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20年代,石家庄市还是一个只有百多户人家的小村庄,而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村庄”到“都市”的巨大变迁,令世人惊叹不已。然而一提到“庄”字,人们又往往把它与“农”、“土”、“小”等字眼联系起来,加之主城区内许多地名(街道、住区等)还保留着原有村落的名称。这些村落名称与城市目前的地位、规模很不般配。80年代以来曾有些人士提出了更改市名、街名的动议,1995年就更改了个别街道的名称,在社会各界引起了不同的反响。由此也引发了笔者对地名演变问题的几点思考。一城市的起源与城市地名的乡土色彩“石家庄”的名字虽然“土”了些,然而却十分贴切地标明了这个城市的历史起点。当人们拓宽视野,把探寻的目光投向历史,去追塑城市发展之源时,便不难发现许多大城市大都与“农”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采集、狩猎、畜牧、种植等农业文明的漫长过程,由于农业(种植)生产需要固定居住的人员,并有一定的组织性,于是便出现了最早的人群聚落——村庄。城市则是在村庄的基础上,由于商贸活动、军事斗争和王权政治的需要而产生的人口聚居地。据史料记载,古罗马城就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台伯河边7座山丘上的村落联合而成的。那时城市的主要经济活动仍是农业生产。商业、手工业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以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工业文明造就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非农产业为主成为城市的基本要义。城市地名中的乡土色彩,正是由农村到城市这一社会变迁的历史印记。世界名都巴黎的名字,最初的含义是“泥泞之城”,莫斯科城的含意为“石匠的城寨”,像柏林、巴拿马、仰光、吉隆坡、卡拉奇等世界级大城市,都是从一个农村、渔村演变而来的。本世纪初就以大都市面貌雄踞世界东方的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最初也发源于一个小渔村,其简称“沪”就是当地渔民创造的捕鱼工具的名称,在工具意义上同耕农的犁、铧没有本质的差别,乡土味不可谓不浓。即使在今天的北京,这座有着3千年建城史和1千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还保留着许多乡土色彩的地名、街名。何况从乡间村野中诞生的新兴城市,其地名中的乡土色彩就更不足为怪了。
地名的形成及其演变很大程度上受约定俗成规律的制约。并非是少数人的一种主观选择,而是社会实践,大众行为的产物。人们总是以自己最熟悉的事物给自己所处的环境命名,通俗、简炼、直白、乡土味,往往是许多地名的共有特征。字面再漂亮,寓意再好,若缺乏地理依据,不合当地人习惯,也不会被认可,更不会流传开来。本世纪初石家庄一带还是阡陌纵横的乡村景象,只是由于铁路的兴建、日渐繁盛起来,现在的主城区就是由过去的几十个村庄组成的。因此,石家庄市地名的乡土色彩是很自然的历史烙印。无论其今后怎样演变,它已构成这座城市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城市地名几经改变或一成不变,都是历史的一种选择。对此需要以冷静、科学的态度谨慎对待,过褒过贬均不适当。另外,从“庄”字的本义看,其意思为人群聚居的地方,与表示农家村落的“村、乡、片”等字词相比,“庄”字涵盖范围要大很多。除了最初的“农庄”这层含义外,过去也把大的商号称作“庄”,如布庄、茶庄、饭庄、钱庄等。现今石家庄市中山路上的“中华大酒店”,在文革前就名为“中华饭庄”。“庄”不仅常见于民间市井,而且还很气派地进入了皇家宫苑,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就取名为“避暑山庄”。这些年国内旅游业空前兴旺,各地旅游景点建设如火如荼,取名为“×××庄”的景区不胜枚举,上海市建设的荟萃异国风情的主题公园名曰“世界山庄”。可见,“庄”字早已超出了农本文化的范围,跨行业地应用在社会许多领域,只把它当作农村的代名词,未免有些偏狭。
二城市地名的雅、俗与城市形象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就其构成形式而言,确有雅、俗之分。强调地名起源、演变过程的客观性、历史性、并不意味着否认地名内涵与形式的完美。地名作为一个标志,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达到寓意丰富、祥和高雅,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但它对城市形象的好坏并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城市形象系指一个城市的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对该城市内在综合实力,外显前进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简言之,就是公众对该城市方方面面的感知、看法与评价的总和。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状况,对外界形成的印象和影响,归根到底取决于该城市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所实际发生的作用和影响,而与城市地名的“土”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我国的天津与英国的牛津,只有一字之差。两者最初均含有“渡口”之义,不过前者为“天子的渡口”,后者为“牛的渡口”,相比之下,前者似高贵无比,后者则俗不可耐,然而人家却是世界上声名赫赫的大学城。再如,以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为主体的北京“中关村”,也是取自附近一个小村庄的名字,却成为中国科学城的代名词而名扬海内外。深圳的“圳”,按现代汉语词典,意为“田野间的水沟”,按说比“庄”还小,还土吧?然而,深圳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集四面八方之英才,在十几年间由一个边垂小镇迅速崛起为一个特大城市,造就了一个求实务新、拼搏进取、颇具时代特色的崭新形象。