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根据《史记五帝本纪》一书记载,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字叫轩辕,在轩辕之丘居住。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与神农炎帝及东夷族、苗族祖先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河北涿鹿有中华三祖堂)。炎黄二帝,开疆拓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创造了中华文化。划九州,定中原,繁衍了炎黄子孙。炎黄后裔称为百姓,蚩尤后裔称为黎民,通称为黎民百姓。是中华民族形成的主体之根本。

关于黄帝具体出生地方,并没有统一的记载。上古时期,有一名叫熊国都城,而黄帝的父亲少典就是熊国的国主。另一说法为,公元前4856年,在当今河南新郑轩辕丘,有一个名为龙图腾的国家,龙图腾的君主就是黄帝的父亲少典。一年,农历三月三的时候,宫殿中传来了婴儿的啼哭,于是人们便将农历三月三认为是黄帝诞辰。

后世对黄帝十分尊敬和推崇,不光修建了黄帝陵、黄帝庙等纪念场所,也会在农历三月三举办黄帝诞辰纪念活动。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有在农历三月三祭拜黄帝诞辰的活动。根据《史记》、《山海经》、《易经》等书籍记载,皇帝故里是在河南郑州新郑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中,就有关于朝拜黄帝的记载。

根据史书记载,农历三月三时,统治者率领文武百官来到具茨山黄帝故里,举办了祭祖大典,以示炎黄子孙对黄帝精神的继承。到了唐代后期,每到盛世时,统治者都会在黄帝诞辰日举办拜祖大典。如今,这一规制在民间广为流传,每年农历三月三时,民间都会发起对黄帝的祭祖活动,以示炎黄子孙精神的薪火相传。

全世界的华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不仅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开创者、奠基人,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对象,是中华思想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轩辕黄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

纪元皇帝,位证玄都。光圆妙果,化育群雏。任阴阳大道之权,掌天地人万象星符。监督众仙圣神职,稽查众籍是与非。山河统辖,划野分区。洲县府邑,治政时需。万古流传馀日月,千秋继往拱唐虞。黄经脉络,素问灵枢。高明始健,以作悬壶。学士朝来而集造,指南文字与舟车。功参雨露,德共滋濡。昭彰善恶,注秩征诛。补造阴阳安社稷,消灾解厄度人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高穹玉阙,开元治世天尊。

道教的黄帝信仰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在中国社会有着长期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中,道教以信仰黄老之道而著称。道教推崇黄帝是得道的神仙,在斋醮科仪文书中黄帝有灵宝黄帝先生、中岳嵩山黄帝真君、黄帝中主君、黄帝解厄神君、黄帝土真神王、玄清洞元黄帝玉司道君等名号。

黄帝是道教所尊崇祖先神的典型,道教黄帝信仰的建构与形成,从一侧面反映出道教塑模祖先神的特点,道教黄帝信仰的建构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是道教研究中值得专门考察的问题。

道教尊崇黄帝及其神仙化的塑造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道教尊崇华夏人文始祖黄帝,亦尊崇先秦道家的老子。西汉立国至文景之世,朝廷倡行黄帝老子之道,社会上尊崇黄帝老子学说,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以致形成所谓黄老之学。

《隋书•经籍志》叙述《老子》、《庄子》等道家著作后说:“自黄帝以下,圣哲之士所言道者,传之其人,世无师说。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自是相传,道学众矣。”早在道家庄子的学说中,就视黄帝为得道者。

《庄子•大宗师》宣称大道“黄帝得之,以登云天”。早期道教在创立过程中,汲取了黄老之学的思想元素,用以建构道教的神仙学说与神学理论。道教黄帝崇拜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道门中历代高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形成具有祖先崇拜特色的黄帝信仰。

