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心变态的武则天 武则天,自名瞾(zhào),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对唐朝前期的社会繁荣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她的政治才能远高于其夫唐高宗,也远高于其子唐中宗,终于将唐改为周,自立为皇帝,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当皇帝后,在心理与生理上都有点变态。
她年近古稀,还与许多男子发生性关系,宠纳美男子为男妾。如承宠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傅粉施朱,衣锦被绣,淫乱宫中。且不谈《控鹤监秘记》等书的色情描写,就是从正史记载中也可发现,武则天有许多燕昵淫秽的事迹。长史侯阳为达到升官目的,竟然公开上奏自荐说:“臣阳道壮伟,堪充宸内供奉。”
因为生理上的变态,武则天除已有男宠之外,专设奉宸院,广征美男子,应选者不乏其人。诗人宋之问,诗才绝妙却人品低下,他为巴结张易之,“至为易之奉溺器”。他自然想亲近武则天,但因有口臭,故轮不到上床供奉的份。她还与和尚薛怀义私通,一时闹得满城风雨。右补阙朱敬则揭露说:“陛下内宠,有薛怀义、张易之、昌宗矣,近又闻尚食柳模,自言其子良宾,洁白美须目。长史侯阳日,阳道壮伟,堪充宸内供奉。”由此可见,武则天的确有性欲旺盛的变态生理现象。据史载,武则天在丈夫死时已61岁,当皇帝时已68岁,死时83岁,但她临死前还与这些男宠们有性关系。
武则天心理方面的变态,是以男性皇帝自居。她把美男子装扮成女性,供她玩弄,即是心理变态的表现。这位袭服冠冕、改去钗钏的女皇帝,通过装束上的改变,以满足她以女为男的变态心理。但她仍然不愿完全屏除男妾而用女宠,因为那满足不了她的生理要求,于是,生理与心理两种变态冲突的结果,只能叫张易之兄弟等男宠傅粉施朱,外形上聊充女性而已。
到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83岁,因病而被张柬之等率兵逐出宫,迎则天之子中宗复位,反周为唐,诛张易之兄弟。武则天逊位后居于上阳宫,同年十一月,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结束了她的一生。
二、水性杨花的杨玉环 杨玉环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她不但美得独树一帜,而且一生的风流故事,也远远超过西施、赵飞燕和貂蝉。大家都知道他在成为唐玄宗的宠妃之前,曾与明皇之子寿王李瑁过了六年夫妻生活;此外,她还曾跟她名义上的堂兄杨国忠有染,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她入宫之后,据说,她还与胡人安禄山的关系很暖昧。怪不得后人称杨玉环为水性杨花呢!
杨玉环祖籍陕西华阴,父亲杨玄琰到四川担任蜀州司户,她便出生在四川了。幼年即丧父,母亲把她送到河南洛阳叔父杨元璬家中。杨元璬在寿王李瑁的府中谋了一个小职员的差事,他有一大群女儿,现在又添上了杨玉环这位侄女。他也有个名义上的儿子,实际上是武则天的情夫张易之的亲生儿子,因张家被诛,杨元璬又无子,便偷偷地救了出来,养为己子,取名为杨钊,即后来的杨国忠,也就是杨玉环的堂兄。
杨玉环的第一位男人便是这位堂兄。当玉环到洛阳投靠杨元璬时,才五六岁的小女孩,杨钊已十多岁了。过了七八年,杨玉环愈长愈漂亮,看得杨钊心头痒痒的,有一天趁他人不在,二十六七岁的杨钊就把十三、四岁的杨玉环诱奸了。从此之后,兄妹两人的感情特别好。
17岁那年,杨玉环被寿王李瑁选中了,从此与李瑁过上了甜蜜的小夫妻生活。李瑁惊叹杨玉环的美貌、成熟,打算立她为正妃,但玉环自认命薄,只要求作个偏妃即可,两人的恩爱自不必说。虽然堂兄杨钊偶尔来宫中叙叙旧情,但玉环还是很爱年轻文静的寿王的。这样美满的生活过了六年,整天都是在云里雾里。
