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孙濌《中国画家大辞典》(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载:
谢夫人,宋,女,颖川汝阴人,谭文初室。工书、善画。说者谓其水墨尤有闲淡之趣。(郑《西塘集》)
《中国画家大辞典》扉页:据神州国光社1934年8月版影印(原名:《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
《中国画史人名大辞典》弁言:《中国画史人名大辞典》,宾虹先生命濌编辑,初颇难之,并谢不敏。先生曰:“何难之有。闻君搜罗各家画史甚多,节录排比,即付傔人可尔。”濌曰:“如此,诚不谓难。”窃以为,编辑此书,不仅取材于各家画史,盖各家画史,已足供人检阅而有余也。无巳,请假以时日,容濌试向各家文集中,及各种笔记杂著等求之。于今三年矣,披沙拣金,所得无几,不胜爽然若失。嗟夫!士之怀奇握异,湮没不彰者,岂独画人哉。只丑浅见寡闻,于各家画史,仍增不多耳。尚冀海风弘博,搜剔遗珠。殷然见告,幸甚幸甚。辛未(1901)莫秋桂林孙濌自记。
颖川,有误,应是颍州。颍州,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治所汝阴县(今属安徽阜阳市)。
汝阴,古县名。秦置,治所今安徽阜阳。三国后历为汝阴郡、颍州、顺昌府治所。宋咸淳元年(1265年),忽必烈废县入颍州。
谭掞(1023—?),字文初,韶州曲江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举乡贡,授广南西路提举常平、连州军推官,后加广西经略司勾当公事。元丰七年(1084年),任户部员外郎。元丰八年(1085年),随王安石继续修纂《字说》。元佑元年(1086年),迁广文馆学士。元佑五年(1090年),迁桂州府提举常平(仓官)。绍圣元年(1094年)秋,知梅州。绍圣三年(1096年),迁广南西路转运副使。宋元符元年(1098年),迁广南东、西路转运副使。元符二年(1099年),迁广南东西路宪司(提刑点狱),知南恩州。建国靖中元年(1101年),降授为承议郎。崇宁元年(1102年),回家乡曲江隐居。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赐特奏进士。与王安石同学,王安石为相,引为郎官,对王安石所行新法不茍从。与苏轼为好友。苏轼在为谭掞所书的《金刚经》作跋尾云:“闻昔有人,受持诸经,摄心专妙。常以手指,作捉笔状。于虚空中,写诸经法。是人去后,此写经处,自然严净,雨不能湿。凡见闻者,孰不赞叹,此希有事。有一比丘,独拊掌言,惜此藏经,止有半藏。乃知此法,有一念在,即为尘劳。而况可以。声求色见。今此长者,谭君文初,以念亲故,示入诸相。取黄金屑,书《金刚经》,以四句偈,悟入本心。灌流诸根,六尘清净。方此之时,不见有经,而况其字。字不可见,何者为金。我观谭君,孝慈忠信,内行纯备。以是众善,庄严此经,色相之外,炳然焕发。诸世间眼,不具正见,使此经法,缺陷不全。是故我说,应如是见。东坡居士,说是法已,复还其经。”其中“孝慈忠信,内心纯备”是对谭掞人品的高度赞赏。
据《广东通志》卷四十四人物志载:“谭掞,字文初,曲江人。父昉,苦学,四上‘计偕’,以亲老补吏,授海丰簿,历英州司理、平乐令。天圣中,殿中丞王益守韶州,延昉教子弟,后益子安石为相,而昉为虞部郎官。卒,遂引掞入局,复为郎。掞虽进自安石,不少阿比,累迁广文馆学士,副广东西漕,擢宪本路,知南恩州。掞从弟昻,亦登进士,并能自树。”
闲淡,亦作“闲澹”,闲静淡泊。
《西塘集》,文八卷,诗一卷,附录一卷,总计十卷,是郑侠文学成就的结晶。郑侠逝世后,由其孙郑嘉正编定而成,先后七次付梓刊印。
