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邱鸦丫
1964年3月,他因病体沉珂,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前往郑州医院治疗。
临行之前,他对几位送行的同事说:“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回来的。”
两个月后,他回来了,静静躺在木棺之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依照遗愿,他被安葬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
一路黄沙,漫天飞雪,全县的群众自发来为他送行,从3岁孩童到70老妇,无不哭泣抽噎。
十里胡杨林,万人长悲鸣,下葬之时,有几位老乡扒着他的棺材死也不肯撒手···
高高扬起的挽联上,是漆黑的9个大字:
“焦裕禄同志,永垂不朽。”
01
这是我们熟悉的焦裕禄,他无私、伟大、任劳任怨,临终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大多数人认识他,或从李雪健主演的老电影,或从小学就念的课本里。在我们的印象里,他一直是一个人民公仆的形象,带病坚持在岗位上、日夜奔波在抗灾的前线,鞠躬尽瘁,死后仍要魂归兰考县。
但你知道吗?
在焦裕禄年轻的时候,他不仅是一位“越狱大师”,更是“抗日奇侠”,他身上充满了横刀向天笑的江湖气息,无论是智勇越狱还是神枪杀敌,简直是活脱脱的少年侠客!
这样的经历,简直可以和民间小说中的传奇人物媲美了。
1922年,他出生在山东省博山县的一个小乡村,家中条件十分困难,没什么文化的焦父特地请了村里老先生给他取名为“裕禄”。
裕,有衣有谷;禄,有钱有位。
这个名字寄托了家人对未来生活最简单殷切的渴望。
虽然生活艰难,父母依然节衣缩食,供他上学,希望他能读书有成,改变命运。
焦裕禄也非常懂事,从7岁上学那天起,就刻苦认真,考试总在前几名。
但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困难了,整个县城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荒,连着两年颗粒无收,眼看就要饿死人了。
焦裕禄只能退学回家,除了帮忙种地,还做点小生意,买菜买油,还要到煤窑做苦工。
后来日本鬼子入侵,三天两头来村里“大扫荡”,生意做不下去了,田地也荒废了。
1941年的秋天,家中已断了米粮,交不上汉奸要的粮食,又逢焦裕禄要结婚,却连一点彩礼都备不起,他的父亲终日愁苦,最终竟上吊自杀。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生活更加艰难,欠了一屁股债,但日子仍然要过,焦裕禄不得不和哥哥们分家,独自带着老母亲一起过。
那个冬天,是他经历的最难熬的日子。
本以为最漫长的寒冬已经过去,却在第二年的6月,再遭大祸临头。
那一天,他吃完饭出门闲逛,逛回家时看见几个日本人和伪军在他家门口探头探脑,他马上意识到这是鬼子在抓壮丁,连忙扭头就跑。
“八嘎呀路!站住!”日本人立刻来追,来朝他放了几枪。
傻子才会站住!焦裕禄一路狂奔,跑出了村。
但到底没跑掉,他被五花八绑地扔到了宪兵队,塞进了运货的火车,“哐叽哐叽”拉到了东北。
02
原来,日本人是抓壮丁去抚顺挖煤的。
在煤窑中,日本人根本不拿这些中国苦力当人看,每天睁眼就要干活,既吃不饱,又要高强度劳作,还随时随地都有煤矿塌方的危险。
焦裕禄和老乡们在这里受尽折磨,什么灌辣椒水、用鞭子抽等等,都是司空见惯的,每天都有人不负重累倒下,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死的人会不会是自己。
焦裕禄决定逃跑。
但往哪儿跑?怎么跑?四周都是铁丝网,各个出口都有兵看守,还有凶猛的大狼狗。
显然,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
焦裕禄和矿友们精心设计了一场越狱行动,他们先是杀死了看管他们的鬼子领班,然后再用一人为诱饵吸引鬼子的注意力,这样,就算是越狱失败,所有的责任也都只在一个人身上。
但谁来当诱饵呢?显然,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眼看大家都沉默了,焦裕禄主动提出:“我来吧。”
众人没有说话,一个和他同被抓进来的老乡不放心:“小焦,这出去了基本上就回不来了啊!”
焦裕禄年轻气盛,拍了拍胸脯:“这主意我先提的,当然我上!”
