代文学群山中的一座秀美的山峰,在男性占据主宰地位的文学时代,李清照似乎是一个精彩的意外。我们不禁要问,在封建制度的重压之下,作为女性的李清照为什么能具有这样开阔的眼界与见识?为什么能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文学成就?是怎样一个天造地设的环境,培养出这位艺压须眉的中国才女呢?身为女性,她的《诗论》怎么敢大胆批评欧阳修、苏轼、秦观等一批杰出的男性作家的作品呢?他以为数不多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自成一家,蔚为壮观!

一、家学渊源 书香门第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今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镇,父亲李格非精通儒家经典,学者兼散文家,进士出身。著诗文四十五卷,藏书丰富,是苏东坡的得意门生,并与苏门的众多弟子有诗文来往,友谊深厚,官至礼部员外郎(相当于大学教授)。学问渊博,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洁。母亲黄氏“亦善文”,大家闺秀,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的濡染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文学艺术的熏陶使她更深刻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她是健康开朗、活泼可爱,外美如花、内秀如玉,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李清照见识卓迈,深得父亲赏识,以“中郎有女堪传业”自得,让李清照与当代一流文学家相唱和,在文学氛围中成长。

二、二八妙龄 词名初绽

正是由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的素养,使李清照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已显露过人的艺术才华、深厚的文史功底和深远的政治见识。

请看她的这三首词: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媚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浣溪沙写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傻傻的看着沉香袅袅,或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花园里与女伴斗草赏花,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稀奇,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未按常规初识文字再学针线,然后再等出嫁,她饱尝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钟灵玉秀,读书、评文大气如虹,真是“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李清照静享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花环。

《如梦令》也是她前期作品,是一首罕见的词中明珠,显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以及她那深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乐观情趣。用她惯用的白描手法,追记一次十分有趣的郊游。短短的33个字单调小词,却写尽了她的玩乐、消夏、说诗、论道、喝酒、品茶,谈笑间,天已晚了,慌忙间又将船划进荷塘深处,惊醒沙鸥,接着便响起了少女们银铃般的笑声。她多幸福啊,无忧无虑的享受生活。

光阴荏苒,转眼间李清照已到十六七岁的花季,官宦人家的千金,对子女的婚事家长都早有安排,想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三、门当户对 才情匹配

李清照未来的夫婿赵明诚,是当朝三品大员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翩翩公子。李清照是个如花若玉、知书达礼的名门闺秀。两家不谋而合,愿结秦晋之好。这事李清照可能早有耳闻,“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这客人可能就是赵明诚。他今日要访李府的千金,这信息,转闺阁,入秀户,李清照早有所知,但没想到它来得这么早,这么速,故李清照连袜子都没顾上穿,金钗也从头上溜掉了,好不狼狈。“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嗅梅”是假,偷看情郎才是本心。她想见而不得,可见了又含羞,可害羞,还是想见,故只能托意闻青梅,偷偷瞥一眼意中人。

她多聪明啊!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

爱情是人生最美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以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生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它的美好人生又上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这一年,李清照18岁,赵明诚21岁,他们的爱情既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历尽千难万险,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跃进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李清照的夫婿是品貌双全的太学生,又是情投意合的文学知己。名城之父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们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啊!就像陆游唐婉一样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甜蜜,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精神享受。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是天作之合,古今绝配,如胶似漆,不可一日相离,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婚后的幸福、甜美,李清照在对丈夫撒娇,可见她对自己美貌的自信。请看《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初凉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一首小令,52个字,前后片各三仄韵,是李清照写给赵明诚的相思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达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为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所激,发誓要填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于是,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答案是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惭愧万分,自愧不如。

这则故事流传很广,可以想象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互相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些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在她的《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杯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快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是美满幸福的,他们偶尔也邀一些朋友相聚,诗词唱和,饮酒品茶,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啊!春风得意,琴瑟和鸣。

四、乐极生悲,祸从天降

也许是苍天早就发现李清照更大的艺术才华,若只让她轻松地写一些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身边白白走过。于是,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面前。

平静后面有风波。宋王朝两党之争突发,宋徽宗受新党领袖蔡京影响,力推新政,提拔蔡京为相,赵挺之为副相,权倾朝野。一人当官,鸡犬升天,赵明诚平步青云。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旧党,一时受压,李清照是赵挺之的儿媳,因此未受触及。

新政推行轰轰烈烈,尘埃还未甫定,旧党又翻身了。赵挺之被罢相,遣返老家青州为民。回家五天,一命呜呼,终年68岁。

赵挺之死后,赵三个儿子全被免职,逐出京城,李清照随之回青州居住,取名“易安居士”,意思是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趣。因祸得福,一去青州十年,李赵合力完成了《金石录》巨著三十卷,这是他们爱情的结晶。赵明诚也骄傲地说:“易安是我的神仙伴侣”。

