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 归
开学20天了,不少老师仍然没有把班里的小朋友认全。因为对他们来说,把“梓轩”“子轩”“梓涵”“紫萱”“子萱”们一一对号入座,实在太难了。这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而是一道复杂的排列组合题。
可以想象,几十年后,公园里到处是梓轩在晨练,广场上到处是紫萱在跳舞,他(她)们相逢一笑打招呼,也完全不是偶像剧里的浪漫邂逅,只是大爷和大妈们家长里短的寒暄。
“zi xuan”泛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在笔者看来,起名字看似是一件非常个人化、主观性的事情,却又是一个时代的客观反映。甚至倒推回去,我们可以从姓名高频词中,去研究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
有些人可能有个错觉:为什么古人的名字就起得那么有文化,而且辨识度很高?那是因为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都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大家还记得历史书上,有个起义失败的农民叫“王二”吗?大家还记着朱元璋的原名以及他干脆都以数字为名的父亲、祖父的名字吗?
并且,事实上,古代有文化的家庭,起名也经常随大流。就拿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东汉末年举例,“名”或许看不出,但是“字”的体现就比较明显:孟德、玄德、翼德。乍一听,还以为此三人是亲兄弟。“德”字泛滥,同样时代背景深厚:东汉时期,没有科举只有察举,“德行”是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也是士族的追求。
不妨再看看现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建国”“援朝”“跃进”出生了,这就再明显不过地体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到了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国家号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富”“贵”“华”“强”便成了名字高频词。“zi xuan”们的兴起,答案也很明了:父母们看着偶像剧和小说长大,也都想让孩子们沾沾“艺术气息”甚至“仙气”。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嘲笑那些为孩子取名“zi xuan”的父母们。之所以“zi xuan”成了那个最大公约数,完全是这个时代的选择,每个具体的个人都只不过是组成这个时代的一个小分子而已。
而在笔者看来,与取名相关的另一种现象可能更具时代价值。近年来,“新复姓”的名字越来越多,比如侯高俊杰、刘沈千寻、张郑宇霄等。这说明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她们不仅再也不是连名字都不配有的“某某氏”,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姓传给下一代。后世学者若就姓名研究当下时代,这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变化。
事实上,在这个送走“张伟”、迎来“zi xuan”的时代,一些父母也已经注意到了这种高重复率,开始求助“互联网+”来为孩子取名。在淘宝网搜索栏输入“取名”,就可以找到5000余家相关店铺,取名的费用从1元到1万不等。自己起不好,网上找专家,这不失为一条捷径,但也透露出了家长们寄托在孩子们身上“病急乱投医”般的期盼与焦虑。
从家长的这种“起名焦虑”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时代变了,但是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寄托和爱没有变。只是,也请千万不要为了独一无二,给孩子起一个生僻拗口的名字。这将给他(她)的生活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这种为了个性而个性的做法,恐怕也完全没有必要性。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看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zi xuan”再怎么泛滥,也总比“狗蛋”“丫头”“王二”好。有人发问:是什么限制了起名的想象力?我想,那应该还是时代吧。(与 归)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592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