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大家推荐了正仓院展览,这个展览一年只有一次,一次也不过只有20几天,时间限定还不是这个展最特别的地方,所有你所想象的大唐风华都在这里了,它们不再是埋在地下的随葬品,而是一直从唐代使用流传到今天的鲜活文物,那个让每个人都心驰神往的大唐就藏在每一件文物的花纹里。
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言:“今天能够看到的唐朝最准确、没有走样的文物,往往是在正仓院。”更难得的是,“这些文物是一直传世保留下来的,而不是挖掘出来的。一个物品在生活中能保持上千年,非常困难,足见日本对文化的尊重。”
昨天和大家分享的今年正仓院展上我最爱的四件展品,今天就来看看天皇和皇后最爱的是什么。没看过昨天文章的小伙伴,可以戳链接哈
给你种草全世界最牛的展!一年只办一次,这里有你想看的大唐
六代天皇都喜欢的鸟毛立女6扇屏风与漆文木御橱鸟毛立女屏风6扇
北仓44
前回出陈年:第1·3扇1999年,第2·4·5·6扇2014年
此屏风以反映盛唐风俗的丰满的“天平美人”而闻名,是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生前使用的器具之一。
《东大寺献物帐》曾记载了100多件屏风,绘有唐朝风格的仕女、宴会、马匹、禽鸟、花木,是天平盛期世俗画的代表作,但大部分已经佚失。鸟毛立女屏风是仅余的几件完整屏风之一,被视为世界美术史的遗珍,在正仓院宝物中亦是非常引人关注的名品。
屏风上的树下美人图,让我想起了在陕历博唐代墓室壁画展厅中见到的六扇长安韦曲原韦氏墓树下美人屏壁画,两幅画的构图、美女的姿态与面貌,发型妆饰几无二致。
韦氏墓壁画六扇屏
鸟毛立女屏风每一扇都绘有一名贵族仕女,或立或坐于树下。其中三扇为站立的姿态,三扇为倚坐在石头之上的姿态。美女的头发、服装以及树木、小鸟、石头、花草均不着彩,而是用羽毛贴饰(现已脱落),这便是屏风名字的由来。以羽毛来装饰衣裙,源自唐代安乐公主。《唐书·五行志》记载,安乐公主喜欢穿着鸟毛织就的裙子,号称“毛裙”,这种裙子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颜色,因此大受官宦人家的追捧。当时“毛裙”风行一时,导致山中的奇禽异兽被搜捕殆尽。鸟毛立女屏风可能正是追逐这种趣味。
所画美人,颐丰体硕,俨如周昉所绘仕女图。脸上的妆容也是唐五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翠钿”,这是一种传统化妆方式,主要是女子施于额头、眉心、两鬓,也即花钿妆。以材料和颜色不同而又有别称,如金箔制作的为金钿,翠绿色羽毛制作的为翠钿,黄色材料制成的则为花黄。
关于此屏风产地,在昭和时代的调查中,正仓院曾对鸟毛屏风的羽毛进行了荧光反射测定。在与中国和朝鲜产锦鸡的对比实验中,发现只有日本产山鸡与屏风使用羽毛的反射光谱相同。
1957年发表的《書陵部紀要 第八号》中作了这样的结论:“这面屏风的鸟毛大都脱落,仅是中央附近树干的一处,立女手指下端一处存留有羽毛的残片,其中树干的羽毛残片差不多都呈现褐色,色调与日本产雉鸡与山鸡相似。在对相似的亚洲锦鸡等羽毛的红外线照射比较中,东亚大陆产的高丽雉鸡、蓑雉及鸭的羽毛都呈褐色和黄褐色荧光反射,只有日本产的山鸡腰部的金褐色羽和立女屏风的羽毛残片呈灰色荧光,所以,立女屏风中央树干的一部羽毛残片是日本山鸡羽毛的一部分。”
这六扇屏风全部展出,也极为难得。1981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宝物特别展》展过一次,再就是1999年,同样是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全品。此次奈良国立博物馆的全品展出,是二十年来的首次。
说实话,我在现场努力的辨认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残留羽毛的地方。
红漆文木御橱
北仓2 高100 横83.7 深40.6
前回出陈年1998年
自天武天皇开始,一直到圣武天皇,6代天皇都十分喜欢这件橱柜。它也为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大婚时所用,里面放有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的珍贵小件物品,如刀子、腰带、笏等饰品、棋子、骰子、 念珠、尺八等。《国家珍宝册》记载其为“古样之作”,认为其样式可以追溯到7世纪。
特别展陈与天皇即位相关藏品为了纪念德仁天皇陛下即位,今年正仓院还特别挑选了与圣武天皇、光明皇后相关的物品。
礼服御冠残欠
北仓157