一、道经中称道家为黄帝之教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在道教经书的神仙叙事中,常将黄帝、老子并称,甚至称吾道家黄帝之教。道教以推崇黄帝之道而立教,道教的神仙学说亦宗本黄帝,此彰显道教作为中华传统宗教的特质。南宋薛道光、陆墅,元陈致虚注《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之《悟真篇记》就说:“明违黄帝之言,全失老君之旨。”

我们知道黄帝之言与黄老之学,是先秦两汉哲学讨论的重要话题。道经中不乏黄帝、老子并称的例证,我们试举以下数例。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七十《内丹诀法》引陶植《还金术三篇并序》说:若天地在乎手,造化由乎身,自凡跻圣,名列金簿,与黄帝、老子为先后,所以顾兹门而无别径也。

宋邓牧《洞霄图志》卷六《洞霄宫碑》说:而道为天地万物之宗,幽明巨细之统。此虙羲、黄帝、老子所以握乾坤,司变化也。

宋沈庭端《华盖山浮丘王郭三真君事实》卷一《三真记》说:夫神仙之学,大抵宗本黄帝、老子,以清静无为、虚心寡欲为本,而佐以阴功密行及炼丹服气之术。

明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序·原道》说:凡有生之民,所称之道,所用之字,所服之衣,所居之室,所用之器,皆吾中国圣人黄帝、老子之所制也。岂非皆出于吾道教哉!

在道教各宗师看来,道教的内丹诀法,天地万物之道,炼丹服气的神仙之学,甚至社会生活之道,大抵都宗本于圣人黄帝。北宋苏轼《上清储祥宫碑》对道教尊崇黄帝、老子的特点,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合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如是而已。

宋元史家马端临有道教之术杂而多端之说,认为黄帝老子所言清净无为才是道家要旨。南宋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就认为相较于方士的符箓道法,黄帝老子之道是道教之本。早在司马迁《史记》的黄帝叙事中,就已将黄帝、老子并称。西汉时期,黄帝老子学说在社会上颇有影响,朝野尊黄帝老子之术者不乏其人。

明代皇家道士朱权推崇黄帝,明确宣称道教为黄帝之教。明朱权《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前序·原序》说:今九流之中,三教之内,所用之文字,所服之衣裳,所居之房屋,所用之器皿,皆黄帝之始制,是皆出于吾道家黄帝之教焉。

黄帝是三皇五帝中之得道者,历来被视为帝王得道的典型。元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卷十一《与至阳子田至斋》说:帝皇之得道者,若羲、农、黄帝焉。……道之在天地间,成仙作佛者,历历不可以指数也。

在中古道教兴盛的唐宋时期,唐代李姓皇帝尊崇老子,宋代赵姓帝王则尊崇黄帝。北宋王朝以赵姓出于黄帝,尊道教的黄帝为圣祖,加尊号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封建王朝尊黄帝、老子为远祖,将古代社会的神道设教推向极致。明代道经《道法会元》卷二说:“先天元后乃老子之母玄妙玉女,犹太宗以轩辕黄帝为始祖,故尊事黄帝为圣祖,先天太后即黄帝母也。”总之,黄帝信仰在宋代得到皇室的推崇,更进一步确立了其在道门的宗主地位。

东晋葛洪,南朝陈马枢,唐代李筌、张果,唐末五代杜光庭,北宋王松年、陈葆光、曾慥、张君房、李思聪、蹇昌辰、任照一、南宋俞琰、刘处玄,元代赵道一,元明道士王玠,明代张宇初、朱权、周玄贞等,在其经论中都祖述黄帝,着力渲染黄帝的道教宗主地位。在道教宗师关于黄帝的神圣叙事中,黄帝既是自然体道帝王的典型,也是最早得道神仙的楷模。

二、道教黄帝传记的神圣叙事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至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宣称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之后,道教承袭了司马迁的黄帝叙事,并在魏晋道教神仙理论的建构中,对世俗的黄帝传说进行汲纳改造,开始了黄帝形象的神圣化塑造加工。魏晋道经《赤松子中诫经》开篇,就以“轩辕黄帝稽首问赤松子曰”而立论。