也是合该有事,开元二十八年冬天,杨玉环随李瑁到骊山华清池游玩。
她正在温泉里沐浴时,被她的公公、寿王的亲父、当今皇上唐玄宗李隆基看到了,从此唐玄宗为她的玉体美貌扰得心神不宁,想方设法要将这位美人儿弄到手。玄宗为了自己的私利,可就顾不得父子之情了,他严令儿子李瑁把玉环留在宫中作苦工,另配一位好夫人。李瑁虽然内心一万个不情愿,无奈老子是皇帝,自己只有自认倒霉,暗地里骂几声“老色鬼”而已,最后还是将心爱的杨玉环交给了父皇。而杨玉环呢,在这场父子争爱戏剧中,她是坐山观虎斗,谁胜就跟谁了。
唐玄宗听从高力士的计谋,先下旨令杨玉环落发做女道士,金屋藏娇供养起来,等风声平静下来,便将成其好事了。杨玉环在太真观修行,取了个法名叫杨太真。但她却根本耐不住青灯夜坐的寂寞,于是派贴身丫环送信去洛阳,把她的堂兄杨钊找来,重叙旧情。一直逗留到深秋,枫叶红遍了骊山,杨玉环才挥泪送走了她的“阿钊”。
一年之后,唐玄宗才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杨玉环。从此之后,唐明皇沉溺于玉环的美色中,“良宵春夜昔日短,从此君王不早朝。”不过,起初玄宗和玉环相爱仍是在太真观里偷偷摸摸进行的,两人厮混了一个冬天,或共游骊山,或同浴温泉,真是人间天上,其乐无穷。
天宝四年,翁媳相恋的这一幕喜剧公开了,61岁的唐玄宗正式册封27岁的杨玉环为贵妃。李隆基得到杨玉环后,不但“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而且“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特色的爱情。
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是可信的,玄宗对玉环的处处爱护与怂恿自不待言,就是玉环也为明皇的真情所打动,他们两人在一起是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幸福时光的。
不久,胡人安禄山进宫,为讨得玄宗的欢心,他先去博得贵妃的欢心。
每回入宫,他都向贵妃叩头,而只向玄宗三呼万岁,当玄宗问起时,安禄山说:“我们胡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天子者,父也,王妃者,母也,所以我见了贵妃,一定要向她叩头。”说得贵妃心中大乐。
贵妃一高兴,便要收安禄山作干儿子。历史上因此传说杨贵妃与安禄山关系暖昧。为了名正言顺确立母子关系,杨贵妃把安禄山带进内室,关起门来“生儿子”,明星也被关在门外。究竟杨贵妃怎样把安禄山这条大肥虫“纳”入肚中,再将他“生”下来,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安禄山却用一双毛手在贵妃的胸前抓了几道血印子,搞得贵妃不好向玄宗交代,只好用一块红锦缎遮在胸前。于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副“乳罩”,而“禄山之爪”也成了尽人皆知的成语。几天之后,安禄山被调出长安,回边防驻守,说明玄宗对安禄山与杨贵妃之间的关系有了怀疑。
但有人从生理的角度推断,安禄山因身体过肥而不能同房,安禄山与杨贵妃之间虽关系暖昧,但不会有肌肤之亲。因为安禄山得宠,早在杨贵妃之前;而且他是一个大腹便便的家伙,体重300多斤,腹垂过膝,穿一条裤子要义子李猪儿、儿子安庆绪两个人把他的肚子抬起来,才穿得上。所以,他根本没有与杨贵妃发生关系的能力。
杨玉环虽然风流成性,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她的结局却是很悲惨的。安禄山造反后,唐玄宗携贵妃一行西逃,当到了马嵬驿时,卫队发难,要求玄宗下令除掉贵妃与杨国忠(即杨钊),玄宗虽不愿意,玉环更是大呼救命,但此时此地,玄宗也只有听任卫士们行事了。一代天娇、艳绝人寰的杨玉环竟被缢死于荒野破庙之中,死时年仅38岁。