幸运总是会眷顾勇敢者,焦裕禄奇迹般地从鬼子机枪扫射之下逃得性命,成功越狱。
他和一起逃出来的老乡们一路奔回家乡,还没待上几天,却有因为没有“良民证”又被抓了起来。
家里老母亲卖掉了仅剩的半亩薄地,托镇长去伪军队里保释,又送大烟送酒,他才被放出来。
这时正值伪军招兵,焦裕禄没办法,只好听从伪镇长的话去“卖兵”(就是替别人当兵)。可是,在“卖兵”的路上又被日军抓去,所幸关了3天后被放了回来。
这一次,他再也不敢回家了,一直逃亡在外,流落到江苏宿迁,给地主胡泰荣家当了两年雇工,住在地主一头是猪窝、一头是牛草的小棚里。
直到抗战结束,日本人投降了,他才敢重回家乡。
03
1945年,他的家乡山东还没有解放,但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革命活动了。
焦裕禄的心中一直藏着革命的种子,以前无处施展,现在有了机会,他立刻加入了当地的民兵队伍。
这时候,他神枪手的天赋也被开发了出来,一枪一个准,几百米外的飞鸟都能打下来。
凭借着两把驳壳枪和几十个民兵兄弟,他硬是瓦解了当地数百人的匪帮。
一年后,他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领导家乡民兵工作,坚持游击战争。
焦裕禄相貌堂堂,身手矫健,常常语出惊人,博山县的群众都非常信赖他。
年轻的焦裕禄,义薄云天、英勇无畏,双枪在手,带领着家乡父老奔向解放,堪比江湖传奇。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
再然后,他响应党的号召,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参加工业建设,任总指挥,之后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
就是在机器厂期间,他患上了肝病。
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好,焦裕禄也觉得自己还年轻,没有把这点小毛病放在心上,而是一心扑到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上。
1962年,他被调到河南兰考县,任职县委书记。
04
那是一个冷冽冬天,他下了火车后,一路骑自行车来到兰考县。
兰考县在这一年遭遇了严重的灾荒,饿殍遍野,四面萧索。
他停下车,从怀中摸出一支烟,点着了,半晌没动弹。
远远地看见有几个人扭打一团,焦裕禄皱了皱眉,连忙骑车向前。
原来,竟是几个村民在围殴一个瘦弱汉子。
“住手!不要打人!”焦裕禄连忙喝止。
那群人看见焦裕禄是个陌生人,穿得破烂朴素,也就没把他当回事,继续朝地上的汉子猛打。
“住手!怎能随意打人!”焦裕禄大喝一声。
“他偷白薯!该打!”带头的村民说。
“儿子没饭吃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实在没办法啊!”那汉子趴在地上大哭。
“揭不开锅?我们也就指着这几个白薯吃饭!”说完,他们又打算动手。
从后边追上来一个妇人和两个孩子,抱住地上的汉子就哭。
“爸爸!爸爸!你们凭什么打人!凭什么!”两个孩子大叫。
凭什么?焦裕禄沉默了,很多年前,自己的家中也是这样遭灾,家徒四壁,父亲不得不屈辱地自杀···
在来之前,焦裕禄就已经了解到,兰考这边四处沙丘荒漠,田地瘠薄,根本种不了什么好的粮食,这两年又逢内涝、风沙、盐碱三害,颗粒无收,再这样下去,怕是有许多村民都要饿死。
“你赶快把人放了,待会儿集合乡亲们,商量商量救灾的事儿。”他对带头打人的村民说。
“你是谁?凭什么指挥我们?”