道教经书在史籍黄帝传说基础上,开始对黄帝得道之说进行神仙化的建构。唐逄行珪《鬻子》卷下《数始五帝治天下第七》说颛顼:“因修黄帝之道而行其政令,不改革也。”春秋战国列御寇《列子》卷六称:“《黄帝之书》云,至人居若死,动若械,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不居。”此所谓黄帝之书,与伏羲、神农合称为三坟,三坟被视为先秦时期的大道。总之,所谓黄帝之书至少是魏晋时期流行的典籍。

南朝陈道士马枢撰《道学传》,收录南朝陈以前一百多位神仙、道士的传记。《道学传》说: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号常鸿氏,一号归藏氏,又有缙云之瑞,亦号缙云氏。又有土德之瑞,故号曰黄帝。弱而能言,圣而预知,好道希妙,故为道家之宗也。

《道学传》的神仙叙事以言简意赅为特点,其黄帝传记明确称之为道家之宗。在此后道教神仙传记的编撰中,更逐步丰富完善了黄帝得道、授道的神话传说。唐广明二年(881年),王权撰《广黄帝本行记》三卷,该书原名《广轩辕本纪》三卷,述黄帝成长及治理天下之事的上、中二卷已佚,今仅存叙述黄帝修道成真之事的下卷。唐王权《广黄帝本行记》说:“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具备,乃寻真访隐,问道求仙,冀获长生久视,所谓先理代而登仙者也。”亦渲染黄帝在治理国家成功之后,又致力于追求神仙之道的神话。

在宋代道教的神仙传纪中,黄帝的传纪已居于特殊地位,说明宋代是道教黄帝信仰建构的完成时期。南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其卷一开篇就为《盘古物祖,黄帝道宗》,此道宗有道教宗主、得道宗师之意,道经中称黄帝、庄子,都曾使用“道宗”一词,亦称太上老君为“玄玄道宗”。

《三洞群仙录》记载神仙故事一千五十四则,而将黄帝列为首篇介绍,已确认黄帝在道教神仙中的特殊地位。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轩辕本纪》,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一《轩辕黄帝》,亦都尊黄帝为道教神仙第一,这与赵宋王朝尊黄帝为圣祖的社会历史背景正相符合。

总之,宋代道教明确宣称黄帝是道宗,且在秦汉史籍黄帝叙事的基础上,凸出黄帝神圣性的建构与描写,诸如黄帝的经书法术是天神传授,黄帝与七十二天神相会,黄帝在名山五岳封神等传说,道教都竭力赋予华夏英雄祖先黄帝无比的神性。其中,最典型的是天神传授说的建构。

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轩辕本纪》说:“黄帝修德义,天下大理。乃召天老谓之曰:吾梦两龙挺白图,出于河,以授予,敢问于子。天老对曰:此《河图》、《洛书》将出之状,天其授帝乎!”此天老授黄帝周易箓图的故事,本出于《周易》之《河图挺佐辅》篇,此神圣叙事暗示道教行用的周易八卦,亦是黄帝得天神之传授而行世。

三、道教各派宗承黄帝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道教黄帝信仰的建构始于早期道教创立时期,早期道教的天师道、灵宝派、上清派都推崇黄帝,可以说黄帝信仰是道门集体智慧的结果。西汉刘安《淮南鸿烈解》卷二十四《说林训》称:“黄帝,古天神也。”早在东汉道教教团创立的五斗米道时期,托名张陵所撰的《老子想尔注》,就有“黄帝仁圣知后世意”、“道使黄帝为之”之说。

在早期天师道的二十四治中,新津老君山所在的稠稉治,相传为黄帝学道的名山。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二十三《正一炁治品》载:“稠稉治,上应危宿,治去汶山江水九里,山高去平地一千七百丈,昔轩辕黄帝学道之处也。”此传说可视为早期天师道黄帝崇拜的社会记忆。

