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知否》里"一碗水端不平"的王老太太:搞事业在行,搞教育弱鸡

作者:半碗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雨霁天未晴,门外红尘弗与知?

过了一遍新水后,荷塘还没从漫天雾气中显身,便有两枚粉团玉嫩的小女儿嬉笑在旁。

若干年前,王老太太还是个美貌少妇,望着女儿娇憨的背影,一低头正好瞧见了《孟子》中的经典名句:为是其智弗若与?

弗者,非也;与者,是也。

好巧不巧,她和丈夫给大女儿取名王若与,给小女儿取名为王若弗,或许失衡了一生的天平,便是从出生定名时开始的。

细数王老太太的一生,年轻时同丈夫从小地方一路打拼而来,半辈子随夫四处赴任攒下一身尊荣,若是没有些本事也混不得一品诰命。可就这样一个有头脑的主儿,唯独在教育子女的事情上犯了迷糊。

《知否》里

溺爱大女儿,冷落小女儿,一碗水端不平的后果,不仅让前者滋生巨婴心理,肆意妄为地践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也让后者养成讨好型人格,用一生去治愈没有安全感的童年。

多少父母直到孩子长大成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当初有意无意的偏心,会同时毁掉了两个孩子的幸福。他们希望用时间冲淡一切,却压根没料到,回不去的不只是孩子已然定型心性,还有无法弥补的手足情。

《知否》里

惯子如杀子: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或许那晚的夜里月明星稀,或许又只是一夜的暴风疾雨,折磨了王老夫人三天三夜的婴孩,终于扯嗓子哭着平安落地。

如此让王老夫人遭罪,王若与依然得到了双亲极致的宠爱。

《知否》里

王老太爷年轻时曾携了家眷赴西上任,为了专心事业,将长子王若丞托付给了好友,把小女儿王若弗交待在了做商户的兄弟家,唯独把聪明伶俐的大女儿带在身边。

"自小比憨厚老实的长子聪明,又比直来直去的次女机灵,难免娇宠些。"

可只有王老夫人自己知道,不管是若与绝美的容貌,还是玲珑剔透的心思,都活脱脱是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

父母难免会对肖像自己的孩子多几分偏爱,可这份人之常情大多数时候是把握不住度的。一次特权或许能换来孩子展颜,但长此以往,当例外成了习惯,最初的循规蹈矩都将变得肆无忌惮。

嫁入康家后,面对一屋子与日俱增的小妾、庶女,王若与娘家教她的大家风范也日渐被怨气淹没:自己明明才貌双全又出身高贵,可丈夫偏偏喜欢那些庸俗的下贱坯子;即便如此,姓康的这没良心的还是拿自己的嫁妆去填补家里的窟窿。

一次次独守空房的寂寞,再加上夫家日渐式微态势,出嫁前后的心理落差,终究是给了康姨母越发张狂的底气,那个明媚活泼的王家嫡长女到底是黑化成了苦大仇深的康姨母。

《知否》里

看小妾不爽,轻则发落去庄子上,重则乱棍打死;看庶女碍眼,要么明里暗里往死里虐待,要么随便寻个理由配了人。康姨母手里的人命一次比一次多,却每每都有娘家和妹婿善后,但凡出事只要摆出一副嫁得不好的柔弱相,从前的丧心病狂均可一笔勾销。

正是王老太太一次又一次的纵容,才让王若与把黑手直接伸到了于她有恩妹婿家。费尽心思地给盛老太太下毒,又骗得亲妹背锅,王若与算计好了一切,却唯独不想后果——毕竟她再怎么下狠手,王家是她的保护伞,那个傻乎乎的妹妹则是最好的挡箭牌。

惯子如杀子,为人父母者当万分警惕自己无底线的溺爱,否则把孩子宠得无法无天时,自然有社会帮着狠狠地教育。届时,是否有人会后悔,孩子原本不用以生命的代价为错误买单,当初只需要父母言语上的一句阻止就可以避免悲剧。

王老太太在教育子女上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无限宠爱王若与。女儿的前半生里,王老太太舍不得她受一点委屈,娇纵得她只以为自己是对的;可在女儿的后半生,没了自己的庇护,王若与将前面没受过的气、没遭过的罪统统过了一遍。

《知否》里

陈奕迅在歌中唱到:"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父母这一生的宠溺,究竟是王若弗的缘还是她的劫?

