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浅说村落乡土地名保护的重要性——以义乌佛堂王宅村为例

王和清

神州之大,华夏之广,地域地名命名有方。大到国辖之省之县,小至乡、镇、村落。在各村各庄中,当地人们根据方位、地貌走向、典故传说;依据池塘、树木、道路、山坡、田地取称乡土地名。如樟树脚、东塘下、坎头顶、四間沿、三角九斗、横五斗、上七斗、弯三斗、三丘、荷叶塘、常予塘……。有些乡土地名还印在行政版面上,有的甚至出现在高德地图中。

浙江省以钱塘江曲之而得名。义乌市古称乌伤、乌孝。秦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县名乌伤,因孝子颜乌葬亲群鸟衔土啄血助之传说而得名。新莽时(公元9年)改名乌孝。唐武德七年(624)起称义乌至今。

浅说村落乡土地名保护的重要性——以义乌佛堂王宅村为例

佛堂古镇历史悠久,义乌江穿域而过,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佛堂也因佛缘而得镇名。明清时期便是周边县区的通商口岸,便捷的水上交通名闻江、浙、闽、赣、皖。民国时期更称为“浙东四大重镇”之一。

王宅村现为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之辖区內,属丘陵山岗地区,海拔100米左右,位于义乌市南部,佛堂镇西部,距义乌市区15公里,距佛堂镇1公里。有588户,1200多人。《金谷王氏宗谱》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义乌县丞陈纪撰记的谱序中称“北宋熙宁元年(1068)先祖王驮太公以金华路教授致仕(退休)后,见胜婺之地距义乌县衙二十余里之古乌伤溪旁灵封宠厚,凤鸟所至名和溪,即就于斯傍辟山凿石,结庐于家,遂占籍焉,号曰‘凤栖’。后因世业穰盛,水扰基窄,再徏驮祖墓侧称金谷地,齐构七十二楼,取名‘新宅口’。至建炎(1127-1130)年间被兵焚毁。其二世祖王碧太公又迁徙今地王宅,古称燕窠村,又称金谷”。经岁月流逝,金谷王氏现已衍传三十四世,王姓乡民分别居住在佛堂镇的王宅、王江、后力山、马村、陶斯、旗杆脚、坑里、白屋、江东街道东山干、东阳市城东街道五仓塘、常山县球川镇王家村等及港、台、美国等地,总人口达万人之多。至今已有9 5 0年的历史。

对今王宅村的古称“燕窠”,金谷王氏廿二世裔孙王元庚有诗所描:“《燕窠村隐》,始祖于居此地,发祥绵远。村如大壑,隐然不能窥数房屋,只初命形胜曰:‘燕窠’云。

依山卜筑自何年,巷陌深深断复连。

烟树四围鸡犬静,巉岩合抱虎龙旋。

烟巢永克承高宇,祖德安胎接绣川。

一望人家无近远,太原千载著登仙。”

查嘉庆《义乌县志》,卷十五记载:“王元庚字信乾。幼随文宦游滇秦,纵观名山大川,概然欲继圣贤之学。归筑舍金谷之旁,颜曰(槐圃),藏书数千卷,寝食其中。于名义大防,析之精而持之确,尤工诗字。家素贫,泰然无不足。性耽酒,善鼓琴,暇时携一尊金谷,看平沙落雁,流水高山,日与鱼樵问答,胸次悠然。共目今之古人云”。1997年10月义乌市整理出版的《嘉庆义乌县志》卷二·山45页还记载王元庚诗一首《铜山纪游》:“

层峦拔地起崔巍,狮座峨峨亦壮哉。

树杪云飞千涧雨,磬声遥接半天雷。

有时烟锁棋砰翠,无事茶烹石室苔。

长啸不知山谷韵,欲空尘障上高台。”