东晋灵宝派道士葛洪建构道教神仙理论,最早宣称黄帝为得道之神仙。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说:“黄帝既治世致太平,而又升仙,则未可谓之后于尧舜也。”葛洪多处的黄帝叙事显示灵宝派对黄帝的尊崇。南北朝道经《元始上真众仙记》载太昊氏、颛顼氏、祝融氏、轩辕氏、金天氏分别治五山,称“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更成为后世道教科仪五方五帝说的理论基础。六朝道经《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卷下:黄帝曰:“天老以小兆未知天气,故授兆《灵宝五称符经》。”

《灵宝五称符经》是六朝古灵宝经,黄帝天老授经说代表灵宝派的观点。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三十《经文出所品》说:《中央黄天真文赤书》,一名《宝劫洞清九天灵书》,一名《黄神大咒》,一名《黄帝威灵策文》。

古灵宝经认为《黄帝威灵策文》刻书佩身,可免万灾,则东晋南朝的灵宝派确乎推崇黄帝。

南北朝上清派道经《上清太上开天龙蹻经》卷一《黄帝请问宁君诀第一》赞曰:“轩辕黄帝夙植仙津,上感神精,诞灵特秀,位承天帝,复道求真,清斋玄阙。”黄帝夙植仙津说未见于世俗史籍,这是上清派对黄帝神性的想象创新。南北朝道经《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卷下载:“若行黄帝之道,当以季月服黄上八维生景玉门之符。”此经书为早期上清派经典,则说明上清派亦倡行黄帝之道。

元全真道士王志道《玄教大公案》卷下,有“黄帝大圣人”之称。元代得净明、全真、清微诸派之传的赵宜真《原阳子法语》卷下《警学偈十六首》,有“黄帝曾师七十人,人人岂必尽仙真”之语。金元的全真宗师承袭南北朝道教正一派、灵宝派、上清派的传统,都致力于推崇黄帝之道,在经法理论中着意建构黄帝信仰。

我们知道先秦时期的祖先崇拜,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祭祀理论。《国语·鲁语上》载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说:“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就是华夏先民祖先崇拜的祭祀五原则,此先秦宗法宗教的祭祀原则为道教所继承。黄帝以有功于民而享受道教的崇祀,成为道教法坛祖先神灵的典型代表。

道教神仙叙事中的黄帝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民国时期顾颉刚先生撰《黄帝故事的演变次序》,曾将早期黄帝形象的演变过程归纳为六个阶段。顾颉刚总结了以儒家为主体的黄帝叙事的演变,其黄帝形象演变说为学术界所承认。而在道教仙传的宗教叙事中,关于黄帝得道亦有各种神异传说。道教的黄帝叙事涉及道教学的诸多方面,我们至少可以从七个方面予以归纳,从这些侧面不难看出道教确乎崇信黄帝之道。

一、道教神仙学说中的黄帝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在道教的神仙传纪中,黄帝的传纪居于特殊的地位。道教仙传中黄帝得道、鼎湖上升的传说,是道教仙话中脍炙人口的故事。道教历代宗师对此黄帝神话有新的诠释。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黄帝于荆山之下,鼎湖之上,飞九丹成,乃乘龙登天也。”明确宣称黄帝所得为金丹之道。

唐·杜光庭《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七十八《上清升化仙度迁神道场仪》的说文称:“臣闻混元函谷,控白鹿以西升;黄帝鼎湖,驾髯龙而高举。莫不以长生为本,却死为先。”则旨在宣扬黄帝所得为长生之道。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之《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说:“故黄帝以道治世一百二十年,于鼎湖山白日升天,上登太极宫,号曰中黄真人。”“中黃真人”是道教赋予黄帝的道号之一,黄帝确乎是与道合真的得道之人。

