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

课本上最熟悉的人物,燃烧过怎样不一样的热血青春。

《听江南》节目推出《新百年 新青年》红色江南人物声音记忆系列,

带您一起聆听中国青年踏上百年奋斗之路的初心故事。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位青年,他在中国共产党刚创建几个月后便成为了党员,也是党史上最年轻入党的党员之一——年仅十八岁,一般人们刚成年的年龄。

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组织家之一,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艰苦奋斗三十年,并在四十年代与毛、刘、周、朱并列,成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

他,是我们党的骆驼,是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而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他被后人赞道:“弱冠赴俄,历北国之酷寒;及壮长征,率千军逾险滩。坚信卓绝,律己从严;党内持家,克勤克俭。”

他的名字叫:任弼时。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悠悠江水,青山环绕,一如祖国无数大好河山。汨罗,总令人联想到那“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兮”的屈子,这里似乎天生就带着眷恋国土的血脉与气息,带着中华儿女的决心与浩荡。这里是屈原晚年吟诗求索、怀沙自沉之处,也是开国元勋任弼时诞生成长之地。

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降生在湖南汨罗市南部唐家桥的一个教员之家。他的家距离爱国诗人屈原的故宅约七八十华里,北临长江,西濒洞庭,蜿蜒曲折的白沙河绕过唐家桥,任弼时童年时期便常常于此和伙伴们一起打水漂、摸鱼虾、逮青蛙。他的父亲思想开明,性情温和,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母亲勤劳持家,贤良忠厚。父母对子女和蔼慈祥,教子有方。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任弼时故居 1904年4月30日,诞生于湖南省湘阴县熟塘乡唐家桥(今属汨罗市)任氏新屋

任弼时刚出生时,按照族谱的辈序,属“培”字辈,父亲任裕道便为他起名培国,寓爱国、卫国、强国之意。到了三四岁,父亲就开始亲自教他描红识字,绘画刻章,给他讲岳武穆精忠报国的历史、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背诵“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诗篇。在良好的家学熏陶下,任弼时从孩提时候起,心里就种下了爱国爱民的思想种子。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上海外国语学社旧址——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渔阳里6号。1920年8月至1921年春,任弼时为准备赴苏俄留学在这里学习俄语,并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辛亥革命后,任弼时先后在作民小学、序贤小学、长沙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学习。这一时期任弼时的思想脉络较好地保存在了他的作业本中。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刘玉杰:

任弼时在一篇题名《爱国》的作文中谈论到了提倡国货,在一片题名《自立》的作文中提到“自立之道,不可依赖他人”。任弼时童年时代的作文,尽管充满着稚气,但爱国、勤劳、自立的思想火花,粲然于笔端。

在这样的教育之下,1918年,14岁的任弼时怀着工业救国的鸿鹄之志,完成了高小学业。中学期间,任弼时的爱国思想进一步升华。而任弼时爱国信念的转化契机,则源自五四运动的爆发。当时正在湖南的任弼时意识到,行动的力量要远胜过纸笔的陈述。为了找到改造社会的理论和方向,他决心远去苏俄学习。

1921年8月,经湖南俄罗斯研究会的推荐,任弼时和肖劲光等人来到上海,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设立的外国语学社的第一批学员。1921年5月,他同罗亦农、刘少奇、肖劲光等人一起,带着简单的行李登上一艘从上海开往海参崴的日本邮轮,踏上了茫茫征途。历时两个多月,终于辗转到达了莫斯科,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并正式改名为弼时。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1921年在莫斯科

在给父母的信中,他写道:“人生原出谋幸福,冒险奋勇男儿事。况现今社会存亡生死,亦全赖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同天共乐,此亦我辈青年的希望和责任。达此便算成功!”

