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起名正文

贵州黎平县:不忘初心行路远 扎根基层奉献忙

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黎平县:不忘初心行路远 扎根基层奉献忙

贵州黎平县:不忘初心行路远 扎根基层奉献忙

贵州黎平县:不忘初心行路远 扎根基层奉献忙

贵州黎平县:不忘初心行路远 扎根基层奉献忙

“扶贫干部意进央,党委攀母德诺寸......不忘初心加德够,扎根基层伊亚舍,伊亚伊亚舍。”这是一首瑶语吟唱的曲子。

循着这优美的旋律,我们找到了瑶寨,歌声在寨子里脍炙人口。据介绍,这首歌描述了杨祖华如何视瑶家人为亲人,如何为瑶家人寻找脱贫之路,如何为瑶家人谋求可持续发展……。

“我们瑶寨用竹子编成了背篓,又把背篓变成了真金白银,由‘盘王咒’演绎成《盘王令》,由平安节、破肚节过渡到现在的‘盘王恩久节’,传承文化遗产等等,瑶寨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因为我们有了扶贫网格员‘杨馆长’的真心帮扶。”黎平县九潮镇大榕村新寨瑶寨组长邓士忠乐呵呵地说。

2019年4月,杨祖华被安排到黎平县九潮镇大榕村新寨瑶寨当扶贫网格员。来到瑶寨后,他沉下身静下心,吃住在村里,与瑶家人心连心、手拉手共同描绘脱贫攻坚的明天。

瑶寨如何发展?如何为瑶家人造福?杨祖华通过走访、观察、森林资源调查以及群众劳作等研究,他从中找到了答案。

瑶家人自古居陡峭、险远之地,农业生产比较困难。为摆脱这个困境,瑶家人依托寨后200余亩的竹林资源研制了轻便的运输工具竹背篓,巧妙地克服了道路上的“艰险”,有了背篓瑶家人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看着小巧灵珑的背篓,想着瑶寨丰富的竹林资源,杨祖华睹物思变,充满信心。怎样将瑶家背篓投放市场,方便更多人生活?瑶家人赖以生存的背篓又怎样形成产业赢得外界青睐呢?杨祖华陷入了沉思。通过一个多月的苦苦考量,他找到了解开背篓产业密码的“金钥匙”。为了这把“金钥匙”,他自费1000多元,从黔东、湘西、川西、滇南等出产背篓的地区网购了5款不同样式的背篓,让几位瑶家蔑匠模仿、改造,创出了10余款形状各一的背篓,并邀请了县内10余名文创人员,对这10余款作品进行了点评敲定。

背篓款式选定后,为提升蔑匠工艺水平,杨祖华再次自费1000余元,带领本村网格员和10名瑶家蔑匠一起到黎平县雷洞乡德丰侗寨竹编专业村取经学习,探索发展模式。技术学习到手,瑶寨背篓产业准备起步。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由于篾匠工具的紧缺,加之瑶家人经济又困难,产业的驱动经受了考验。面对这些考验,杨祖华再次慷慨解囊出资了2000余元,分别从江西、广西等省份网购了5套篾匠工具,送给了5位家庭困难的瑶家工匠。

前期工作就绪,目睹提升后的背篓样品,杨祖华的心情又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他的心里,独特的瑶族文化没有通过背篓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世人,他觉得十分可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查阅瑶族文化史料,拜访瑶寨寨老和祭师,找到了与背篓相关的故事和传说。由此,瑶家背篓就像一个天资漂亮的瑶家儿女开始成长,向人们讲述瑶寨的前世今生。

瑶家文创背篓首批产品问世后,杨祖华立即向网上投放,并标注了零售价格(80元/个),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20多个背篓就被顾客一抢而空。随后,第二批、第三批继续投放。再后来,为了扩大销售额,他干脆帮助群众批量定购了纸箱,存放在黎平县城中通快递黎平分公司内,一旦有客户网上订货或者电话联系,无论多少,由工匠自己送上班车,交由该快递公司包装发货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

同时,为提升背篓知名度,带动瑶寨更多贫困户发家致富,杨祖华组织工匠编成了高2.7米、上口径2.4米的“阿丝王”(瑶语称背篓王),将其尺寸及照片报给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对方确认其为“中国最大的背篓”。2019年11月7-8日,他背上背篓参加广西柳州市旅游发展大会,向与会代表推荐背篓。2019年11月30日,他前往贵州贵阳参加文旅专题讲座,背上背篓现身推荐。他还带领瑶家人,以“盘阿丝”(瑶语称背篓)为字号成立了竹藤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申报了“盘阿丝”商标和“盘阿丝”外观设计专利,让“盘阿丝”走俏市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截止目前,大榕新寨瑶家背篓卖出去近400个了,收入30000余元,基本没有存货,销售好得很。”九潮镇大榕村党支部书记邓昌权说道。