《知否》里

偏心即离心: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与姐姐不一样,王若弗从小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里长大。

和善慈爱的叔叔婶婶把她当成亲生闺女来疼,但凡她兴致来了吵着要夏夜里的星星,叔叔都会装模作样地去搬梯子;但凡她哼哼唧唧地嫌弃冬夜里的棉被冷,婶婶都会微笑着把她的小手小脚捂在胸腹上入睡。

直到十岁那年,王若弗才回到了父母身边。可左边是稳重儒雅的哥哥,右边是文雅高贵的姐姐,而自己只会憨憨傻傻地笑。大人们在谈笑间,似乎永远不屑聊聊老实巴交的她。不比在叔叔婶婶那边,自个儿家里到底是多了两个孩子,能被注意到的几率自然小了许多。

父母之爱,孩子未必不能感受。只是一旦有了比较对象,亲情也会大张欲望之口。骨子里的敏感,不是作天作地的委屈,而是来源于期待却又被拒绝的爱。

《知否》里

从小仰望着姐姐长大的王若弗,心性慢慢发生了变化:父母、外人越是夸赞姐姐,她便越是自惭形秽。一来二去,万千宠爱集一身的王若与,愈发敢明着和这个只会傻笑的妹妹争抢了。

到了出阁的年龄,王家本意是将千娇百媚的大女儿许给寒门贵子盛紘,把单纯老实的小女儿配给家境优渥的康家,只因着王若与躲在屏风后面瞧上了富二代康公子,二老便将姊妹俩的婚事掉了个个。

王若弗不是没有哭闹过,只是王家二老偏心惯了大女儿,只能用一声呵斥把话撂明白:即便她再占理也拗不过姐姐的一句喜欢。既然流泪是没规矩,那微笑总该不会出错了吧。

幼时是玩具,成年后是姻缘,直到生死抉择的一念间,在父母这里,王若弗从未赢过姐姐。

盛老太中毒后,王老太太一心想着把事情压下来保全大女儿。扇王若与的那几个耳光是苦肉计,试探性地请小女婿高抬贵手才是真心话。在这个母亲的眼中,大女儿的名声是黄金,小女儿的委屈只是黄土罢了。

"我一直觉得母亲不疼我,原来是真的不疼我。"

《知否》里

偏心即离心,一句绝望之语,触动了多少曾受过冷待的孩子们。不被肯定的伤害,远比严厉批评来得要多,至少后者还能让人感觉到自己是受重视的。

那个没心没肺总是大笑的大娘子,心里却是种种苦闷:上有母亲、婆婆出众,下有儿媳、女儿优秀,中不溜的王若弗似乎从头到尾没得到过家人的肯定。

王老太太在教育子女上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三番四次地偏心。全是怀胎十月生的孩子,酷似自己的大女儿便可要星星给月亮,而性格不讨喜的小女儿就能被无数次忽略。没有安全感的成长环境下,本就不入流的王若弗越发地敏感自卑。

五月天曾唱过:"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父母这一世的偏心,到底是背离了坚强教育的本质。

《知否》里

后记:每一段分崩离析的手足情,都离不开原生家庭的作祟

盛府对峙那天,望着同时跪在自己脚边的两个女儿指着鼻子互撕,王老太太心里一阵凄凉。

《知否》里

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便是儿女相互指责谩骂。手心手背都是肉,似乎只有在劝和时,这句话才能发挥它最本质的效用。

遗憾的是,王老太太到头来都没觉得,女儿们这段分崩离析的手足情其实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她宠爱大女儿,小女儿就越发笃定,凡是姐姐的决定都是对的;她忽略小女儿,大女儿便有样学样,打心底瞧不起不讨喜的妹妹。

没有人能一辈子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王若与如此,王若弗亦然。

当关系利害摆在眼前,姐姐急急忙忙地想要甩开妹妹这个包袱,妹妹更是迫不及待地要揪出姐姐这个真凶。所谓姐妹情谊,都是这些年来王老太太凭着一己之力维护的假象。

《知否》里

王氏姐妹的悲剧,同样也给教育孩子的我们不少启发:

1) 、如果做不到一碗水端平,至少别每次都委屈同一个孩子。

当上一次用过"姐姐年纪大,应该让着妹妹"的理由后,下一次不妨试试"姐姐也是个宝宝,妹妹也要心疼姐姐"。

2) 、捧高何必踩低:鲜花可以当众给,批评绝对要悄悄进行。

可以和一个孩子一起夸奖另一个,但没必要伙同一个孩子一道数落另一个。

3) 、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感,就是教会他们相亲相爱。

别让自己有意无意的偏心,成为一个孩子怨恨另一个的原生之罪。

共勉。

END

半碗,一个减肥只吃半碗的老可爱。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6156.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