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太极镇李子村——回顾昔日的烟房产业盛况

太极镇李子烟房原建在现李子村便民服务中心位置。

原系陈姓业主的一块大稻田,名叫“福家田”,后被安徽詹姓商人高价收购,取名“裕和成”,其斗大的金字招牌就挂在第一道八字大门上。

“裕和成”的十间烟屋是土木结构,每间烟屋占地约50平方米,墙壁高约八米,无楼、无窗,只在靠外边的一面墙脚开了几个直径十厘米大小的圆洞,称为“扫风眼”屋顶安装几盏玻璃罩灯,但光线暗弱。

每间烟屋,四方各置一条木枧互相衔接,每枧上安放数个深桶形铁灯碗,碗内注满桐油,油中置入数根灯草作为灯芯,每个灯上悬挂一个订制的烟大碗,搜集油烟。引大龙洞凉水至灯碗底部,以降低温度,防止温度过高而致灯碗爆炸。

油烟搜集储存于木箱内运往微州加工成墨锭,通称徽墨。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徽墨驰名中外,系文人墨客桌上佳品。徽墨从南宋时代起就即为徽州商人致力经营,每年要定时作为贡品呈送朝廷,皇帝每以徽墨赏赐大臣及文人学士,以示恩宠。

太极镇李子村——回顾昔日的烟房产业盛况

李子村烟房遗址

太极镇李子村——回顾昔日的烟房产业盛况

李子村烟房生产工具

李子烟房产业的存在,见证了李子垭历度产业发展兴旺。

解放后,烟房全部变为公产,一度成为生产队的公共食堂、集体粮仓和社员集会场所。20世纪七十年,太极公社小学迁移在此,公社小学搬迁后,成为李子村小的场所。

如今,李子小学教学楼已改为李子村便民服务中心,原有建筑早已不见踪影,那一缕缕传承中华文化、激发满室墨香的烟炱,也早已随风而去,无迹可寻。诚然,李子村烟房的盛况,像时光一样不可能倒流了,但有些东西还是值得反思。

比如,如果一百五十多年的烟房遗址没有破坏,得以保留下来,那么这里至少可以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果李子村在三村合一时能够仔细研究一下当地的历史文化,而取名“烟房村”的话,那么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文化也算有人惦记。如烟房产业发展,有好多经验值得我们现在产业振兴借鉴。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639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