宋·王松年《仙苑编珠》卷上《伏羲八卦,轩后五篇》说黄帝“乃铸鼎荆山炼丹,丹成,有黄龙下迎,韦臣同升者七十二人。”黄帝偕七十二人一同升仙,是道教仙话史上得道最多的范例。轩辕黄帝鼎湖飞升的仙话,在道经中有不同版本的诠释,旨在昭示黄帝是得道升仙之人。道教还有黄帝与帝喾、夏禹,“并遇神人,咸受道箓”之说。黄帝接受道教道箓的传说,则喻示已得道法的正式传授。

二、道教神仙叙事中的黄帝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从先秦诸子的《庄子》、《尸子》、《列子》、《管子》、《尉缭子》、《关尹子》、《亢仓子》,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史记》、《汉书》、《后汉书》、《文选》等史籍,在引经据典阐述哲理时,都已然形成“黄帝曰”的叙事风格。道教对黄帝信仰的塑造与建构,也承袭这一叙事传统以阐述道教经义。我们试举数例:

东晋道经《洞神八帝元变经·持神驭伏第十三》说:

黄帝曰:“人性能通鬼神,而神与人道理有殊。”

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六《帝王品》称:

黄帝曰:“三皇者,则三洞之尊神,大有之祖气也。”

宋曾慥《道枢》卷三十《真一篇》说:

黄帝曰:“宇宙在吾手,造化在吾身。”

在道教的神仙叙事中,天界神仙的太上老君、天真皇人、广成子、宁先生,都与黄帝有道法的传授交流。道教的天地自然之道,道教祀神的斋醮科仪,道教的修仙飞行术,道教的内丹修炼之道,甚至治身治国之道,都得到仙真的传授。

唐代道经《金锁流珠引》卷七载:太上老君告黄帝曰:“幽思转身,告命万神。合通天地,自得其真。”

唐代道经《金锁流珠引》卷四《五等礼师引诀》说:

太上老君授黄帝礼师法,别有科仪,具用五等。

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二十九《禀生受命·禀受章》说:昔天真皇人于峨嵋山中告黄帝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能知治身,则知治国也。”

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二十《道教灵验记》之《青城丈人授黄帝龙蹻并降雨验》说:青城山,黄帝诣龙蹻真人宁先生,受《龙蹻经》,得御飞云之道。

元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卷七《朔望弦晦须知》说:故广成子谓黄帝曰:“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神将守形,形乃长生。一泄之后,即出一阳,而交一阴,是为离也。自此而往,情欲已萌,淳朴已散,精气日损。”

上古时期黄帝问道于广成子,是道经中广为传颂的仙话。而广成子传授的是修身养性,才能得长生不老之道的要义。元陈致虚《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序》说:轩辕时,皇人与太清三仙王会峨嵋山,黄帝再拜问道。皇人授以五牙三一之文并《度人经》上卷,黄帝修之上仙。

天真皇人授给黄帝《度人经》上卷,为东晋南朝古灵宝经之一,《度人经》讲述道教济世度人之道。元代道士陈致虚为《度人经》的撰作传授,建构出一个颇具神学色彩的授经谱系。称元始天尊撰《度人经》授玉晨道君,玉晨道君授玄一真人,玄一真人授天真皇人。黄帝得天真皇人、太清三仙王传授《度人经》,则象征黄帝获得神仙之道的真传,果然黄帝修炼此度人之道而成为上仙。

三、《道藏》中托名黄帝的经书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道教的经书中多有托名黄帝的道经,医学、占卜、外丹术、法术道符等经书以祖述黄帝为特点。《道藏》中诸如《黄帝内经》、《黄帝龙首经》、《黄帝金匮玉衡经》等十五种托名黄帝的经书,构成道教黄帝信仰的重要内容。据唐代道经《金锁流珠引》卷十四引录〈黄帝集灵记〉,此经有大禹编为四十九卷之说,此《黄帝集灵记》实为法术道符的汇编。

