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天吴,已经成了吴姓人介绍自己姓氏的套路,但“吴”字,其实与“口”和“天”都没有什么关系。在古代,“吴”和“虞”是相通的,属于造字法中的转注关系。从现有资料看,两个字从金文之后就非常相近了,其差异就在于“虞”有一个虎头。下表罗列了两字及相关部件的演变过程。
“吴”的甲骨文可以分解为“夭”+“井”,而“虞”的甲骨文可以分解为“虎”加“幸”。在这里,“幸”和“井”的含义都是一样的,就是“陷阱”。所以“吴”的意思是猎人挖了一个陷阱后“跃跃欲试”的隐藏在旁边;“虞”的意思是一只老虎落入了陷阱之中。“虞”字的金文保留了比较多的信息,大概由三个部件组成:
最上面是一个老虎的形象,有头、身、爪、尾,当然它也可能代表其他的四足动物,譬如野猪。在这里泛指猎物。老虎下面是一个“夭”字,是“跃”的本字,表示猎人时刻保持警惕,准备一跃而起。因此“夭”有闪现的含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含义就是感叹桃花花期很短,但花朵美丽,比喻新娘温柔美丽,值得新郎珍惜爱护。在“虎”和“夭”的右侧,是一个“井”,表示猎人设置的陷阱。“虞”表示设置陷阱,抓捕猎物的意思早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其衍生义:虚假和欺骗,却在现代汉语中仍有遗存,比如尔虞我诈。再比如“误”,是指在潜伏捕猎时,因发出声音而导致狩猎失败。因为看到陷阱里的猎物,所以非常高兴,因此“吴”还是“娱”的本字,表示欢快。能够捕获猎物的人,都是强壮而有力的,所以“俣”有大而美的意思。因为“虞”是在猎杀山林中的猛兽,所以“虞”在古代也被借指工部,称为虞部,表示工部有组织开采山林中各种资源的责任。在古代的军队中还有一个“虞侯”的职位,大致相当于侦察兵或特种兵。其中“虞”用的就是其本意“设伏”,“侯”用的也是本意“一箭中的”。
上古有个部落叫有虞氏,就是善于打猎的部落,甚至可以进一步推测有虞氏已经过渡到了父系氏族,掌握了一定的冶炼技术。有虞氏主要活动在今天山西、陕西一带,今天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有虞氏在上古时期可能曾经是部落联盟的领袖,尧和舜可能都是有虞氏的后人。来自更西方的夏后氏,也就是禹,接受舜的禅让称为部落联盟领袖之后,封舜的儿子商均到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称虞国。根据《尔雅·释天》记载对于冬春更替的说法 “唐虞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从“载”和“岁”的文字衍化(详见《第十九:年年岁岁》和《第廿五:雕梁画栋——哉》),可以推测出,夏之所以取代有虞氏,是因为夏掌握了更为先进的农耕技术。
有虞氏留下了两个地名,一个在山西永济,被称为吴;一个在河南虞城,被称为虞。这也是吴姓和虞姓的一个来源。因为有虞氏姓妫(音归),所以这是妫姓吴氏的由来。上古炎帝大臣吴权、颛顼时期的火神吴回(也就是祝融),夏朝少康帝的神射手吴贺,应该都是妫姓吴氏。
有虞氏的一部分族人在夏的时候迁入河南,开始农业定居生活,成为华夏的组成部分。到了周朝初年,虞思的后代虞遏父(又称阏父)拥护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做了周朝的“陶正”,就是主管制陶业的部门领导。他生下两个儿子起名满和让。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追封五帝时代的明君明臣之后,就把虞舜的子孙妫满封为陈国国君,并将其长女嫁给了他,史称陈胡公、胡公满。其后裔子孙先改姓陈,也有改姓胡,还有改姓田。但是后来有部分子孙因为不同原因又改回虞姓。妫满的弟弟妫让及其他族人仍然姓虞。
有虞氏的还有一部分仍然生活在山西、陕西一带,保持游牧生活,这部分人被称为“猃狁(音显允)”或者是其他的同音异写,如“獯荤”、“荤允”、“熏育”、“薰粥”等等。“猃狁”继续向西,后来在秦的西面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称为义渠。另一部分向北,成为匈奴的先祖。有虞氏的分化,表明华夏文明的来源是多源头的,是开放的。
吴姓的主要来源是姬姓,是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次子虞仲的后人。古公亶父最小的儿子叫季历,季历的儿子是周文王姬昌,姬昌的儿子是周武王姬发。因为季历贤德,太伯和虞仲借口外出为父亲采药,离开了周原,到达了今天的江苏一带。据《史记》中记载:“自太伯作吴,五世而周武王克殷,封其后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二,吴,在蛮夷”,“吴”是虞仲四氏孙周章,“虞”是周章的弟弟仲。他们二人是姬姓吴氏的初祖,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1045年左右。
春秋时期的吴王寿梦是周章的第15代,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音妹)、四子季扎,兄弟四人相约兄死弟及,相继称王。余昧死了之后,季扎不愿为王,所以余昧之子僚成为国君。诸樊之子光派遣刺客专诸刺杀了僚,自立为王,为吴王阖闾。阖闾之子,为吴王夫差,是寿梦的孙子,周章的第17代,虞仲的第22代。夫差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也是吴的最后一个王。夫差、勾践、范蠡和西施,出演了一幕幕历史的悲喜剧。公元前473年,勾践率兵灭吴。吴国王室族人被迫分散迁移到南方各地,成为南方各地吴氏的先祖。
姬姓吴国定都于今天的江苏苏州,自此之后凡是在苏州建立的政权,全部被称之为吴,如三国时期的孙吴、明末张士诚的吴。甚至苏州附近的地区,也被简称为吴,与以绍兴为中心的“越”并称为“吴越”之地。
今天看来吴越之地是中国文化昌明,经济富裕的地区,吴语软侬,更是绿肥红瘦。但在西晋南渡之前,吴越一带仍然是蛮荒之地,吴越之民更以野蛮善战而闻名。随着中国北方的多次战乱,大量北方氏族南迁,形成了所谓的客家人,为中国南方的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6390.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大家身边有没有比较少见的姓氏呢?
下一篇:日本战国第一名将武田信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