谢夫人(1058—1078),安徽歙县人,东晋太傅谢安后裔。曾祖父谢泌,谏议大夫,首迁颖州汝阴。谢泌(950—1012):字宗源,安徽省歙州歙人,谢安二十七世孙。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知清川县(今四川平武县)、徙知彰明(今四川江油市),迁著作佐郎。不久即召试中书,以本官值史馆。端拱初,任殿中丞,上疏开通言路,“愿采其可者,拒其不可者,使下情得以上达”,皆被采纳。太宗嘉奖其竭忠尽心,任直敢言。历任右司谏,湖州、虢州、同州、福州、襄州知州。任襄州知州时,闻邓城令张逸有善政,乘暇察访而荐之,后官至枢密直学士。真宗时推荐王旦等数人,皆官至卿相。咸平五年(1002),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判史部铨。卒后葬于歙县问政山兴道观之左。著文章十篇,《古今类要》三十卷献太宗,召试中书,入直史馆。奏请依唐制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库,由史馆分典四部。长期担任中央及地方官员,针对时弊提出过很多建议和意见,其人才、进谏纳谏、理民及军事外交思想对北宋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其思想源于儒家,也源于道家、道教,是儒道融合于一体的产物。祖父谢衍,驾部郎中。父谢立,南雄军事推官。
谭掞说:谢夫人“舍此则读书,观古文。无事则书画,二事皆精。至而于水墨,尤有闲淡之趣。予每公休无事,必与之谈论诗书。前言往行之醇疵,以观其识,虽老于儒学者无以过。尤善性理言,与其所为相表里。”(见宋郑侠《西塘集》卷四《谢夫人墓表》。)
谭掞是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其《清淑堂》云:“群峰合势曲江头,二水交流夹一州。地有九嶷清淑气,人无五岭郁蒸愁。”对家乡描述得如诗如画,人文气息非常浓郁。
宋元丰七年(1084年),谭掞到象州西山寺随喜,上六祖岩、真隐岩,观六祖隐修踪迹,拜六祖圣像。因对六祖慧能大师自是极为了解和崇拜,当即挥毫写下篆体“六祖岩”三个大字,并留下了“谭掞曲江文初书”及“元丰甲子岁”两行小字。据象州旧志书中载:“六祖岩,在西山寺后,登道盘纡,石穴空嵌,内可容数人,有石刻六祖岩三字。”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谭掞在今桂林龙隐岩留下著名的摩崖石刻:“天下洞穴,类多幽阴,或远水,清韵不足。龙隐岩高而明,虚而有容,复临深溪,大概似碧落洞,而登览之富则过之。”
谭掞说,与谢夫人谈论诗书,尤善性理言,与其所为相表里,说明谢夫人文学水平甚高。书法、绘画均很精湛,尤其水墨画具有闲静淡泊之趣,画作意境清雅,技艺高超。
谢絮才,清,女、无其人,钱塘吴藻之托名也。见前。(注:《墨林今话》)
吴藻(1799—1862),女,字苹香,自号玉岑子,祖籍安徽黟县,父葆真,字辅吾,向在浙江杭州典业生理,遂侨于浙江仁和(今杭州)。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又精绘事,尝写饮酒读骚图。自制乐府,名曰乔影,吴中好事者被之管弦,一时传唱。后移家南湖,颜其室曰香南雪北庐,自画小影作男子装,托名名谢絮才,殆不无天坏王郎之感。其父与夫皆业贾,两家无一读书人,而独呈翘秀。终年六十四。
《墨林今话》,系增补、赓续《国朝画征录》与《墨香居画识》之作,蒋宝龄著。全书十八卷,续一卷,记述乾隆中期至嘉庆、道光年间的画家一千五百六十人,详列其字号、籍里、略历、交游、擅长、师承、癖好以至收藏等情况,并采编画家诗作,是一部以“诗话”形式撰写的绘画断代史。
东晋才女谢道韫,名姜,字韬元,与东汉蔡文姬齐名。蔡文姬因创作《胡笳十八啪》而名闻天下,谢道韫则因怀“柳絮才”而载誉千古。《三字经》称赞她们说:“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吴藻以“谢絮才”为艺名,说明她对谢氏文化的认同,而且灵魂交融。