道教的《黄帝阴符经》,主论道家哲学与修养之术,是托名黄帝著述中最有影响的名篇。《黄帝阴符经》东晋南朝已问世。东晋南朝道经《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说:而世传惟《阴符》一经,为黄帝书,其文质而雅,深而要,非有道者,其能是乎。

北魏寇谦之在进行新道教改革之时,就以曾藏此经于嵩山石室而知名。明张宇初《岘泉集》卷一《辨阴符经》:史称黄老者,以黄老之道同也。而黄帝之言,未之见焉。若子列子之谓《黄帝书》曰者,大率与老同。

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认为《黄帝书》与《老子》的学说,共同构成道教遵行的黄老之道。道教有黄帝悟道而撰写《阴符经》之说,以致历史上《黄帝阴符经》的注疏最多,今仅存于明《正统道藏》的便有二十四种,反映道门人士对此经的重视。

四、道教饮食养生与黄帝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道教有着丰富的饮食养生思想,充满着中华先民的生活智慧,是历代高道大德探索总结的结果。道经中论说饮食养生的要义,其开篇也托黄帝之口而立论。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称:

黄帝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

唐范翛然《至言总》卷三《禁忌》称:黄帝曰:“一日之忌,夜莫饱食。一月之忌,暮莫大醉。”

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五十七引天台白云《诸家气法·服气精义论并序》说:

黄帝曰:“食谷者知而夭,食气者神而寿,不食者不死。”

道教论说饮食养生之要义,刻意引用黄帝之说以立论,托名黄帝的饮食养生的法门和禁忌,甚至比饮食养生更高的服气之法,都旨在彰显这些养生理论来自黄帝的智慧。

五、道教丹道与黄帝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道教丹道旨在追求长生不老信仰,丹道修炼亦源自黄帝的养生思想。在道教经书的丹道叙事中,称黄帝是最早服食神丹者。宋李昉《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八《道部二十传授上》说:昔黄帝、老子奉事元君,元君以受要诀,况乎不逮彼二君者,安能自得仙度世者乎。按《荆山经》及《龙首记》皆云黄帝服神丹。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提及《荆山经》、《龙首记》各一卷。明《正统道藏》收录《黄帝龙首经》上下两卷。则东晋道教已有黄帝服神丹之说。东晋葛洪《神仙传》卷五《张道陵》,还有天师张道陵得黄帝九鼎丹经之说。托名黄帝的《黄帝九鼎神丹经》为西汉末东汉初的道经,该经说黄帝服食九鼎神丹而升仙。

唐宋道教盛行金丹之道,宣称黄帝修之而登云天,老君修之是为道祖。黄帝既是金丹之道的习得者,又是在道门传授金丹之道者,东汉道教祖师张道陵就曾得黄帝丹法的传授。《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四《道部六》引《集仙录》曰:张天师道陵隐龙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得黄帝龙虎中丹之术。

唐·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六载:孙夫人者,三天法师张道陵之妻也。……依太一元君所授黄帝之法,积年丹成,变形飞化无所不能。

道教金丹道在唐宋时期成为道教修炼成仙的主流,在朝野和社会上很有影响,所谓黄帝金丹道就是这种社会氛围下的产物。唐代道教有一种黄帝内视法,是存想五脏五色的修炼方法,则此黄帝内视法又具有内丹术和存想法结合的特点。

六、道教戒律与黄帝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道教经书在阐扬教理教义时,常托称神仙天尊之口以叙事,用“黄帝曰”、“老君曰”、“太上曰”、“太极真人曰”、“天尊曰”、“道君曰”、“太上道君曰”、“道曰”、“道言”、“师曰”的口吻宣讲经义,以此强调教理教义的神圣性。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四十六《洞神戒品》,在宣讲道教戒律的功能时,就托黄帝以宣教,其论洞神五戒说:黄帝曰:“人不持戒,吏兵不附其身,所得无验,徒劳用心。”若不信至道承事师,若欲使吏兵防身护命,却死来生,禳疾延寿,为人消灾,救治厄患,存思求微,克期取验者,受五戒。