世事如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宋王朝经过167年的和平繁荣,天降煞星,金人崛起,砸烂了汴京的琼楼玉苑,掠走了徽钦二帝,王朝匆匆南迁,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夫妇随之南迁。第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京城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里发生暴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平乱,而是用绳缒城逃跑了。李清照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耻,暴乱平定后,赵明诚被免职。夫妇继续南逃。一路不悦,行至乌江镇,李清照面对浩浩乌江,吟下千古绝唱: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很是自责,第二年赵被召回京城复职,但不久急病而亡,终年49岁。时年李清照46岁,他们的爱情画上了一个悲痛欲绝的句号。

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诗人更不能没有爱,李清照是从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人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干涸的河床上,怎不犯愁呢?

五、晚年悲凉,三大磨难

1、再嫁又离婚

她身心憔悴,不久又嫁给了叫张汝舟的伪君子。这人刚一接触也是彬彬有礼,初婚还算可以,但很快就原形毕露,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清照视之如命,岂能允许他人占有。两人先是因文物上的矛盾,渐显志向情趣不同;更令张汝州难堪的是,未能俘获她的心。张汝州为此而恼羞成怒,拳脚相加,大打出手。花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清了张的真面目,毫不犹豫地告他欺君罪提出离婚。据说张李婚后,张十分满意,在李面前夸耀他科举考试作弊过关一事。宋朝法律规定:女人告丈夫,无论谁对谁非,女方要坐牢两年,李清照宁肯受牢狱之苦,也不愿受精神奴役。她是何其刚烈!结果,张汝舟充军;李清照由于朋友的帮忙,只做了九天的牢便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2、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金人再度南侵,她想赶上南逃的宋王朝官员,把文物捐给国家,但她始终没赶上,两千多件金石拓片被金人掠空,她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痛苦的煎熬。她逃至金化停下来,万般惆怅。朋友劝他去附近的名胜地双溪游玩,她婉言拒绝了。

请看她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说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自幼爱泛舟,但现在她不去了,她愁啊!她的愁是民族的愁,国家的大愁啊!

六、超越时空,无比寂寞。

李清照晚年,守着一个孤清小院,她一生没儿女,身边没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任西风在庭前旋着落叶。偶尔会有友人来访,她有个姓孙的朋友,其女十岁,聪明颖慧,一日来玩,清照说:“你该学点东西了,我老了,愿把平生所学相授。”没想到那女孩儿却说“才藻非女子事也。”童言无忌,李清照咋听,倒抽一口寒气,差点晕倒。她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原来这个社会有才有德的女子是多余的。李清照收集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城。到头来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别人看来,成了怪物。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一种可怕的孤独感向她袭来。国事、家事、婚变、夫亡集于一身,凭着他绝高的艺术天赋,浓缩为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就是这首词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最显著的艺术性,就在于她对叠字的运用。

这首《声声慢》写了李清照内心的痛苦,抒发了词人饱经忧患、家破人亡之后的悲痛。一开头14个叠字的运用,是一种大胆的写法,也是一种天才的写法:“寻寻觅觅”表达了作者孤独一人在房间里魂不守舍,要找什么,但又不知找什么。“冷冷清清”表达环境,孑然一身的她,怎能不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是说孤独寂寞的心情。开篇14个字紧紧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环境、心情,将晚年丧夫、无子、孤独寂寞、辛酸艰难的生活体现表达得大胆、细腻、贴切,震憾人心!

本来心情就不好,加上暮秋时节,冷暖天气的交错,心 情难以平静,即是“三怀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说到底,不是天寒,不是风急,也不是季节变化,而是自己的心寒、心急,最难抵的是心里生出的阵阵寒意和她的万般愁绪。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在寻觅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漂泊逐流。“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一生上与岳飞那驰骋疆场,与辛弃疾收复中原的心相通。但作为女子,她既不能像岳飞一样杀敌报国,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没机会与朋友交往,只能独处一人愁。

她也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经有过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即逝。她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琅铛入狱。

她也寻觅自己的价值。她以自己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空前高度,但未被社会认可,不以为功,连那10岁的小姑娘都说“才藻非女子事”。她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被看做异类,是叛逆,是多余的人。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的女孩或者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可她偏以心抗争,以笔唤天,这就是她的悲剧。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她是独创一格,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李清照的故事和她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于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发展,李清照当年的痛苦事与情,都有了答案。她的诗词和文章永远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在我们的书本中燃烧,在我们的心里放声欢唱!

作者:席淑贤

编辑:申彬彬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484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