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关之前起名方面一般都是采用简单的满文,比如“多 尔衮”名字叫“獾”,阿济格名字叫“小儿子”等等。清军人关后也还保持着这种民族特色,比如顺治帝的长子叫“牛纽”。但随着 皇帝汉文化的提高,他们逐渐认识到满人粗陋的名字有损皇室 的威仪。顺治后期,皇帝在给皇子起名时多采用汉文中象征吉祥的名字,比如裕亲王“福全”,纯亲王“隆禧”等。
康熙朝时,皇 帝开始注重从儒家经典中为皇子寻找有深意的名字。当然这时 皇帝在给皇子起名时,还是少不了受满族传统的影响。到康熙时,才开始对皇子起名加以规范。康熙帝参照汉族起名字时排 辈分的原则,在给皇子起名时,确定了“胤”字作为固定的辈分 字,又以“礻 ”旁作为最后名字的偏旁。
于是长子保清改名“胤禔”,太子保成改名“胤礽”。自康熙以后,清代历朝皇帝都沿用了类似的起名规则。到 乾隆朝时,乾隆不仅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还为后世子孙确定了 “永、绵、奕、载”四代的辈分。到道光朝时,道光帝又在其爷爷乾 隆帝确定的四个辈分之后,延续了“溥、毓、恒、启”四个字。
咸丰帝即位之后,在其父确定的“启”字辈后又增选了“焘、闾、增、祺” 四字作为皇室辈分的延续。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爱新觉罗子孙的名字辈分。清代在康熙帝之后,皇室的辈分开始固定下来, 依次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煮、闾、增、祺。
在皇 室中,可以在起名时采用皇室辈分的只能是近支宗室。如果宗室中支脉稍远的,在起名时就不能用皇室的辈分。所谓的近支, 主要是指当朝皇帝的直系亲属和皇帝的兄弟们的直系亲属。除 此之外的宗室,都是远支。以上是清代皇室在起名方面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很严格的。
皇室近支就得按照近支的规定起名,远支的宗室和觉罗也不能僭越皇室的起名规定。若有人违反,皇帝往往会给予很重的处 罚。嘉庆朝时,皇帝的侄儿绵亿就曾违反近支宗室命名规定,在给自己儿子起名时私自用“钅”字偏旁作为儿子的最后名字。嘉 庆帝得知后很气愤,认为绵亿不按皇室近支起名的规则,是想疏远和皇帝的关系。
嘉庆帝下旨,将绵亿儿子“奕铭”和“奕镰”分 别改名为“奕绘”和“奕缤”,还免去了绵亿的官职。之后为了避 免近支宗室起名再违反规则,嘉庆七年(1802),皇帝下旨,规定 以后皇帝的亲兄弟的子孙也由皇帝来起名。从此,皇侄的名字 也要由皇帝钦定了。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540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