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南颜在桐乡”,竟在运河湾北面的颜家村

文 | 运河小子

“南颜在桐乡”,竟在运河湾北面的颜家村

  在石门地界上,“陋巷村”的故事家喻户晓;“颜尚书”的传说说得活灵活现。说这里过去很神秘,出过大官,而且这里有塔、有桥、有亭、祠堂……

这次有机会协助编纂《石门镇志》,于是便增添了几分走访陋巷村的念想。

“南颜在桐乡”,竟在运河湾北面的颜家村

汽车从石门出发,一路向北,刚过沈家墩,同行的老乡长房子南告诉我,陋巷村就在石门墅丰村和春丽桥村的交界处,旧时,这里属桐乡县保宁乡。

在一处树木茂盛的土坡边,我隐约看见树林深处有几户人家,汽车便嘎然而止,正好有一位老哥从房舍里出来,好奇地看着我们,几只农家土狗也围着我的汽车叫个不停。

我连忙迎上前去,向老哥说明来意。当得知我要在这里寻找颜氏后裔时,他笑嘻嘻地说告诉我,他就姓颜,他们的村子就叫颜家村,我惊喜万分。但当我的目光向四周扫视一遍后,我却无论如何也联系不到我心目中的陋巷村的影像。

我心目中的颜家村曲径通幽,面前是一条湾湾绕绕的小河,从西到东把村中的民居串连在一起,门前是七七八八的河埠,这是人们出行的小码头,水乡的人们喜欢坐船出行,无论从那个河埠上船,船往东行就能直达白马塘。在出口往北直达乌镇,往南便是运河重镇石门湾……

而今天我站的这个地方,从公路口,一直向西,只是有一排错落有致的房舍,房舍的门前是一块一望无际的桑树林,不要说河,连水渠也找不到,这怎么可能是长辈们口中的陋巷村?

正当我心恢意冷之时,颜大哥发话了,这里确是古时候的陋巷村,以前这个村子很大,清一色的颜姓人家,因为村民都姓颜,渐渐地村子就变成了颜家村。村子前面原本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河,从村西一直向东过杜家下直通白马塘。

不通公路前,村里人要去外面,必须坐船出行,出白马塘后向北可达乌镇、苏州等地,上南可经石门湾沿运河去杭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条河还在,河两边尽是树木,西边还有一座桥,人称“陋巷桥”,据说桥边还有颜尚书墓,墓前有一棵高大冬青树。

村中还有一座石塔。可惜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土地整理时,原有的地貌悉数被推平,小河被填平了,桥和石塔也不知去向。现在实行新农村建设,不少人家搬迁到村里的居民集中居住点了,他哥哥家就是其中的一家。

颜大哥还告诉我,他家的住房就建小河的转弯处,打开西边小门就是河滩,在颜大哥的指点下,我仔细观察后,真能查找出一丁点儿遗存……

清光绪《桐乡县志》卷二疆域古迹下记载:陋巷村,宋颜复为礼部尚书,建炎初扈驾南渡,家于保宁乡,子孙自为村落,故有是名。清代濮启元有诗:“孙枝繁衍玉溪濆 泥马南来扈毕勤,郊外连田村比屋,箪瓢风味信斯人。”

《石门镇志》还载有清代陈吕的诗《陋巷村》:安贫洙泗箪瓢家,扈跸南来道自佳。画戟鸣珂非不贵,懒得清韵易繁华。由此可见,在清代这里还是个了不得的村子,不仅有文人墨客前来拜谒,而且还留下了不少诗作。

说起陋巷村,说来话长,还得从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说起。

“南颜在桐乡”,竟在运河湾北面的颜家村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曲阜颜回的嫡系后裔颜复于建炎年间从山东举家迁居石门镇,子孙自为村落,取名陋巷村。据《会稽颜氏宗谱》记载:复圣颜子四十九代孙颜复生子六:颜峣、颜岐、颜喻、颜口、颜岹、颜嶕。

五十代孙颜峣,字平伯,颜复长子,靖康之乱,以翰林博士(按:当时尚未有此封,谱载有误)与弟颜岐等扈驾南徙,居武林(杭州)。

建炎辛亥(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卜居会稽,无嗣,以颜岐子颜堪为宗。颜岐字夷仲,颜复次子,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以尚书左丞擢中书门下侍郎、资政殿大学士、正奉大夫、鲁郡侯。

扈跸南徙,筑别业(墅)于浙江嘉兴府桐乡县石门镇北白马里,自成村落,因名曰陋巷村。

对此,《石门镇志》亦有记载载:宋靖康初,颜歧以门下侍郎扈驾南渡,定居石门镇北,子孙遂成村落,名陋巷村。颜岐,字夷仲,颜复次子。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以尚书左丞擢中书门下侍郎、资政殿大学士、正奉大夫、鲁郡侯。奉诏伴驾南徙。筑别业于浙江嘉兴府石门镇北十里白马塘,后自成村落,因名曰“陋巷村”。

