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母亲贾敏是个幸运儿,她生在贾府最为繁盛的第三代,而且是嫡女,父亲是荣国公,母亲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更为幸运的是,贾府从这一代开始特别注重文化教育,而且不分男女,所以贾敏有幸“从男子之名命字”,得到了一个代表“文”字辈的“敏”字。
然而,同样一个“敏”字,作者不但给了黛玉的母亲,还给了贾府第四代的庶女探春。只不过,给予黛玉母亲的“敏”是用来命名的,给予探春的却是对她能力的评判:“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于是,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呼之欲出:作者有意拿一个“敏”字,将贾府这两个不同时代的女儿进行对比。一个生在了最好的时代,长在“金尊玉贵”的环境里;一个却生在末世,成长环境复杂且恶劣。但是,她们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却与所拥有的条件正好相反:贾敏不敏,抑郁而终;探春敏而好学,为自己开拓出广阔的天地。
金尊玉贵的贾敏,犹如温室里的花朵,无法适应林家的清贫生活。
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一个难得的才俊。不仅家世好,本身还是个才华横溢、积极进取、人品高尚的人,堪称时代的楷模、完美典范。能嫁这样的人,一定是幸福的吧?
这是普遍的认知,很多读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当我们深入文本,去挖掘相关细节,就会发现,作者再次运用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障眼法,把贾敏在婚姻中的痛苦隐藏在细节里。
初入贾府的黛玉,惊叹于贾府生活的奢靡,“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这是一个极为强烈的对比,黛玉只是见到几个贾府的三等仆妇,就已经觉得是“不凡”了,可见完全超出了她的见识。这就说明,林家的生活,远不如贾府的三等仆妇。
作者嫌这样的对比还不够,第七十四回,又通过王夫人的慨叹来加强:“只说你如今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我们可以把这个对比用更具象的方式来理解:如果以贾府的三等仆妇为标准线,也就是及格线,60分,那么林家的生活最多只有40分,才能体现出“不凡”来。三等仆妇是60分,一等仆妇至少也有80分,三春这样的主子就是100分了。可是,100分的三春,在日常规格上只比当初贾敏的丫头略强些,那么贾敏当初的生活至少可打110分了。
现在我们再来算差距,贾敏出嫁前的生活规格是110分,出嫁后在林家的生活却只有40分,估计比贾府最低等的仆人都不如。
这是一种超出想象的巨大落差。想要适应这种落差,必须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否则就容易因怨天尤人而郁郁寡欢。
很显然,贾敏缺乏适应能力,她被这种巨大的落差击垮了,证据就是黛玉的“不足之症”和她自己的早逝。
黛玉的“不足之症”,就是先天不足,即在母体内没能得到正常的生长。造成这种结果,无非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母体情绪的影响,二是营养跟不上。
林家的生活虽然远远不能跟贾府比,但提供孕妇足够的营养还是没问题的。所以,黛玉的“不足之症”,应该是母亲贾敏自嫁到林家后的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造成的。包括她自己在黛玉六岁时病逝,原因也在于此。
这种生活环境上的巨大落差,宝玉形容晴雯时的一句话表达得非常精准:“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
晴雯在怡红院的生活,好比贾敏当初的“金尊玉贵”;晴雯哥嫂的生活环境,和林家的清贫有得一拼。晴雯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落差,贾敏更无法适应这种巨大的落差,于是不但自己迅速衰弱,还留给女儿黛玉一个“不足之症”。
探春虽为贾府千金,但起点很低,逆境中培养了顽强的生命力。
贾府四春,探春的起点最低。虽然迎春也是庶女,但据邢夫人所说,“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迎春)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这个“强十倍”,从邢夫的口中说出来,应该指出身:赵姨娘是贾府的家生子,地位最低,属于贱妾;迎春的娘可能是外面买来的良家女子,属于良妾,所以才会“强十倍”。
除了出身的起点低,困扰探春的还有她那个人人都不待见的亲娘。再加上“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的成长环境,根本无法与她的姑姑贾敏相提并论:贾敏是“金尊玉贵”,探春只比贾敏的丫头略强些;探春有个不惜“辱亲女”的娘,贾敏的娘却是精明能干且又知书达理拥有诰封的国公夫人。
但恰恰是这样的逆境,培养了探春逆风起飞的能力,成为了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中豪杰。
为了体现探春的“才自精明志自高”,作者专门为探春设置了一个情节:“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探春难得有机会拥有权力,她没有用来为自己谋私,而是为贾府的大局着想,搞起了改革。改革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是探春历年来观察与思考的结果。当贾府的主仆上下都在“安富尊荣”时,探春看到了长远,并付诸于行动。
这就是“敏”,才思敏捷,行动也敏捷。正如脂砚斋的批语:“探春看得透,拿得定,办得出,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
探春的“敏”不仅体现在“兴利除宿弊”,还有“日边红杏倚云栽”,即远嫁,而且是嫁到蛮荒之地。
此处便可体现作者有意拿探春和贾敏对比的用意:都是远嫁,都是因远嫁而不得不面对生活上的巨大落差。虽然80回后的文字我们看不到,但根据探春的个性可知,她会迅速适应这种变化,并凭借自己强大的能力,对新环境加以变革,让蛮荒之地开出文明之花。
一个因无法适应环境而被环境吞噬,一个迅速适应环境进而改造环境,这就是贾府两代女儿的巨大差异。同一个“敏”字,贾敏只用它来命名,所以是“假敏”,无真才实学,探春却用行动诠释了她配得上这个“敏”字,“是有才干者”。
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进而传达给我们一个教育上的真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正的学问文章不是把孩子养得“金尊玉贵”去读一些虚浮之文,而要在实践中让孩子掌握处世的能力。这种处世的能力,既可应对人情世故,又可适应环境的变化。
贾敏被“金尊玉贵”所毁,宝玉何尝不是被“金尊玉贵”所毁呢?
相关阅读:
《红楼梦》| 从贾敏到贾夫人,林黛玉的母亲,一生都活在“假”中
《红楼梦》| 从贾敏到贾宝玉,贾姓人都是假的,只是假得各有不同
红楼辟谣|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出嫁时,真的有巨额嫁妆吗?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6238.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