王宅村坐落在一山坳中,周围三山环抱,东面白羊山背,北面孔孔山,四株头,西面高明堂,石塔背,南面前安山。村庄四周小山岗上树木密立,异常茂盛。两人合围的粗大马尾松树多达两百棵之多,还有许多棵几百年树龄的古樟树,把整个村庄遮掩的严严实实。可总因历史上的种种变革,现巳坦然无存,只仅存东塘角与西塘沿边的两棵近三百年香樟了。村庄东南有一条大路贯通佛堂、义亭等地。整个地势很像一只燕窝,因而得一雅称“燕窠”。登上村后土地名“金谷”之山坡望北眺望,逶迤不断、高低不一的小山坡、小山岗自城西街道的香山寺开始,绵延至王宅村东南的狮象之地,现佛门胜地——朝江府止,浩浩荡荡,曲曲顺顺像一条巨龙呼啸而来。自古人称金谷王宅所在处小山岗为香山余脉,世代缘受乌伤之始祖慈佛佑护。建村起未经战事、天灾、人祸之重创。只是随着历史长河的变迁,时盛时衰,至如今已变成高楼林立,方圆近1.5公里的大村庄。人们在佛堂镇旁就可以见到村庄之雄貌,而不象过去,由于茂密地树木严遮,走近村旁才知村庄之壮,巷陌深深,酒肆旌飘,乡人攘攘。

过去的王宅村地广山茂滩多。“其地虽无层峦叠嶂,而遥山螺髻,长江环带,亦洵可以豁人之游观者也”。东南西北计两平方公里之多,东南至义乌江江滩岸,现佛堂镇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江北工业区之地块;东北至和溪村力口机埠,西南至王江,现佛堂古民居苑地块,后力山村迎灯路;西至龙陂安头村墙角止都为王宅村范围。呈南北长约四千米、东西宽约两千米状。王氏祖先为了自己的管辖、管理、生活等方便,人们根据山坡的形状走向,池塘的方位,田地的高低,村庄的座落,取了许多有趣、易记的土地名。

山岗山坡:有金谷山、孔孔山、驮坟山、力口、齐塘山、马鞍山、长山脚、烂头山,周师山、金交椅、殿山;齐山、前王山、常山、平岸、前安山、毛草山、金中山背;小坟山、屋基山、太婆山、元宝山、石滑山、双塘山、胡山坑、彩山、齐山、西山背、石塔背等。

池塘:村中有供乡民洗绦的东塘、下宅塘、长塘、狗粪塘、大路塘、西塘沿、园里丘、中心塘、后塘沿等。

村庄四周灌溉民塘有深王塘、周师塘、陈塘、和尚塘、张塘、张柏塘,岸口塘、康塘、里桠塘、红塘塘、下婆塘、破塘、洪泥塘、屋基塘、月梅塘、鹅孵塘、石滑塘,耳朵塘、东双塘、藕荷塘、大路塘、马车塘、三口塘、马塘。鱼筐塘、苦株塘、石柱塘、里丫塘、西山背塘、鹅卵塘、苦株塘、大石塘、小石塘、下张塘等。

祠厅堂阁:嘉庆《义乌县志》1997年版卷七156页记载“王辉一祠王宅”的王大宗祠、小宗祠,牌楼厅、花厅、官厅、新厅、开口厅、上雨台、下雨台、敦睦堂、五圣殿、九龙殿、文昌阁。一个村庄有两个雨台(古戏台)的,全义乌仅此一家。

土地名有:麻车、小麻车、坟头口;花坟头、街路口、棘坑脚、长山背、马角园、朝天饭蒸、荷花井、前山头、火熜殿、新文、三十六窟、楼梯、匡安、新园、和尚塘背、白狗屙、上竖梯、桥西坟头、下王背头、关皇殿后;乌龟坟、经堂园。还有枫树下、后力、新双园、张村坟头、后徐园;马角龙、后山里园、西力坑、大园、力囗等等。

村庄也以中心塘为界,分称为上半村、下半村,上半村又分称竹园,大份又称馒头店,西占、里房;下半村也分称小房、四房、大房、四份头还分別称为祠堂前、樟树脚、小宗祠、十八间、踏台屋、厅基、坎头顶、香火前、牌楼厅、高明堂、后山背、西山背、石塔背。这些土地名的存在,便于人们平常在办事、找人、通知、串户、相聚等等方面,起到方便快捷作用。

田地的方位、座落、形状、高低、大小的俗称:有三角九斗、横五斗、弯五头。岸口塘里壁六斗、红泥塘塘堪丘、路下大六斗、山脚小六斗、弯四斗、田耳朵、上叶殿田、方前四斗、独石、樟塘四斗、布袋六斗、卅塘八斗、孚月五斗半、寡妇田、大三斗、小三斗、長三斗、沿上四斗、老陈三斗、石洞三斗、古月塘塘坎丘、石二、七升、徐山弯七斗等等。

