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李莲英”还是“李连英”?

“李莲英”还是“李连英”?

清末大太监李连英

清末大太监李连英深得慈禧太后宠信,虽狐假虎威 恶贯满盈, 但也是历史名人。可他的名字有的书写作“李莲英”,有的书写作“李连英”,他到底是“李莲英”还是“李连英”?

  小李子入宫前叫李英泰,传闻“莲英”是“老佛爷”起的。

“莲英”就是荷花,当时女孩常用名。大丈夫割掉男根就给起个女孩名,等于公开侮辱,就是太后起的名也嫌过分粗暴无礼,因此慈禧不大可能给得意的心腹太监起个女孩名。  纪连海先生《百家讲坛》说“李连英”跟他是同一个“连”。作家霍达说 他写《补天裂》时,还为“李莲英”还是“李连英”犯了愁,翻许多资料一直查到李连英墓碑,终于确信李大总管头上没长“草”,应该是“李连英”。

李连英祖籍杭州,祖上也出过官人。

高祖李滋 明初出仕山东,贬民后流落在青州府齐河县石门高庄。永乐三年(1405年)李滋携眷避乱迁河北大城。李滋六世孙李应魁,字伯卿号鹏所,万历戊子(1588)举人,壬辰(1592)进士,官至青州兵部防海道、山东按察使。敕封嘉议大夫。九世孙李仔字元弼,康熙戊午年(1678)举人,敕授文林郎内阁中书。但富宦不过三代,后世平平。十世孙李进章,十一世孙李弘起 十二世孙李万芝 十三世孙李玉 直到十四世孙李英泰 才出息成大太监李连英。

道光七年(1827年)春,李万芝应哥哥李万芳邀到北京前门外 同增皮革店 (后为军衣庄)料理生意。李玉随去帮忙。后在西直门外堂子胡同经营 永德堂皮作坊 熟皮子。

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1848年11月2日)生子“灵杰”就是后来的李连英 咸丰五年(1855年)灵杰进私塾。次年经地安门内方砖胡同“小刀刘”净身 投送郑亲王端华门下。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十一日,灵杰被端华送进宫,分在奏事处起名李进喜。咸丰十年(1860年)四月调紫禁城东路景仁宫当差4年。因做事乖巧 善用心机 李连英渐渐地熬成了近侍,凭借慈禧太后的宠信狐假虎威出了名,成名后名号也越传越乱:

“皮硝李”最早见《十叶野闻》“李幼时孤苦,曾在河间原籍拜一皮匠为师习硝皮业,故后有‘皮硝李’之名。”《清宫遗闻》:“曾以私贩硝磺入狱。后脱羁绊改补皮鞋,此皮硝李三字所由来也。”近年有书载:“实际‘皮硝李’绰号,是人宫后因顽皮爱说俏皮话,太监们给起的“。也有书说“李连英少时常帮父亲削皮头”故称“皮削李”;也有书说“皮条李,修鞋利落又快,保证质量要价又低”。

“皮条李“传到了台湾人嘴里就成了“拉皮条”的了----“李莲英可能和安得海一样,是个阴阳人,或者根本不是阉人……“

此乃无稽之谈。太后贴身太监李莲英若不是阉人,还用得着为慈禧引荐那么多面首 越庖带俎?自家独享岂不滋润!?查“皮硝李”讹传之源《十叶野闻》纯系捕风捉影。李连英七岁读私塾,八岁已净身入宫。即便穷人的孩子再早当家,李连英幼时真帮长辈打点过皮货生计,一个六岁的孩童能干出啥名堂?不但不可能有绰号,何至于“以私贩硝磺入狱”?! 李莲英的绰号 最有可能的应是“篦小李”。李连英应差在长春宫,年纪小被唤作“小李子”。后学梳头拿木梳篦子侍候宫人美发。

