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
所谓龙舟就是龙与船的结合,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龙舟是由龙头、龙尾、舟上的神楼、神位、旗帜、彩灯、大鼓、铜锣等各种装饰和器具组成。划龙舟与最早端午祭龙神、水神和祈雨巫术有关。划龙舟风俗,有春中竞渡和端午竞渡,其间既是娱人又是娱神,以祈求农业丰收和去灾求吉。
如文献有证“清明居民各彩舟于溪上竞渡,宜田桑”(《浙江通志·西吴里语》)。
“端午……坊市造龙舟,竞渡夺标,俗以为禳疫”(《长沙府志·卷十四》)。
“天生火官除百家,八卦水御灭凶灾(广东民间龙舟上纸符)(上图)。
端午有避恶日的观念,史书有“不举五月子”的内容,五月五日源于夏商周的夏至节,夏至太阳完全合于正阳之位,故谓五月五日为不吉之日,民间产生躲午习俗,是日父母多将未满足岁的儿童带至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因此节日习俗中吉祥物与避恶日联系
沐香汤:
江苏淮安等地端午节习俗,大人小孩均用香汤洗澡擦身,认为可祛邪避灾。香汤是用菖蒲、艾叶等香草放在锅内煮水,广东《民间新修大埔县志》记载“……旧俗于是日刈取各种药草,正午汲水,谓之‘午时水’。家人浴之,谓可已病强身。
香包:
香包内装上雄黄、苍术等,用棉织品和丝线绣制而成,造型多样,戴于胸前以驱毒虫,散浊气有的地方在小孩子的肩头或胸前挂“老虎素”,它是由彩绸制成粽子、辣椒、萝卜、扫帚、簸箕、老虎之类的装饰物,串上彩线而成。据说可以除毒避邪,也属儿童玩具。
葫芦:
古人用柳枝束成葫芦状,糊以红纸,端午节挂在门口,现在河北农村有在门上贴葫芦习俗,葫芦上有剪刀和五毒的剪纸形象。
蟾蜍花裹肚:
五月端午在陕西一些地方叫女娃节即女儿节。端午躲午这里有俗语“蛤蟆娃,躲端午”。当地传说这个节日源于女娲时代的属于母亲的节日,这天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端阳礼,俗称“送裹肚儿”,其中代表性的绣有蛤蟆(蟾蜍)的花裹肚儿为必不可少的礼物,当地称女娃是“蛤蟆娃娃”,说她是女娲氏的后代,二说她具有女娲氏一样的生殖能力。送蛤蟆裏肚的蛤蟆形象是女娲部落的图腾标记,以图腾形象作保护裹肚具有避邪意义。
粽子:
古称“角束”。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简贮水,祭之。”这是最早的棕子,称之简棕,以简粽祀屈原,后来南北极为普遍。
五月端午为南方楚越民族节日,后来为各地、各民族所接受,形成了地域的特色。如端午南方举行龙舟竟渡,北方戴香包、送香药,四川凉山彝族则在当天采药。节日本不是流动的,但是过节的人们流动,当某些人迁移新地,就带去了自己的节日,对异乡、异民族产生了影响,使节日文化产生了变异。端午节里的吉祥物,反映了各自的文化。如昔日的雁门关,今日的白草口乡,它的端午风情不一般,它是农业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交汇处,因此端午中的吉祥物显现了不同的意义。
粽子和小鱼:
棕子怎么能和小鱼连在一起呢?代县白草口乡旧雁门关老乡说,端午的粽子是专供小鱼吃的:赵守中老汉说,他们那儿流传着这样一个远古的故事: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常遇春,其父去甘肃山中寻宝,被母人熊抓进洞。母人熊相貌丑陋,力大无比,将常父关在洞中,欲杀不舍,遂搬巨石堵住洞口,终于成欢好。不久生下一子,即英雄常遇春。长大成人后的常遇春,与母亲同样相貌丑陋,力大无穷。有次他问父亲为什么幽居洞中,父亲只得讲明真情。常遇春可怜父亲思乡情切,搬开巨石与父同逃。行至水边,母亲则变成小鱼尾随他们一路追到家乡。父子相顾,不觉凄然,遂向河中抛下饭菜以飨这异类亲眷。数日后,母人熊托梦告子,所供养饭食被大鱼吞掉,小鱼挨不上。从此,端午粽子成了专供知道这一秘密的小鱼的佳肴。乡人怜悯这痴心的母人熊,也包粽子投入水中。这是一则很奇特的传说,折射出我国古代民族间通婚情景及祖灵崇拜的观念。
符和马:
西关村与雁门关村同属代县,仅一山之隔。问起他们的黄米粽子和小鱼有没有关系?回答说那是雁门关的说法,西关地区变为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谈到屈原,西关老乡说起端午贴符和背马的故事:屈原生前好骑马,古时楚人就曾把三十多匹好马投入江中,还画符驱赶前来觅食的鱼虾。千百年来,民间艺人用大红纸条编成马和符贴在门上和小孩身上,护宅又护人。在北关村符纸贴在门上,家家户户贴,贴法还很讲究。端午那天,大小门楣都要插艾叶,艾叶中央贴符,符有方块符(又称十字符)和银锭符(笔架形),可除恶,避邪,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前后,长辈就要准备战大红纸条编制符。贴在娃娃身上的符,还得按照娃娃年龄来贴:一岁娃贴在娃的肚脐前,二岁娃贴在娃娃的肩上,三岁娃贴在娃的背上,四岁至十二岁的娃贴马在背上,如果是女孩头上还要戴符,白草口乡一位妇女说:“十二岁的娃灵魂才能长全,这时就不需要符和马的保护了”。关于马,西关村农民还有种说法:南人善水,北人善骑。代县地处边塞要地与北方游牧民族相接,个个习武善骑,娃娃背马,是希望长成马背上的健儿。
五色丝和扫灾刷:
端午那天,代县家家门楣贴符外,门楣之下还挂有用五色丝和粗麻束制成的扫灾刷柳林村的大娘说,刷子在家刷尘土,五彩小刷挂在门上扫灾避恶,系在身上它能护家护身。至于系在手腕脚踝的五色丝“花绳绳”在五月初一系上,初七取下丢在车辙里用土埋起来,花绳绳就变成花牛牛(也称小虫虫,疑是天牛)走了。问她花牛牛走了怎么样?她说:“那不是把身子里的毒气、邪气、污气都带走了么?是娃娃的长命线呢!”至于为什么是五色,大娘并未特别强调阴阳五行,只说,五色避邪,在“恶日里不可少。
鸡与黄老虎:
在旧时的雁门关下,乱石河滩上,我们头顶烈日,远眺着内长城逶迤起伏,凝视着矗立的烽火台,往日的三关之地依伴在山旁。在白草口乡和北山一带,家家户户院门、房门、棚门、木杆、连路旁石墙上都贴了大红公鸡,衬以黄底或绿底,鲜艳夺目,从古到今年年如此。村里每家都保留着姿态各异的大公鸡,有的鸡身饰有“制线”形,有的正在萝卜或蝎子或杏花。双鸡一般贴在双门之上,若是单门则贴在门簪左右,与门楣上方吉祥图案相呼应。一位妇女说,双鸡对贴鹐灾。瞧他们家门上贴着双鸡,屋顶上立着群鸡,地下惊起打鸣鸡时,真是天上、地下皆鸡(吉)呀!后来我们和东水泉村陈重女大娘拉呱她唱出一句小时学的歌谣:“端午鸡,黄老虎叫你姐过端午。”想来旧时端午不仅贴鸡,还要贴上威风凛凛的老虎。陈重女大娘年已七十五岁了,事隔半个多世纪,本地贴黄老虎已不可见,但我们曾在代县之北的雁北农村看到过。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我是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古汀大语文、海外汉语,汉字思维馆加盟】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6714.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