没听说人家怪自己名字“土”,也没听别人说深圳“土”。所以,简单地把城市地名中的乡土色彩说成是落后、愚味的表现,刻意追求地名形式上的高雅华丽,甚至把企业亏损、经营失利归咎于地名不祥,不雅,实则陷入了庸俗而浑然不觉。一个城市的“土”与否,关键在于城市自身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及其特色,它从根本上改变或塑造着城市的形象。其初始名称作为物化了的文化符号、历史印记,反倒产生一种沧桑巨变的魅力,使人感到反差映衬的深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石家庄的物质文化建设初步显示了现代都市的风貌,但精神文化建设尚未形成自己的特色。石家庄城市历史短,成为省会的历史更短,主城区的历史文化积淀不够丰厚,城市形象不够鲜明,需要我们去潜心创造。创造有时代特征,有自身个性的现代城市形象,要靠每一个石家庄人的智慧和才干。在这块纯朴的土地上,如果能涌现一批世界级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如果能哺育出几个划时代的文化、科学巨匠,如果能崛起一座既有田园风光,又有现代气派,兼具“庄”、“市”特色的大都市,在世界城市之林中,怎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三城市地名的变动与地名文化建设城市地名是一个包括行政区划、街道、重要建筑等在内的一个庞大体系。其中街道名称的变化,常常是城市变迁最直接、最具体的记录。街道名称的形成及其演变有其特定规律,往往是一个地方自然环境,历史事件、社会风俗、名人佚事的记录和反映。人们常能从一个城市五花八门的街道名称中,把握到城市发展的脉络,去感受历史的凝炼与厚重。纵观城市发展史,街道名称的变动,除受历史、政治、文化等因素影响外,城市自身建设和发展是影响其变更的重要客观条件。如新建城区或大规模改造使城市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原有街区功能或标志性建筑不复存在,新建筑、新道路、新住区大量涌现等,这样引起的变动有一定根由,易于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并有利于缩短新旧名称的过渡期,记载了城市的变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城市的任何变迁必然要引起街道名称的变化。因街道约定俗成的历史惯性,只要没有严重的政治缺陷和功能缺陷,一般还是要沿袭使用的。北京的城门早就荡然无存,可由其派生出的众多街名却仍在使用。香港现行街名中尽管有一些殖民色彩的名称,但考虑到人们长期形成的历史习惯,香港回归后也未对其加以更动。据悉,欧洲一些国家非常重视保护城市名字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不轻易更改。譬如意大利首都罗马这个名字,历经3千年风雨而沿用至今,已成为意大利历史的标志和丰碑。从地名的使用功能看,街名作为符号识别系统,具有社会共用性。其作用就是指代事物、导向定位。从地名的文化功能看,它记录了社会的变迁,是历史的化石,沧桑的见证,往往寄寓了当地的人情世态,是重要的城市文化资源。在街名的命名、更名中,努力做到使用功能与文化功能达到统一完美,既要于地理定位有据,又要反映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应是地名文化建设的确切含义。地名文化建设应遵循地名演变的规律。一是尊重历史、努力挖掘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注意保护地名的地域、传统特色。石家庄主城区极少历史遗存,街名恐怕是唯一能供人咀嚼过去,回味历史的载体了。二是善于创新。这种创新是在保持历史延续性基础上的创新,贴切、自然,有地方特点又有时代气息,而不应是脱离本地实际,一味求雅、求洋、求时兴,生搬硬套一些漂亮字眼儿。保护与创新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历史形成的街名,尽可能予以保留,一般不做大手术;对于新发展的街道应在创造上下真功夫;对于确有必要更改的街名、也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利用谐音或意义相近的名词予以替代。当代人的责任在于把历史传给后人,把创造留给今天。不苛求历史,而精心于创造。如何使街名具有时代气息又于地理定位有据,确实大有文章可做。然而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景之作,不是街名形式的照搬和模仿,而应是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深思和谋划,是对街名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在开发区街道名称的命名、更名中,不乏上乘之作。如山东威海开发区东部4条南北向干道分别以东昌、东明、东兴、东盛命名,既标明了街道区位,又寓昌明兴盛之意。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全面开发和大规模建设,引发了区内道路名称的更新改造。在旧路名的改造中,上海非常注意反映浦东的地理、经济特征,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体现历史继承性,突出了浦东开发这一跨世纪宏伟工程的时代特征。如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崛起,使相邻道路的名称显得很不协调。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反复论证,将沿用数十载的北护塘路、烂泥塘路以及烟台路、东宁路更名为银城路、银城西路和银城东路。既不贪大虚夸,又不追风赶浪,得体、贴切、个性鲜性,折射出这一区域所发生的巨变。联想到石家庄,恕笔者直言,主城区内有许多以村庄命名的街道,形成城市发展特有的历史轨迹,如果能加以规范、推陈出新,或许还真能构成我市一大地方特色呢!当漫步在广厦林立、大道通衢的现代都市中,若能从充满乡土气息的街名中去寻觅沧桑巨变的痕迹时,谁说这不是一份精神文化财富呢?!
作者:刘信
来源:《城市问题》1998年第6期
选稿:何铂羽
编辑:郝志坚
校对:张纯瑜
审订:邹怡思
责编:檀金玲
(由于版面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598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