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四十六《洞神戒品》宣讲“洞神八戒”,亦称:黄帝曰:“余尝闲居,太上垂降,见问经戒大小始终。余虽受持,多所不了,未测次序,具启太上。”太上答曰:“凡诸戒律,通应共行。”其间缓急繁简高卑,各有意义,准拟玄源变化,生数皆渐相成,三五八九、十百千万,虽随缘所堪,亦不可越略,知因向正,法修长生不死,三五兼参,宜受八戒。

魏晋南北朝道教有洞神三戒,洞神五戒,洞神八戒和想尔九戒,分别是早期道教灵宝派、天师道的戒律。《无上秘要》藉黄帝之口宣讲洞神五戒,洞神八戒的要义,显示早期道教戒律亦依托黄帝以宣示的特点。

七、道教法术中的黄帝神符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道教法术中的符箓具有驱邪的功能,在道门和社会上行用广泛。相传西王母曾传授黄帝神符。道经中所见黄帝符箓、真文,有黄帝真符、元始黄帝真符、黄帝御魔总真灵符、中央黄帝土功符、中央黄帝玉符、黄帝全角符、中央黄帝赤书玉篇真文、黄帝威灵策文等。道教斋醮法坛行用的符箓灵文、真文玉字,具有祈禳驱邪的无穷法力。

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轩辕本纪》说:玄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帝观之十旬,讨伏蚩尤。授帝《灵宝五符真文》及《兵信符》,帝服佩之,灭蚩尤。

此《灵宝五符真文》为东汉出世,为道教史上之古灵宝经,该经谈及的黄帝神符或许即灵宝符文。相传黄帝帝以金简书《灵宝五符真文》,一通藏于钟山,一通藏于宛委之山。黄帝所得的《灵宝五符真文》为道教常用符箓,可以安镇天地,开度鬼神,具有强大的驱邪功能。

宋元道经《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二十说东晋真人许逊,“曾亲受黄帝之书,用铁板书此五符,投于湘渚,斩馘妖毒”。东晋许逊所书铁板五符,即《灵宝五符真文》。

唐代道经《金锁流珠引》卷十一《说佩诸地隐讳》称:昔黄帝得广成君教佩此九地真讳,经过之处,神灵俱见,拜送扶迎,不敢为患,受驱使。

道教有佩天地之真讳的法术,认为身佩九州真讳、五岳名讳,则具有驱使鬼神的法力。黄帝得九地真讳隐术的传授,则是具有驱使神灵法力的仙真。

北周道经《无上秘要》卷二十五《三皇要用品》说:黄帝得神图天文字,以知九天名山川灵之字。若能按文致诸神者,可以长生,可令召司命削死籍,必为人除之,然后修道求术,必得神仙矣。

此黄帝得神图天文字的传说,喻示黄帝已掌握求取长生之道的方法。

综上所述,道教的神仙学说、修炼法门、经法制度都要远推至黄帝时期,宣称是由黄帝创造而产生,这是典型的黄帝崇拜思维的结果。而道教经书中不乏黄帝赴天下名山寻真访隐,终获长生久视的不死之道、真一之道的记载。诸如道教地理的《五岳真形图》,乃宣称是黄帝赴五岳临摹山势真形而撰成。

在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黄帝叙事中,黄帝是一位有功于民的伟大之“人”,而历史上道教对黄帝进行了神仙化的改造提升,赋予黄帝华夏祖先神的品格。总之,黄帝由“人”到“神”的转化,道教黄帝信仰的建构与形成,显示道教塑模华夏祖先神的智慧和想象力,道教对黄帝神性和神格的塑造,在道教神仙信仰体系中具有典型性。道教宣称黄帝是帝皇得道之典型,经过道教神学理论精心塑造的黄帝形象,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祖先神,对黄帝的信仰至今在中国社会还有着持久的生命力。