谢蕙,清,女,上海人,字法华,王香谷室。通文艺,善绘事。设色花卉,以神品用。(《海上墨林》)
王香谷,松江(今属上海市)人,擅长于写生。
夫妻同传:“王香谷,清,佚名,松江人。工写生。《墨香居画识》。”
设色,意思是用颜料渲染,形成各种美丽的色彩。
神品,指极精妙的书画等。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张怀瓘中》:“今妙迹虽绝于世,考其遗法,肃若神明,故可特居神品。”
谢蕙文学艺术兼通,善于绘画。用颜料渲染的花卉,色彩美丽,极其精妙。
谢雪,清,女、谢昌年之女,字玉侬。工画士女。案:《畊砚田斋笔记》载有谢雪,长洲人。善花卉。当为一人。附注备考。(《寒松阁谈艺琐录》、《畊砚田斋笔记》)
《寒松阁谈艺琐录》,张鸣珂著。中国清代画史著作,原名《景行录》,画传,六卷。1923年。有中华书局刊行本。记载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书画家三百三十一人,自序中谓为续《墨林今话》而作,体例亦同。张鸣珂,字玉珊,一字公束,号寒松老人,浙江嘉兴人。弱冠时即以诗名于时,亦能画。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上海识吴昌硕,得吴氏支持怂恿,拟继《墨林今话》之后,撰著画史。书成于1908年,未及刊行作者已逝,后由其友人吴受福改为今名,并于1910年付印问世。张鸣珂,晚年书成,已达八十高龄。
《畊砚田斋笔记》,清邵融著。邵融,字鹤清,乾隆时吴(今江苏苏州)人。山水木石,清雅简净,得元人逸致。
辞典中“当为一人”有误。谢雪其人,实有二个。一个是浙江嘉兴人,为谢昌年之女;另一个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为阮元之妾。
一、浙江嘉兴人,谢昌年之女。
谢昌年(1842—1903),字引之,又字椿伯,号寿田,一作寿恬,别署匮翁,浙江嘉兴人,居郡城东门蒯塔坊弄。清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三甲第九十七名进士,官户部主事,改金华府教授,归长鸳湖书院。诗文之外,兼善山水画,尤擅水墨梅。著有《匮园集》。见《光绪十二年丙戌科会试见同年齿录》,《嘉秀近代画人搜铨》,《寒松阁谈艺琐录》卷六。
父女同入《中国画家大辞典》:“谢昌年,清,字寿田,晚号匮翁,光绪丙戌进士。诗文之外,善绘事。山水、墨梅,尤为擅长。(《寒松阁谈艺琐录》)”
据《寒松阁谈艺琐录》载:“谢雪,清,女,字玉侬,浙江嘉兴人。谢昌年(光绪十二年进士)女。工画士女。”
谢雪(1877—1942),字玉农,一作玉侬,浙江嘉兴人,谢昌年之女。工画仕女。幼秉庭训,工诗文,擅书画。辛亥革命前,受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响,打破封建壁垒,以培养女性之自立能力为己任,使女子有自谋生活之能力,捐产办学,投身于女子职业教育。1912年,在蔡元培及黄炎培、经亨颐、张謇等赞助下,择定浙江杭州旧宁绍盐运使官署为校址,创立浙江女子实业学校(现杭州市职业学校),由谢雪女士任校长,蔡元培、黄炎培、郑晓沧、经亨担任校董。1916年,蔡元培先生视察女职,为师生演讲并题词:“女子能熟习有益社会之职业而又济之以勤俭则能自立,能自立则自然与男子平权矣。”
据《杭州教育志》载,谢雪(1878—1942),字玉农,女,嘉兴人。擅长诗文书画,有爱国民主思想。为争取男女平等,决心从事女子教育事业。民国元年(1912),经多方奔走,得到当时浙江军政府都督汤寿潜和教育总长蔡元培等赞助,在杭州开元桥河下原宁绍盐运使官署房舍创办浙江女子实业学校,她变卖了金银首饰及嫁妆作开办经费。学校设染织专修科一班,学制三年;缝纫速成科一班,学制一年。校董有蔡元培、张謇、黄炎培、经亨颐等。定校训为“崇实耐劳”。自学校成立起,到民国26年(1937)7月抗日战争开始后学校解散止,虽校名屡改,她一直担任校长;为维持学校的存在,谋取学校的发展,筹措经费,设置专业,都煞费苦心。民国31年(1942)逝世于金华。
