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尹舒拉、王少求印象

尹舒拉,感觉应该是个音乐家;

王少求,一个翩翩公子的名字。

这是我看到两个名字的第一感觉。

他们的家位于滨江区一个2000年左右建成的小区里,门卫听说要去找这一家,没多问就帮我们指了路,这应该是一个经常有人来拜访的家。可不是吗?元代的梅花不是到处都有的!

按照保安的指引驱车到底,一眼我就看到有一家的阳光房,一面玻璃上涂满了色彩。(事后知道这是尹舒拉的玻璃艺术作品表现藏族地区经幡的《天国》)

尹舒拉、王少求印象

应该是这家......

果然是这家!

搁下电话,尹老师就已经飞扬着披肩长发笑吟吟地在我们面前了。跟着尹老师一起出来的还有一条漂亮的英格兰古牧,“它叫壮壮,和我们一起去过可可西里”。壮壮果然是见过世面的,云淡风轻地做了做闻的样子,就转头进屋了。让想亲近它和准备做些防备的访客都有点失落。

一进屋,资料里面查到的两位老师的生活一下子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果然是会玩的艺术家。书画、牌匾、瓷器,这些都是预料中的,但是没想到东西会有这么多,信息量这么大,除了珍贵的古书古匾之外,还有一墙的各式弦乐和弹拨乐器、进门处的各款拐杖、女主人的照片、小孙子的黑板,墙角还有一块小小的提醒牌:一楼不脱鞋。一看这个家,就不是集中装饰出来的,而是主人几十年生活的积累和沉淀。还只是一进门,就已经让我有点目不暇接。同时也很佩服主人能把这么多东西收拾得错落有致,又有艺术品位。尹老师说,家里的各种设计都出自王老师之手。

已经有十几年了,家里书房都用王老师的名字命名——“少求书屋”,其中还有莫言题字的一段佳话。而尹老师说他们捐赠的图书馆、建立的美术馆也用王老师的名字命名。因为王老师爱玩,坊间所谓:“王少求是个爱玩的女人,偏偏遇上了一个会陪她玩的男人”。

长发飘飘的尹老师与鹤身短发的王老师,让我们猝不及防地吃了一口狗粮。

上世纪70年代,青田县鹤城镇,尹舒拉当时还是一枚小鲜肉,专业画画,二胡也是准专业水平,他常常在单位宿舍勤奋练琴,据王老师说那时有可能是在拉给对面楼上的姑娘听的,但是不管是拉给谁的,最终这琴声拉住了文艺女青年王少求,这个常常在他家门口路过,身高1米73,当地最高的姑娘。鹤身,是尹老师对王老师外表的形容。成家后他们一度寄寓在太鹤山,就把自己的家取名“鹤庐”。鹤姑娘浪漫随性,手脚麻利,文能写诗绘画,武能上山下海,之后的故事用一句总结,就是:从此,居住地各山,全国各地、世界各国,便留下了二人浪漫的足迹。现代人说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他俩来说一直都是日常的生活。“追着云看雨”、“闻香寻梅”、“给夫人找皮衣”、“各自的生日都为对方办个展览”、“my wife my model”……听得我们现场的人一个个成了酸柠檬。

然而,艺术家的浪漫还不仅仅只是浪漫,他们不但说走就走,而且说做就做。每次旅行,都会有呈现,有成果。就去西域之行,尤其是穿越可可西里,一趟旅行回来,他们发起了一个“丝绸之路申遗万里行“和一本《陪我到可可西里去看海》,一个”当杭州遇上可可西里“互动活动,一个绘画作品展览,一组诗歌、一套明信片。

尹舒拉、王少求印象

63岁,在很多人已经放弃考驾照的年纪,王少求老师去学了滑翔伞,成为了中国最年长的滑翔极客。这一学,又诞生了一个空中行为艺术作品——《天地人艺术》。她穿上自己做画的凤凰衣饰,手持巨型毛笔从550米高空俯冲,在即将落地的刹那,用毛笔触及铺在地上的白布和彩粉,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在天地间作画。