每年秋收之后,瑶家人都先后欢度平安节和破肚节。邓氏瑶家人过平安节,凤姓、卜姓等瑶家人过破肚节。节庆期间大家相互邀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分享丰收的喜悦,节日一过就是3天,耗费不少。沉迷于民族文化的杨祖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在移风易俗、文明过节等方面再为瑶家出把力。

他积极征求瑶家人意见,欲将瑶家“两节”并为“一节”,同时出于公平起见,他避开邓氏、凤姓等历年过节的时间,提倡将秋后农历九月十六日定为瑶家人新的传统节日,并取名为“盘王恩久节”(瑶语谐音),寓意瑶族祖先暨神灵盘王归来并思泽久远。节庆内容和时间也作了调整。内容上,除有美食外,还冠以“迎新盘王归来、展示文化遗产、推介地方特产”等。时间上,由原来的3天压缩到现在的1天,树立了新寨瑶寨文明新风尚,挖掘了新寨瑶寨文化精髓和遗产。

瑶家人在盘瓠崇拜中不乏积极向上的元素。为完善规矩条约,加强新寨瑶寨管理,他与寨老、祭师沟通,从“盘王咒”中的积极内容,结合现代社会要求,炼就了新寨瑶寨《盘王令》,并组织瑶家人在瑶寨入口处竖起“盘王石”。邀请省内著名书法家在“盘王石”上书写《盘王令》,请县内石匠加以镌刻,以教后人自觉遵守盘王令、传承盘王令。

杨祖华是防疫“战”疫的排头兵。“新冠肺炎” 爆发后,他放弃春节一直坚守“战”疫一线,在微信群里他给瑶家人发布疫情防控知识,提醒瑶家人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请客、不串门等。在“战”疫路上,他自始至终坚守岗位,做好来自武汉以及武汉以外的湖北其它地区来黔人员和返乡人员的排查。由于他工作到位以及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战疫的第一天他就掌握了全寨每一个人近期的行踪轨迹。在他的说服下,大榕村1名湖北务工返乡人员、3名探亲途经湖北归来人员都自觉居家隔离。在疫情防控期间,杨祖华从没回过一次家,每天巡查各个防控点,陪同卫生员做好消杀、询问居家隔离人员体温状况、劝说村民白事简办、红事缓办,杜绝人员聚集。同时,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与瑶寨歌手一起编成《我们一起送瘟神》瑶歌,在全寨传唱,汇聚群众力量,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因为疫情,杨祖华主推的背篓产业受到了影响。疫情“解封”后,为了让背篓产业复工复产,他积极联系师资,准备在瑶寨举办一期培训班,并争取国内外朋友支持,让背篓产业兴于瑶寨盛于海外。

除此之外,杨祖华还竭尽全力为瑶寨众筹新建寨门。他通过微信朋友圈筹集到资金4万余元,在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后,他组织工匠和群众施工、“排扇”(竖寨门)、装饰,并邀请县内书法名家书写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牌匾和楹联。瑶寨美轮美奂的寨门由此成为了美丽乡村的标示。

无论在群众的眼里,还是在同事们的心中,杨祖华都没有架子。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多项桂冠和职称,即全国消防先进个人、全州消防先进个人、全州传统村落保护达人、全州旅游宣传达人、贵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林业高级工程师、文博副研究馆员、省作家协会会员等。但,这些桂冠和职称对于他来说,都只代表过去,他现在的身份是“扶贫网格员”,他要为瑶家人奉献一切。

“杨馆长身为扶贫网格员,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面对扶贫路上的艰难险阻,他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心为新寨瑶寨做实事、办好事。”九潮镇党委副书记、大榕村前沿指挥部指挥长石昌琼说道。

瑶家人为感谢杨祖华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自编自唱了《扶贫干部真的好》瑶歌,盛赞他“不忘初心行路远,扎根基层奉献忙”,并为其颁发了户户签名、户户手印的“荣誉证书”,邀请他为瑶寨“荣誉村民”,以示谢意。

美国学者亨克斯先生曾两次来到新寨瑶寨参观脱贫攻坚工作,其回国后撰文《一个中国瑶寨的全方位脱贫》(A Comprehensive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 in a Chinese Yao Village),文中叙述了杨祖华在新寨瑶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创举。美国学者莎莎(Sarah Horowitz)女士,有感于他为瑶家人所做的一切,决定让瑶家背篓现身2021年圣达菲国际民间手工艺展(IFAM),以此为契机让瑶家背篓走进美国市场。(吴志培)

原地址:https://www.chinesefood8.com/27607.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