“我是新任县委书记,我姓焦。”
初来兰考,展现在他面前的这座小县城,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
要治理好这么严重的灾害,要让老百姓们安然地度过这个冬天,摆在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
但是,焦裕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
当人们知道新任县委书记来了时,他已经到灾情最严重的村子去了。
那时的县委机关,几乎只剩下了供给一个功能,工作人员每天都忙着给群众发放统销粮、贷款、救济棉衣和烧煤,人们也天天排队领救济,只想挨过今天的日子,谁也没有想过明天。
他意识到,要治理好“三害”,关键在于人的思想转变。他动员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在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碳火走进贫农的柴门;风沙来时,他号召大家加固房屋;洪水爆发时,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村庄察看水情···
他带领着大家在沙丘上种泡桐树,在田地里种花生和大枣。泡桐树能防沙固沙,花生和大枣则是他研究出来最适宜兰考土壤的经济作物。
短短两年的时间,兰考的灾情得到了控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05
但繁重的工作重担、艰苦恶劣的医疗环境,使得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严重,竟恶化成肝癌。
很多人都发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
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
日子久了,他办公室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同事们劝他去大医院疗养,他却放不下兰考的人民,放不下尚未完工的沙丘治理工程,他笑道:“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欺负你了。”
有一日,他突然发现吃辣椒时没有辣的感觉,县里的医生来看他,说:“这是劳累过度导致神经麻木了。”
1964年3月,他的病越发严重了,而兰考的“除三害”工作也正在关键时刻,他想动手写一篇文章:《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但由于病魔侵袭,文章只写了一个开头,就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
县委的同志再不放心他这样苦捱,强行要求他去郑州医院治疗。
临行那一天,由于肝痛得厉害,他是弯着腰走向车站的。
直到坐上了火车,他还在隔着车窗给同事布置任务:“我回来时,要看到详细的救灾报告。你们放心,要不了多久我就回来了。”
对待自己的病,他始终怀着乐观的精神,但医院在检查之后,却给他下达了“死亡通知书”:“焦裕禄同志最多还有二十天时间。”
病危的消息传回兰考,县里有很多群众都自发地来到郑州看望,焦裕禄忍着巨大的疼痛,笑呵呵地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问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问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怎样?问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即便是在病床上,他依然笑呵呵地,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5月初,焦裕禄转到重症病房,面对来看望他的副书记,他从抽屉里摸出一张相片,然后说:“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谁也没有料到,这就是焦裕禄同兰考县人民、兰考县党组织的最后一别。
06
几日之后,焦裕禄闭上了眼睛,带着对兰考的牵挂,带着没能治好沙丘的遗憾···
他下葬的那一天,几乎整个兰考县的群众都来了,将要入土时,有人哭喊:“不要埋焦书记!”有人直接爬到他的棺材上,阻止掩埋。
那一日,葬礼从清晨举行到日暮,直到所有人都见了焦裕禄最后一面,才将他下葬。
“当年的南泥湾,到处是荒山,没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
据说,这首《南泥湾》,是焦裕禄平时最爱哼唱的歌曲,在他的心中,也想将兰考建设成下一个五谷丰收的南泥湾,可惜,老天爷没有给他这么多时间。
他在兰考仅仅两年,虽没能改变兰考近千年来的贫穷(兰考县直到2017年3月才成为脱贫县),但当年种下的泡桐树如今已成参天大树,更成了兰考县的支柱性产业。
从昔日的漫漫黄沙,到如今的泡桐成林,两袖清风来去,他永远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多年以来,焦裕禄被树成了一个典型,更被捧上了神坛,他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一直都是人们崇敬的对象。
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位人民的好公仆、带病工作的苦行僧,曾经也是浪迹天涯的江湖侠客,做过英勇矫健的神枪手。
年轻时,他也喜欢流行,在大连工作时,发型是当时流行的三七分,休息时会带着妻子去跳舞,在家里办沙龙。
他的大女儿焦守云在提到父亲时,说:“父亲不是一个神,是一个人。”在她心中,焦裕禄懂浪漫、会生活,热爱跳舞、喜欢琴棋书画,更是喜欢跟孩子互动的好父亲。
他是贫苦出身,所以比任何人都懂得生活的可贵。
我们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总爱树立“典型”,将模范们神化起来,与人民群众隔得老远老远,于是“李云龙”们只会放炮打仗,“雷锋”们只会做好人好事,“焦裕禄”们只会任劳任怨、艰苦朴素。
仿佛他们都无喜无悲,普度众生。
但真实的劳模与英雄们,其实也是鲜活的普通人啊!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祖国的千里江山上,是一个又一个的“焦裕禄”们,高举明灯,日夜奔波在抗灾前线,带领着大家走出贫困,走向光明的未来!
大风大雪里,滚滚黄沙中,是焦裕禄,带着兰考的人民,建起希望的堡垒,重塑革命精神。
焦书记,人民永远怀念您!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7293.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