宫里太监取名多以职责称之。比如掌管玉玺的刘多生改称作刘诚印,宫里称“印刘”后转音“硬刘”。李连英时唤“篦小李”。清宫档案王先谦疏“至太监篦小李之名,倾动中外”,就是明证。 作为政治性弹劾奏章的可信度也较强。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李进喜(连英)17岁,调长春宫侍候西太后。

《清宫遗闻》“同乡沈兰玉向与有故。先为内监见而怜之。连英遂恳其引进。适孝钦后闻京市盛行新式髻,饬梳头房太监仿之。屡易人不称旨。兰玉偶在闼闼房言及。闼闼房者内监之公共休憩所,连英尝至此访兰玉者也。即聆孝钦后欲梳新髻事,遂出外周览於妓寮中刻意揣摩。数日技成挽兰玉为之介绍。兰玉意荐之,而连英遂从此事得幸矣”。 《清稗类钞》也有此载。此说最出彩儿 引用也最广,甚至演绎出妓寮环境姓名。《清末权监李莲英》说“首领太监刘多生为哄慈禧,打算派李莲英梳头房学艺,一经禀明慈禧,恰合心意”。梳头房是清宫内以太监为编制的服务机构。李连英因此接近慈禧太后 进而得宠顺理成章。

名字虽是人物指代符号,但应该严谨 尤其历史人物的名字不该错讹。遗憾的是 李连英这个符号传讹为“李莲英”忒甚。好在文物档案还是有据可查的《皇清花翎二品顶戴内廷大总管李公墓志碑》“公姓李氏讳连英。”清档案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十四日传谕:“赏总管连英螃蟹四十斤,月饼三百八十筒,蒸饼一百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十三日,赏总管连英元宵八盒”。御史朱一新《遇灾修省预防宦寺流弊》折“太监李连英随至天津,道路哗传士庶骇愕”。西太后懿旨“明白回奏所参李连英随巡北洋海口各事”。

“李莲英”源于江苏武进人许指严《十叶野闻》

“太后春秋方盛,吟花弄月,悄然不怡,对此玲珑活泼之少年,自有无穷遐想,乃则留之榻旁,与谈家常琐屑,以慰岑寂,美李之名日‘莲英’,比古之六郎,殆非无意也”。

此人曾协修《清史稿》致使《清史稿》也作“李莲英”。许指严(又名许国英)清末曾执教上海南洋公学(交大前身),文坛名家李定夷、赵苕狂等皆为其高足。为商务印书馆编写过中学国文、历史等教科书。民初主讲金陵高等师范,任过民国政府财政部机要秘书。两年后辞归上海,一度任某银行文书,因极嗜酒 ,仕途每况愈下,生计窘迫多以卖文糊口 虽著述颇丰但失于严谨;谬误连篇。曾向世界书局经理沈知方预支200块大洋,为其杜撰《石达开日记》。又为天台山农(刘介玉)捉刀代笔 。亦曾悬牌卖字,自谓:"兔毫秃尽身垂老,换得人间卖命钱。"许自幼多闻祖父官场秘闻,作品多掌故杂记,如《清鉴易知录》、《清史野闻》、《天京秘录》、《三海秘录》、《新华秘录》、《十叶野闻》、《南巡秘记》、《京尘闻见录》等。小说也不少如《泣路记》、《近十年之怪现状》、《民国春秋演义》、《电世界》、《模范乡》、《虿尾毒》、《醒游地狱记》、《劫花惨史》等;还有短篇小说辑《许指严小说集》、《许指严小说精华》。另有《埃及惨状弹词》、《小筑茗谈》、《指严余墨》等。最早将李连英写作“李莲英”的还有清光绪年间举人杭州徐珂(字仲可)其所编《清稗类钞》13500余条亦多凭传闻小说家言者。清末民初人许指严徐珂当朝人写当朝事本该更为详实, 但为生计信口开河亦情有可原。可是当代传记影视书籍 错讹历史人物名字就难免贻笑大方了。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492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