前回出陈年2002年
正仓院宝库中的“礼服御冠残欠”,是圣武天皇、光明皇后孝谦天皇的御冠以及诸臣的礼冠上留下来的,据传这些礼服御冠在镰仓时期时受损,留下来的便只有这些残缺的部分了。从残缺部分仍可窥见当时礼服御冠所用材料及色彩之丰富,包括了精致的金饰、珍珠、琉璃等。
它们中造型稍完整的被放在一起,可以辨认出凤凰形金片、树形金片、缠枝花形金片,在一些花朵造型的金片上还有分层装饰有更为细小的花叶。还有些珍珠、琉璃、水晶、琥珀等小米珠串成的挂饰被一条条摆放在盒子里,还有更多无法辨认位置的细小装饰被分类摆放在盒子里。
参照附属的木牌记载,圣武天皇、光明皇后的御冠很可能在天平胜宝4年(752)的大佛开眼会时曾佩戴——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有名的斋会仪式。
据推测,在那场大佛开眼会上,圣武天皇还穿了一双衲御礼履。
衲御礼履(仪式服饰)
长31.5 鞋头长14.5 高12.5 南仓66
前回出陈年2014年
这双衲御礼履左右同形,以白色的厚皮革作为芯材,表面用染红色牛皮覆盖,内里则用柔软的白色鹿皮皮革,上翘的鞋头上有六片白色皮革;接缝处押以金线,表面装点奢华,镶嵌有珍珠、水晶以及银制镀金的花饰。
这双鞋在现场看的时候感觉尺寸很大,不知道是不是跟脚,而且不分左右脚。
七条刺纳树皮色袈裟
纵145 横262 北仓1
前回出陈年1987年
皈依佛教的圣武天皇为自己制作了许多袈裟,在《国家珍宝帐》中,首先记录的就是袈裟。正仓院北仓藏有九件,南仓和中仓共有六件。
这次展出的“七条刺纳树皮袈裟”就是圣武天皇穿的袈裟,袈裟以红色、蓝色、绿色和茶色的丝绸剪裁成不规则的形状,再以缝纫技术拼合,类似佛教中的“扫衣”(指用垃圾堆里的破旧布裁制而成的袈裟)。佛陀规定弟子须着扫衣,认为能远离贪念,让道心增长。虽名为扫衣,但本品的丝绸质地及美丽的树皮配色显示着天皇的地位。彼时皇室重视佛教,特别采用仿旧工艺织制袈裟,将布剪裁成小片再缝缀成像树皮一样的大布。
子日目利帚(仪式用具)
长65.0 把径3.9 南仓75
前回出陈年2009年
《万叶集》卷第20存日本奈良时代歌人大伴家持和歌一首,序文曰:“二年春正月三日,召侍从竖子王臣等,令侍于内里之东屋垣下,即赐玉帚肆宴,内相藤原朝臣奉敕宜,诸王卿等随堪任意作歌并赋诗。仍应诏旨陈心绪作歌赋诗”。歌的译文为:初春初子吉祥日,玉帚轻振宝珠鸣。
这一段是说,奈良时代天平宝字二年正月三日为丙子日,是新年第一个子辰,初子仪式和中国古代躬耕帝籍、躬桑亲蚕仪式有关。子日目利帚和子日目辛锄都是在这个仪式上使用的用具。
帚把缠紫色毛皮,用金丝捆绑,帚枝上还缀有五彩玻璃小珠,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那首歌里会提到“玉帚轻振宝珠鸣”了吧。只是现如今上面只留有五颗深绿色小珠。
再也不能想到,这个帚还有专门存放的器具。那是一个粉地彩绘倚几,由台板、立柱、云足构成,材质为桧木,台板呈四棱花瓣状,上嵌两根方形立柱,台板表面为淡绿地,绘花草、鸟蝶纹样,侧面为苏方地,绘百花唐草纹,白粉勾出轮廓。方柱为薄苏方地,绘草花、蝴蝶、蜻蛉纹饰。台板下嵌四脚云足,稳重端方。
子日目辛锄(仪式用具)
全长130 锄金幅11.8 南仓79
前回出陈年1989年
手柄呈弯弓状,顶端嵌短横木,以方便把握。耒板下端嵌U形铁耒头(lěi,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铁耒头用金银泥彩绘蔓草、花鸟纹饰。耒柄近锷处有墨书十四字“东大寺 天平宝字二年正月 子日献”。
玉饰革带(残缺)
中仓88
前回出陈年1999年(东京2009年)
这是一件没有蹀躞的革带——唐代的革带中带有少数民族的特点,比如在上面会有一根根的“蹀躞带”可佩挂东西,佩挂多少东西和当时朝廷对文武官员的分级相关,但随着这一配物制度废除后,躞蹀也逐渐被去掉。
这件绀玉革带在黑漆革带上贴有方形的“巡方”和半圆的“丸鞆”,以产自阿富汗的青金石制成,想必为贵族之物。很可能是皇族或高位贵族所携带的最高级腰带,也可能是与刀等一起献给佛陀的祭礼。青金石背面安装了银制刀座,并用银制铆钉钉在表面。
收纳这件绀玉带的螺钿箱,此次也同时展出。
螺钿箱
盒径25.8 高8.4 中仓88
前回出陈年1999年(东京2009年)
盒面有螺钿、小四瓣花纹等装饰而成的唐花图案、云彩和鸟类,花瓣内有石英制成的水晶装饰。里面是经锦,内有小花叶文及浅绿色的小花,盒内原有布置好的玻璃罩。
下期,我们会来说说正仓院里的最大的盘子,还有那些不起眼的小物件,也许是当年无意中留下的一笔,千年后成为文物。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595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