这些乡土地名既形象又生动且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还有许多生动形象的传说。“全中山背”是王宅村西南面的一处山丘,宋时称金中山背,呈北向南走向长约近千米,而东西宽却不过百米,。地势自低渐高又渐低,一条小道沿山脊正中穿越,象一条巨龙卧于大地。古时村里迎龙灯必从此山丘越走。远处观之灯笼红光闪耀,逶迤游动,极像祥龙翻腾而过。据传此处藏有宝藏,清之前祖辈不止一次成群结队上山寻宝,可总都徒而无劳。人们为此改名为掘笼山背,意思是竹笼盛水一场空。后慢慢叫着叫着又叫作乾隆山背。至清代,因与国朝乾隆年号同名,大家又恢复金中山背。但终因山中无金银财宝,村人就去掉金字两点,改名为全中山背。为此,时在清乾隆五年(1740),村中名士王元庚据历代传说题了一首诗《全中银窑》。王元庚写道:“全中山背,俗传藏金之地,人多掘而不获。”

不辨金银有也无,妄从树底觅锱铢。

神明直指财生土,贪士痴心穴似孤。

菌朵林间皆白镪,野萍水面散青蚨。

达人知命宜安掘,况拥千钟亦画图。

还有村西南面的一丘依徐山的山沿而筑的耕田,弯弯曲曲,长达百米之多,宽处有3——4米,窄处不盈五尺,面积有一亩多,土名称弯七斗。人们早上插秧多从西南插到东北,一趟完工差不多已到午饭时辰。因这块田座东北朝西南,光照充足,灌排方便,产量总比其他田块高。虽说弯曲多,不易插齐秧苗,但俗话说,弯田有弯谷,弯弯多担谷。要想插匀这田块的秧苗,非是“老田犬”不可。有经验的老农,根据田块的弯曲因势利导,既要秧苗栽插深浅均匀间距方正,又弯得整齐漂亮,利于耘田施肥,排灌自如。以前集体的时候,总是由生产队长副队长“养玉伯”操刀,后单干后分给一农户,就没有插过好秧苗,产量比集体低了一大截。后人们议论是否可与“养玉伯”调换,可“养玉伯”以年事已高不接受。土地责任承包制延长后,该农户改种桃树,收入反而比种稻谷多了三四成。现“弯七斗”一到春天桃花盛开,很是漂亮,成了徐山一道的靓丽风景。

在村东面张塘附近的一田块,田名更令人称奇,叫做“寡妇田”。田亩不太大,半亩左右,依附山体,处在张塘堤堪下,祖辈根据田块高低,水流情况,把这丘田的用水量修筑了控水塍坝。使之这丘田用水该用就用,要排即排,稻作长势始终良好。用农民的话说,锄头角勾勾就行了。意思是不要投用很多的劳力,只是去看看稻作的长势和燥湿就行了。连失去丈夫的,儿女未成人的年轻寡妇都能种得很好。所以称为“寡妇田”。说来也巧,土地承包制实行后,这田块恰好被一位因病失去英年丈夫的女人抓阄到她的名下。这位女人三十出头,带着五岁的女儿和周岁的儿子,公婆早亡,生活逼仄,乡人劝她再嫁,她无视现状,立誓要以自已能力操持家庭,抚养儿女成长,不再改嫁,用弱弱的肩膀担负起重担。此田块也就真正成为了“寡妇田”。 如今“寡妇田” 出租给江西抚州一菜农种植蔬菜,也因该田块泥肉好,租金都比其他田高三分之一。租户也视此田块管理方便、易于耕作乐意付给。

这些土地名,在古今人们日常的记载、办事、劳作中提供很大的便利。如古时的财产、田地的赠与、买卖、租赁、祀产、墓地等方面提供可查依据。查《金谷王氏宗谱》记载:“墓地:竹园琯490公土名四株头墓图,东至瑀366有言家田3斗,南至瑀473鲍氏安人墓,西至上手廷秀家父墓,北至石塔家墓。”

墓址:“大房82公马鞍山墓园,地名马鞍山,即今土名,五记牌。”

公业:“王常龙皇会细号,贤字,189号,土名麻车塘,同田1亩1分正,192号已井一号另小塘,长塘1分正,原地漕银9分3厘1毫”。

赠拔:“琛437志守妻刘氏助田志,常山三溪王刘氏,愿将夫君名志守自置本户粮田捌号计税二亩零,座落本县阳字庄,土名万家坞口,助入翁姑王应求赵氏祀内,俟氏百年之后,此税拔入应求户,作为氏夫兄弟七房子孙轮流挨值之祭祀,无论何房挨得祭奠,翁姑之时节,务要一并附祭先夫,以慰阴灵。特此遗言,以垂久远,厚有望焉。”