道教以神仙信仰为鲜明特色,道教神仙体系中的祖先神,都是历史上有功于民之人,此亦显示道教奉中国之道的特点。黄帝作为华夏先民认同的英雄祖先、人文祖先,道教则着力建构其问道、得道的神圣历史。道教宣称黄帝是自然体道者,这可谓是得道的最高境界。历代道门人士都致力于弘扬黄帝之至道,甚至直接称道教为黄帝之教。

明代皇家道士朱权比较儒释道三教的特点说:“校其佛氏之教,导之以慈爱;黄帝之教,导之以仁义;老氏之教,导之以道德,陈之以忠孝;孔氏之教,导之以礼乐,陈之以纲常。”朱权刻意在道教中分列黄帝之教与老氏之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道教崇拜黄帝的历史真实。道教所塑造的黄帝伦理道德神仙形象,在当代社会仍有其教化功能和现实意义。

总之,道教黄帝信仰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历代高道黄帝叙事的想象建构之下,最终奠定了黄帝为道教宗主的地位。黄帝是远古帝王被奉为祖先神的典型,道门对黄帝神格的精心塑造和圣化,彰显出道教作为中华本土宗教的自信。

道历(黄帝纪年)与起源

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圣诞,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子孙同拜祖

道教的起源即来自于上古时代的黄老之道,自黄帝于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从而了悟大道,至老子西出函谷关,授尹喜真人道德五千言,为黄老道诞生至成熟的阶段,也就是道教草创的阶段。同时,由于方士求仙之道兴起,庄子写“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貌若处子,肤若冰雪,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这样的神人、真人,就是得道者的状态。自此,方仙道与黄老道合一,至东汉时期的正一道天师张道陵建立了教团制度。

公元前2697年黄帝制甲子,即黄历元年。自黄帝战蚩尤,问道于广成子,至九天玄女向黄帝面授兵符印剑,创甲子以纪年,最后黄帝乘龙升天,因此黄帝被历代认为是帝王成仙了道的样板,称为道教的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道陵建立了完备的道教制度,被称为教祖。

道历为道教专用历记,在演变过程中又被称为六十花甲历、华胥历、华历、伏羲女娲历、甲子历、黄帝历、黄历、农历、周历、中华历、中历。以黄帝六十甲子纪年,传说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制订历法需要一个起算点,这个起算点就叫做历元。象公(西)历的历元是以基督元年耶稣诞生日为起算时间,而中国的历元则与天象有关,史书上常说:“上元混沌甲子之岁、日月合璧、五星联珠、七曜齐元。”华夏民族的农历历元按干支记年法是始于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合朔并交冬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为农历的历元。太乙数统宗记载:「上古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天心气运正值冬至,日月合璧,五星(指太阳系九大行星之金木水火土等五星)联珠,皆合于子,是为上元。」。

每年冬至为一年之始,朔旦为一月之始,夜半子时为一日之始,甲子日为干支记日之始。必须以甲子日,而且恰好又是冬至及朔旦日的夜半子时,才算是历元的开始,除此而外,还要日月合壁,五星联珠。据说在公元前2697年黄帝即位的那一天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正好是天文中五星联珠的时候,五星联珠,既是干支历法的开始,又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圣人即位的时刻,自然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历法的开端了。

唐朝曾尊老子为其始祖,曾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宋以后,仍以黄帝纪元为用。但因道教恭敬六十甲子为神,传统道教斋醮道场,皆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对神明,故表文奏章不用道历纪年。

道历计算方法:因公元前 2697 年为黄帝纪元开始,所以用公元前纪年 2697 年加上公元纪年。如:

公元 2022年 = 2022 + 2697 年 = 4719 年。既公元 2022 年,为道历 4719 年 。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630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