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作者:刘宏宇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说到“起名字”,好像人人都会。至少当了父母的人,会这样觉得。不然,家里宝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所谓“会”,也是有层次的。拿几个字拼凑出来个貌似吉祥的意思,只是最基础。不过就连这,实在讲,也不是人人都“会”。不是就有好多年轻父母,花大价钱请什么懂得“易学”、“卦术”的“高人”,为新生儿“卜算”名字么?

事关宝宝,卜算就卜算吧。因为宝宝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而且还是极其重要的存在。那个名字,十有八九会伴ta一生。寄托父母虔诚的“复古式”祝福,无可厚非。

涉及到文学创作(包括影视剧本创作),给其中虚构的人物起名字,平均来讲文化素养比“普通”年轻父母略高些的广大笔者,就各种尽情发挥了。可是,有时候发挥得有点儿太那啥,弄得不咋“好看”。

作为写作者,并不多的读者中,所幸还有若干“铁粉”、“拥趸”。不知是讨我高兴,还是真的,他们中不止一人不止一次地说我在作品里给人物起名字“起得好”。说得多了,也就愿意信了。加上实在看着是有些名字起得不咋地,就自不量力地借这篇小文,聊聊给人物起名字的那点儿事儿。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一)起名字的三大忌这里说得“忌”,不光针对文学创作中为虚构人物起名字,也涉及现实生活中的起名字。

第一忌:偏字怪字。

第二忌:年龄限定。

第三忌:小字大音。

偏字怪字,文学作品里常见,随着“易学”、“卦术”的泛滥,现实中也越来越多见了。比如,我弟弟有个同学,名叫“宋㠭”。没有一个老师能在点名的时候说出“㠭”字的读音zhan(三声,音同“展”)。再比如,某部网络小说里读到一个人物的名字是“郤龠”,读音应该是xi(一声)、yue(四声),音同“西月”。可是乍一看,想当然读成“谷合”的有木有?

老师点名,读不出,可以问学生本人,记不住也没关系,记住人就行了。可作品里,读者口口相传,再是改成影视,演员“谷合”、“谷合”地叫开,岂不笑话。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所谓“年龄限定”,说的是起的名字具有某种对于年龄有所限定的特征,大致三种情况:一是名字显“小”,二是名字显“老”,三是笔画太多。

小小、玲子、少强……这样的名字,就是“显小”——少年、青年时叫着没毛病,老了怎么办?文学创作中,人物年龄段如果就是少年、青年,倒也无妨,可要是“贯穿”的人物,或是用于现实的起名,就显得“受限”了。

显老,同理。举例:翰儒、知天、经墨……很难想象,一个活泼少年、玉立少女,叫成这样的名字,会给自己和旁人带来怎样的违和感。

笔画多为什么也归在“年龄限定”呢?很简单——笔画太多,字太难写,孩子得花多少精力才能把自己名字写对啊!有笑话说,考试人家同学都交卷了,ta这儿名字还没写完呢。夸张了点儿,但也不是危言耸听。举例:我有个旧同事,姓“樊”。本来这个姓就够难写的了,还给孩子起名叫“樊懿戆”。额滴神哪!连我这“专业码字儿的”,都不敢说提笔就能把这仨字儿写到一笔一划不错不漏!这样的名字,现实中,实在是苦了孩子,要放在作品里,估计编辑、导演要打人啦!

至于“小字大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章”做姓。现实中,就姓这个,没办法。作品里,绝对要避免。不然,十个人里有十个,都得给“演变”成“张”。顺便一提:这个“章”得“忌”,琼瑶阿姨是犯过哒。好在,那还是“阅读时代”,不算问题。放在今天,可就……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二)文学创作中人物名字的“意境”说到“意境”,比较典型的,是武侠类作品。

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武侠小说及其派生的影视作品中,人物名字会跟“大千世界”有点儿“隔阂”式的“异趣”。三个特征:

一,翻炒典故。典型例子:练霓裳。梁羽生先生著《白发魔女传》的“大女主”,名字典出“霓裳羽衣”。

二,多用复姓。典型例子:令狐冲。金庸先生著《笑傲江湖》的男主人公。令狐,在本来就显得另类的复姓中,也是很少见、更另类的。

三,性别特征含混。典型例子:陆小凤。古龙先生《陆小凤》的男主人公和相关数部其他作品里的重要辅助性人物。还有——也是古龙先生给起的,众所周知的——楚留香。光看名字,容易产生“性别错位”。

武侠小说讲的都是纯虚构的“传奇”,近似于“神话”,人物名字起得独特些,不仅无可厚非,而且简直是挺显必要。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名字的“意境”,肯定也不止在武侠作品里才有,才需要。实在是普遍需要、应该有。

比如:我母亲有个年轻同事,当初还介绍跟我试着谈过恋爱。挺漂亮一姑娘,北京土话叫“尖果儿”。后来没谈成,嫁了个商者,生个儿子,给取名“子豪”,说这名字,等儿子长大,人家就能叫他“豪哥”。这大概是香港黑帮片看多了而产生的“意境”。