此记载由义乌王宅村迁徏常山县三溪王家村(现球川镇王家村)的行字琛辈437号王志守妻子刘氏临终时遗言:将其丈夫志守所置下的坐落于阳字庄,土名万家坞口的二亩粮田的租银,赠助于姑夫王应求妻子赵氏门下,待志守妻刘氏百年后,将其田租拨给王应求户,权作志守兄弟七个门下子孙轮流祭祀之用,且无论谁家轮到清明冬至除夕等祭奠或姑夫王应求的每节冥日祭奠,务必将刘氏先夫志守一并祭拜,以慰先夫之英灵。恐日后变故,为此立下遗言并载入宗谱之中,以垂永世。

祀产:“王格川祀产细号,贤字355号土名吴大塘独石,同田2亩4分3厘,306号同民塘拍5分,同埠头长井一口,民塘拍3分。贤字254号,土名荷花井大五头,同田1亩3分4厘,已井一口,拍民塘4分。249号,荷花井小五斗,同田1亩1分。”

助赠:“瑀257正莲公喜助田记。瑀257公,讳正莲,字君爱,号广丰者,为人温厚,和平、宽宏……轻财重义……积德留于孙……新受良田3号,共1石1斗,土名坐落叶挨塘下,原将此田助于辉1公祠,以为奕世绵祀之谋,可思报本追远之孝……”

王格川是王氏家庭的一位上祖太公,为人慷慨,喜善乐助,视本族的教育学业得以繁荣,特助坐落土地名吴大塘、荷花井的田产4亩7分8厘,灌溉民塘1亩2分为贤产,将全部租银用于私塾学业,投考生员之助捐,以利本族子孙勤奋学习,多出人才,峥嵘在世,家族争光。每次宗谱修纂都将王公格川的捐赠义举记载于谱,登记在册,世代传扬。

正篷公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宽宏豁达祖先,重义轻财,有生之年节衣缩食,广田畴,新堂构,从不忘祖辈恩德,公益事业率先榜样,清咸丰年间,将坐落于土地名叫挨塘下的1石1斗良田助于王大公祠,由公祠永世管业,以充银祠堂宗族乡民清明冬至上坟祭祖开场之费用。上述记载,都因有土地名的存在,之所以记录文字有根有实,交待明白清晰。

土改时,人民政府也在把田地分到农民手中的土地清单、花名册、土地证等凭证上,都很清晰地将某某乡土地名、田地称谓、亩分、坐落四靠一一细细标明,一目了然,井井有序,各自受领,分亩不差。至今农户在村庄整治改造或拆迁征收工作时,遇到不明晰的权属难题,都会到义乌市档案馆查阅当时的登记凭证,以明事实,减少误差。

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人民公社化时期,生产队在安排农活时,也很清楚告知社员们:某某、某某或男或女第二天到何乡土地名的田、地、山坡做何种农活,有的生产队把农活分派张写在小黑板上,社员一看后,第二天出工时都很自觉地带上何种农具,或者顺带何种农肥、化肥、种子等,到达何乡土地名的地块做何种农活。或中耕、除虫、除草、或收割、掘挖、培土;或耘田、开沟、排水、灌溉等,行动统一,有条不紊,章程规范。以上种种,都是因有这些生动易记, 脍炙人口的乡土地名发挥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乡土气息,增添祥和的情趣,让人们记住了乡愁。

现今社会,改革天下,许多旧的乡土地名在日益消逝。虽说这些乡土地名无足轻重,但人们还是在老的记忆之中回味兴浓,每每提起旧景历历,故事满满,乡愁连连。如各行各业,各镇各庄,能够把这些古老而实用的乡土地名记录保存,也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利下代在寻找历史记忆,编写历史演变中有根有据。因此,挖掘整理土地名,存留记录有影响、有必要的乡土地名,是一件有切实意义的工作。再不进行,这些宝贵的资料也许如同黄鹤飞去了,只剩下空旷悠悠的黄鹤楼。有朝一日,也许这响当当的黄鹤楼也都会在滾滾向前的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与思念。

作者简介:义乌市作家协会会员 佛堂作家协会理事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754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