还有人考证说,杨贵妃并没有真正被勒死,而是在几位宫女帮助下,化装后逃到扬州,最后乘日本使节的船到了日本,在那儿安度晚年,唐玄宗后来还派人去探信,玉环托人带回金簪给玄宗,以寄托相思。因史无明载,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三、唐懿宗被冒充 唐懿宗李璀,信仰佛教,怠于国政,并常往佛寺,施予无到宫外游玩,特别喜欢到游人云集的寺庙去走走看看。
有一次,江淮地方官派人送来呈献给皇帝的绫罗绸缎数千匹,暂时存放在大安国寺中。这一消息被一群乞丐探听到了,他们决定冒一次大险,赚一笔大钱,发一笔横财。于是,找出一个与唐懿宗生得相象的人,装扮成颇有气派的游玩者,前呼后拥,大摇大摆地踱进大安国寺来。这位气派不凡的游玩者,首先在大安国寺的捐款簿上写的香火钱数目惊人,令主持僧吃惊不已。接着就是大方地遍赏寺院内的乞丐们,这群乞丐千载难逢的机会到了,因此他们要了再要,以致这位阔佬所带的赏钱都赏光了,还不能使众乞丐满足。
这时,阔佬的一位仆人低声地对大和尚说:“把庙内的钱借用一下。”
大和尚犹豫着,注视着那位似乎是当今皇上的阔佬,一时拿不定主意。“你怕他还不起吗?”仆人朝大和尚连眨眼睛。“啊,不敢,不敢!好说,好说。”大和尚断定游寺的阔佬便是皇上了。因此,除了慷慨地拿出寺内的现钱外,还将那存放的数千匹绸缎也拿了出来,让那位阔佬慷慨地分享给众乞丐了。阔佬临走时,他的仆人在大和尚耳边说:“你知道他是谁吗?等着赏赐吧!你就会再建一座更大的寺院了!”
大和尚满怀希望,等待着皇上的赏赐,但空等了一个月,仍毫无消息,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原来那是乞丐们设的圈套:那位“皇上”是乞丐冒充的。
四、王勃会写别字吗?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他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流传千古的名句。然其中“鹜”字之解则向有争议。“鹜”本是家鸭,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曰双鸭,饔人窃更之以鹜。”杜预注:“鹜,鸭也。”又屈原《离骚》:“宁与骐骥抗轭乎,将与鸡鹜争食乎?宁昂昂若千里驹乎,将汎汎若水中凫乎?”此以鹜凫对言,则鹜为家鸭,凫为野鸭判然分明。董仲舒、郭璞等也都提到“鹜”是鸭子。这样一来,人们就感到王勃用字有问题了,因为家鸭是不能与落霞齐飞的,只有野鸭才能飞。但古人囿于盲从名家,对王勃不敢非议,故对此只好为之曲解了。例如北宋寇宗奭武断地说:“王勃《滕王阁序》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鹜为野鸭,勃乃名儒,必有所据。”真是弄巧成拙,这倒起了宣扬王勃写别字的作用。现今有“鹜”应为“凫”之训。这种“应为”之说,则更肯定王勃是写了别字。
其实,王勃并未写别字。许慎在《说文》中说:“凫,舒凫,鹜也。”
详审许书于此二字之说解,似乎哪个字均未讲清。其实,许氏之说解,是着重二者的类属而言,意为鹜、凫是同类之物,皆为鸭类。若就种属而析言,则鹜有“舒凫”和“凫”这两种,即家鸭和野鸭之分,故魏张揖《广雅》云:“鹜、凫,鸭也。此统言而未析言之也。”即鹜可称舒凫,凫亦可称野鹜。王勃正是从二者之类属而用其字。可见,王勃没有写别字。“孤鹜”的鹜是“野鹜”之省,即能飞的野鸭。
黄鹤楼李白不题诗正值暮春时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朋友的陪同下,到黄鹤楼来游玩。他原在长安,只因高力士和张垍屡向唐玄宗进谗言,才上表辞官,来遨游山水的。此刻,李白凭栏眺望了一阵江景,就倒背双手,仰脸阅读楼上的题诗。读了一些,不觉怦然心动,提笔凝思,正待书写。忽然看到崔颢题的《黄鹤楼》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被江上使人愁。
看罢此诗,李白连声夸道:“好诗!好诗!”