抗日战争胜利后,谢雪的儿子祝修爵(当时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浙江分署署长)与连瑞祺等于民国35年(1946)重组校董会,在开元桥河下原址建筑新校舍。次年,校舍建成,定名为浙江私立女子商科家事初级职业学校,将礼堂取名“怀雪堂”,以示对谢雪的纪念。
二、江苏仪征人,阮元之妾。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经老人、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科二甲第三名进士,先后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供职,出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所到之处,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勤于军政,治绩斐然。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逝世,年八十六,谥号“文达”。提倡朴学,曾罗致学者编书刊印,主编《经籍籑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于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亦多有建树,史称其“身历干、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生平著述丰富,撰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三十余种著述传世。
谢雪(1782—1836),字月庄,号蓉庄,长洲(今江苏苏州吴县)人。阮元之妾,四品恭人。阮元纳于嘉庆二年(1797)闰六月。亲家母许德绳赞其曰:“性情幽静,善诗,间画折枝小幅,颇得恽家风格。闺中唱和之作,宦迹游览之篇,得诗数百首,名《咏絮亭诗草》。”
谢雪《咏絮亭诗草》四卷,见“扬州文库”第93册,广陵书社。“《咏絮亭诗草》四卷,谢雪撰,清嘉庆二十三年刻本。”
工诗善画,尤擅花卉。诗不多作,偶尔为之,令人耳目一新。清谢雪《真子飞霜镜歌》云:“斋中金石雅堪咏,宝匣初开窥古镜。谁人铸出碧菱花,一片清光月同净。真子作镜名飞霜,背铸梧桐栖凤凰。真子一去不复返,造象依然镜里藏。琳琅修竹戛清影,几上剑光明耿耿。破土龙孙解箨时,残春正暖何尝冷。更有莲花出小池,珠盘翠盖走灵龟。灵龟腹下成虚纽,好让丝绦系更垂。镜背下方有池水,上方云气飘飘起。顾兔天光照水光,千年不改常如此。真子披衣坐竹林,却当初夏弄瑶琴。七弦一拂动风雨,晴来忽激清商音。倏尔长空变凉节,破晓霜华霏玉屑。翡翠楼前片片明,鸳鸯瓦上丝丝结。此时寒逼衣袂轻,月残霜落更虚明。青铜内有古人在,琴上无声如有声。此镜千年圆不缺,真子为谁疑未决。若是山阴道上人,一舟相访霜如雪。”
阮元的学生、幕僚陈文述在《画林新咏》里说,嘉庆十一年(1806),他经过扬州,阮元以谢雪所绘陆游“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诗意团扇见赠,并说这是第二幅团扇。谢雪曾绘《太常仙蝶图》,栩栩如生。阮元在卷后收长跋:“壬申春,有异蝶来公之园,识者知为太常仙蝶。恭人祝曰:‘如近我,当图之。’蝶果落袖,审视良久,得其形色,乃从容鼓翅而去。爰名园曰‘蝶梦’。”