尚书左丞相当于副国级领导。可见颜岐并非等闲之辈。而颜岐的后代中,明末出过一位颜统,字士凤,是张杨园最好的朋友。清代诗人颜鼎受就是颜统的儿子。

“南颜在桐乡”,竟在运河湾北面的颜家村

这时,我突然想到了嘉兴市原教育学院的老院长徐志平先生,徐志平先生对清代嘉兴诗人的研究颇有建树。曾不知一次和我提到过陋巷村。我就发了一条短信给徐先生:“徐院长,我现在就在陋巷村”

“我在《清代嘉兴诗人》一书中有对清初桐乡颜鼎受诗的有介绍”很快就收到了老先生的回复。

“颜鼎受(生卒年具体不详),字孝嘉,号初阳子,桐乡人。颜子后裔。明末清初学者。曾从张履祥学“十三经”。以孝闻。为生计曾游西南,适逢 “三藩”起兵,吴三桂闻其名而欲受“五经博士”,他逃至衡山入道,后脱身而归家乡隐居。

有《峄山堂半乐亭诗》。其经学著作《六义辨》等被朱彝尊收入《经义考》中。其诗能反映清初动乱现实。如乐府诗《田家女儿行》写一女子以纺织为生,“去年田荒稼不熟,一春八口无饘粥”,而“今年官税急难供,东西叫号惊里族。隶胥门外呼一声,鸡犬仓皇上墙屋。小儿闻之走床下,老人见之徒侧目”,没办法,只得将女儿“卖作青衣”。卖入朱门的女儿在夜深之际思念“老父不知何处宿”。

最突出的是抒写自己被困西南山中难以回归、思念家乡亲人的焦灼痛苦心情之作,看五古《楚山歌自郴州还桂阳作》:

楚山高复高,楚水深复深。悠悠行路难,每伤游子心。

游子越险阻,往来桂与郴。郴江鸣湍急,桂岭秋夕阴。

西涉雉鸡冈,东眺龙虎岑。缥缈白云峰,萧疏黄叶林。

俯瞰金牛潭,泠泠泻寒音。草木渐渐落,猿鸟多悲吟。

纵观豁高目,长啸开幽襟。欲招苏耽鹤,且携宗炳琴。

严城照霜月,四围鸣杵碪。酌酒聊自劝,慨然思难禁。

诗写于奔走西南期间,描写了那里山高岭险,水深浪激的雄险奇特的自然风光,隐含那里的险恶政治环境。展现了了自己思念家乡又难以回家、欲离开现实(向往传说中养鹤的仙人苏耽和南朝隐居画家宗炳)而又难以脱身、身处险恶环境下的现实困窘。

“南颜在桐乡”,竟在运河湾北面的颜家村

再看《甲寅四月十五日,值余生辰,久客思归,困于兵革,因诗赋感》:

首夏清和绿野平,乡心愁听鹧鸪声。

十年结客黄金尽,一夜催人白发生。

出处应知吾道重,安危不系此身轻。

羞惭马齿徒加长,自顾难为伏枥鸣。

甲寅,即康熙十三年(1674),时诗人尚在西南,又恰逢生日,百感交集于此诗中表达出来。首联以反衬手法写来,西南初夏风光清和宜人,鹧鸪声声,而诗人心中却因思乡难归而愁绪纷纭。

“鹧鸪”其声哀鸣,古人诗中常见的意象。辛弃疾《菩萨蛮》中有“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之句。颔联写自己的壮志和遭遇,又是正反对衬:“十年结客”雄心欲作一番事业却山穷水尽而白发顿生。颈联铭志。“出处”,指人的出仕或退隐等处世行事。“吾道”指儒家忠君之道。作者为颜子(孔子学生颜回)之后,故有此说。

“南颜在桐乡”,竟在运河湾北面的颜家村

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孔子、孟子、颜子后裔均南迁,后世称为“南孔”“南孟”“南颜”。南孔在浙江衢州,南孟在江苏苏州(元末迁至浙江嘉善),南颜在桐乡。

据史载,宋靖康初,颜回后裔颜岐以门下侍郎扈驾南渡,定居桐乡石门镇北,子孙遂成村落,名陋巷村(桐乡至今尚有颜子后裔)。诗人把君国事大、个人安危事轻作为自己一生之志向。尾联谦虚地感慨自己年华虚度,壮志难酬。从末句看,此时诗人已进入老年(古人五十已属老年),故有“老骥”难为“伏枥”之鸣。

诗人写此诗的上一年,康熙作出“撤藩”决定,吴三桂起兵进攻清朝廷,西南陷入战争之中。”

读罢徐院长发来的研究的文章,感受颇深,从宋代到清代石门的陋巷村一直在熠熠生辉。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念叨“南颜在桐乡!”就在石门镇北春丽桥村的颜家村!

“南颜在桐乡”,竟在运河湾北面的颜家村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期,而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石门的陋巷村与宋韵文化关系紧密,不仅是宋韵文化形成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更是宋韵文化在石门的亲历者。

“南颜在桐乡”,竟在运河湾北面的颜家村

陋巷村是众多宋韵文化中的石门元素,是石门人民清晰可寻的创造业绩,真实可见的历史奉献,是有据可依的情感寄托,有目可辨的文化标识。因此,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有能力实施“宋韵文化在石门传世工程”,为新时代文化石门建设注入了历史智慧和人文韵味。

--END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6579.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