就这样,这位从屈原故乡走出的少年,便踏上了属于他的救国之路。

这一年,任弼时17岁。

在当时的国际共运中心“红都”莫斯科,任弼时抓住难得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学校的课程全部用俄语教学,在多数学员俄语不过关的情况下,他迅速练成一口流利的俄语,形成诸多学习和锻炼优势。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刘玉杰:

据回忆,当时任弼时年纪最小,身体也差,经常患感冒,但他学习非常努力,俄文的水平提高很快。同志们问他有什么经验时,他腼腆地回答说:没什么,听不懂的多听听,记不住的多念念,自然就会了。在莫斯科的学习对他的成长起了很大作用,任弼时不仅系统地阅读和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更大大扩展了观察和思考的政治视野。1922年12月,在莫斯科,18岁的任弼时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经过三年的学习,任弼时回国,来到了上海。回国伊始,年方20岁、身体并不强健的任弼时显示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出色的才干。起初他曾受党组织指派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热门的俄语,而后很快投身于青年团的工作,相继担任了团中央组织部主任、团中央代理总书记、团中央总书记。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1923年4月,在莫斯科学习的任弼时(左1)

任弼时一回国就感到,国外的理论学习并不能完全指导国内的斗争,并在党内较早提出必须按中国实际情形去解释我们的理论,而“不应做一个不顾环境的模仿主义者”。任弼时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的带给了当时的中国。

自1924年10月至11月,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他便在《中国青年》等杂志上发表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苏俄与青年》《列宁与十月革命》《苏俄经济政治状况》等4篇文章。由他撰写的一篇篇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促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生根发芽。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日后回忆说:我们是先读到任弼时等人的文章,接受了他们宣传的思想,而后走上革命道路的。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1924年10月18日,任弼时在《中国青年》第49期发表《“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什么?》一文(署名嗣世),驳斥国民党右派对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攻击。这是任弼时在《中国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任弼时对党内当时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带着对革命的坚定和勇气,他敢于向党中央领导人陈独秀提意见。陈独秀对任弼时的政治成长有过启蒙作用,任弼时尊重陈独秀,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真理的坚持。在谈到与陈独秀的政治争论时,任弼时曾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一年,他23岁。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在1928年、1929年,任弼时曾两次被捕入狱,均遭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第一次是在安徽芜湖的南陵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押到安庆审讯,受到头顶窑砖、膝跪铁链、“老虎凳”等酷刑;第二次是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内被捕,关押当时外国帝国主义控制的提篮桥监狱,电刑在他背上烙出两个拳头大的烙印。但是两次被捕均没有把他打垮,这些折磨只摧残到了他的肉体,他的信念仍旧稳固如初。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任弼时在延安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刘玉杰:

在难以忍受的酷刑面前,任弼时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在狱中,他曾对同案被捕的周朴农说:“我们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要经得住考验,准备用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

长征途中,任弼时身体虚弱,经常生病,三十出头的人,看上去却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可他心里始终装着战士,不考虑他自己。寒冷的下雨天,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盖在伤员的身上;警卫员病了,他把仅有的一颗药丸,送给他服用。饥饿、疲惫、风雨雪雹的气候折磨着战士们,疾病、掉队、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但任弼时还是那样的乐观,常常给战士们讲故事,教他们唱歌,鼓舞广大指战员,使他们终于客服了艰难险阻,完成了万里长征。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1950年春在苏联黑海

任弼时16岁投身革命,到46岁病故,他一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受到全党的普遍称颂,赞誉他是党的骆驼,人民的骆驼。他正如一根红烛,虽燃烧尽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却燃得灿烂而雄壮。他带来的“片刻”光明,却足够指引中国的未来向更有希望之处,迈进了一大步。

END

红色江南人物声音记忆系列

“新百年 新青年”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路平工作室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

联合制作

支持单位: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合作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本期图片综合自新湘评论、云南省八路军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榆林党史等材料

听江南

每周六中午 12:00-13:00

上海新闻广播 FM93.4 AM990

播音:路平、杨烁

撰稿:马成成、包宜超

实习编辑:伏思敏

编辑:邬佳力

责任编辑:袁林

新百年 新青年 | 任弼时:坚信卓绝 内贤外刚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518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