望着绿树掩映的汉阳城,芳草萋迷的鹦鹉洲,翻波涌浪的长江水,李白的脑子里虽然跳出了一些诗句,但同崔颢的题诗一对照,又自愧弗如,几次提笔,都停了下来。
“你平日写诗,倚马可待,今天……”朋友们有些迷惑不解了。
“唉!”李白感叹一声,说道:“崔颢的诗写得太好了。此乃‘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说完,感慨而出。
五、杜甫卖药谋生 大诗人杜甫怎样卖起药来了?说起来这里包含着诗人生活中一段辛酸的历史。
诗人在35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公元759年,他48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
诗人最后一次卖药就显得更其凄惨。公元770年,杜甫59岁,穷得连陆上都没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渔市上摆着药摊,以维持一家生活。这一年的冬天,这位伟大的诗人便与世长辞了。
从杜甫卖药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天才的诗人在旧社会里,命运是多么悲惨!
六、杜甫酒醉丧生 杜甫,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被誉为“诗圣”。他有一个癖好,喜爱饮酒,而且他最后竟死于醉酒。杜甫在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酒的名句。他在《醉时歌赎郑虔》中写道:“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我师。清夜沈沈动春酌,檐前细雨灯花落。但觅高歌感鬼神,焉知饿死垫清壑?”他的酒量甚宏,他自己就说过:“酒尽沙高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他的一生坎坷流离,晚年卜居成都浣花草堂,经济状况日下,曾作“蜀酒禁愁得,无钱何处赊”之叹。亲朋有知他好酒的,往往携酒来访,杜甫每每记之以诗,诗情酒意,酣畅淋漓之至。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客居耒阳,竟因大醉而卒,死时年59岁。《新唐书·文苑传》记载杜甫逝世经过说:“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
这一代诗宗,竟然死于口腹之欲,后代敬爱他的人,都叹惋杜甫死得“不光荣”,于是否定了牛肉白酒醉饱而死的说法。唐代诗人李观在《杜甫传补遗》中说:“公往耒阳,聂令不礼。一日过江上洲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于何处。”
但无可置疑的是,杜甫一生嗜酒,临死之前酒醉了一场,至于究竟是因酒醉肉饱而死,还是酒醉被淹死,只有留待后人考证了。
七 、张旭怒训颜真卿 颜真卿年轻时曾拜在长史张旭门下学习书法。张旭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书画家,他的字各体兼备,尤擅草书。颜真卿为自己能在这样的名家指导下学习,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并殷切地希望老师把全部本领都传授给他。但是,颜真卿拜师数月,他寄予莫大希望的这位名师,却很少给他讲什么,只是常将自己书写的字和前代名家的字迹给他,要他“倍加工学”,反复揣摩,并叫他多多专心领悟自然万象,从中探求启示。
过了一段时间,颜真卿失望了。他想:我来投师,原本想取得笔法的精微秘窍,找到一条捷径。成天叫我“倍加工学”、“领悟自然”,我又何必来拜门求师?
有一天,他实在想不通,就带着满腹怨气走到张旭跟前,对张旭说:“几个月来,老师尽教小徒‘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早就知晓。我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窍秘诀。请老师传授给我吧!”张旭听了很不高兴,但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常说,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氏舞剑而得落墨神韵,除了苦学就是师法自然,我没有什么诀窍啊!”张旭的这番话,颜真卿仍以为是推托之词,他一把将张旭的衣角抓住,反复苦求老师告诉他的笔法诀窍。张旭气冲冲地对颜真卿说:“好吧!我告诉你,凡是要一心寻求什么诀窍的人,永远不会有任何成就。”说完,拂袖而去,再也不理他了。
据说,颜真卿就是从张旭的这一句教训的话中,明白了为学之道。以后,他再也不专去寻找捷径,而是埋头苦学苦练,深入揣摩前辈笔法,把从自然万象中领悟到的神韵熔铸于笔端。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更多学习资料可关注头条号,长期更新!!!
感谢各位朋友的点赞、评论、推广!!!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6895.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