再举一例,是在我刚刚完成的东北抗战相关电视剧剧本中的。是个“翻改”活儿,就是原本有完备的剧本(仅仅只是“完备”),觉得不好,让改,我觉得不好改,索性循着本有的构架,推倒重来。剧中贯穿性虚构人物有兄妹三个,原剧本给起的名字是,大哥“屈大成”,二哥“屈大功”,小妹“屈灵犀”。觉得“屈”姓在东北不多、不够典型,大成、大功,之于为人物设定的“有书香气的殷实家庭”(不算“书香门第”),显得简单而流俗了些,且不大符合时代(人物均出生在上世纪初、早期),而且跟小妹“灵犀”的名字没有对应性,还似有点儿“文化底蕴”上的差异。我给改成了姓林(东北较多的姓氏),并根据时代特征,赋予了他们“安”字辈,大哥“林安康”、二哥“林安泰”、小妹“林安宁”,康泰安宁,跟时代和人物出身及其共同组成的“故事的意境”,对应得似乎妥帖了些,也还比较“上口”。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三)时代感、地域性和上口先说“上口”。

名字是用来“叫”的。要符合口腔发音的便利,同时注意避免不好的“谐音”。这二者,有时候会有些矛盾,但是属于可以“对立统一”的。有些家长,为避免谐音、孩子落外号,就给起很拗口的名字,结果倒是没外号了,孩子自己说、别人叫起来,都感别扭。

举例:几年前帮一个剧本创作公司做一部大剧的策划,老总(女的)派给我一个清华大学法学研究生(喜欢写作的加盟者)让“带带”,她自己说是我的“学生”。这个“学生”很认真,但不得其门而入。我就跟他交流“人设”的问题(人设是我认为的剧本的“最根本”),就涉及到了跟剧中人物起名字的问题。

“学生”说这个她觉得最难,因为起了好几轮,老板都不满意,说人物名字,特别是“女一”的名字,要有“诗歌般的美感”。“学生”就往“蒹葭”之类的方向去动脑筋,结果又被老板说“拽文”。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我用了不到5分钟,就给剧中1950~1960年代(55后、60后)“军干”家庭出身的女主人公起了名字——肖胜春。给“学生”解释:肖姓,听起来、看起来,都比较女性化。“学生”认可,却认为“胜春”的名字没有老板要求的“诗歌般的美感”。我在白板上写给她看: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学生”无话,提心吊胆拿给老板看,比我大10岁(大致就是剧中那个女主的同龄人)的女老板当即说“到底是老油条,这名字起得好”——她知道,这名字,那个二十几岁的85后“学生”想不到。她说的“老油条”,就是我。

“肖胜春”,是我迄今为止在给创作所涉人物取名比较“得意”的例子。看上去,“胜春”二字挺普通,弄不好会觉得很容易重名。没想,查了查,不确定地获知,重名还真不多。不过就算重名,也没关系。起名字为了不重名,挺难的,于大姓,就更难。

文学创作,不怕人物名字“重复”,就怕“不上口”、时代感和意境“不对”。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肖胜春,军干家庭、诗词意境、时代特征、上口,全齐!

一般来讲,接到剧本修改的工作,我不会轻易给其中人物改名字,更不会只是改改人物的名字就算“改了一稿”。但有时候“看不下去”,就还是改了。上面“屈氏三兄妹”变成“林氏三兄妹”,可堪一例。

还有一桩,是解放前夕西南(重庆)地下工作的题材,只有策划,没有剧本(现在也没有,因为终究由于涉及“统战”和“谍战”而没能立项),地下党女主,原策划给取的名字是“东方秀珠”。拿给我让改的老师嗤之以鼻道:什么破名字。怎么不叫东方明珠啊!我给改成了具有时代感和美感又多少显得“脱俗”并且肯定“上口”的三个字——褚湘君。老师赞不绝口。

最后说说“地域性”。

我们今天是多民族高度融合的“大家庭”,名字的“地域性”或许不那么凸显。即便涉及不那么遥远地“过去”,类似南北方、东部西部这样的地域差异,在创作时给人物起名字,也不用太拘泥。但涉及少数民族或者很古老的时代,就得考虑地域差异了。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一正一反两例。

反例:还是上面“东方秀珠”的那个作家,在写“上古”(炎黄时代)的小说中,给人家北方游牧部族(最“北”也就到今天内蒙古偏南地方)的人物取名字,姓了“巴”,父亲叫“巴特”,女儿叫“巴音”。那个是后来蒙古族的特征好吗!炎黄那时候,蒙古族不知在哪儿呢。就便有了,恐怕也不是“巴”、“巴”的!

正例:还是自夸吧——汉人科技人才娶了“有身份”的傣族姑娘,生个女儿,循了傣家习俗,没赋予他的汉姓,给女儿取名“召鹿苹”。鹿苹,代表汉族血统的文化底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召,是傣族最高的“种姓”,只有“王者”(土司)才能用。傣家女子“无姓”,“有身份”的,可以继承父系或母系的“种姓”。这个就是典型的地域特征。

文学创作经验谈:文学创作中如何给人物起名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古人的姓名字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上从未衰落的十大姓氏:李姓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60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