“谢雪,清,女,字月庄,号蓉庄,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阮元姬人,工花卉。嘉庆十四年(1809年)浙西大稔,尝手绘《蚕豆花图》,元为之题。今藏南京博物院。《榆园画志》”
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的九月二十日,谢雪于在京城病故,葬雷塘。
次年,阮福、许延锦夫妇与两个儿子阮恩光、阮恩山一起扶柩返回扬州,居乡守丧。当许延锦一家离开京城时,顾太清为之送行,并作《人日雪中观音院送云姜夫妇扶谢太宜人柩归扬州》(卷四)诗相赠。
谢雪子阮福,阮元二子,官至户部郎中、甘肃平凉知府、湖北宜昌、德安知府,钦加三品衔。媳许延锦,字云姜,浙江钱塘人,父浙江学者、阮元门生许宗彦,母续完长篇弹词《再生缘》的梁楚生。精于鼓琴、篆刻,耽于“六法”,不少妙品。擅绘画、能诗,著有《鱼听轩诗抄》。据沈善宝《名媛诗话》载,道光十九年(1839)秋日,沈善宝与许延锦姊妹等结“秋红吟社”。
“咸丰元年(1851)十二月十六日,阮元棺柩入葬雷塘祖茔,与孔夫人同兆,刘恭人、谢恭人附焉。”
古代谢氏女画家,还有一些未被录入该辞典,如:
谢凤姝(1683—1742),乳名趁,福建德化县人,隆泰村六车举人谢青钟之女。清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初六日生,及长嫁与丁墘村举人陈应奎长子陈天宠为妻。自幼聪颖笃学,爱好琴棋书画,诗画造诣尤深,其作画独具匠心。相传其夫家建“霞普堂”时,石雕鹿、马、花、鸟图案,皆出自其手。其作品大都散失,唯存《八骏》一幅。画面骄纵奔放,栩栩如生,1952年收藏于县文化馆。诗作善融情于景,意境深邃。诗作今仅存《芙蓉水蘸笔写美人》与《无题》两首,前者为题画诗,意境不凡,诗曰:“芙蓉出浦秀临风,一点胭脂更不同。水照奇花花照面,春山淡远最难工。”卒于乾隆七年,享年五十九岁。
谢颖苏(1811—1864),号懒云,初字采山,三十岁后改为管樵,福建诏安人。父亲谢声鹤长于经学、诗词,兄、姐亦都能诗文。幼承家学,九岁便能绘事。书法从颜真卿、米芾的风格演化而来,最擅长圆润秀劲的行书。绘画则以水墨兰竹最多,设色花卉、山水、人物,无所不能。大抵笔触尖锐,充满雄强的性格。
近代也有著名谢氏女画家,如:
谢月眉(1906—1998),名卷若。江苏常州人,为词人谢玉岑三妹,画家谢稚柳三姐。终身未嫁,长期随三弟谢稚柳、陈佩秋夫妇寓居上海。性平淡,善花鸟,早年由恽南田、陈老莲花鸟入手,后上宗宋元工笔画法,所作工笔没骨意写花鸟精微典丽、静美自然、清新高致充满生机。为民国时期中国女子书画会发起人之一。曾与画友多次在沪举办画展,因其修养深厚,技艺精湛而深得好评。其二十四岁所作《牡丹图》刊于由中华书局1931年出版的《当代名人画海》,在当时的海上画坛有一定的影响。江南大儒钱名山在《题谢月眉画例》中称:“女士得气之清如月曙沐,诗书之泽、写卉木之华、六法之精一时无两。”
谢可(1911—?),祖籍浙江,民国著名书法家谢翘的女儿,1947年加入中华全国美术会武汉分会,解放后任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国画教师。
未来谢氏将有更多的女画家。她们的画作不仅张扬了个性,而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也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社会,融入了时代,而具有创新精神。当她们齐刷刷地站立在大师的位置时,世界将会更加美好,生活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文章: 谢燕颉
▍编辑:谢欢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7302.html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