尹舒拉、王少求印象

与王老师常常脑洞大开相比,尹老师的内心更为细腻。年轻时为了二胡老师的去世,他放弃了继续深造音乐。不过,才华在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他写的散文在中国首届散文大赛获过奖,同时获奖的17位作家中,他是唯一一个业余作家。尹老师是画山水画的,从可可西里回来后,只是小时候学过水彩的他,把那里水带给他震撼的感觉采用了水彩画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些水彩画后来被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选入了由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话语诗歌明信片《寄给远方的客人》,两人还从此因诗画结缘。

尹舒拉 《在那遥远的地方》

尹舒拉、王少求印象

尹舒拉 《塔克拉玛干上午九点十五分》

尹舒拉、王少求印象

作家冯骥才曾经形容两人妻子心中有股豪气,丈夫温文尔雅,并认为两人的画风应该各走极端,这个提议让他二人至今都觉得受益匪浅。

尹舒拉、王少求印象

我们是为元梅而去的,自然还要来说说这棵梅花。说实话,去之前,我也是有赏梅经验的人,和梅花记忆一样的深刻的,还有每年户外的寒冷。所以,我没指望三月小阳春还能看到梅花,更好奇的是几百年的梅树到底有多粗?它是怎么运到这里来的?......有多粗呢?据我不专业的目测,这棵元梅胸围大约有140公分左右。梅花原来的主人因为喜欢王少求老师画的梅花,便用家里的梅花换了王老师画的梅花,在一个大年初一用平板车运进了杭州。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韩硕还专门为之创作了《少求夫人寻梅图卷》。尹舒拉赋诗一首:风流彩墨出韩家,尘土轻轻寸草斜。一路微风吹水袖,夫人引马寻梅花。并有不少文人墨客为之题跋,一时传为美谈。

2004后对古树名木的规定从挂牌的扩展到了100年以上的都是古书名木,因此,这棵元梅一来,就走不了了。或许是梅花有知,晓得我们要来,cctv几个台也要来,所以居然还颇有几朵花坚强地挂在枝头,尹老师说这样五片单瓣的梅花就是老枝的梅花,它保留着元代以来的梅花的基因,学名”江梅“也叫”江路野梅“,而现在我们看到的其它的梅花大都是嫁接过,重瓣的。在尹老师看来,元代梅树,目前所知属于私宅的也就是他家里这一棵了。这么说来,这个小区的房价应该会比周围的更坚挺一些吧。

尹舒拉、王少求印象

除了梅花,这个小区的游泳池应该也会让房价保值。几年前,因为无力修缮,业委会曾经想把游泳池填了,爱游泳的王老师又出钱又出力重新设计修缮了游泳池,在重新使用的发布会上,还冒着酷暑设计并制作了别致的游泳板送给小朋友玩,而且整个过程,即使只是普通的补水泥,他们都用艺术的画面记录了下来,创作了泳池系列美术作品,还出版了一本画册《世界在水里游》。这个案例还被美国一位研究亚洲女艺术家的专家,列为研究课题。所以即使是游泳池也是一个有来历有艺术价值的游泳池。

把艺术变成生活,把生活过成艺术,这就是尹舒拉和王少求两位老师过的日子。

一边采访我一边由衷地感叹道:“好幸运,能遇到志同道合又三观相同的人”。可是王老师却正色道: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眷侣,浪漫的日子也是互相迁就,长久磨合出来的。70年代,尹老师在拿一套房并坐拥一家有50辆出租车公司的诱惑前,选择了小地方文化馆“宣纸可以随便用”的生活,王老师为此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后来王老师进修考大学,选择定居杭州这座城市,尹老师也尊重了妻子的选择。

说到底,两位都是有智慧的人,婚姻里既各自独立,也相互支持,这应该是这对艺术伉俪婚姻家庭保鲜的秘诀吧。

(采访全程,壮壮一直在脚边窝着,莫名觉得很暖心,以下⬇️)

尹舒拉、王少求印象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6575.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